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盐城盐都区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盐城盐都区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盐城盐都区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盐城盐都区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 【小题 1】学校 “你丢我捡 ”小分队来到春晖小区,看到一个居民乱扔垃圾,有同学上前劝阻,那个居民却说: “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捡什么呢? ”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不超过 50个字) 【小题 2】某班准备举行一次以 “袁隆平的梦 ”为主题的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会前,同学们搜集了两则材料,请阅读后答题。 材料一: 2011年 9月 18日,农业部专家组在湖南省隆回县验收超级稻大面积亩产的初步结果发布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
2、攻关获得成功,创造了杂交稻世界新纪录。 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是大面积示范亩产 700公斤,已在2000年实现 ;第二期亩产 800公斤,于 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 ;目前,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攻关的 900公斤是第三期目标。由袁隆平研制的 “Y两优 2号 ”,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 18块试验田 (共 107 9亩 )试种,百亩试验田收割验收结果表明,亩产达到 926 6公斤。 袁隆平并不满足于此,他为自己提出了第四期超级稻计划:到 2020年实现 超级稻大面积示范亩产 1000公斤。 “1000公斤是奋斗目标,从理论上讲超级稻的产量远不止于此。 ” 材料二:袁隆平是中
3、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 “杂交水稻 ”之父。中国人靠占全球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全球 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了袁隆平。 76岁的袁隆平坚持实地研究已有 50年。 2007年 6月 1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以 “袁隆平:谁将养活中国 ”为题,对他进行了专访。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做事先做人是我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 ,这句话我很喜欢。 ”“我的 乐趣在事业上面。 ”“坐奔驰车,坐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呢 ” 阅读材料一,请你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这则科技新闻。 结合两则材料,请你围绕 “袁隆平的成功给大家的启示 ”,为本次
4、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 答案: 【小题 1】参考:叔叔,我们是在捡,但是 “文明靠大家 ”,小区卫生需要我们大家的维护,社会公德要靠大家来遵守。 【小题 2】 超级杂交水稻亩产首次突破 900公斤。 (或 “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 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 ”) 无唯一答案:。围绕袁隆平有目标、有追求、不自满、淡薄名利、 执着、坚持、热爱事业等中的一点谈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必须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口语交际属于 “语言积累与运用
5、”的命题范围,它是学生语文的四大重要能力(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之一,是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面对居民无理的说辞,说话时一定要礼貌,控制住情绪,语言得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 2】 试题分析: 小题,概括新闻时,先看清新闻的结构,如果第一段是导语的,可以不用看后面,只要将第一段概括成一句话,而且要具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四要素。本段科技新闻主要是谈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我们再将主要内容概括精简一下就行了。本题解题步骤如下: 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
6、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 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 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 按 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必须是一句话,一般应该具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四要素。 小题。 “结束语 ”),是指文章或正式讲话末了带有总结性的一段话。因此此次结束语要围绕材料中袁隆平院士所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淡泊名利、有高远的目标等方面来阐述即可,语言要精练不拖沓。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
7、为表达运用E。 选择题 下列没有语病的是( ) A经过慎重思考,使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 B努力学 习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周杰伦的一曲千里之外,声情并茂,让人流连忘返,触目伤怀。 D我校开展了 “讲诚信 ”系列教育活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因为滥用介词,句子缺少主语,去掉 “使 ”; B项一项对多项,不合逻辑,应将 “努力 ”前面加 “是否 ”; C项 “流连忘返 ”“触目伤怀 ”与前文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成语使用正
8、确的一项是是( ) A语文课上,王老师 咬文嚼字 ,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王祥同学学习上 锱铢必较 ,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在学习上就应该 不耻下问 ,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D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做法,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果将无法想象,这不是 危言耸听 。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重点是成语使用中 “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等方面,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报纸杂志中常常用错的成语。解题时,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揣摩。 A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和物质本质。现指认真推敲某一个字。 B很少的
9、钱也一定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C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D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AB两项褒贬失当, C项 用错对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选出下列几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 )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按绘画的 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夏正当春华秋实
