201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穆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穆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穆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穆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 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蔗糖 B面粉 C大米 D牛奶 答案: A 试题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面粉、大米都不溶于水,而牛奶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选 A 考点:溶液的概念 小王同学需配制 100g 12%的 NaOH溶液来制作 “叶脉书签 ”。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托盘上垫上纸并称取 12g NaOH固体 B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C用 100mL量筒量取 88
2、mL水 D把称取的 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 88mL水的量筒中溶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来分析, A、由于 NaOH固体易潮解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在称取 NaOH 固体的时候应放在玻璃器皿(表面皿、烧杯)上,以免腐蚀托盘,错误, B、调节游码应在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的时候进行的操作,而在称量过程中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再添加药品,错误, D、配制溶液应该在烧杯里溶解,而不应该在量筒内,错误,故选 C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如图是某短大衣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短大衣是由两种材料制成的 B羊毛和涤纶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涤纶属于天然纤维 D可以通过灼烧
3、来区别涤纶和羊毛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标签内容分析, A、外料:羊毛,里料:涤纶,由两种材料制成的,正确, B、羊毛和涤纶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 C、涤纶属于合成纤维,错误, D、涤纶属于合成纤维,羊毛属于天然纤维里的动物纤维,可以通过灼烧来区别涤纶和羊毛,若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涤纶,若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正确,故选 C 考点:有机合成材料和天然有机材料 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 (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蒜新素中含有三个硫原子 B相对分子质量为 178 g C属于有机化合物 D C、 H、 S元素质量比为 6
4、: 10: 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确定 1、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以及对应各原子的个数(甚至是个数比), 2、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可计算物质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 4、可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A、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所以根据大蒜新素(C6H10S3),应该是一个大蒜新素分子中含有三个硫原子,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不是 g,在国际单位制上为一,错误, C、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正确,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小脚的数字,表示的是对应元素原子的原子个数比,所以 6: 10: 3是 C、 H、 S元素的
5、原子个数比,而不是质量比,故选 C 考点:根据物质化学式进行的相关计算,有机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做单质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 中和反应 C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而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还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气和臭氧等,错误, 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而除了酸和碱作用,会生成盐和水外,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也生成盐和水,错误, C、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等,虽然含碳
6、元素,却属于无机物,所以错误, D、碱溶液一定显碱性,而碱性溶液不一定是 碱溶液,还有可能是盐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等,正确,故选 D 考点:单质、中和反应、有机物的概念,碱溶液、碱性溶液的关系 向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含铁 B滤液中一定没有 Ag 、 Cu2 C滤液中一定有 Fe2 D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含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来分析,铁的活动性比铜和银都强,所以把铁粉加入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铁既会与硝酸铜反应 Cu(NO3)2+Fe=Fe(NO3)2+Cu,又 会与硝酸银反 2
7、AgNO3+Fe=Fe(NO3)2+2Ag,但由于铜、银的活动性强弱不同,所以根据 “弱者先出局 ”的原则,铁应是先跟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至于是两个反应都发生了,还是只发生了 2AgNO3+Fe=Fe(NO3)2+2Ag,这就跟铁的量有直接关系,因为题目中只说一定量,所以就有多种情况, A、当铁的量不够,只发生了一个反应,那滤渣中就只有银,没有铜和铁,错误, B、当铁的量不够,滤液中还可能有 Ag 、 Cu2 , C、因为一加铁进去,就会反应生成Fe(NO3)2,所以滤液中一定有 Fe2 ,正确, D、因为是先发生反应2AgNO3+Fe=Fe(NO3)2+2Ag,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不
8、一定含铜,错误,故选 C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下列各组离子在 pH 10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Fe2 、 Ca2 、 CO32- B Na 、 SO42-、 C1- C Ba2 、 H 、 C1- D Ag 、 NH4 、 NO3- 答案: B 试题分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就是看阴、阳离子相互结合是否会形成沉淀、气体或水,如果会,那就不能共存,反之,则能共存,实际上就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而题干本身是在 pH 10的水溶液中,意味着还有一种固定的离子 OH-, A、 Ca2 和 CO32-会相互结合形成 CaCO3沉淀,故不能共存, C、 H 和OH-会结合水,也不能共存,错误
9、, D、 NH4 和 OH-会结合,产生 NH3和水,故选 B 考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根据化学方程式 A NaOH B H2O 推断, B, A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 A 12 B 18 C 22 D 40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都应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体现在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上,由于 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两者之差为 22,所以 B, 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也为 22,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工业上用氨气 (NH3)制取硝酸 (HNO3),工业流程为:( ) 4NH3 5O2 4NO 6H2O 2NO O2 2N
10、O2 3NO2 H2O 2HNO3 NO,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为化合反应 B一氧化氮 (NO)的化学性质稳定 C上述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 -3, 2, 4, 5 D制取硝酸过程中产生的 NO可循环使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反应 : 2NO O2 2NO2,是化合反应,正确, B、有反应 可知,一氧化氮 (NO)的化学性质不稳定,错误, C、 NH3中氢的化合价为 +1,所以 N为 -3, NO中氧的化合价为 -2,所以 N为 +2, NO2中氧的化合价为 -2,所以 N为 +4, HNO3中氢的化合价为 +1,氧的化合价为 -2,所以 N为 +5,正确, D、综观反应 ,制取
11、硝酸过程中产生的 NO可循环使用,正确,故选 B 考点:化合反应,化合价的判断 如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溶解度大于 b的溶解度 B要使 t2 时 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 C a、 b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至 t1 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 ab D t1 时, 60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 50g 答案: D 试题分析:曲线的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判断结晶的方法: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3,采用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采用蒸发结
