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镇江卷)语文(带解析).doc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镇江卷)语文(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镇江卷)语文(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镇江卷)语文(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划线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2分) 徜徉北固湾,漫步山脚下蜿 蜒 ( )的水上木栈道,北固山的雄险之势一览无遗。陡石 嶙 ( )峋,横江壁立,山势愈显 jun( )拔;一 hong( )江水,拍打着山岩,掀起层层浪花。山的豪放与水的 wan( )约,在这里交融一体。 (摘自京江晚报) 答案:( 2分) yn ln 峻 泓 婉。 下列语段有多处语病,请用规定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不超过 4处)( 3分) 2012年 3月,关于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
2、图片的 “再创作 ”里,时而杜甫肩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 把网友戏称为 “杜甫很忙 ”。 “诗圣 ”杜甫的画像被如此涂鸦,有人把这种现象视为对名人的亵渎,也有人认为快餐文化下的一场狂欢。 答案: (3分 ) “关于杜甫 ” ,去掉 “关于 ”; “时而杜甫肩扛机枪 ”改为 “杜甫时而肩扛机枪 ” ; “把网友戏称为 ” , “把 ”改为 “被 ”(或者去掉 “把 ”); “也有人认为快餐文化下的一场狂欢 ”,在 “认为 ”后加 “(这)是 ”。(答对一处得 1分 ,满 3分为止)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共 15分) 秋光的涨幅 张晓峰 绿竹笋,我觉得它是台湾最有特
3、色的好吃的笋子,这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根据。孟 宗笋细腻芬芳,麻竹笋硕大耐嚼,桶笋幼脆别致,但夏天吃一道甘冽多汁的绿竹冰笋, 真觉得人生到此,大可无求了。 然而,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像蝉、像荷香、像艳丽的凤凰花 秋风一至,便枯索难寻。 但由于暑假人去了北美,等回到台北,便急着补上这夏天岛屿上的至美之味,那盛在白瓷碗中、净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的绿竹笋。 我到菜市场上,绿竹笋六十元一斤,笋 子重,又带壳,我觉得价钱太贵。 “哎,就快没了, ”卖菜妇说, “要吃就要快了。 ” 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 ,彷佛我买的货物不是笋子,而是什么转眼就要消逝的东西,如长江鲥鱼,如七家湾的樱花吻鲑,如高山上的云豹
4、 就要没了。啊,属于我的这一生,竟需要每天去和某种千百万年来一直活着的生物说 “再见 ”。啊,我们竟是来出席告别仪式的吗? 绿竹笋很好吃,一如预期。 第二个礼拜,我又去菜市场,绿竹笋仍在,这次却索价七十元一斤了。第三个礼拜是八十元,最近一次,再问价,竟是九十元。 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有一位美国博物学家艾文 温 第尔,他和妻子在二月末从佛罗里达出发,做了一个和中国词人说法相反的实验。宋词中说: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他们夫妻二人却自己开着车往北走,竟然打起与春天同时北进的算盘,而且,连春天的步行速度也被他们窥探出来了。原来,春天是以每天十五英里的速度往北方挺进的。他们一路走,走到六月
5、,到了加拿大边境才歇了下来。好一趟偕春北进的壮举。 原来, “春天的脚步 ”这句话不是空话,它是真有其方向,真有行速,甚至真的可以尾随追踪。 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 盛夏便成轻烟一缕。 也许极热极湿极气闷,也许还不时遭我骂一声 “什么鬼天气 ”,但毕竟也是相遇一场,我会记得这阳光泼旺的长夏。绿竹笋想来会在贵道极点的时候戛然消失。秋天会渐深渐老,以每周十元的涨幅来向我索价。 (选自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小题 1】根据文意,好吃的绿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2分 ) 【小题 2】第 段中 “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 ”一句中, “我 ”心
6、中微痛的原因是什么? (2分 ) 【小题 3】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 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 便成青烟一缕。 【小题 4】第 段文中 爱文温 第尔夫妇与中国词人对待春天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作者插叙爱文温 第尔夫妇的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小题 5】本文用了很多笔墨写绿竹笋价格的涨幅,却以 “秋光的涨幅 ”为标题,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4分 ) 答案: 【小题 1】( 2分)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它的价格会随着 “秋光的涨幅 ”不断上涨。(答 “只属于夏日 ”或 “价格不断上涨 ”即得分;仅答 “甘冽多汁 ”、
7、“静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 ”等其他特点得 1分) 【小题 2】( 2分)最具有特色的好吃的绿竹笋在这个季节快没了( 1分);每天都有美好的东西消逝,这引发了我内心的伤感(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3分)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分),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比作 “盛夏 ”(或将 “盛夏 ”的易逝比作 “青烟一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光的易逝( 1分)。表现作者对时光消逝的惋惜、无奈之情( 1分) 【小题 4】( 4分)中国词人:享受美好的春光( 1分):艾文温 第尔夫妇:除享受美好的春光外,更多的去追赶春光( 1分,意思对即可)。插叙的内容,结构上引出 “春天的脚步 ”这段话( 1分)
8、:内容上引发 “我对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最终会成为青烟一缕而 消逝 ”的感慨( 1分)。(仅答 “引出下文 ”和 “抒发感情 ”等套话不得分)。 【小题 5】( 4分)答题要点 写出绿竹笋涨价与秋光流逝的关系,得 1分, 写出采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类比)的手法,得 1分, 写出用 “秋光的涨幅 ”抒发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之类的情感,得 1 分。 写出用 “秋光的涨幅 ”表达把握、珍惜美好的时光的人生感悟之类的主旨,得 1分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 “绿竹笋 ”特点的能力。结合 “绿竹笋 ”的生长季节以及 “绿竹笋 ”的 “价格 ”或者 “绿竹笋 ”的味道等来概括其特点即可。 【小题
