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夏天的早晨,扬州市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 A 0 B 25 C 50 D 75 答案: B 试题分析:夏天,扬州地区的气温不可能低于 20 ,也不可能高于 40 ,所以早晨时自来水管流出水的温度应该在 25 左右 考点:温度和温度计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 C、 A、 T、 V,从模型上看,只有 C左右不同,而 A、 T、 V
2、,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 A、 T、 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 C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如上图两平面镜互成直角,入射光线 AB 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 CD,现在以两平面镜的交线为轴,将两平面镜同向旋转 15,在入射光线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反射光线成了 CD,则 CD与 CD关系为 ( ) A相交成 60 B相交成 30 C不相交,同向平行 D不相交,反向平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只要光线在两个面上都发生了反射,那么其出射光线就和入射光线就是平行的题目中入射光线方向并没改变,反射光线方向也就不会改变而旋转反射
3、器只是改变了入射角和反射角,不会影响最终的出射光线 . 考点:光的反射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20时,反射角也是 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 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 5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 20时,则入射角为 90-20=70,所以反射角也为 70,所以 A说法错误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 B说法正确入射角增大 5时,反射角也增大 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
4、 10所以 C说法错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 D说法错误 考点:光的反射 下面几个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 ( ) A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B通过汽车的观后镜看车后方情景 C晚上看到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 D利用激光给隧道准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物体挡住了太阳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观后镜是凸面镜,面镜都能够反射光线,因此通过汽车的观后镜看车后方情景是光的反射现象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晚上看到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是因为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发出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激光准直是利用了光沿
5、直线传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光的反射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 考点:物态变化及其应用 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 ( 1)春天,冰雪消融 (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 “出汗 ” (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 4)冬天,早
6、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 1)( 2) B( 1)( 4) C( 2)( 3) D( 2)( 4) 答案: B 试题分析:( 1)春天,冰雪融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 “出汗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罐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 现象,升华吸热因此吸收热量的是( 1)( 4) 考点:物态变化及其应用 CCTV 3 15晚会曝光黄金造
7、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 1064.6 ,铱的熔点是 2443.O ,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 A加热至 1064.0 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 1065.0 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 2444.0 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 3507.6 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答案: B 试题分析:( 1)黄金的熔点是 1064.6 ,铱的熔点是 2443 O ,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 1064.6 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 ( 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 2443 O 时,黄金处于液态
8、,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 ( 3)当温度高于 1064.6 而低于 2443.0 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考点:物态变化及其应用 “神十 ”上天,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 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 “天宫一号 ”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0108米 /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
9、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 “天宫一号 ”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40米 /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峡大坝竣工后,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原因是超声波的 ( ) A传播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超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考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能说明 “液体可以传播
10、声音 ”的事例是 (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 “嗒嗒 ”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 “唧唧 ”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 “哗哗 ”的流水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 “嗒嗒 ”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B、小鸟的 “唧唧 ”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C、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符合题意; D、流水的 “哗哗 ”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下列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 )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
11、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A说法正确;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说法错误;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说法错误;丁实验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说法错误 . 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双选题 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 现象。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 (选填 “红外线 ”、 “紫外线 ”),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答案:色散 绿 红 外线 试题分析:
12、夏天,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 . 考点:光的色散 实验题 ( 5分)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 a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 1)甲图中点燃的蜡烛距小孔 a,像距小孔 b( ab),则半透明膜上的像是( ) A倒
13、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 2)由甲、乙两图可知实验是在研究小孔成像与 的关系。 ( 3)分析比较 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 4)该实验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 5)日食奇观时,如果利用丙实验装置对 “ ”形太阳进行观察,在半透明塑料膜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答案:( 1) C ( 2)小孔的形状 ( 3)乙与丙(或甲与丙) ( 4)光的直线传播 ( 5) C 试题分析:( 1)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 像到小孔光的距离 b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 ( 2)
14、甲图和乙图中孔的形状不同,物体(蜡烛焰)形状相同,所成的像形状相同, 由此可见: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3)乙图与丙图(或甲图与丙图)中物体 的形状不同,小孔的形状相同,所成的像形状不同, 由此可见: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 4)三个实验都表明,物体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经过小孔后在后面的屏上形成物体的像,即小孔成像,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5)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所以选项 C符合题意 .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 4分)下表是小明 “观察水的沸腾 ”的实验记录(环境大气压为标准气压值): ( 1)
15、如图,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 2)根据探究数据 记录,可以推测表中第 分钟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可能是错误的,第 8分钟应该为 此时水的沸点为 ;当水沸腾时对水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升高 /不变 /降低)。 ( 3)修正好数据后,在下图中用笔画出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 ( 4)李明发现,本小组的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比其他组要长,其原因可能是: 。(说出一条即可)答案: 乙 7 98 98 不变 水的质量太大 试题分析: 图乙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甲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16、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从第 5分钟水的温度到达 98 不再升高,因此水的沸点应为 98 ,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 7分钟的数据有错误,则第 8分钟应该为 98 首先确定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和相应的标度,然后确定对应点,最后描点连线做出图象 造成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水的初温太低,加热时烧杯没有加盖造成了热量的散失等 考点:物态变化及其应 用 ( 6分)温度计的使用: ( 1)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次序依次为 。 a.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 c.让其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 d.让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e.观察温度
17、计的示数 ( 2)上图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时的情景,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 。 ( 3)图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那么甲的示数是 ,乙的示数是 。 答案:( 1) badcfe ( 2)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 3) 0.1 36.7 -3 试题分析:( 1)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然后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所以操作次序依次为 badcfe ( 2)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图中有两处错误:一是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二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
18、器底 ( 3)图甲是体温计,分度值是 0.1 ,因此甲的读数是 36.7 ;乙的分度值是1 ,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示数为 -3 考点:温度和温度计 (5分)在进行 “光的反射定律 ”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 计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平面镜 M 平放在桌面上, E、 F 是粘在一起的硬纸板, F 可绕 ON 转动。 (1)如图甲,当 E、 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 AO 沿 E射向镜面,在纸板 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 OB,此时 BON AON(选填 “=”、 “”或 “”),若将 AO 向ON靠近, OB ON(选填 “靠近 ”或 “远离 ”)。 (2)如图乙,把 F 向后折叠, (填 “能 ”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苏扬州 中学 教育 集团 树人 学校 年级 上学 期期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