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纳米( nm) ”是一种长度单位 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 0.1nm 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对纳米技术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1.76109nm最接近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 A一个人的身高 B物理课本的长度 C课桌的高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6109nm=1.76m,最接近一个人的身高;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c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80 cm;一个篮球场的长度大约是 50m。故选 A 考点:长度单位的换算;长度的估测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
2、中错误的是( ) A误差是测量中的错误 B只要方法正确,仪器精良,误差就可以消除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减小误差 D误差是测量时态度不认真而引起的 答案: ABD 试题分析: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而造成的,测量时态度不认真是错误;而误差是由仪器的精密程度,环境的温度、湿度和人的视觉造成的,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减小误差。故选 ABD。 考点: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 0 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
3、在距离出发点 100m处相遇 C在 10s 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 0 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10m/s 答案: BCD 试题分析:由图像可知,在 0 10s内,乙的路程比甲的路程大,应是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乙同学在第 15s时追上甲,此时两人通过的路程都是 100m,即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m处相 遇;在 10s 20s 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没变,即静止不动;在 0 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v=s/t=100m/10s=10m/s。故选 BCD 考点:图像分析;速度的计算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 12.36cm、
4、 12.35cm、 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12.45cm B 12.34cm C 12.35cm D 12.36cm 答案: C 试题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在处理数据时,应把错误数据去掉, 12.75cm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应该是记错了,所以该物体的长度 L=( 12.34cm+12.36cm+12.35cm+) /3=12.35cm。故选 C 考点:误差;数据的处理 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 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 72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 10s跑完全程 D从 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
5、用了 2s 答案: B 试题分析: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72km/h=20m/s;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 10s跑完全程,他的平均速度是 v=s/t=100m/10s=10 m/s;从 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 2s,它的平均速度是 v=s/t=30m/2s=15 m/s。由此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大。故选 B 考点:平均速度计算;速度单位的换算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刻度尺、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时,用的是平移法,这四个图的放法都正确。但 A和 C两图刻度尺的边缘不一定是它的零刻线; D图的三角板没有刻度,即使有刻度,
6、它的下边缘不一定是它的零刻线;只有 B图从刻度尺 的某一整刻线量起是正确的。故选 B 考点: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S/t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 A 试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它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v=s/t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式,但不是决定式。故选 A。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 3: 5,所用时间之比是 3: 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 2: 5 B 9: 10 C 10: 9 D 5: 2 答案: A 试题
7、分析:由 v=s/t可得 v甲 =s甲 /t甲 、 v乙 = s 乙 /t 乙 ,那么 v甲 / v乙 =( s 甲 /t甲 ) / ( s 乙 /t 乙 )= ( s 甲 / s 乙 ) ( t 乙 / t 甲 ) =( 3/5) ( 2/3) =2/5。故选 A。 考点:速度的计算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A与 B B A与 C C C与 D D B与 C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图像是路程 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物体的路程不变,即静止;B图像是速度 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像是路程 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它
8、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即速度不变,所以物体匀速直线运动; D图像是速度 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逐渐增大,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 D 考点:机械运动的分类;图像分析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 5 6次,蜜蜂每秒振翅 300 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频率。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蝴蝶每秒振翅 5 6次,它的频率是 5Hz
9、-6Hz,没在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内,不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蜜蜂每秒振翅300 400次,它的频率是 300Hz400Hz,在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内,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故选 B 考点:频率;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 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几个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看着列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以列车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内蒙古呼和浩特 年级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