9、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 的第 5、 6两小节的内容来分析 “我 ”心中微痛的原因即可。 【小题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的能力。先分析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分析运用改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即可。 【小题 4】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结合文章第 9段的内容来分析爱文温第尔夫妇与中国词人对待春天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然后从结构上、内容上来分析作者插叙爱文温第尔夫妇的事在文中的作用即可。 【小题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从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流露的情感来理解作者为什么以 “秋光的涨幅 ”为标题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共 11分 ) 大师什么是大 朱晖
10、 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格这匹 “千里马 ”的,是梁启超。上世纪 20年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格。曹问: “陈寅格是哪国博士? ”梁答: “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 ”曹又问: “他有没有著作? ”梁答: “也没有。 ”曹拒绝: “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 ”梁大怒: “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格。 陈寅格在国外陆续留学 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 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
11、有 “遗于野 ”,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 “教授中的教授 ”。按理说,陈寅格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 “名节 ”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 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格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 “耻事二姓 ”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
12、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 ”的做派,陈寅格批评他 “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 应该说,陈寅格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 “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 ”陈寅格笑答: “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 ”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 呢? “饮冰室主人 ”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 “引狼入室 ”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无论是批评陈寅格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 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 “小 ”,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 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 “大
13、 ”。有学生问他: “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 ”韦伯答: “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 ”学生又问: “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 ”韦伯大笑: “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 17岁开始追随 柏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 “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 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 ”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
14、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得。 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 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选自学习博览) 【小题 1】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 (2分 ) 【小题 2】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 2分) 【小题 3】第 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 “小 ”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达的 “大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小题 4】第
15、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小题 5】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 “大师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分) 答案: 【小题 1】按照作 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 “大师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分) 【小题 1】( 2分)梁启超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不肯同流合污,丧掉人格( 1分,意思对即可)陈寅恪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耻事二姓 ”(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2 分)梁启超所言的 “小 ”的含义:把学术看的远大于自身( 1 分)。韦伯所表达的 “大 ”的含义: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 【小题 1】( 2分)不能,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江苏镇江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