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香坊区初中毕测试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香坊区初中毕测试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香坊区初中毕测试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香坊区初中毕测试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高楼林立的哈尔滨,有一座 28层的建筑,该建筑是采用新技术建造的。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可节省 15 7的用钢量、 l5 8的混凝土量、 53 4的模板量和 12的人工量,单体工程主体结构能够减少碳排放 8 3。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钢和生铁,都属于金属材料 B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C楼内装修时,粉刷墙壁所用石灰浆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D减少碳排放对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值得提倡 答案: C 试题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钢和生铁都是铁碳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A正确;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2、, B正确;粉刷墙壁所用的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不是碳酸钙, C错误;减少碳排放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值得提倡, D正确。故选 C。 考点:金属材料 现有 3g某金属样品 (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永 ),与 l00克质量分数19 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得到的硫酸盐溶液蒸干,得到21 9g固体。则该金属样品中金属的质量分数为 ( ) A 90% B 60% C 75 D 50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固体的质量为,硫酸的质量加金属的质量减去产生氢气的质量, 100g19 6%的稀硫酸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00g*19 6%*2/98=0 4g,所以原样品中
3、金属的质量为: 21 9g+0 4g-19 6g=2 7g,所以该金属样品中金属的质量分数为 2 7g/3g*100%=90%。故选 A。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加试剂或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过量的 CaC03 B H2 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洗气 C H20 异味 加入明矾 D NaCl Na2C03 加水溶解,加 Ca(N03)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除杂时,可以根据物质性质,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但要符合以下两个原则: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原物质
4、的质量不能减少且反应时不能带入新的杂质。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A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可用于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氢气, B正确;除去水中的异味,应用活性炭吸附, C错误;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加入硝酸钙溶液,会产生新的杂质,硝酸钠, D错误。故选 B。 考点:物质的除杂 下图是 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2 时,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物质的溶解度 C 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 25g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 B溶液变为饱和 答案: B 试 题分析:根据
5、溶解度曲线可知,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 A错误; t2 时,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物质的溶解度, B正确; 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 25g,未指明温度,无意义,在 t1 时 , 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 25g,C错误;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不会使接近饱和的 B溶液变为饱和, D错误。故选 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碗 B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调味 C油锅着火盖锅盖 D蚊虫叮咬后涂一些含碱性物质的溶液止痒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碗,可以将难溶性的油污转
6、化为可溶性的物质而除去, A正确;亚硝酸钠有毒,会危害人体健康,不能代替食盐调味, B错误;油锅着火时盖锅盖,可以隔绝空气或氧气,来灭火, C正确;蚊虫叮咬后会释放一种叫蚁酸的物质,使人痛痒,所以涂抹一些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可以止痒, D正确。 考点:生活中化学;灭火原理 区分下列物质的两个实验方案都合理的是 -( ) 需区分的物质 方案一 方案二 A硫酸铵和氯化钾 加熟石灰,研磨 加水溶解 B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点燃,闻气味 观察颜色 C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 燃着的木条 澄清石灰水 D木炭和氧化铜 观察颜色 加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 答案: C 试题分析:硫酸铵和氯化钾,都易溶于水,加水溶解无法区别
7、, A错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观察颜色无法鉴别, B错误;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所以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澄清石灰水易浑浊, C正确;木炭和氧化铜均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鉴别, D错误。故选 C。 考点:物质的鉴别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 B地球表面 90被水覆盖着 C回收废弃塑料不仅可以减少废弃塑料的数量,而且节约资源 D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 20% 40%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
8、, A正确;地球表面 71被水覆盖着, B错误;回收废弃塑料不仅可以减少废弃塑料的数量,而且节约资源, C正确;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 20% 40% , D正确。故选 B。 考点:资源与环境 丙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它的化学式是 C3H702N,下列关于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丙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 B丙氨酸分子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9:8 C一个丙氨酸分子 中含有 48个质子 D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丙氨酸的分子结构式可知,丙氨酸的化学式为 C3H7O2N,所以宏观上丙氨酸是由碳、氢、氧、
9、氮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微观上,丙氨酸是由丙氨酸分子构成的,每个丙氨酸分子有 3个碳原子、 7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 A错误;丙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2=9:8, B错误;一个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为: 6*3+1*7+8*2+7=48, C正确;丙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 A酒精作燃料 C2H5OH + 3O2点燃 2CO2 + 3H2O氧化反应 B高炉炼铁 3CO + Fe2O3高温 2Fe + 3CO2置换反应 C用氢氧化钠溶
10、液吸收二氧化碳 CO2 + 2NaOH = Na2CO3 + H2O复分解反应 D实验室制取氧气 2KClO3 2KCl + 3O2分解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酒精燃烧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A错误;高炉炼铁是氧化还原 反应,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B错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C错误;氯酸钾制氧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D 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过滤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药品 D取用粉末状固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添加
11、液体时,应注意 “垂直、悬空、滴 ”。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不能接触容器壁。故选 C。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元素摄入量不足,会引起坏血病 B人体缺少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要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C碘、钠、氟、锌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D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答案: D 试题分析:铁摄入不足,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 C会引起坏血病, A错误;人体缺乏微量元素会得病,应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无需多补营养补剂,B错误;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内含量低于 0 01%的元素,钠是常量元素, C错误;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D正确
12、。故选 D。 考点:食品中的营养素 下列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 A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B检验氢气的纯度 C氨分子的运动试验 D海水晒盐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宏观上主要看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主要看变化前后是否有新分子产生。 A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B检验氢气的纯度,利用了氢气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C氨分子的运动,扩散到酚酞溶液中,使无色酚酞变红,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D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选 D。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
13、答案: A 试题分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当最外层电子数为 8(一层时为 2)为稳定结构;当最外层电子数少于 4时,易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多与 4时,易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故选 A。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应用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 B氧气用于气焊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食盐配制生理盐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气体肥料, A正确;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 B正确;熟石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正确;食盐为混合物,不可用于配置生理盐水, D错误。 D正确。 考点:常见物质
14、的性质与用途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酒精溶液不导电 酒精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B 液化石油气经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较大 C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 香水要密封保存 粒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酒精溶液不导电,是因为酒精以分子的形式扩散在水中,溶液中没有自有电荷,并不是没有自有粒子, A错误;气体溶液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间隔较大, B 正确;过氧化氢溶液中存在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为混合物,C正确;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香水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香水扩散, D正确。故选 A。 考点:分子的性
15、质 填空题 (4分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A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1) _;( 2)若红磷燃烧时没有夹紧弹簧夹,在 B中还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请用理化知识解释 B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 _。 答案:( 1)暗红色固体(在点燃条件下),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或生成白色固体)( 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沿导管逸出。 试题分析 :常用红磷燃烧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的现象: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若红磷燃烧时没有夹紧弹簧夹;由于气体热胀冷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香坊区 初中 测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