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九年级 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食物消化 C干冰升华 D蜡烛燃烧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淀粉和氧气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食物消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
2、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向一定质量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与加入 Zn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2种 B b点得到的固体为 Cu C c点溶液中溶质为 Zn(NO3)2 D d点得到的固体有 2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 Zn Cu Ag,故向一定质量的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Zn后, Zn与二者均能反应,且 Zn与 Cu(NO3)2反应生成的
3、Cu,能与 AgNO3继续反应生成 Ag和 Cu(NO3)2,故相当于 Zn会先与 AgNO3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出最不活泼的 Ag,然后才与 Cu(NO3)2的溶液反应,置换出较不活泼的 Cu。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故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 Cu(NO3)2=Zn(NO3)2+Cu 65 64 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A、 a点时,由于硝酸银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硝酸银,未反应的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即溶质是 3种,错误; B、 b点时,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故生成的固体是银,错误; C、 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
4、应,故溶液中只有生成的硝酸锌,正确; D、 d 点时,由于锌已过量,故得到的固体有生成的银、铜和剩余的锌,共 3 种,错误。故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 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A FeCl3 HCl NaCl NaOH B HCl CuSO4 KNO3 Na2SO4 C CaCl2 K2CO3 HCl( NH4) 2CO3 D NaNO3 Na2SO4HCI H2SO4 答案: A 试题分析
5、: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以及相互间的反应现象分析。 A、由于 FeCl3溶液呈黄色,故可先鉴别出来;剩余的三种物质中,能和氯化铁反应,且有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生成的是氢氧化钠;而能和氢氧化铁沉淀反应,使之溶解的是盐酸,则剩余的就是氯化钠,故可以鉴别; B、由于 CuSO4溶液呈蓝色,故可先鉴别出来,但由于剩余的三种物质均不能与 CuSO4反应,且相互间也不能反应,故不能鉴别出来; C、 K2CO3和 (NH4)2CO3都能和 CaCl2反应,碳酸钙沉淀,也都能和 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通过相互反应,鉴别出 CaCl2和 HCl,但由于 K2CO3和 (NH4)2CO3在与 CaCl
6、2和 HCl反应时的现象是相同的,所以无法区分出 K2CO3和 (NH4)2CO3; D、由于 NaNO3、 Na2SO4、 HCl、 H2SO4四种物质相互之间都不能反应,故不能鉴别出来。故选 A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点评:解答这类题时,一般可先根据物质的颜色特征,将有颜色的物质先鉴别出来;然后再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两两之间的反应,并依据相互间反应产生的特殊现象进行鉴别。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CaCl2、 Na2CO3、 KNO3 HCl B NaCl、 Ba(NO3)2、 NaOH KNO3 C NaNO3、 FeCl3、 HCl NaCl D (
7、NH4)2SO4、 NaOH、 Na2CO3 NaCl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A、 CaCl2和 Na2CO3两种物质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Na2CO3和 HCl两种物质会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 NaCl、 Ba(NO3)2、 NaOH、 KNO3 四种物质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正确; C、 NaNO3、 FeCl3、 HCl、 NaCl四种物质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能大量共存,但由于 FeCl3呈黄色,故不符合题意,错误; D、 (NH4)2SO4和 NaOH两种物质能
8、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氨气,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 B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物质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另外,解答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即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 CuCu(OH)2 B Fe2O3FeCl3 C NaOHH2O D CaCO3CaO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反应,分析判断。 A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才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一步完成转化,
9、错误; B、 Fe2O3是金属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l3,能一步完成转化,正确; C、 NaOH 是碱,能与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能一步完成转化,正确; D、 CaCO3在高温煅烧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一步完成转化,正确。故选 A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 备 点评:熟练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3年 4月 22日第 44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生态文明 ,共建美丽中国 ”。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并循环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水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
10、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 C平时生活中要 “多步行少开车、多植树少滥伐、多节约少浪费、多保护少破坏 ” D为解决 “白色污染 ”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进行分析。 A、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并循环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水,既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又可以节约水资源,正确;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既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又可以减缓温室效应,正确; C、平时生活中要 “多步行少开车、多植树少滥伐、多节约少浪费、多保护少破坏 ”,这些都是节能环保的,正确; D、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
11、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错误。故选 D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 发,白色污染与防治 点评: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熟练掌握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以及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CuO + H2SO4 = CuSO4 + H2O B 2KMnO4 K2MnO4+MnO2+O2 C C+H2O CO+H2 D CO+CuO CO2+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A. CuO + H2SO4 = CuSO4 + H2O,反应物
12、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故不属于置换反应; B.2KMnO4 K2MnO4+MnO2+O2,反应物只有一种,故不属于置换反应; C.C+H2O CO+H2,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 D.CO+CuO CO2+H2O,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故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 C 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学会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行判断。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打开浓盐酸试剂
13、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和实验现象分析判断。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是实验现象,但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反应的结果和事实,错误; B由于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铁溶液,故溶液应由无色变成了棕黄色,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易与空气中的水蒸 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故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会有大量白雾出现,而不是白烟,错误。故选 C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常见酸的特性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
14、,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 “烟 ”与 “雾 ”, “光 ”与 “火焰 ”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氮气的化学式为 N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4.01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7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分析。 A.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的名称,故该元素为氮元素;而根据元素的汉字名称可判断其元素种类,一般地,金属元素除了金和汞之外,汉字名称的偏旁都带 “金 ”字旁,而非金属则不带,故氮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 B.在元素
15、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氮元素可表示为 N,但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无法获得氮气化学式,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且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 “1”,可省略不写,但不是 “g”,故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4.01,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7,正确。故选 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B在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
16、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C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根据电解水时 “氢二氧一,正氧负氢 ”可知,在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正确; B.由于蒸馏操作所得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故净化程度最高,正确; C.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分别与肥皂水混合后,出现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故选 D 考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
17、:本题考查的是与水有关的化学知识,难度不大, 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即能正确作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纯碱属于碱 B不锈钢属于纯净物 C干冰属于氧化物 D C60属于化合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知识分析。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错误; 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镍、铬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D、 C6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故 选 C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从
18、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月 29日,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 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 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据此分析。 A、私家车越多,燃烧的化石燃料就越多,则会增加 PM2.5污染,错误
19、; B、太阳能热水器不需燃烧化石燃料,会减少 PM2.5污染,正确; C、煤属于化石燃料,大量煤的燃烧会增加 PM2.5污染,错误; D、液化石油气也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同样会增加 PM2.5污染,错误。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 PM2.5是指 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 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 0.03%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解答。空气中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含量如下: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20、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故选 C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记住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含量是解答本题关健。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慢慢倾倒,错误;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严禁用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时,要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正确; D、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倾倒,错误。故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广西 贵港市 平南县 九年级 第二次 模拟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