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537-2016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导则.pdf
《Q GDW 11537-2016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537-2016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导则.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Q/GDW 115372016 电力系统 负荷建模 导则 Guide for power system load modeling 2016 -12 - 28 发布 2016 - 12 - 28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ICS 29.02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15372016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1 3 术语和 定义 1 4 总则 2 5 负荷模 型 2 6 负荷参 数确 定 8 7 负荷模 型的 选择 . 11 8 负荷 参数管 理 . 11 附录A (规 范性 附录 ) 特 殊负荷 模型 . 13 附录B (资
2、 料性 附录 ) 负 荷节点 分类 原则 . 15 编制说明 16 Q/GDW 115372016 II 前 言 为了准 确有 效地 贯彻 执行 电力 系统 安全 稳定 导则 , 指 导并 规范 各有 关部 门、 企 业和 单位 的负荷 建模工 作,提高 仿真 计算 的准确 度 和各电 网负 荷模 型数据 的通 用化 , 制定本 标准。 本标准 由国 家电 力调 度 控制 中心 提出 并解 释。 本标准 由国 家电 网公 司科 技部归 口。 本标准 起草 单位 : 中国电 力科学 研究 院 。 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 : 汤涌 、 鞠平、 赵兵、 王琦、 刘 丽平、 许涛、 叶俭、 易俊 、
3、陈谦、 马士 聪、高 鹏 飞。 本标准 首次 发布 。 本标准 在执 行过 程中 的意 见或建 议反 馈至 国家 电网 公司科 技部 。 Q/GDW 115372016 1 电 力系统 负荷建模 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电 力系 统计 算用的 电力 负荷 数学 模型 的建立 方法 。 本 标准适用于 国 家电网公司所属电网企业的调度运行和规划设计部门安 全 稳定分析计算中 330kV/220kV/110kV 电压 等 级变电 站的 负荷 建模 ,其 它电压 等级 变电 站的 负荷 建模可 参照 执行 。 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 。 凡
4、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 仅注 日期 的 版本适 用于 本文件 。 凡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 ,其最 新版 本( 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 适用 于本 文件 。 DL 7552001 电力 系统 安全稳 定导 则 DL/T 11672012 同步 发电机励 磁系 统建 模导 则 DL/T 1234 电力系 统安 全稳定计 算技 术规 范 Q/GDW 404 国家电 网 安全稳定计 算 技术规 范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标准。 3.1 电力负 荷 electrical load 电力负 荷是 指电 力系 统中 的变电 站供 电区 域内 所有 设备吸收电 功
5、率 的总 和,包 括 用户 用电 设备 和输 配电网 络设 备消 耗的 功率 。电力 负荷 简称 为负 荷 (Load) 。 负荷可以分 为工 业负 荷、 农业负 荷、 居民负 荷、 商业负荷 、 特殊 负荷 以及 以上各类 负荷 组成 的混 合 负荷。 注: 如果供电区域内包括部分 小电源,而小电源的功率明显低于用电设备的功率,称为广义负荷。 3.2 负荷特性 load characteristics 负荷功 率随 着负 荷母 线电 压和频 率变 化而变化 的 规律 ,称为 负荷 特性。 3.3 静态负 荷特 性static load characteristics 用代数 方程 描述 的负
6、 荷功率与负 荷端 电压 和/ 或频 率之间的 关系 , 称为 静态负 荷 特性 。 3.4 Q/GDW 115372016 2 动态负 荷特 性dynamic load characteristics 用动态 方程 描述 的负 荷功率与负 荷端 电压 和/ 或频 率之间的 关系 , 称为 动态负 荷 特性 。 3.5 负荷模 型load model 用于描 述负荷 特性的 数学 方程 ,称为 负荷 模型 。 3.6 负荷建模 load modeling 确定描 述负荷 特 性的 数学 方程及 其参 数, 称为 负荷 建模。 4 总则 4.1 负荷模 型应 具有 准确 性、 简洁性 和通 用性