12、晶), 2、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3、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4、可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A、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一定要指明在什么温度下,否则无法比较,错误, B、从曲线图可知,物质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要使 t2 时 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应采用升高温度, C、虽然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 b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但由于没有说是同质量的饱和溶液,所以 a、 b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至 t1 时,析出的晶体质量应该是无法判断,错误, D、 t1 时, a物质的溶解度
13、为 20g,即 12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 100g,那么在 60g a的饱和溶液 中含有溶剂 50g,正确,故选 D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除杂有 2个原则: 1、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方法只能除去杂质,2、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方法既可以物理手段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A、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NaC溶于水,而泥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除去杂质,正确, B、干燥气体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跟气体反应,而 NaOH就会和二氧化碳反应,错误, C、 Zn的活动性既比 Cu强,也比 Fe强,所以
14、Zn把 CuSO4除去的同时,把 FeSO4也除去了,错误; D、本来氢氧化钙溶液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除去了碳酸钠,方程式: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但是加入过量 Ca(OH)2,那么又引入新的杂质Ca(OH)2,错误,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溶液的碱性强弱跟溶液中 OH-的数量有关。一定体积的溶液中 OH-数量越多,则溶液碱性越强。 100m1 10%的 NaOH溶液(密度为 1.1 g/cm3)与 100m1 10%的 KOH溶液(密度也为 1.1g/cm3)相比较,碱性更强的是( ) A NaOH B KOH C一样强 D无法比较 答
15、案: A 试题分析: NaOH中 OH的质量分数 =17/40100%=42.5%, KOH中 OH的质量分数 =17/56100%=30.4%,所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 NaOH溶液和 KOH溶液中, NaOH溶液中 OH-数量越多,所以溶液碱性就更强,故选 A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的判断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 N、 Q、 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 M的质量为 13g C反应中 N、 P的质量比为 5: 4 D物质 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
16、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物质 N反应前是1g,反应后是 26g,增加了 25g,是生成物,物质 P反应前是 32g,反应后是12g,减少了 20g,是反应物,所以反应中 N、 P的质量比为 25: 20=5: 4, C正确,而 Q的质量不变,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所以物质 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可以判断物质 M应该是反应物,并且应该反应了5g,反应前是 18g,所以反应后物质 M的质量为 13g, B正确,综上分析,所以反应可表示为 P+MN,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所以 A 错误,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合反应,催化剂的概念 在一
17、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数轴图象题,首先应把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量看清楚, 把 NaOH溶液逐渐加入盐酸溶液中,溶液质量应该是一直增大的,即使反应结束也一样一直增大,错误, 把大理石逐渐加入盐酸溶 液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大,当反应结束,由于大理石是固体,所以溶液质量就不变,正确, 锌逐渐加入盐酸溶液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大,当反应结束,由于锌是固体,所以溶液质量就不变,正确, 把碳酸钠溶液逐渐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溶液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大,当反应结束,由于碳酸钠溶
18、液是液体,随着碳酸钠溶液的过量,溶液质量也不断增大,错误, 把铁粉逐渐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 Fe+CuSO4=Cu+FeSO4,从反应中 Fe与 Cu的质量比 56: 64,可以判断:随着铁粉的不断加入,溶液质量是减少的 ,错误故选D 考点:数轴图象题的解答 现有 X、 Y、 Z三种金属,只有 X能与稀盐酸反应; Z能从 Y的化合物溶液中将 Y置换出来,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X Z、 Y B Z、 Y、 X C X、 Y、 Z D Y、 Z、 X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或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X、 Y、 Z三种金属,只有 X能与
19、稀盐酸反应,说明 X排在 H前,而 Y、 Z排在氢后, Z能从 Y的化合物溶液中将 Y置换出来,根据 “强置换弱 ”,可以判断 Z的活动性大于 Y,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X、 Z、 Y,故 选 A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区分的一组物质是( ) A硫酸铜和硫酸铁 B烧碱和硝酸铵 C碳酸钙和碳酸钠 D氯化钠和氯化钡 答案: D 试题分析:要区分不同的物质,一般都是抓住物质的性质进行设计实验,然后根据不同实验现象进行区分, A、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而硫酸铁溶于水,得到黄色溶液,可以区分, B、烧碱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
20、低,可以区分, C、碳酸钙不溶于水,而碳酸钠溶于水,可以区分, D、氯化钠和氯化钡都能溶于水,不能区分,故选 D 考点:物质溶于水的现象 在加压条件下, 25m3的天然气可以装入 0.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分子的大小可以改变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子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在加压条件下,能将 25m3的天然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容易压缩,故选 C 考点:分子
21、的基本性质 蛋白质是人体 必须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下列菜肴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的是( ) A麻辣豆腐 B凉拌黄瓜 C炒青菜 D红烧土豆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奶类、蛋类、鱼类、牛肉、瘦肉,以及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正确, B、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所以 B、 C都错, D、淀粉: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所以红烧土豆主要成分是糖类,错误,故选 A 考点: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人体中缺乏某些元素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例如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所缺的元素是( ) A锌 B碘 C钙 D铁 答案: C
22、 试题分析: A、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错误, B、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错误, C、缺钙: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正确, D、缺铁会引起贫血,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阳离子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 :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包括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判断是原子还是离子,就看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大小关系,质子数电子数,是原子,质子数电子数,是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是阴离子,故选 D 考点:原子的结构 向牛奶或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 (C3N6H6
23、)虽然增加了氮元素含量,但是对人体是有害的。三聚氰胺的制法如下: 6CO(NH2)2 C3N6H6 6X 3CO2,则X的化学式为( ) A NH3 B NO2 C CO2 D 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可以推知 X的化学式为 NH3,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下列物质中既存在离子又存在分子的是( ) A氯化钠晶体 B金刚石 C液氧 D氯化钠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 CO2 H2O SO3 HCl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