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苏州市景范中学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苏州市景范中学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苏州市景范中学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苏州市景范中学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 (4分 ) 【小题 1】分 q_ 【小题 2】驾 y _ _ 【小题 3】 du_落 【小题 4】卷 zh_浩繁 答案: 【小题 1】歧 【小题 2】驭 【小题 3】堕 【小题 4】帙 试题分析: 【小题 1】 “分歧 ”的 “歧 ”在书写的时候,不能写成同音字,要注意 “分歧 ”的意思。 【小题 2】 “驾驭 ”的 “驭 ”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驭 ”是 “马 ”字头。 【小题 3】 “堕落 ”的 “堕 ”不要写成 “坠 ”,不能写成与之同音的字。 【小题 4】 “卷帙浩繁 ”的
2、“帙 ”要写成 “巾 ”字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对于积累的误读误写字,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钓鱼岛之争打破了中日两国几十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外交关系,至使太平洋地区笼上了阴影,破 坏了三月春日的详和,中国外交部长言简意概的发言,让中国人民相信人民解放军始终是我们的中流坻柱,我们有能力捍卫我们的疆土。 错别字 改 正 答案: 错别字 至 详
3、 概 坻 改 正 致 祥 赅 砥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讲的是 “钓鱼岛之争 ”这一问题,其中涉及到 “致使、祥和、言简意赅、中流砥柱 ”这四个词语,在辨别这四个词语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词语的具体语境,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书写笔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辨析并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0分 ) 散步 龙应台 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
4、。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 “极品燕窝 ”,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她又拿出 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 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 “妈妈笔记 ”时,她
5、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 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 “制造 ”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 “安心 ”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是啊, ”她笑着说, “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 ”“有效吗? ”我问。她点头, “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 ”“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 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我把这些海
6、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 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 “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 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 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 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我到厨房 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
7、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大年初三,二 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 说: “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 ”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 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 “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 ”她从
8、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 ) 【注】龙应台:合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小题 1】 “我 ”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 阅读 节,概括回答。 (2分 ) 【答】 【小题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2分 ) 甲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 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答】 【小题 3】第 节作者描写 “冬夜的街 ”和 “犬吠声 ”有什么用意 (2分 ) 【答】
9、【小题 4】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 “散步 ”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2分 ) 【答】 【小题 5】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分 ) 材料一 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 (龙应台 ) 材料二 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 ,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 (莫怀戚 ) 【答】 答案: 【小题 1】 “我 ”和家萱都制作了让自己母亲 “安心 ”的各种证明。 【小题 2】 (2分 )甲句 “一张一张 .小心地 ”这些词,使描写更
10、细腻,更能表达 “我 ”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 【小题 3】 (3分 )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 “我 ”当时难以言喻的痛处。(大意写出即可 ) 【小题 4】 (2分 )“散步 ”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以 “散步 ”为题,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 (大意写出即可 ) 【小题 5】示例:本文看似浅显,却蕴含深意,不仅表达了人们感同身受的对至亲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老引发的思考。 试题分析: 【小题 1】 “家萱 ”为了使母亲安享晚年,印了大大小小的海报,如:最亲爱的妈妈: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我们感念您。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
11、都由我们承担。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在文章的第 4小节, “我 ” 自己 “制造 ”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 “安心 ”作用 。 【小题 2】甲句比乙句多了一个 “小心地 ”以及 “一张一张 ”,这个 “小心地 ” “一张一张 ”更能细腻的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示例:甲句 “一张一张 .小心地 ”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 “我 ”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 【小题 3】 “冬夜的街 ”和 “犬吠声 ”这属于环境描写,此处的作用为: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 “我 ”当时难以言喻的痛处。
12、 【小题 4】本文花了大量的篇幅写了 “我 ”和家萱制作了让自己母亲 “安心 ”的各种证明。到了文章的结尾才写到 “散步 ”。这不是偏题,却恰恰能更能有效的表达本文的主题,更能体现出本文构思的独特性 。示例: “散步 ”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以 “散步 ”为题,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 【小题 5】材料一讲的是抒情散文并不是抒发情感,更重要的是要引起人们的思考。材料二讲的是莫怀戚回答散步的写作目的: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本文看似浅显,却蕴含深意,不仅表达了人们感同身受的对至亲的爱
13、,也有作者对母亲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老引发的思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记叙类抒情散文的能力。 点评:要根据文章的内容、 故事的情节变化及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确定语句的作用。中间的语句一般会过渡、埋伏笔,做铺垫等。理解词句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放到语境中,结合全文内容及语段的意思、位置、在文中的作用加以分析。尤其要注意,把句中的关键点解释透彻。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要到题干中的问题句附近去寻找相关语句,仔细揣摩后拟出切题的答案:。注意一定要切题作答,不可所答非所问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6分 ) 中国人的 “忍 ” “忍 ”字头上一把刀。每个
14、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孔 夫子说,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孟夫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 “一百个忍字 ”。高宗喟叹,原来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 “无度不丈夫 ”;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 “忍 ”字,颇有些 “庸人得志 ”,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 “吃得苦中苦,方为 人上人 ”。为了遥想中的绚
15、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 “忍 ”,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 “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 ”封建社会官场中的 “见风使舵 ”,生活细节的 “防患于未然 ”,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 “忍 ”字上找到源头。罗素由是感叹, “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 一个忍字,两副面孔。一面是温和下 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 “忍 ”成痴,
16、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忍 ”字头上一把刀 -“每临大事有静气 ”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比为之事。 (选自青年文摘 2012年第 12期 ) 【小题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答】 【小题 2】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 2分 ) 【答】 【小题 3】第二段结尾处的 “忍受 ”、 “忍耐 ”两个词语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 2分) 【答】 答案: 【小题 1】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必为之
17、事。 【小题 2】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对比了忍的成功和不忍的失败,鲜明地证明了该忍时候要忍的道理。 【小题 3】略 试题分析: 【小题 1】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以在标题、开头、结尾等处揭示,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在文章的结尾揭示的。示例: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必为之事。 【小题 2】为了证明了该忍时候要忍的道理,作者在第 3段中 除了运用举例论证,还运用了对比论证,韩信的忍,使他成功;韩信的张扬,让他失败;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效的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小题 3】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不重复。 “忍受 ”是把痛苦磨难等勉强地承受下来。 “
18、忍耐 ”是把痛苦的感觉和想发作的情绪抑制下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点评:对于基本的议论文常识知识要熟记于心,在做题中,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拟出切题的答案:。注意,论证方法一般证明前面的观点,有时可能是分论点。论证过程,一般是按照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路,做题时,先把内容划分成几部分,然后概括出各部分的意思。 比较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片断,完成小题。( 10分)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 “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
19、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 “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 “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 “这 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 “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 “不要取笑 !”“取笑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孔乙己低声说道, “跌断,跌,跌 ”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苏州市 中学 初二 第二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