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诸城树一中学九年级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山东诸城树一中学九年级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山东诸城树一中学九年级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山东诸城树一中学九年级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下面的材料,请你探究我国在复兴之路上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2分) 材料一:凭着勇攀高峰的创新勇气,中国航天事业接连取得一个个历史性突破,“神舟 ”飞天、漫步太空、入住 “天宫 ” 中华民族心头的千年梦想写在太空。 材料二: 2012年 9月 25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 “辽宁 ”号正式交接入列。 材料三: 2000年,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同倡议成立 “中非合作论坛 ”。我国同不结盟运动、 77国集团等发展中国家组织加强了联系和协调。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多次挫败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妥善处理了
2、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遭袭和我国军机被撞事件。 答案:我国在航天事业、国防军事、外交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试题分析:读三则材料,理解它们的大概内容,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如 “中国航天事业接连取得一个个历史性突破 ”“首艘航空母舰 辽宁 号正式交接入列 ”等,可知,第一则从航天事业,第二则从国防军事,第三则从外交方面,指出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 点评:做题时 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表格,根据图表的标题(表头)把表格中显示的最主要的信息提取出来,并根据表头的提示,做出切题的答案:。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
3、路展览时深情提出了 “中国梦 ”,号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 “中国梦 ”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阐释,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 “中国梦 ”的畅想。为此,学校开展 “我的中国梦 ”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学生会组织同学们围绕 “中国梦 ”拟写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并将下联用正楷字体规范、工整、流利 地书写在方格中。( 3分) 华 夏 伟 业 中 国 梦 , 梦 在 前 方 ; 答案:示例:九州盛世复兴路,路在脚下。 试题分析:上联七两小句,前句七个字,后句四个字,且前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后句的第一个字。上联的停顿应是 “九州盛世 复兴路,路 在脚下 ”。因此下联可拟写
4、“神州复兴腾飞梦,梦在心中 ”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点评:对联要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称,词性一致,节奏相应(到哪儿停顿要一致),平仄相谐。 选择题 下列各组加线字的读音,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寡廉 鲜 耻 /牛皮 癣 张牙舞 爪 /魔 爪 狼吞虎 咽 / 哽 咽 B 莘 莘学子 /妊 娠 刚 愎 自用 /庇 护性格腼 腆 /暴 殄 天物 C滑 稽 可笑 /嵇 康 耀 武扬威 /擢 升卷 帙 浩繁 /轶 事 D 谆 谆教导 /淳 朴 稗 官野史 /裨 补 漏同仇敌 忾 /气 冲斗牛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寡廉鲜耻 /牛皮癣 ”画线字的读音分别是
5、xin xun, C“卷帙浩繁 /轶事 ”zh y,D“谆谆教导 /淳朴 ”zhn chn “同仇敌忾 /气冲斗牛 ”ki q.每项中找到一组不同,即可排除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引用全部或引用部分,引用原文或是转述,或 受到某一方面的启发,可以灵活处理, 都
6、要加以说明。 (2)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 ,我们精神上才有了华夏儿女 的文化印记。 (3)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 着饱满的生气。 A( 1)只是但( 2)熏染( 3)充溢 B( 1)只要并( 2)熏陶( 3)充斥 C( 1)只是但( 2)熏陶( 3)充溢 D( 1)只要并( 2)熏染( 3)充斥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一个小题根据其语句意思,可把 A、 C选择出来。第二个小题应选 “熏陶 ” ,指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与语境相符。第三个小题应选 “充溢 ”, “充斥多为贬义。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辨析能力及语言的整体感知能
7、力。 点评:选词填空也是语感考查的形式之一。做题时,除了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语段内容的整体理解外,还要注意词语间的搭配。这样,注意所选词语与主语、谓语、宾语、修饰语等的搭配要恰当。做题时,还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将最有把握的空先确定下来,再将其它空斟酌着落实。 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全球性大灾难 指日可待 。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 井然有序 ;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C我班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将剧中人物演得 栩栩如生 ,博得了观众的掌声。 D课堂上,王方
