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无锡北塘区刘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无锡北塘区刘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无锡北塘区刘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无锡北塘区刘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所示,以下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观察实物,体会支点的位置,从而进一步判断出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度关系对于杠杆,可以根据生活经验结合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对于滑轮,可根据滑轮的使用特点及滑轮的实质来判断 A、在使用起子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B、在使用镊子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它是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C、在使用羊角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D、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
2、杆,使用它可以省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杠杆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所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 a)、( b)所示,则两物体受阻力较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路程、时间图象判断出相同时间内路程的大小关系;根据 W、 t图象判断出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根据公式 W=Fs判断力 F的大小关系由图 a知,甲乙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F=f当时间相同时,甲通过的路程较大,如下图所示: ; 由图 b知,甲乙在相同时间内,乙做的功较多,如图所示: ; 根据 W=Fs得, F=w/s,
3、相同时间内,甲做的功少,甲通过的路程较长,所以甲的拉力 F 较小,又拉力与阻力平衡,所以阻力较小,因此所受阻力较大的是乙 故选 B 考点:速度、功 如图是小明同学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电路图当开关 S闭合时,电流表 A1无示数,电流表 A2有示数且不超过量程;如把两灯互换,闭合开关 S 后 两电流表均有示数且不超过量程 则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是( ) A L1开路 B L1短路 C L2开路 D L2短路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电流表 A1 没有示数,说明 L1 灯没有电流,因此可能 L1 断路,而电流表 A2 有示数,说明 L2 灯不可能断路;两灯互换后,两表均有示数,说明 L2 灯不可能
4、短路,因为短路后,电源正负极就直接相连,电流表都会满偏甚至烧坏,因此故障发生在 L1 灯上 A、 L1 灯开路后,开始 A1 没有示数,两灯互换后, A1 有示数说明 L2 没有断路,正好符合题设,故 A正确; B、 L1 灯短路后,电源正负极就直接相连,两电流表都会满偏,甚至烧坏,因此 L1 不能短路,故 B错; C、若 L2 开路,两电流表应该均有示数,不符合题意,故 C错; D、若 L2 短路,电表 A2 就直接连接的电源两极,电流表 A2 会满,偏甚至烧坏,故 D错 故选 A 考点:电路故障 如图所示,青蛙从跳起到落地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
5、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青蛙的起跳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起跳上升过程; 落地下降过程分析每个过程高度的变化结合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即可得到 答案:上升过程中,青蛙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根据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所以其重力势能增加到了最高点以后,青蛙处于下落状态,高度下降,根据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可知,青蛙的重力势能减小综上分析,青蛙的重力势能是先增大后减小故选 C 考点:机械能的转化 如图,为探究能量转化,小明将小铁块绑在橡皮筋中部,并让橡皮筋穿入铁罐、两端分别固定在罐盖和罐底上实验装置做好后让它从不太陡的斜面上O 处滚下经过 A到 B处时不在往前(此时发现橡皮筋被铁块卷紧了),接着铁罐居
6、然能从 B处自动滚到 C处来 !以下有关能量转化的判断,正确的 是( ) A铁罐在斜面上从最高处 O 滚到最低处 B,主要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铁罐在斜面上从最高处 O 滚到最低处 B,主要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C铁罐在斜面上从最低处 B滚到最高处 C,主要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铁罐在斜面上从最低处 B滚到最高处 C,主要是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利用控制变量法判断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各因素的变化;如本题对于同一个铁罐,其质量一定,只通过比较铁罐的速度、所处的高度和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来判断铁罐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铁罐不太陡的斜面上滚下,是从最高处滚
7、下时,铁罐先由慢到快、后由快到慢滚到最低点,上一段滚动主要是重力势能减小,铁罐的动能和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增加;下一段滚动主要是重力势能和铁罐的动能减小,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增加;最终是铁罐在斜面上从最高处滚到最低处,主要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铁罐由斜面底部自动滚上去,是从最低处 滚下时,铁罐先由慢到快、后由快到慢滚到最高点,下一段向上滚动主要是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减小,铁罐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增加;上一段滚动主要是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和铁罐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铁罐在斜面上从最低处滚到最高处,主要是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选 D 考点:能量的转化 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 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
