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和油 B沙拉酱 C蒸馏水 D食用醋 答案: C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调和油中含有多种植物油,属于混合物,错误; B、沙拉酱中含有豆瓣酱、芝麻油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 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 D、食用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 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2、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则发热、发光的一定是燃烧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氧化物必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必属于氧化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学反应,但发热、发光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也发光发热,就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碳元素可同时组成金刚石、石墨等物质,当有多种物质组合时,属于混合物,错误
3、;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如中子也不带电,正确; D氧化物必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氧化物,如硫酸就含有氧元素,但它含有三种元素,故不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单质与化合物,原子的构成,氧化物的概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熟练掌握相关原理、概念等知识,并在解题时要注意严格依照相关原理、概念进行分析。 如下图所示,过氧化氢( H2O2)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
4、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由于广口瓶密闭,造成瓶内压强增大,则充气球内的气体会沿导管外移,所以气球变小,红墨水向左移。故选 D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点评:这是一道理化综合题,解答时一定要分析清楚考查的本质,本题主要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增大而实现相关现象。 冬天室外气温较低,北方常向汽车水箱内加入少量的乙二醇( C2H6O2),以防止水结冰。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二醇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乙二醇共有 10个原子 C乙二醇的相
5、对分子质量为 62 D乙二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3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乙二醇的化学式( C2H6O2)分析判断。 A、 C2H6O2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乙二醇是由乙二醇分子构成的,一个乙二醇分子是由 10个原子构成的,而不是乙二醇是由 10个原子构成的,错误; C、 C2H6O2相对分子质量 =122+16+162=62,正确; D、 C2H6O2中碳、氢元素质量比 =( 122):( 16) =4: 11: 3,错误。故选B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 分子质量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
6、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明确,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构成,利用化学式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可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等。 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安全常识和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否则会因为液滴飞溅出来而
7、伤人,正确;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否则由于酒精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火灾,正确;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含有易燃的微粒,所以应该严禁烟火,否则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正确;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开灯,否则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错误。故 选 D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 -酒精灯,防范爆炸的措施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并能学会处理常见意外事故的方法技巧。 雪花,被人们称为 “冬之精灵 ”,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
8、是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答案: CD 试题分 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及特征进行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错误; B、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分子之间的间隔也随之发生变化,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错误; C、分子相同,性质相同,由于不同雪花中含有相同的水分子,水分子化学性
9、质相同,正确; D、由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在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的数目都是巨大的,正确。故选 C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 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熟练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并能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方法。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汽油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各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判断。 A、天然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 A错误; B、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 B正确; C、酒精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
10、会造成温室效应,故 C错误; D、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解答本题要了解,氢气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只生成水,不会造成污染,而且放出的热量是燃烧汽油放出热量的 2.8倍。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是的 A O B Zn C N2 D CO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A、 O 表示氧原子和氧元素,不能表示一种物质,错误; B、 Zn即可表示一
11、个锌原子,又表示锌元素,还表示锌这种物质,正确; C、 N2可表示氮气这种物质,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错误; D、 C0表示一种物质,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一般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化学式则表示一种物质或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同时要记住特例,即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保持氢气 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氢分子 B水分子 C氢原子 D氢离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
12、微粒,故可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故选 A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点评: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是解题的关键: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气态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态非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和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原子构成的;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离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氧气急救病人 B用氢气做探空气球 C用氮气做保护气 D用氢气做燃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
13、的物 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用氧气急救病人,利用的是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呼吸过程是化学变化,故由此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B、用氢气做探空气球,利用的是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不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C、用氮气做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D、用氢气做燃料,利用的是氢气的可燃性,需要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化学性质。故选 B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 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从
14、冰箱取出的瓶装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水蒸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为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较低温度便会液化为液体水,使饮料瓶外壁变得潮湿,故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自然
15、沉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沙层过滤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活性炭吸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消毒剂能破坏细菌中的蛋白质,使其变性而生成其他物质,故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 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
16、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故 A错误; 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 1cm处,不能伸入试管内,否则容易污染试剂,故 B错误;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液体太多,加热沸腾会喷出,故试管内液体的盛液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故 C错误; D、量取液体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泰州市 实验学校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