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八地卷)化学(带解析).doc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八地卷)化学(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八地卷)化学(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八地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甲烷燃烧 C矿石粉碎 D冰雪融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甲烷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
2、,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 C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烧杯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烧杯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从而可以判断烧杯中的热水不仅仅是只起到加热的作用,故 A说法错误; B、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知道,白磷为可燃物且达到了着火点,所以可以判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
3、有与空气接触,故 B说法正确; C、如果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则此时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可以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故 C说法正确; D、红磷是可燃物且与氧气接触,所以此时红磷仍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对比的方法验证了燃烧条件,人们往往认为可燃物在水中不能燃烧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可燃烧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可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洗涤剂可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洗涤剂有乳化作用 C用铝制造抗腐蚀性能好的
4、门窗 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有碱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 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说法正确 B、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液体小珠滴,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说法正确 C、铝制门窗抗腐蚀性好是因为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和氧气的进一步反应,故说法错误; D、熟石灰具有碱性,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所以要
5、求同学们熟记各种物质的性质,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 M和固体 N 可能是( ) 稀盐酸和石灰石; 稀硫酸和锌; 水和氢氧化钠; 水和硝酸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左移动,故不可能 故选 B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
6、的化学性质 点评: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情况就能解答本题,难度不大 “中国航天,给力中国 ”载人航天飞船可用反应 2Na2O2+2CO22R+O2来提供氧气,物质 R的化学式是( ) A CO B Na2O C NaOH D Na2CO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R+O2,反应物中钠、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 4、 8、 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 0、 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R中含有 4个钠原子、 2个碳原子和 6个氧原子,则每个 R分子由 2个钠原子、 1个碳原子和 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7、的化学式为 Na2CO3 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对下列有关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不是最小的微粒,故 A错; B、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二者是交叉关系,故 B错;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所以不一定是溶液,
8、故 C错;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还可以再分,知道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移入了二甲醛( C2H6O),二甲醛对对液化罐的配件 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这一事件曾被央视 3.15晚会曝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二甲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 6:
9、 1 C二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 D二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34.8%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二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甲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16):( 161) 2: 6:1,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15+16+1=46,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00%34.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
10、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铁粉 氧化铁 加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铜溶液 加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氯化钙溶液 盐酸 加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铁粉和氧化铁均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硫酸铜溶液能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盐酸能与过量碳酸钙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
11、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碳酸钙不溶于水,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盐酸能 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在 20 时,刘冰同学向 100g水中依次加入 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 ) A 20 时, NaCl的溶解度为 36g B图 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图 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40g D图 和图 中 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从图可以看出, 20 时, 100g水中最多溶解 36g氯化钠,因此20 时 NaCl的溶解度为 36g,故说法正确; B、由 A分析可知, 20 时, 100g水中最多溶解 36g氯化钠,图 中的溶液是100g水中溶解 20g氯化钠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C、由 A分析可知, 20 时, 100g水中最多溶解 36g氯化钠,向 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最多溶 解 36g,因此图 中溶液的
13、溶质质量为 36g,故说法错误; D、由上分析,图 和图 中 NaCl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等于100%,故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溶解度是溶液部分的重难点,也是历年中考热点之一,学习中要透彻理解溶解度的有关知识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Ba( NO3) 2, Na2SO4, Na2CO3, 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分析其成分做了如下实验该同学分析正确是( ) 实验步骤 1 2 实验操作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振荡,静置 过滤后,往滤渣中加过量稀盐酸 实验现象 有白色沉淀产生 沉淀部分溶解 A该包白色粉
14、末中一定含有 Ba( NO3) 2、 Na2SO4、 Na2CO3、 NaNO3 B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Ba( NO3) 2、 Na2CO3可能含有 Na2SO4 C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Ba( NO3) 2、 Na2SO4可能含有 NaNO3、 Na2CO3 D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Ba( NO3) 2、 Na2SO4、 Na2CO3可能含有 NaNO3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 Ba( NO3) 2, Na2SO4, Na2CO3, NaNO3中混合能够产生沉淀的是 Ba( NO3) 2和 Na2SO4或 Na2CO3的反应,且硫酸钡不溶于盐酸碳酸钡能够溶于盐酸,所以由步骤 1可
15、知该固体中含有能够生成沉淀的物质,而从步骤 2可知生成的白色沉淀有能溶解与盐酸的也有不溶于盐酸的,故可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Ba( NO3) 2、 Na2SO4和 Na2CO3,而硝酸钠是否含有无法判断; 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此类问题解决思路一般为:根据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反应时出现的现象,结合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分析并判断混合物的 组成 李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微粒是不断运动 ”的探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 M溶液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盐酸 C浓氨水 D食盐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挥发性,
16、所以观察不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 A错误; B、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 B错误; C、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 C正确; D、食盐水没有挥发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点评:此题考查浓氨水、浓盐酸都有挥发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 ”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科学的是( ) A在白酒中添加塑化剂可提高白酒的品质 B用地沟油烹制食品可降低成本 C食盐加碘可防止甲状腺肿大 D在生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可提高瘦肉的产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
17、 A、塑化剂对人体有害,所以不能在白酒中添加塑化剂来提高白酒的品质,故 A错误; B、地沟油中含有致癌物质,所以不能用地沟油烹制食品,故 B错误; C、碘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元素,食盐加碘可防止甲状腺肿大,故 C正确; D、瘦肉精对人体有害,所以不能在生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食物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食物对人体的作用 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
18、成白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 铁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推广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 减灾意识下列标志在加油站不适合粘贴的是( ) A
19、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是在加油站适合粘贴的图标,故选项错误 B、汽油属于易燃物质,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在加油站不适合粘贴,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是在加油站适合粘贴的图标,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是在加油站适合粘贴的图标,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加油站应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A糖类 B蛋白质
20、 C维生素 D脂肪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B、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而不是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而不是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而不是富含脂肪,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硅 C氢氧化钾 D石油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氧气是一种只有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属于单质,故 A错误; B、二氧化硅是由硅和氧两种元素
21、组成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故 B正确; C、氢氧化钾中含有钾、氢、氧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 C错误; D、石油中含有多种烃,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 ) A稀有气体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答案: 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0.03% 故选 D 考点:空气的成
22、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下列 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分类回收废旧金属 B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焚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分类回收废旧金属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金属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利用和开发新能源,能够减少有害气体、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能防止水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
23、: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白色污染与防治 点评:环境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了解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防治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上下震荡试管 B读取液体体积 C塞紧橡胶塞 D点燃酒精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振荡试管时,应用手紧握试管中上部,用腕力振荡,不应上下晃动,因此如果试管内的液体有腐蚀性,会伤手,图中操作错误,故 A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故 B正确; C、塞紧橡胶塞时不应把试管抵在桌面上,以防试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云南 化学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