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pdf
《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pdf(26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 50215 - 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Code for mine design of coal industry 2005 -09 -14 发布2006 - 01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odefor minr- design of coal industry GB 50215 - 2005 主编部门中国煤炭建设协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同建设部施行H期2006年1月l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371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
2、范的公告现批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2GB 50215-2005,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2.1. 1、2. 1. 3、2.1. 4、3.1.7(4)(5)、3.2. l( 5)、3.3.1(2)、3.3.4、4.1.3(3)、4.2.2(2)、4.3.2(2)、4.3.3、5.1.2(3)、5.2. 6、5.3.3、5.3. 6、7.1. 1、7.2.1、7.2.2、7.2. 3、7.2. 4、7.2. 5 (1) (3) (4)、7.2.60)(3) (4) (5)、7.3. 1、7.3. 2、7.3. 5、7.3.8、7.4.2、7.5.1、7.5.8、8.1
3、.30)(2)(3)、8.1. 4、8.1. 6 (1)、8.1.7、8.2.1、8.2.5(1)、8.2. 6、8.3.1(1)、8.3.20)(2)、8.4.1(4)、8.4. 3 (6)、8.4. 5 (2)、9.2.1(3)、9.2. 4、9. 2. 5、10.1.6(1)、10.1. 12、10.1.14(3)、10.1.150)(2)(3) (4)(5)(6)、10.2.1、11.2. 1、11.2.2(1)、11.3. 1、11.4.3(1)、11.4.11、11.5. 1、11.5. 5、11.7. 3、12.4. 10、12.4.130)(2)(3)(4)(5)、12.4.1
4、4、12.5.1(1)(2)(3)(4)(5)(6)、12.5.20)(2) (3) (4)、12.5.3、12.5. 7、12.5. 8、12.5. 9、13.1. 3、13. 1. 5、13.5.3、13.5. 6、13.5.9、13.6. 1、13.6. 3、13.6. 4、13. 6. 5 ( 1 )、14.1. 1、14.2.1、14.3.3、D.1. 3、D.2. 1、0.2. 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94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五年九月十四日前言本规范
5、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J102号文件关于印发二00二二00三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对原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94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认真分析、总结和吸取了十年来我国煤矿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考虑了我国煤矿建设项目的管理程序和入世要求,特别是引入了十年来国内外矿井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的科研成果。初稿提出后,以多种形式征求了全国煤炭系统有关方面专家和单位的意见,经反复研究、多次修改,最后审查定稿,形成本规范。本规范共15章,4个附录。和原规范相比,除章节构成
6、有较大改变和适用范围出设计拓展到预可研及可研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动较大的有改变了旧的煤炭资源储量分类计算原则和方法;修订了矿井设计工作制度和矿井设计服务年限;进一步改革矿井开拓部署,吸取国内外先进成熟、行之有效的煤层地下开采技术和采煤方法:提高以采、掘、运为主体的全矿井技术装备水平,促进矿井生产的进一步集中化和高产高效3提高矿井安全技术装备和智能化技术装备的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进步改革矿井地面布置和机修、材料供应体制;加强环境保护、重视资源合理开采、注重经济效益,保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煤国
7、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1 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浦东路20号,邮编210031.传真02558863059) .以便今后修改和补充。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E主编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汁研究院煤炭工业济南设计研究院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吴文彬孔祥国魏东让杨俊德刘晓群陶景zz孙光辉张会龙高建国罗庆光荆凯喻培兀殷同伟曹淮明严贤红杨夕生张豫生张世良周秀隆刘
8、样平卿恩东王润卿王昌傲玉荣相王短明孙伟霍访中闰复志2 目次1总则.( 1 ) 2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u . ( 2 ) 2. 1 矿井资源/储量.-.( 2 ) 2.2 矿井设汁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 3 ) 3 井田开拓 . ( 5 ) 3. 1 井田开拓方式. .( 5 ) 3. 2 井口位置与开采在平划分. .( 6 ) 3. 3 开拓巷道布置. . ( 7 ) 3.4 开采顺序与采区划分.( 8 ) 4 井筒、井底车场及嗣室 . . . . . (10) 4. 1 井筒. . (1 0 ) 4.2 井底车场. . (1 2 ) 4. 3 主要嗣室- ( 1 3
9、 ) 5 井下开采. . u 5. 1 采区布置. . . . . . . . ., . . . . . . . (1 5 ) 5.2 采煤方法及工艺.( 1 6 ) 5.3 采区巷道布置. ( 1 8 ) 5.4 巷道掘进与掘进机械化. . ( 1 9 ) 6 井下运输-. . (2 1 ) 6. 1 般规定- . . (2 1 ) 6. 2 井下煤炭运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 6.3 井下辅助运输.6.4 矿井车辆配备数量 ( 24) 7 通风与安全. . (2 6
10、 ) -l 7. 1 通风 . 们7.2 防水、防尘、防火、防煤与瓦斯突出. . . . ( 28) 7. 3 抽放瓦斯. E . .门们7.4 安全监测、监控门1) 7. 5 矿井热害防治. . . . .门幻8 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 3 5 ) 8. 1 提升设备. . . . . (35) 乱2通风设备 E . . (4 0 ) 8. 3排4设备. . . . . . . (41) 8.4 压缩空气设备. (4 3 ) 9 地面生产系统- . . (4 6 ) 9. 1 一般规定. . . . . (4们9.2 井口布置. (4 6 ) 9. 3 井口受煤仓,. . (4
11、门9.4 筛分、选研与破碎 . (4 8 ) 9.5 带式输送机运输. . . . . . . . .( 49) 9. 6 储存与装车. . (4川9. 7 计量与煤质检查.( 5 0 ) 9.8 研石和脏杂煤处理. . . (5 1 ) 9.9 矿井修理车间及木材加工房. . (5 1 ) 10 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 . (54) 10. 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54) 10.2 工业场地防洪、排涝和竖向布置(57) 10.3 场内运输 川们10.4 地面运输一般规定. . . (6 1 ) 10. 5 标准轨距铁路站场. . . . . (62) 10.6 场外窄轨铁路. . (6
12、3 ) 10.7 场外道路. . . (6 4 ) 10.8 水运. (6 4 ) 2 11 供配电系统.(68 ) 11. 1 一般规定. . . . (68) 11. 2 电源. . . . . . (68) 11. 3 负荷. . (6 9 ) 11. 4 地面供配电. (70) 11. 5 井下供配电. . . . ( 72) 11. 6 照明E. (7 2 ) 11. 7 防雷电保护. . . . (7 4 ) 12 智能化系统. . (7 5 ) 12. 1 一般规定 . . . (75) 12. 2 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 (7 5 ) 12.3 计算机管理系统. . .