7、 。 4.2 准确性 即要 求负 荷模 型能 够准确 地反 映出 负荷 对系 统影响 的外 在特 性。 4.3 简洁性 即要 求描 述负 荷模 型的方 程简 单明 了。 4.4 通用性 即要 求描 述负 荷的 模型能 够通 用于 电力 系统 机电暂 态计 算。 5 负荷模 型 5.1 负荷模 型的 接入 5.1.1 电力系 统计 算中 负荷 模型 应接 入 220kV(330kV)/110kV 变电站 的 110kV 母线。 5.1.2 对于某 些特 殊的 重点 局部 电网和 特殊 省网 ,可 将负 荷模型 接入 更低 电压 等级 母线上 。 5.2 负荷的 基本 模型 5.2.1 负荷基本模
8、 型的 结构 5.2.1.1 基本 模型 用于 描 述在基 波正 序下 的模 型, 未考虑 谐波 和负 序的 情况 。 5.2.1.2 ZIP 模型 结构 如图 1 所示, 由恒 定阻 抗 (Z )、恒 定电 流(I) 和恒 定功率(P) 并联 组成 。 此 模型描 述电 压或 频率 缓慢 变化时 的负 荷特 性, 模型 为代数 方程 。 5.2.1.3 经典 负荷 模型 结构如 图 2 所示, 由电 动机 (M)和 ZIP 并联组 成, 简称为 CLM (Classic Load Model )。 此模 型描 述电 压 或频率 较快 变化 时的 负荷 特性, 模型 由微 分方 程和 代数方
9、程组 成。 在CLM 中, 一般 采用 电动 机(M)并联 恒定 阻抗 (Z)的模型 结构 。 CLM模 型中 感应 电动 机定 子 阻抗应 包含 感应 电动 机自 身的定 子阻 抗与 配电 网阻 抗。 5.2.1.4 综合 负荷 模型 结构如 图 3 所示, 由 ZIP 、感应电 动机 (M )、 补偿 电 容器(C)、配 电网 阻抗 (RD+jXD)和同 步发 电机 (G)组成 ,简 称为 SLM (Synthesis Load Model) 。此模 型描 述电 压或 频率 较快变 化、 直接 计及 配电 网和小 电源 影响 时的 负荷 特性, 模型 由微 分方 程和 代数方 程组 成。
10、在SLM 中,当 地方 电源距 离变电 站母线 较近 而且电 源功率 与负荷 功率 之比超 过25%时,宜 考虑等 效 同步发 电机 (G ), 否则 可 与本地 负荷 抵消 而不 考虑 等效发 电机 。 Q/GDW 115372016 3 110kV ZIP 35kV U jQ P + 220kV图1 ZIP 模型结 构图 M 110kV ZIP M 35kV U jQ P + 220kV图2 CLM 模型结 构图 M 220kV 110kV ZIP C M 35kV U L U D D jX R + L L jQ P + jQ P + G G 图3 SLM 模型结 构图 5.2.2 负荷基
11、本模 型的 方程 5.2.2.1 ZIP 的方 程 ZIP模型通 常采 用多 项式 方程, 见 式(1) 、式(2) 、式(3) 。 Q/GDW 115372016 4 2 0 00 0 2 0 00 0 1 1 LL s s p p p dp LL LL s s q q q dq LL UU f PPA B C L UU f UU f QQA B C L UU f = + = + (1) 或 2 0 0 00 2 0 0 00 dp dq L LL ss p p p LL L LL s sq q q LL UU f PPA B C UU f UU f QQA B C UU f = + = +
12、 (2) 1 1 ppp qqq ABC ABC += += (3) 式(1 ) 式(3 )中 : P S 有功功率; A p 有功负荷 中 恒定阻抗在静态负荷中所占的比例 ; U L 电压; B p 有功负荷 中 恒定电流在静态负荷中所占的比例 ; B q 无功负荷 中 恒定电流在静态负荷中所占的比例 ;C p 有功负荷 中 恒定功率在静态负荷中所占的比例 ;dp L 有功频率特性系数 ; f 频率; Q S 无功功率; 注1 :下标 0 代表初始稳态值。 注2 :在有些程序中 Ldp 用Fp 表示,Ldq 用 Fq 表示。 注3 :对于 CLM 模型,UL=U 。 5.2.2.2 感应 电
13、动 机 感应电动机 的 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其中, 。 Q/GDW 115372016 5 s jX r jX m jX / r Rs s R jX E s R(a ) 时变阻抗模型 (b ) 时变电势源模型 注: qd E E jE = + 。图4 感应电动机的等效电路 感应电 动机 的状 态方 程见 式(4 ) 式(9 ) 0 0 () ( 1) () ( 1) dq d br q qq d br d r EM J E X XI dE E dt T dE E X X I E dt T d TT dt T + = = + = (4) 0 , + = += + = + mr m r sm s
14、mr r XX X X X X XX X T XX R(5) 1 sr r s s = (6) E dd qq T EI EI = + (7) ( ) 22 0 00 , 1.0 = + + + += MM r r r r T T A B CA B C (8) ( ) (1 ) 1 ML TK s = + (9) 式(4 ) 式(9 )中 : d E 同步坐标下的直轴暂态电势 ; X 稳态电抗; X 暂态电抗; q I定子交轴电流; 0 T 转子绕组时间常数; b 50Hz 下的角速度; Q/GDW 115372016 6 r 转子角速度; q E 交轴暂态电势; d I定子直轴电流; T E