8、泡 L,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 M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开关 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 L,开关 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M,说明,小灯 泡 L和电动机 M并联,各由一个开关控制 A、开关 S1为总开关,控制小灯泡和电动机,开关 S2只控制小灯泡,不合题意; B、开关 S1为总开关,控制小灯泡和电动机,开关 S2只控制电动机,不合题意; C、开关 S2为总开关,控制小灯泡和电动机,开关 S1只控制小灯泡,不合题意; D、开关 S1只控制小灯泡,开关 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二者互不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电路的设计 下列关于功
9、、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B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C做功意味着机械能肯定转化为内能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答案: A 试题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选项 A正确;在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时,温度是不变,内能是变化的,选项B错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所以做功意味着机械能肯定转化为内能的说法是错误的;在热传递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传递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选项 D的说法错误。故选 A。 考点: 功、内能和热量 在甲、乙两图中,甲图地面粗糙、乙图地面光滑。
10、质量分别为 1kg和 2kg的两个物体在大小为 2N 的恒力 F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均前进了 1m,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图中 F做的功小于乙图中 F做的功 B甲图中 F做的功等于乙图中 F做的功 C甲图中 F做的功大于乙图中 F做的功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甲、乙图中 F做的功谁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 物体做功的多少跟力的大小和移动距离的远近有关,在此题中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在运动时受到的拉力是相同的,在这个拉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也是相同的,所以它们做的功是相同的。故选 B。 考点:功的计算 借助简单机械将重 物提升,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以下装置最省力的是 答案: D 试题
11、分析: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直接提升物体 F=G,使用滑轮组 F=1/nG,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据此比较不计滑轮重及摩擦: A、拉力 F=G, B、 n=2,拉力 F=1/2G, C、使用的是定滑轮,拉力 F=G, D、 n=3,拉力 F=1/3G, D最省力 故选 D 考点:滑轮组 如图,小球从 O 处滚下来,经过 A、 C最后停在 B处,小球在 C处时所受到的力有(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是由于惯性,在向前的方向上没有受到牵引力。所以小球从 O 处滚下来,经过 A、 C最后停在 B处,小球在 C处时所受到的力有
12、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故选 C。 考点:物体的受力分析 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用热水给袋装牛奶加热 C用 “搓手 ”的方法取暖 D用锤子敲打铁丝,铁丝发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以下知识,逐一分析各选项所述物理情景,作出选择。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与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在此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发生变化;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在做功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 A、钻木取火,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3、,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B、用热水给袋装牛奶加热,热量从温度高的热水传到温度低的牛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 改变内能的; C、用 “搓手 ”的方法取暖,搓手时,双手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从而使手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D、用铁锤敲打铁丝的过程中,铁锤的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使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选 B 考点:内能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柴油机的效率可以达到 99% B中学生小明跳绳的功率约为 1000W C一个中学生登上一层楼所做的功约为 1500J D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的电流约为 10A 答案: C
14、试题分析:柴油机的效率大约是 30-45%;中学生跳绳的功率我们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求出,中学生的体重是 500N,跳一次的高度大约是 0.1m, 1分钟大约可跳 120次,所以功率是 ;中学生上楼的做的功是 w=Gh=500N3m=1500J;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的电流约为0.1A;故选 C。 考点:功率、功和效率 双选题 夜幕降临,城镇道路两侧的树上和商店门前,彩灯五光十色,霓虹灯闪跃跳动,扮靓着城市,如图所示 ( 1)多年前,当其中的一个彩灯损坏断路后,整串彩灯同时熄灭,说明彩灯间的连接是 联。 ( 2)用如图所示的小彩灯串联成串,一 个彩灯熄灭后,其余依然明亮,但取走任一只灯,整串灯也
15、会熄灭原因是小彩灯正常发光时,电流 从通过,灯丝断裂时,电流能从 中通过(选填 “灯丝 ”或 “金属丝 ”)。 答案:串、灯丝、金属丝 试题分析:小彩灯同时亮,同时灭,当其中的一个彩灯损坏断路后,整串彩灯同时熄灭,说明彩灯是串联的。为了避免一个小彩灯断路后,其它的小彩灯也会熄灭,在小彩灯灯丝的下方连接一段金属丝,灯丝断裂时,电流能从金属丝中通过。 考点:串联电路 动滑轮实质上是 杠杆,如图所示,物体重 400N,滑轮重 10N(绳重、摩擦不计),若要匀速提升重物,则 自由端匀速竖直向上的拉力 F为 N,若拉力 F的方向向右倾斜一些,如图的虚线所示,则拉力将 (填 “变大 ”、 “变小 ”或 “
16、不变 ”) 答案:省力、 205 、变大 试题分析: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 1/2力多费 1倍距离已知用一个动滑轮使物体向上运动,所以动滑轮上有 2段绳子,绳端的拉力是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的一半,根据此关系求出动滑轮的重力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所以是省力杠杆由题意可得: F=205N;因为若拉力 F的方向向右倾斜一些,动力臂减小,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将变大。 考点:滑轮 实验题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 “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1)物质的吸热本领可以用 _(填物理量名称)来描述。 ( 2)设计实验方案时,小明确定以下需控
