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吉林省油田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吉林省油田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吉林省油田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吉林省油田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天原化工厂用食盐水生产烧碱 B宜宾城区住户烧天然气煮饭 C南岸建筑工地上倾倒鹅卵石 D五粮液厂用粮食酿酒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用食盐水生产烧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烧碱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燃烧天然气煮饭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在工地上倾倒鹅卵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的生成,属于
2、化学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各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铝,待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则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天平保持平衡 铝也有剩余 天平指针偏向放镁的 一方 天平指针偏向放铝的一方 A只有 B 和 C 和 D只有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镁、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Mg+2HCl=MgCl2+H2 24 73 2 2Al+6HCl=2
3、AlCl3+3H2 54 219 6 18 73 2 由上面的各物质的质量比可知,消耗等质量的盐酸,铝的用量比镁少;结合题意, “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铝,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 ”可知,铝也应有剩余,则盐酸都完全反应,由于氢气来自于盐酸,故完全反应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由于天平原来是平衡的,故放出等质量的盐酸后天平仍平衡。故选 B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一道天平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要能够分析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因为天平原来是平衡的,故指针的偏转主要是要看生成氢 气的质量的多少。 有反应:
4、 8A + 3B2 = C2 + 6D(其中 A、 D是化合物, B2、 C2是单质)。若13.6g A与 21.3g 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2.1g D,已知 C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则 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 14 B 16 C 32 D 35.5 答案: D 试题分析:利用实际反应中的四种物质的质量关系,来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计算 B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 13.6gA与 21.3g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2.1gD,则生成 C2的质量 =13.6g+21.3g-32.1g=2.8g; 设 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x 8A + 3B2 = C2 + 6D 6x 28 21.3g 2.8g 6x: 28 =21.3g: 2.8g 解得 x=35.5g,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有别于一般化学方程的计算,是利用物质的质量比,由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另一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区分,计算质量时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无关,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有关。 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氯气( Cl2) B二氧化氯( ClO2) C臭氧( O3) D次氯酸钙 Ca(ClO)2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
6、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A、氯气( Cl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 B、二氧化氯( Cl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C、臭氧( O3)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 D、次氯酸钙 Ca(ClO)2 是由钙、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 B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化物的判断,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 对苯二胺,化学式为 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苯二胺中
7、含有 N2分子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6:8:2 C对苯二胺由 6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和 2个氮原子组成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对苯二胺的化学式 C6H8N2进行分析。 A、对苯二胺是由对苯二胺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该分子由碳、氢、氮三种原子构成,不可能含有氮气的分子,故 A说法错误; B、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故 C6H8N2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126): 8:( 142) =18: 2: 7,故 B说法错误; C、对苯二胺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而对苯二胺分子是由碳、氢、氮
8、三种原子构成的,故 C说法错误; D、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则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 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学式的计算,即可做出正确判断。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降低温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 A、砖裂开并喷出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能
9、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错误; B、由于砖裂开并喷出的氦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支持燃烧,故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而灭火,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一般不会降低,故错误; D、砖裂开并喷出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而不是降低温度,故错误。故选 B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即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是灭火的三种基本原理,只要能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阻止燃烧的发生。 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 存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用水银温度计
10、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C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后,化学性质没有变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25m3的石油气加压可装入 0.024m3的钢瓶中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微粒都很小,在不断运动,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间隔;微粒的运动速度和间隔受温度影响。 A、用搜救犬能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是因为带有幸存者气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最后运动到搜救犬的鼻腔中去了,正确;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时,水银体积膨胀 的原因是原子间隔变大,正确; C、水变成水蒸气后,化学性质没有变是因为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正确; D、 25m3的石油
11、气加压可装入 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压强增大而减小,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错误。故选 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 “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 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 (化学式 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 2C2H5SH + 9O2 点燃 4CO2 + 2X + 6
12、H20, 则 X 的化学式为 ( ) A SO2 B SO3 C CO D H2SO4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2H5SH + 9O2 点燃 4CO2 + 2X + 6H20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碳原子 4 4 氢原子 12 12 硫原子 2 0 氧原子 18 1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的 2个 X分子中含有 2个硫原子和 4个氧原子,则每个 X的分子是由 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SO2。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
13、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 C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 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金属汞用作温度计中的液体,利用的是汞能热胀冷缩的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B、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利用的是液氮气化吸热降温以造成局部麻醉的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C、由于二氧化碳是参加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之一,所以二氧化碳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
14、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利用的是其外观的美观性,不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故选 C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倾倒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试管中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慢慢倾倒,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要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双手握住试管
15、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较好,操作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操作错误;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要先均匀预热,然后再固定集中加热,操作正确。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填空题 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气体,但它们的性质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其余不能。请你再从不同角度找出其中一种气体与另外两种气体性质不同之处,举出两例: (1) (2) 答案:( 1)
16、氢气能燃烧,其余不能 ( 2)通常状况下,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其余比空气密度大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如密度、可溶性等,来分析其中一种气体与另外两种气体性质不同之处;在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中只有氢气能燃烧,而另两种物质不能燃烧;通常状况下,只有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另两种物质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考点:氢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氢 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性质的认识,学生应熟悉常见气体的性质,并能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它们的性质的不同。 鲜鸡蛋在进行呼吸作用时,通过蛋壳表面的大量微小空隙呼出二氧化碳,为了停止鸡蛋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吉林省 油田 第二 中学 九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