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这本书叙述了中国自 1840年到 1919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作者对诸多广为人知的事件作了全新、独到的解读。下列适合作为该书书名的是 A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 B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 C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D从八国联军侵华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和五四运动的知识线索总体的把握能力,题目中提到两个关键时间 “1840年 ”和 “1919年 ”根据这两个时间推断书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840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鸦片战争的爆发, 1919年中国历史上发生
2、的大事是五四运动,因此该书的书名是 C。 考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线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分期和线索,如,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分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几个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期等历史线索,把握历史线索也是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的一项能力,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善于归纳,善于总结,好好把握。 某部小 说的故事梗概如下: 1945年 10月 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面适合作为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观察四个图片,图片 A的书
3、名是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而发动的,不符合题意,图片 B 的书名是鲁迅,鲁迅是文学大师,显然和题目也没有关系,图片 C的书名是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创办的,也不符合题意,图片 D的书名是重庆谈判, 1945年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内战准备工作还没有就绪,于是玩弄起真内战,假和平的手法,电邀毛泽东到 重庆谈判,经过斗争最终签署 了双十协定,但很快蒋介石就撕毁了双十协定,发动了内战。所以本题选 D。 考点:重庆谈判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分析相关的选项,首先要分析图片,看看图片给出了那些信息,然后在分析和教材上的那
4、些知识点有联系,最后得出答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 “我们总算熬出头了。 ”这事因为 A解放战争打响了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大决战开始了 D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解放军的战略反攻的历史史实,题目中有两个地方要注意,一是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一是毛泽东说: “我们总算熬出头了 ”,要理解毛泽东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解放战争的艰难日子已经过去了,解放军由被动开始转为主动,也就是说由战略防御开始转为战略反攻了,
5、因此选 B, A项是解放战争的开始, C项是解放军的三大战役, D项是渡江战役后攻克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 考点: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点评:本题难度 适中,考察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题干中所给信息的意思,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题目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对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历史知识点理解较深,并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的。 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 “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深刻理解 “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这句话含义,这句话说出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6、是巨大的,在淮海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四省共出动民工 543 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 22万人,二线民工 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 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 88万辆,挑子 30.5万副,牲畜 76.7万头,船只 8539艘;筹集粮食 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 4.34亿斤。陈毅元帅在 1951年 2月 11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介绍淮海战役情况时,陈毅对尤金特别强调,五 百万支前民工,遍地都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最后说了一句: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本题选 B。 考点:淮海战
7、役中人民群众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教材中有个动脑筋题,陈毅元帅说: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学习的时候只要学生对这个问题注意,一般根据课本就能直接回答,提醒同学们对教材中的图片,材料,小字内容以及动脑筋问题都要注意分析理解,平时多看,看记,多思考。 一份文献记载着 “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 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 ” 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A五四运动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国成立后 D洋务运动后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目,留辫子是在清朝时期,失去辫子是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辩
8、,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但人们一时又不习惯,所以又时兴起戴帽子,本题选 B。 考点: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另外本题还有其它的考察角度,比如称谓和其它社会习俗的变化都可以命题,同学们要一起注意。 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 “末业 ”,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 “舍本逐末 ”办起了实业,此人是 A张謇 B曾国藩 C张之洞 D李鸿章 答案: A 试题分析: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执行的传统政策,题目中的关键词句 “状元 ”“实业家 ”就是既
9、是清末状元又创办实业的人, B, C,D项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此题选 A。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的状元实业家张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状元实业家张謇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就能得出答案:,此题还可以改成一道组合型选择题,从另一角度考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此题如下: 下列属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1)曾国藩( 2)张謇( 3)张之洞( 4)李鸿章 A( 2)( 3)( 4) B( 1)( 3)( 4) C(1)( 2)( 4) D(1)( 2)( 3)( 4)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黄金时代 ” 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马关
10、条约签订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情况,一战时期,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根据所学知识知道,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此题选 C。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线索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获得了一个初步发展的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列强的侵略放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11、;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再次衰落;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四大家族的统治,民族工商业几乎崩溃;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工商业实行扶持,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1953年又实行了三大改造,改造成了社会主义企业,民族工商业消失,对这些历史知识,同学们要注意归纳。 他研制的 “红三角 ”牌纯碱,打破了西方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他是 A严复 B候德榜 C徐悲鸿 D魏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世纪中期,中国工业中需要的纯碱,完全依赖进口,西方人垄断 了制碱的秘方, 20 世纪 20 年代,我国科学家侯德榜,经过刻苦钻研制出纯碱,并撰写了制碱一书,把制碱的工艺公布于世,所以
