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366-2005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
《GB 50366-2005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0366-2005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丁511217291统一书号:15112. 17291 定价:12.00元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e P GB 50366 - 2005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2009年版)2005-11- 30 发布2006 -01- 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GB 50366 - 2005 (2009年
2、版)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06年1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2009年版)GB 50366 - 2005 争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市兴顺印刷厂印刷争夺开本:850X1l68毫米1/32 印张:2Y2 字数:72千字2009年6月第二版2009年6月第六次印刷定价:12.00元统一书号:15112. 17291
3、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 网上书店:http:/www.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圭七口第234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现批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 -2005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3月10日3 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系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
4、08J102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 -2005进行修订而成。地游、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 -2005自实施以来,对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然而,随着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如何正确获得岩土热物性参数,并用来指导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GB 50366 -2005更加完善合理,统一规范岩土热响应试验方法,正确指导地埋管地师、热泵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本次修订增加补充了岩土热响应试验方法及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条文进行了修订。其内容统计如下:1.在第2章中,增
5、加第2.0.25条、第2.o. 26条、第2.0.27条、第2.0.28条及其条文说明。2.在第3章中,增加第3.2.2A条和第3.2.2B条及其条文说明。3.在第4章中,增加第4.3.5A条及其条文说明,对第4 4.3.13条进行了修订,对第4.3.14条中的公式(4)进行修改。4.增加附录C:岩土热响应试验。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次局部修订的参编单位:山东建筑大学、际高建业有限公司、北京计科地源热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中国地质
6、调查局浅层地热能研究与推广中心、山东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湖北风神净化空调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工程大学、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广州从化中宇冷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凌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依科瑞德地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济南泰勒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亚特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局部修订的主要起草人:徐伟、邹瑜、刁乃仁、丛旭日、李元普、孙骥、于卫平、冉伟彦、冯晓梅、高到中、郁松涛、王侃宏、王付立、朱剑锋、魏艳萍、罩志成、林宣军、朱清宇、沈亮、吕晓辰、李文伟、苏存堂、顾业锋、郑良村、袁东立、冯婷婷本次局部修订的主要审查人员:许文发、王秉忱、马最良、徐宏庆、王贵
7、玲、胡松涛、李著置、郝军、王勇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lli 口第38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66一2005,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1、5.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年11月30日前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J104号文件和建标标便(2005)28 号文件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本规范。在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当前地源热泵
8、系统应用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发达国家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与完善,制定了本规范。本规范共分8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工程勘察,地埋管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系统,建筑物内系统及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本规范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
9、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际高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计科地源热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山东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湖北风神净化空调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工程学院、克莱门特捷联制冷8 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广州从化中宇冷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凌天科技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徐伟邹瑜刁乃仁丛旭日李元普孙骥于卫平冉伟彦冯晓梅高型中郁松涛王侃宏玉付立朱剑锋魏艳浑罩志成林宣军目次1 总则.1 2 术语23 工程勘察.6 3. 1 一般规定.6 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63. 3 地下水
10、换热系统勘察.7 3.4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8 4 地埋管换热系统.9 4. 1 一般规定.9 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9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10 4.4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11 4. 5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13 5 地下水换热系统.15 5.1 一般规定. 15 5.2 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15 5. 3 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16 5.4 地下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16 6 地表水换热系统.18 6.1 一般规定. 18 6.2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18 6.3 地表水换热系统施工.19 6.4 地表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19 7 建筑物内系统.21 7.1 建筑
11、物内系统设计.21 9 7.2 建筑物内系统施工、检验与验收.22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23 附录A地埋管外径及壁厚.24 附录B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26 附录C岩土热响应试验(新增). 29 本规范用词说明.32 附:条文说明.33 10 1总贝。1. 0.1 为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1. O. 2本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 O. 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
12、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术语2.0.1 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2.0.2 水源热泵机组water-sourceheat pump unit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掘的热泵。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2.0.3 地热能交换系统geothermalexchange system 将浅层地热能
13、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2.0.4 浅层地热能资源shallowgeothermal resources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2. O. 5 传热介质heat-transferfluid 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2. o. 6 地埋管换热系统ground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2.0.7 地埋管换热器groundheat exchanger 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
14、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2.0.8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horizontal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交换器。2 2.0.9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vertical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2.0.10 地下水换热系统groundwatersystem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2.0.11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direc
15、t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口1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2.0.12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indirect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2.0.13 地表水换热系统surfacewater system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2.0.14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open-loopsurface water system 地表水在循环泵的
16、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2.0.15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closed-loopsurface water system 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人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2.0.16 环路集管circuitheader 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2.0.17 含水层aquifer导水的饱和岩土层。2.0.18 井身结构wellstructure 3 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钻孔结构、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等。2.0.19
17、 抽水井production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2. O. 20 回灌井injectionwell 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2. O. 21 热源井heatsource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田水的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2.0.22 抽水试验pumpingtest 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2. O. 23 回灌试验njectontest 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2. O. 24 岩土
18、体rock-soilbody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在!、岩、砂砾石、土壤等。2. O. 25 岩土热响应试验rock-soilthermal response test 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加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2. O. 26 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p盯ameterof the rock-soil thermal propertles 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2.0.27 岩土初始平均温度initialav臼agetemperature of the rock-soi
19、l 从自然地表下1O20m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4 内,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2. O. 28 测试孔verticaltesting exchanger 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响应试验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5 3工程勘察3.1一般规定3. 1. 1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3. 1. 2 对己具备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应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3. 1. 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3. 1. 4 工程场地状况
20、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5 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3.2.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3.2.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6 1 岩土层的结构;2 岩土体热物性;3 岩土体温度;4 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5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6 冻土层厚度。3.2.2A 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3000
21、mOOm2时,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当应用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OOOm2时,应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3.2.2B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测试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验合格证、校准证书或测试证书。3.3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3.3.1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对水量、水温和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3.3.2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地下水类型;2 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3 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d性;4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5 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6 地下水水质;7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3.3.3 地下水换热系统
22、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1 抽水试验;2 回灌试验;3 测量出水水温;4 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5 水流方向试验;6 渗透系数计算。3.3.4 当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应采用成井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孔完善成热源井加以利用。成井7 过程应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进行监理。3.4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3.4.1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地表水源的水文状况进行勘察。3.4.2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8 1 地表水水源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2 不同深度的地表水水温、水位动态变化;3 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4 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366 2005 源热泵 系统工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