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5月(第八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5月(第八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5月(第八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 5月(第八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所示文物,最有可能是图所示原始居民使用过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远古居民的认识,观察图片最右边的头像,判断是北京人头像, A项是打制石器,打制石器是一种简单的劳动工具,但也反应了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 BC 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山顶洞人遗址, D项是河姆渡氏族使用的骨耜,因此,本题选 A。 考点:我国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识记能力,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教材重点基础知识,对于他们的生活时代,体形体貌特
2、征,生产生活状况,同学们要注意把握。 据统计: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花了 84 年、电动机为 65 年、无线电为 35 年、雷达为 1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 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 5年、晶体管为 4年、激光器仅为 1年。由此表明 A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B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C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具 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D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科技不等于生产力,只有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由于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
3、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分析表格发现,科技成果从发现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多 84年,最少 1年,这说明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 C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是科技革命的表现,但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本题选 B。 考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的结合还不是很密切,到第二次科技革命时,科学和技术就紧密结合起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科学和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突出表现,对于三次科技革命,同学们要下功夫去比较,理解和识记。 “比较 ”有助于我们准
4、确掌握历史概念,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明在比较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之后发现,两次会议的不同之处是 A大国操纵 B惩处德国 C限制日本 D确立世界新格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比较,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 1月,战胜国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控制,巴黎和会主要是制裁德国,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美英日三国其主导作用,华盛顿会议主要是对日本进行限制,所以本题选 C。 考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对比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比较能力,比较题是中考常见的一种
5、题型,解答比较题主要是找比较项,然后进行对比得出答案:,这两次会议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 课本知识就能直接答出答案:。 维克多 雨果曾写道: “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 所有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初步反映这一预想的国际组织是 A协约国集团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欧洲联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欧盟成立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 “所有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判断出这是
6、欧 洲的一体化,根据所学知识, 1991年 12月 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和 “欧洲政治联盟 ”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 “马约 ”)。 1992年 2月 1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 1993 年 11月 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 1993年 11月 1日 “马约 ”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本题选 D。 考点:欧盟的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材料信息 提取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型选 择题是考试常见的一种题型,解答是需注意几点:一
7、是要读懂材料,看材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二是把材料表达的意思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三是观察题目给出的选项那个最符合材料表达的意思,最后得出答案:即可。 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其主题应是 A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科教兴国 D “一国两制 ”与祖国统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少数民族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题目中的这几个图片都和少数民族有关,图 1是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成立的自治区,图 2是少数民族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图 3是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兴建的铁路,图 4是对少数民族的考查报告,四幅图片反应的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关系,本题选 B。 考点:
8、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中国历史上有多个少数民族,中华文明的历史是各个少数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华文明是由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创造的,在少数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为中国多种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治理国家,抗击外侮,发展经济等方面,它们也功不可磨灭。 以下是初三某班以 “周恩来的外交风云 ”为 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A民族大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谈判 B力挽狂澜 亚非会议 C摒弃前嫌 中日建交 D和平共处 中印谈判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周恩来外交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发的的逼蒋抗日的
9、兵变,是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发展的结果,不属于外交方面, B,C,D三项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参与的外交大事,本题选 A。 考点:周恩来的外交风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周恩来外交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5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 的努力下,我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就是这一时期提出的,对于新中国的建国初期和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和理解。 图所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中情景。这次会议召开于我国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抗日战争即将结
10、束时召开的党的七大的认识, 1945年,抗日战争接近尾声,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解决战后国内外的一系列事情,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党的七大,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为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努力奋斗,终于在 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胜利。 B,C,D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 A。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七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中共党史上重要会议的识记能力,中共党史上有几次重要的会议,如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等,党史上的重要会议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对这 些重要的会议要一一掌握对比,党的七大在教材中