8、跟老师争论了起来,对这种 班门弄斧 的做法,有些老师不以为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指日可待 ”指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与前面 “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的语境不符。 C“栩栩如生 ”一般指雕塑、绘画等,不能用于真实的 “人物 ”。 D“班门弄斧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用于学生与老师 “争论 “不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 到知其意,善运用。 还要注意能结合语境,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对成语、词语在使用中的不当能敏感的感知出来。这需要我们在平时持续不断地积累与运用。 下列各
9、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 A蒂造木讷影影绰绰春捂秋冻 B谙熟绮丽 长迂短叹否极泰来 C磨砺惆怅老骥伏枥鞠躬尽萃 D秀颀偌大云销雨霁翩跹起舞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蒂 缔 B迂 吁 C萃 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 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现代文阅读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 45亿美元。因此,准确预报
10、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异常情况。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地域。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 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生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例如, 1984年 3月 19日中亚加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如 1989年 7月 11 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
11、置在向南移动。到震前 23 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 13.6厘米。此外, 1989年 10月 17日美国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 频无线电波。 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小题 1】 “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平均每年就超过 45亿美元 ”中的 “不完全 ”三个字可否删掉?为什么?( 3分) 【小题 2】第 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分) 【小题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有哪些 “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 ”。( 3分)
12、【小题 4】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分) 答案: 【小题 1】不可以( 1分)。 “不完全 ” 表明后面统计的数据还有可能变大,意在说明地震造成损失之巨大( 1分)。去掉后,既不能突出这个表达效果,也不能准确地说明事实情况。( 1分) 【小题 2】举例子( 1分) 用这个例子可以恰当的说明运用人造卫星监测地表温度异常升高可以预测地震( 2分) 【小题 3】( 1)用人造卫星监测地表温度异常升高预测地震。( 2)运用卫星监测多震地区地理位置的移动预测地震。( 3)用无线电探测仪探测超低频无限电波异常预测地震。( 3分。每个要点 1分) 【小题 4】 .示例:预测地震的新方法(
13、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首先回答不能删去。回答理由 时,要把原句与去掉 “不完全 ”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理由自然就显现了。通过比较可知,“不完全 ” 表明后面 “平均每年就超过 45亿美元 ”的数据是保守数据,实际损失可能还要大。去掉后,不能准确地说明事实情况,也与实际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子和原句加以比较。 回答这类题目,一般采用三步法,即首先回答不能,然后指出该词在原句中的意思和作用,接着说去掉会变成 什么情况,如与
14、实际不符或说法过于绝对等,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 【小题 2】试题分析: “例如 ”表明画线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一般说明语段 的中心句,即段首句。本句主要是为了说明前面的内容,即:运用人造卫星监测地表温度异常升高可以预测地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 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
