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市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年上海市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上海市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年上海市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 18分) 千万别折腾汉字 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几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他们觉得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况且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同时他们认为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其实,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
2、便捷。 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 “灰尘 ”的 “尘 ”字。它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 “鹿 ”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 “鹿 ”的两旁各加一个 “土 ”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 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 “土 ”字,后来又去掉两个 “鹿 ”字写成了 “麈 ”。 ( )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 ( )不胜其 “繁 ”,民问又出现了俗休字 “尘 ”。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导。 “小土为坐 ”,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 “尘
3、 ”字不用而恢复到 “m”甚至是三 “鹿 ”两“土 ”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 生, “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 学 字,只要写八画的 学 ,不必再写十六画的 W”。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这充分说明推行简化字,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文字是不能代替 政治的。 “以字促统 ”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
4、读。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在台湾民众日益了 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 “弃简投繁 ”,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 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一一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 “削去
5、冗繁留清瘦 ”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 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 “黄四娘家花满蹊 ”是美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 ”同样也是美的 。 所以,我们千万别折腾汉字,在生活、学习、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我们要提倡写简化字,并且要写好简化字。 【小题 1】填入第 段画线句括号内的关联词不妥的一项是 。( 2分) A即便 依然 B尽管 还是 C只有 才 D虽然 仍旧 【小题 2】第 段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 4分) 【小题 3】作者对有人提出的恢复繁体字的观点和理由进行了反驳,他的看法大致可归纳如下:( 6分) (1) ; (2) ; (3) 。
6、【小题 4】第 段划线句的含义是 。( 3分) 【小题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3分) 答案: 【小题 1】( 2分) C 【小题 2】( 4 分)举例论证 有力地证明汉字形态的繁简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但为了人们学习和使用的便捷,在总体上由繁趋简。 【小题 3】 (6分 ) (1)汉字形态的繁简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但在总体上由繁趋简,恢复繁体字,是开历史的倒车; (2)学习汉字要遵循认知规律,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电脑无法取代; (3)汉字不能代替政治,用简化字不会阻碍海峡两岸的统一; (4)无论繁体字还是简化字,都有其独特的丰姿和风采。 (第 、 段批驳观点,第 、 、 段批驳理由,四点中任
7、选三点) 【小题 4】 (3分 )繁体字是美的,简化字同样也是美的。 【小题 5】( 3分)我们要提倡写简化字,并且要写好简化字。 【小题 1】 试题分析:将四组关联词试填入句子,一一判断是否符合句意,分析前后句的关系,显然不是 “条件 ”关系,故 C错。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有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再根据文段内容来判断。 “随便举个例子吧 ”显然是举例论证,其 论证的问题可以根据上段最后一句的内容概括。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阅读各段文字,抓住相关文段第一句和
8、文段中作者归纳性的文字一一概括。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中作者对 “繁体字 ”和 “简化字 ”的认识抓住本段所谈文字的“美 ”来理解此两句诗比喻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 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 ”,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是在全文最后总结时归纳出论点的。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文( 22分) 转 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
9、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 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 “对不起,我挡着你了。 ”我被感动了,竟然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 , 水的表情 ,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
10、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 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 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 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 “拈花微笑 ”的仙境 。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得到 “好看 ”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
11、,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 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 “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
12、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 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 想 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 ,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
13、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旭日已西移成夕阳;一转身,青丝已变成了白发;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小题 1】第 段加点词 “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 ”在文中的含义是 。( 2分) 【小题 2】第 段划线句采用了 的修辞,其表达效果是 。( 5分) 【小题 3】作者选取了三幅画面加以精雕细刻,仔细阅读文本,填写下来。( 8分) 地点 发生的事 选材的精心 画面一 火车站 (3) (5) 画面二 (1) (4) 画面三 (2) “我 ”没有找到转身而逝的乞丐,把爱心献给了他人 【小题 4】文章以 “转身 ”为题,其妙处在于:( 4分) (1) ; (
14、2) 。 【小题 5】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第 段强调 “转身 ”经常会发生,在文章结构上具有总起的作用。 B第 段把秦岭女孩比作野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她的纯朴与美丽。 C第 段 “文明大街 ”表明尽管还有乞丐,但社会文明化程度已很高。 D第 段再次勾画各种事情的 “转身 ”画面,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概。 答案: 【小题 1】 (2分 )温和、柔美的表情 【小题 2】排比 生动地表现出作者饱览美景的姿态,表达了他对秦岭 “仙境 ”的喜爱。 【小题 3】 (1)秦岭深处 (2)大街上 (3)被 “我 ”踩了的年轻人反向 “我 ”道歉,等 “我 ”想回谢时,他已转身离开。 (4
15、)美丽的女孩只在 “我 ”匆匆一瞥后便消失在命运的路径。 (5)三幅画面体现了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地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 “转身 ”的内在意蕴。(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4分 )(1)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转身 ”二字意蕴深刻, “转身 ”意味着分别,甚至是永别,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 5】 (3分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 “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 ”此句来理解作者对对方美好的印象,再联系 “江南 ”“水 ”这两个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如此形容的 “表情 ”的特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上海市 松江区 初三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