12、他的制碱法也被称为 “侯氏制碱法 ”。本题选 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于思想文化中的侯德榜以及制碱奥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侯德榜揭开制碱的奥秘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可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A聂耳 B冼星海 C郭沫若 D徐 悲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近代科学技术及文化中出现的著名科学家侯德榜以及他的制碱工艺,根据所学知识,题目中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A,B项是近代出现的音乐家, A选项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 B项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抗战的怒吼, C项是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
13、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唯物史观史学的先锋、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 D项是近代美术大师,本题选 A. 考点:近代科学及思想文化中的著名艺术家及代表作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属于较易题,反映这一主题思想的内容存在于教材小字内容介绍中,教材中写到:义勇军进行曲极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由此得出正确答案: A,该题再次提醒同学们既要重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同时也要对教材中解释和理解课本知识点有关的小字内容重视起来,平时多看,多理解。 “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请判断这是什么战役 A卢沟桥战役 B平
14、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试题中的关键字词有 “李宗仁 ”和 “取得抗战以 来的重大胜利 ”,根据所学知识, 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和日军激战,消灭鬼子 10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因此本题选 C, A项是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B项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取得的首次胜利, D项是抗战后期,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向日军主动进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C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考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本知识点还有其它的命题角度,比如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抗战时
15、期主动向日军进攻并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 ,国共合作的经典战役等等,台儿庄战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可直接解答,属于送分题。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是 A辛亥革命、北伐战争 B黄埔军校、解放战争 C黄埔军校、抗日战争 D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从选项中找出国共两党都参与的活动, A项辛亥革命,北伐战争,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那时候中国共产党还没成立, B项黄埔军校,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为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不可能合作, D项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那时候中国共产党还没成立, C项黄埔军校,抗日
16、战争,分别发生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所以选 C。 考点: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识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判断选项中的几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在分析这些事件的参与者,最后在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是不是国共合作时期,所以得出答案:有一定的难度,提醒同学们对历史事件一定要记牢并分析理解到位。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C左 右江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革命根据地是在革命战争中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建立的
17、根据地。试题中问第一块农场革命根据地,根据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三大起义,其中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一部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就成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此题选 A。 考点:中国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 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课下,同学们不妨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革命根据地进行整理,其中尤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重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就能解答,属于送分题。 对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A中国逐步
18、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就是中国被列强侵略的过程,列强的每一次侵略战争都会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而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菜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本题中,南京条约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题选 A。 考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点评:本
19、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伴随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深而逐步形成的,每一次侵略战争列强都会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另外对于半殖民地社会和半封建社会也要理解透,半殖民地社会是指主权丧失了一部分又没完全丧失,半封建社会是指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清政府赔偿白银 4.5亿两 B清政府保 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
20、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所以反帝是这一时期的主题,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而清政府言听计从,完全听命于帝国主义,这表明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和工具,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傀儡,所以该题选 B。 考点: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 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平时注意培养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也是历史能力要求中最高的一项,本题既要求学生对辛
21、丑条约的内容具有识记能力,也要求学生对内容要具有分析能力,更要求学生具有分析能力,只有这些都具备了,才能解答好这道题。 “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 ”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 A促进思想启蒙 B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C挽救民族危亡 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中关键词句是 “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 ”, “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 ”是指封建正统思想,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是指戊戌变法震撼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分析四个选项, B项是指经济方面的, C,D两项是指国家政治方面的,只有 A项是思想
22、方面的,本题选 A。 考点:戊戌变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戊戌变法这个历史问题我们不但要识记住它影响的内容,更要对它的性质,作用,意义,影响进行深刻理解,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政治近代化 的一个里程碑,从它开始,中国在学习西方上从器物层次向制度层次转变,也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始。 “这场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向传统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揭开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这场运动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戊戌变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的理解,题目中的界定词是 “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向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福州 中学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