15、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 3】试题分析: “哪些 ”表明是两条及两条以上,根据分值三分可初步确定为三点。我们首先确定答案:范围,主要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有关键的语句,如 “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 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 ”,再如 “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 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 ”,还有 “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 ”等,根据这些语句,我们可得出三条切题的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16、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案:范围,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根据原文中的关键语句提取(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4】试题分析:说明文一般以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为题,针对本文而言,可拟题为 “预测地震 ”“预测地震的新方法 ”等均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与题目关系的掌握情况。 点评:说明文一般以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为题,我们在读说明文时,就要注意这一点。这样,通过题目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说明对象或大概内容了。同理,给说明文拟题目时,也要注意文章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据此拟定合适的题目。 黄河岸边好师傅 尚书华 1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随一家企业赴西北做产品质
17、量考察,车行驶到山西与陕西交界处,离黄河壶口瀑布只有五六公里远的吕梁山,雨天路滑,汽车意外地溜出路面,顺坡滚出 30多米,跌翻在一堆乱石上。幸运的是,一车七人除一人轻伤外,其余的安然无恙,可车却四爪朝天地躺在那儿动弹不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吕梁山像从天边扯过来的一幅巨 大帷幔,遮得四周黑漆漆一片,寂静而荒凉。天傍黑时,路上来往的车辆并不少,可无论我们怎样拼命挥臂拦截,也没有一辆车停下来。 天愈来愈晚,大家截车的信心开始动摇了。从东北到西北,从长白山到吕梁山,遥遥数千里,异乡野地,风冷雨凉 正在绝望之中,远处又出现了两束光亮,众人顿时来了精神,扯着嗓子呼喊起来。那车果然明显减了速,在离我们三四十
18、米远的地方慢慢停下来。师傅从驾驶室里探出脑袋,怯生生地问: “啥事? ” “我们的车出事了,想求师傅帮帮忙。 ” “车在哪儿? ” 师傅顺着我们手指的方向看了看,幸好那辆出事的车电路还没 有完全毁坏,苟延残喘地发出了一点微弱的光亮,足以证明我们的话是真实的。师傅放了心,同车上另外一个人下了车向我们走过来。大家充满了感激,你一句我一句忙着介绍出事的经过。师傅走到汽车近前仔细瞅了瞅说: “这车不行了,明天再想办法。这样吧,你们留下两个人夜里在这儿守着,其余的人坐我的车到山下壶口宾馆住下。 ” 听了这几句话,大伙儿感动得不知道干什么似的。带队的老曹当即点名留下两个年轻人看守,其余的人搭上师傅的卡车直
19、奔山下的壶口宾馆。 到达宾馆,已是夜间 11点多钟了。师傅看上去跟宾馆的人很熟,迅速帮我们安排好了住处。随 后,他对老曹说: “你买瓶酒,再买点食品,我给山上那两个人送去。夜里山上风大阴冷,不吃点东西不行。 ”于是,师傅带着老曹又上了一趟山, 12点多钟才回来。临睡前他对老曹说: “明天我着急赶路,你早点起来,咱俩再给山上的人送点热水热饭。 ” 第二天一早,还没等我们起床,师傅已备好了热腾腾的豆浆油饼在等着我们。大家脸也没顾得上洗,匆匆跳上车又去了昨天出事的地方。一路上,师傅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告诉我们:可以去什么地方找人救援,离这里最近的修车铺有多远,路怎么走 一一告知,生怕我们人生地不熟受到难
20、为。 车到了地方,大家下车后 ,不知怎样感激师傅才好。这时老曹一把拉住师傅的手,从兜里掏出 200元钱硬塞给他,说这是我们大家的一点心意,劝他一定收下。师傅稍一迟疑,没做更多推辞把钱收下了。车开动了,大家静静地目送着,这时,师傅从车窗探出头,把 200元钱撒手扔到了路上,朝我们微微一笑,说了句: “收钱就失去帮你们的意义了。 ”说完,一溜烟跑远了。 望着远去的车影大家全傻了,谁也没有说话,过了好半天,不知谁由衷地感叹一句: “连个姓名都不留,好人,好人哪! ” (选自 2012年 9月 12日人民日报) 【小题 1】 “天色渐渐暗下来,吕梁山像从天边扯过 来的一幅巨大帷幔,遮得四周黑漆漆一片,
21、寂静而荒凉。 ”运用的是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2】文章曲径通幽,设置波澜,让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世界在读者的不断期待中渐次展现。请根据要求,参照示例,在每条横线上填写八个字。( 3分) 波澜一: _; 波澜二:心有疑虑,谨慎盘问; 波澜三: _; 波澜四:三次安排,二见精神; 波澜五: _。 【小题 3】文题黄河岸边好师傅中的 “好 ”概括了主人公的哪些品质?请作简要分析。 ( 3分) 【小题 4】文中 “师傅 ”的言和行看来都很平常,但细想又觉得不寻常。文中哪句话或者哪件事最感动你?请说出你的体会。( 3分) 答案: 【小题 1】景物描写(环境描写)( 1分)。交待了
22、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了气氛,为人物出场做好铺垫( 2分)。 【小题 2】波澜一:遭遇车祸,求助无望 波澜三:当机立断,一见精神 波澜三:先 “收 ”后 “扔 ”,三见精神(用语可以有变化,但要与示例基本吻合。 3分,每个1分) 【小题 3】( 1)热心助人。 “师傅 ”不顾四周漆黑,异乡野地,风冷雨凉 停车问询;分手前,不厌其烦地 “一一告知 ”怎么办。 ( 2)主动助人。给留守人员送酒和食品,安排翌日送热水热饭,这些本是 “老曹 ”们的事,却被 “师傅 ”“揽下 ”做好。 ( 3)无私助人。 “师傅从车窗探出头,把 200元钱撒手扔到了路上,朝我们微微一笑 ”表现了 “师傅 ”的无私和
23、真诚。( 3分,每个要点 1分) 【小题 4】示例一:一句话是: “你买瓶酒,再买点食品,我给山上那两个人送去。夜里山上风大阴冷,不吃点东西不行。 ” 体会: “师傅 ”想得周到,实实在在地帮助人; “师傅 ”主动提出去送酒和食品 ,可见他舍己为人的品格。 示例二:一件事是: “师傅 ”还没等我们起床,已备好了热腾腾的豆浆油饼在等着我们。 体会:本来是 “老曹 ”们自己应该做的事, “师傅 ”还没等我们起床,已备好了热腾腾的豆浆油饼在等着,可见 “师傅 ”主动、热心助人的高尚品格。( 3分。找出“话 ”或 “事 ”得 1分,写出体会得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这是故事开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山东 诸城 中学 九年级 第三次 检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