11、属于基础知识,是送分题。 时至今日,卢作孚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稍显陌生,但是作为一个重庆名人,他曾经对中国做出的贡献,是不应该被遗忘的。卢作孚不应被遗忘,主要是因为他 A踊跃参军参战,争取抗战胜利 B组建民生公司,积极组织抗战运输 C组建 “献金委员会 ”,开展献机活动 D成立川东地下党,与国民党作斗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庆名人卢作孚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卢作孚,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材; 1925年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 1952年在重庆服用安眠药辞世;建国初年
12、,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 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卢作孚跨越了 “革命救国 ”、 “教育救国 ”、 “实业救国 ”三大领域,生涯中充满艰辛 、风险和挑战,并且在几个方面都各有成就。本题选B。 考点:卢作孚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历史人民在中国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为中国革命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些历史人物,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和理解。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这是中共中央赠送给国民革命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烈
13、士的挽联。挽联中的 “孤城 ”指 A临沂 B藤县 C临城 D宿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民革命军王铭章烈士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王铭章,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今成都市新都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刚毅、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中国抗日战争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本题选 B。 考点:王铭章烈士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抗日志士王铭章的认识,在中国革命史上,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
14、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人民也永远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人们习惯用 “秦皇汉武 ”来合称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位具有雄才伟略的皇帝。他们 A都曾经对匈奴用兵 B都大规模修筑长城 C都对地方采取分封制 D都统一了货币与文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皇汉武功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完成了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功大于过,汉武帝雄才大略,政治,经济,思想,军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其中他们两人的共同点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队进攻匈奴,收复河南地,自榆中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
15、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西汉建立后,汉武 帝命令卫青霍去病率军队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中原政权的威胁, B,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秦皇汉武的主要措施和功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本题另外的考查角度还可以以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为情景命题,构思新颖,是很好的命题形式,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封建君主,他们的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对历史人物要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的掌握。 下
16、列科技成就,属图所示人物所为的是 A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 B世界上最 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 C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D撰写东汉初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的认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是祖冲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学成就巨大,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的突出成就是取得了比较精确的圆周率,祖冲之利用割圆术,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 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题目中 A项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B项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成就, D 项是东汉时期的
17、数学家编写的数学著作,本题选 C。 考点:祖冲之与圆周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圆周率的识记能力,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图是一本书的目录,这本书应该是 A论语 B孙膑兵法 C伤寒杂病论 D史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史记记载历史范围的认识,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三千多年的历史,题目中的这本书,有五帝,有夏朝的历史,还有战国时期的历史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是在史记记载的范围内 , A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言论编纂的, B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孙子的代表作, C是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的代表作,本题选 D。 考点:史记
18、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巨著,对中国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影响深远。史记诞生于公元前 1世纪中国西汉时候,它记载了从中国上古开始到西汉时期,长达 3000 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同学们要好好的掌握。 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三件武器 鸦片、商品、炮舰。英国使用这三件武器的先后顺序是 A炮舰 商品 鸦片 B商品 鸦片 炮舰 C鸦片 商品 炮舰 D炮舰 鸦片 商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 19世纪中期,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的商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很难销售,于是向中国输送鸦片,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林则徐禁烟运动后,英国以此为借口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因此英国都是开中国大门的先后顺序是商品,鸦片,炮舰,本题选 B。 考点: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方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受屈辱的开始,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它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历程,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同学们要对该战争的原因,时间,性质,战败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及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 下列有关戊戌变法
20、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变法开始于 1898年 6月 B其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它是一次资产阶级爱国政治运动 D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在 19世纪末民族危亡时期,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1898 年 6 月,光绪帝颁布诏书,维新变法开始,到九月共经历了 103天,历史上也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时一次资产阶级爱国的政治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其根本目的是要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只是手段, A,C,D符合题意, B项错误,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君主立宪制,所以根据目的不可能是推翻清政府统治,本
21、题选 B。 考点:戊戌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 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要对戊戌变化的基本史实识记清楚,二是要对戊戌变法 的内容进行理解,最后才能得出答案:。因此对于历史问题,我们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 以下是孙中山缔造资产阶级共和国历程中的几件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成立中华民国 创办民报 创立兴中会 组建同盟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历史功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成立中华民国是 1912年 1月 1日, 创办民报是在 1905年 11月 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 创立兴中会是在 1894年, 组建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重庆市 西南 大学 附属中学 九年级 第八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