17、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_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D盛水和沙子的容器相同 ( 3)在此实验中,用 _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_(填 “大于 ”或 “小于 ”)沙子吸收的热量,从而得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大。 ( 5)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_。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 B用盐水腌制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答案:( 1)比热容( 2) B( 3)加热时间 ( 4)大于( 5) A 试题
18、分析:单位质量的某种 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它是表示物体吸热本领强弱的物理量;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大小需要控制的变量包括:吸收的热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加热的时间和加热的方式;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到,可以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间接反应,加热时间越长,水吸收的热量越多;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多少时通常采用转化法,即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间接判断;水和沙子温度升高第一个 10 所用的时间都要长,可能是因为物体受热不均匀造成的,也可能是石棉网和烧杯要吸收热量造成的;利用水的比热容最大的特点, 逐个分析该题中的各个选项即可判断 ( 1)物质的吸热本领可以
19、用比热容来描述; ( 2)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因为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是吸热的多少、物质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方式,与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无关,所以 B选项错误; ( 3)在该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反应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在温度每升高 10 的过程中,沙子所用的时间要小于水所用的时间;在加热条件相同时,用的时间多,说明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 5) A、相同质量的水和干泥土相比较,在相 同的受冷和受热的情况下,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水的吸热能力大),水温度变化慢,而干泥土温度变化快,故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所以
20、该选项正确;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这是因为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这也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这是由于水蒸发吸热造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比热容 实验小组研究 “杠杆平衡条件 ”。 ( 1)当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处于 ( “平衡 ”或 “不平衡 ”)状态 此时调节两端的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方便测量力臂。 ( 2)实验中改变钩码位置和个数,一般要做三次,其目的是 。 ( 3)有的同学按图乙方案得出如下结论: “动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
21、离 =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没有改变杠杆的位置,应当换个地方再做实验 ( 4)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在 A处由竖直向上逐渐向右倾斜拉动杠杆,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将 (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保持不变 ”),其原因是 。 答案:( 1)平衡、平衡螺母( 2)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类似均可)( 3)B( 4) 变大、力臂变小了 试题分析:( 1)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的转动。图甲中杠杆是静止时的平衡,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是为方便从杠杆上
22、读出力臂的值,我们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2)在得到普遍规律时,我们要多做几次试验,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3)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并不是力臂,如果改变力的方向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就和力臂不一样了。所以要改变力的方向,从新做实验。( 4)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在 A处由竖直向上逐渐向右倾斜拉动杠杆,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此时动力臂变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所以动力会变大。 考点:杠杆平衡条件 小丽同学希望通过比较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流表的读数来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所接电路图如图甲示,闭合开关后,两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 ( 1)她发现电流表 A1指
23、针偏转角度较电流表 A2小, 所以她认为 “串联电路电流每流经一个用电器,电流都会减弱一些 ”造成她判断错误的原因是她忽视了电流表所选的 不同 ( 2)当小丽连接完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后,两个灯泡都亮了,小丽在连接电路时可能的错误是: ;排除故障后,两灯泡都亮,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以下两种简单判断方法是否可行?请你在表中空格填写“可行 ”或 “不可行 ” 方法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法是否可行 方法 1 把其一灯泡从灯座取下 另一灯熄灭 两灯一定是串联 方法 2 把任意一段导线断开 两灯熄灭 两灯一定是串联 ( 3)小红用如丙图所示的电路研究串联电路特点,闭合开关 S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 无锡 北塘区刘潭 实验学校 九年级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