10、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句子衔接与连贯题就是在中考试卷中落实这一理念的最好载体。方法归纳:(一)话题(主语)要一致;(二)句式 (格式 )要相同;(三)语句顺序要合理。(四)前后要照应。前后照应应包括内容上的前后照应和语序上的前后关联以及分承的对应性。当然,也包括语气上的衔接与
11、呼应。(五)前后语境(风格或情境)要一致。对于写景的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的色彩及写法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 不同,色彩有明快、暗淡的区别,而不同色彩的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情自然也各不相同。写景的视角又有远望、近观、俯视、仰视、平视的区别。另外还可以注意:关联词语要搭配;注意音节要协调:要尾字押韵,结构一致,句子由短而长。这是课内语段的衔接,难度不大,凭着语感或者按照结构或时间排序都能将此题答好。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面的题。 冬 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 “小洋锅 ”(铝锅)白煮豆腐,热腾
12、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 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 “洋炉子 ”(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 “洋灯 ”,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 ”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 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
13、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 s君 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 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 “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 “月当头 ”;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下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 s君口占两句诗道: “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 君 “喂 ”了一下,才抬起 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
14、,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s君还常常通着信,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在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 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
15、,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 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是温暖的。 (选自朱自清名作欣赏 ) 【小题 1】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小题 2】有人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小题
16、3】文中第 3段中 “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它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意? 【小题 4】全文由三幅画面构成,请你写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并就其中某一幅画面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答案: 【小题 1】 (1)儿时的冬天, “我 ”和家人围着 “小洋锅 ”吃白煮豆腐。( 2)在杭州时的一个冬天, “我 ”与友人游西湖。( 3)在台州时, “我 ”与家人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小题 2】选择一系列的动词,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出父亲浓浓的爱子之情。(从分析父亲形象的角度作答亦可) 【小题 3】承上启下;外边是冬天,而家里是春天,表现出家中的温暖、作
17、者对家的牵挂,以及作者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 【小题 4】主旨句: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是温暖的。 感受:画面一示例:每次放学回家,母亲都在村口迎接我,问寒问暖。我感受到母亲对我的深切关怀。 画面二示例:同学刘兵耐心劝我戒掉了网瘾,是我的一位诤友。可是他随父母去了遥远的南方,我对他怀有无限的思念。画面三示例:一对以贩小菜为生的小夫妻,早出晚归,形影不离,他们是幸福的。能紧扣某一幅画面的主题,从亲情或友情或爱情的角度举例谈感受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语言总结能力。因为本文的三件事很明晰,因此就是要注意如何概述事件,概述事件不是复述事件。概述要有时间、地点、人物
18、、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可以 用谁 +怎么做 +结果。如果没有结果,可以略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句子赏析题,赏析句子首先要确定赏析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切入点: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5、联系上下文入手品析句子的深意。此题主要从抓关键词语的角度进行赏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全文的一个关键句子,也是文章体现中心的地方,我们要结合这 些句句深刻的体会文章的中心和浓浓
19、的感情。句子在文章中的结构作用因所在位置不同结构上的作用不同。如本题,句子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所起的作用一般为:承上启下。或总结上文或开启下文,本文就是承上启下。深刻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主旨及写作背景来谈。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文的主旨句在文章的最后揭示出来。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是主题句,一般起到概括全文的目的,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是结尾,来概 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的主旨句出现在文章的结尾。第二个小题主要是根据画面所体现的情感角度,联系生活实际
20、来回答,千万不能脱离题干回答问题。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饮水与健康 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 不如水补 ”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
21、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 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
22、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 胎儿 90、初生婴儿 80、少年 75、成年男子 70、老年男子小 于 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 1 2 。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 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 2569 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 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 盐城 盐都区七 年级 学期 第三次 检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