15、 电磁转矩; T M 机械转矩; T J 惯性时间常数; X s 定子电抗; X m 激磁电抗; X r 转子电抗; R r 转子电阻; s 滑差; s 同步转速的标幺值; A ,B ,C机械转矩系数; K L 负载率系数; 与转速无关的阻力矩系数; 与转速有关的阻力矩的方次 。 注:式(4 )式(9 )的参数和变 量 都是电动机自身容量基值下的标么值。 电动机 模型 不宜 采用 计及 定子电 磁暂 态的 高阶 模型 、不计 定子 和转 子电 磁暂 态的低 阶模 型。 可不考 虑电 动机 饱和 问题 。 5.2.2.3 同步 电机 模型 SLM模型 中等 效同步 发电 机 的模型 ,一般 来说
16、 可以采 用相对 低阶的 发电 机模型 ,比如 考虑励 磁绕 组 动态的 模型 , 其 电气 方程见式 (10)。 在 某些 情况 下 , 需要 用到 同步 电动 机模 型。 比 如, 抽水 蓄能 电站、 发电厂 的一 些电 动机 。 同步 发电 机 的电气 方程见式 (11),同 步电 动机 的电 气方程见式 (12)。 同步电 动机的 机械 转矩 一般 可以 采用式 (8 )、 (9) 所示 的表达 式。 0 , q dd dd df q q dd dd d d ad qq q q aq dd dE XX XX TE E E dt XX XX u E ri X i u E ri X i =
17、 + =+ = (10) () J r s ME d T D TT dt += (11) r J EM d T TT dt = (12) 式(10 ) 式(12)中: 0 d T 直 轴 暂态时间常数 ; q E 交轴暂态电势; f E 转子 励磁 电势 ; Q/GDW 115372016 7 d X 直轴电 抗 ; d X 直轴次 暂态 电抗 ; d X 直轴暂 态电 抗 ; q E 交轴 次暂态 电势 ; d u定子直 轴电 压 ; d E 直 轴次暂态 电势 ; a r定子回 路电 阻 ; d i定子直 轴电 流 ; q X 交轴次 暂态 电抗 ; q i定子交 轴电 流 。 q u定子
18、交 轴电 压 ; 5.2.2.4 补偿 电容 器 补偿电 容器 容量 见式 (13 )。“-”表示 注入 母线 无功功率 ,“+”表示 吸收 无功功率 。 2 L c C U Q X = (13) 式中:c Q 补偿电容器无功功率 ; L U 虚拟母线的电压 ; c X 补偿电容器容性电抗 。 5.2.2.5 计及 配电网 阻抗 的方程 计及配电网阻抗的方程见式(14) 式(16)。 D D DD L PR QX PX QR UU j UU + = (14) Q/GDW 115372016 8 22 22 22 , D DD D PQ PQ P RQ X UU + = = (15) , L D
19、L D P PP Q QQ = = (16) 式(14 ) 式(16)中: L U 虚拟母线的电压; U110kV母线的电压 ; P注入110kV 母线 的有 功功率 ; D R 配电 网的 电阻 ; Q 注入110kV母线 的 无 功功率 ; D X 配电网 的电 抗 ; D P 配电 网的 有功 功率 ; D Q 配电网 的无 功功 率 ; L P虚拟母 线的 有功 功率 ; L Q虚拟母 线的 无功 功率 。 注 1 : 0 UU = 。 注2 : 公式(14)式(16 )中 各变量涵义参见图3 ,各参数和变量都是标么值,其基准值是统一的系统基准值。 5.3 低电压 情况 下的 负荷 模
20、型 5.3.1 当负荷 母线 电压 下降 到门 槛值之 后, 可考 虑负 荷低 电压释 放特 性。 5.3.2 PSD-BPA 程序中 门槛 的缺 省值 是 0.5 p.u.,PSASP 程序中 门槛 的缺 省值 是0.7 p.u. ,这 一门 槛 值也可 以由 用户 来设 定。 5.3.3 可经过 几个 周波 时延 后切 除一定 比例 的负 荷, 为了 保证计 算的 收敛 性或 可继 续性, 可将 所有 静 态负荷 特性 都改 为恒 定阻 抗负荷 进行 计算 ,电 动机 则继续 保留 。 6 负荷参数 确定 6.1 总体要求 负荷模型的 参数 应该 根据 实际情 况, 选择 采用 统计 综合
21、法 或总体测 辨法 加以 确定, 应验证与 校核。 6.2 确定负 荷参 数的 统计 综合 法 6.2.1 统计综 合法 根据 负荷 统计 数据进 行综 合来 获得 负荷 参数。 统计 综合 法的 基本 步骤如图 5 所示 , 应包括 : a) 将这些 用户 的电 器分 类, 并确定 各种 类型 电器 的平 均特性 ; b) 进行负 荷调 查, 统计 出各 类电器 所占 的比 重; Q/GDW 115372016 9 c) 按照电 压等 级由 低到 高逐 级 综合 ,最 终 得 到总体的 负荷模 型 。 用户 1 用户 2 用户 n 加热 照明 空调 电器 m 混合负荷 电器分类 (a) 底层
22、母线统计 母线 C系统 , PQ A B C (b)逐级综合 系统 , PQ (c) 最终负荷模型图5 统计综 合法 建模 流程 图 6.2.2 对某个 参数 进行 综合 的基 本公式 见式 (17 ): ii = (17) 式中: i 代表第i 个类 型 ; i 代表第i 个类 负荷 的功 率在总 负荷 功率 中所 占的 比例, 实际 应用 时可 以用 容量比 例代 替。 代表某 个参 数以 自身 容量为 基准 值下 的标 幺值 ; 6.2.3 在采用 这类 方法 时, 需要4 种数 据资 料 : a) 负荷组 成分类 ,负荷 节点 的分类 原则 见附 录A ; b) 各类负 荷的 平均 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DW 11537 2016 电力系统 负荷 建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