13、. (7 7 ) 12.4 通信. . . . . . . . . . . . . (7 8 ) 12. 5 信号-. (80) 13 地面建筑、给水排水与供热通风. . (8 2 ) 13. 1 地面建筑设计一般规定. . . (82) 13. 2 主要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E. (8 6 ) 13.3 建筑面积指标,.E . .川们13.4 水源,. . (9 1 ) 13.5 给水排水 . . . (9 2 ) 13. 6 井下消防洒水.-. (9 3 ) 13.7 供热通风. .刊7) 13.8 矿井井筒防冻. . (OO ) 13.9 锅炉房. . . . (1 01) 13. 10
14、矿井瓦斯科用及燃气. . . ( 1 03) 14 环境保护u. (1 04) 14. 1 般规定.E(104) 14. 2 污染防治. (刊的14. 3 生态保护-. (105) 14.4 环境机构设置及专项投资E.(10日15 技术经济.(107)15. 1 般规定(107) 15. Z 劳动定员应劳动生产率(107) 15.3 投资估算且概算. -(108) 15.4 经济评价-. ., . . . . E刊的15. 5 技术经济综合评价 . . (1 09) 附录A固体矿产资源分类. (1 11) 附录H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 (1 12) 附录C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资
15、源/储量类型及计算.(1 13 ) 附录D水力采煤. .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 . . . . . . . . . . . . , . (1 22) 附:条文说明 . . (123 ) 4 1总则1. O. 1 为贯彻执行我国发展煤炭工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推广应用煤炭工业地下开采(以下简称矿井)各项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安全生产和资源合理开采,促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经济效益,实现矿井建设现代化,保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生产能力O.45Mt/a及以上的新建、改建及扩建的煤炭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矿井设计。1.
16、 O. 3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应根据矿井资源条件和外部建设条件、资源配置及市场需求、可能采取的开采技术及装备条件、资金筹措及投资效果等,全面分析研究矿井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1. O. 4 矿井设计应体现生产集中化、装备机械化、技术经济合理化和安全高效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行科学管理。1. O. 5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矿井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l 2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2. 1 矿井资源/储量2. 1. I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批准的井回详查或勘探地质报告进行,可行性研究
17、和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进行,且必须经认真分析研究后,对勘探程度、资源可靠性、开采条件及经济意义等作出评价。2. 1. 2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分别根据井田详查和勘探地质报告提供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资源量,按国家现行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iGB/T17766及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mZ;T0215划分矿井资源/储量类型,计算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和矿井设计可采储量。划分矿井资源/储量类型及计算矿井资源/储量的具体规定见本规范附录A、附录B和附录C。2. 1. 3 计算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时,应从工业资源/储量中减去断层、
18、防水、井困境界、地面建构)筑物等永久煤柱煤量及因法律、社会、环境保护等因素影晌不得开采的煤柱煤量,计算设计可采储量时,应从设计资源/储量中减去工业场地、井筒、井下主要巷道等保护煤柱煤量,其煤柱留设要求和计算方法,必须符合现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桂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2. 1. 4 矿井采区的回采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 厚煤层不应小于75%; 2 申厚煤层不应小于80%;3 薄煤层不应小于85%;z 4 水力采煤的采区回采率,厚煤层、中厚煤层、薄煤层分别不应小于70%、75%和80%。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竿限2.2.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资源条件、外部建设条件
19、、国家对煤炭资源配置及市场需求、开采条件、技术装备、煤层及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等因素,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论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新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进行第一开采水平或不小于20年配产;2 新建和扩建矿井配产,均应符合合理开采程序,厚、薄煤层及不同煤质煤层合理搭配开采,不应采厚丢薄;3 同时生产的采区数及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个数,应体现生产集中原则,符合本规范5.1. 3条规定,并应保证采区及工作面合理接替。2.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其类型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大型矿井为1.2、1.5、1.8、2.4、3.0、4.0、5.
20、0、6.0Mt/a及以上;2 中型矿井为O.町、O.6、0.9Mt/a;3 小型矿井为0.3Mt/a及以下g4 新建矿井不应出现介于两种设计生产能力的中间类型;5 扩建矿井,扩建后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在原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本条13款规定升2级级差及以上。2.2.3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宜按年工作日330dt算,每天净提升时间宜为16h,2.2.4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宜以一个开采水平保证。2.2.5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3 1 新建矿井及其第一开采水平的设计服务年限,不宜小于表2.2.5-)的规定,表2.2.5-1新建矿井设计服务草限矿井世计矿井设计革开果水平设川服
21、务年限(,)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煤居倾角煤层顷角煤层牺角(Mt/a) ( ,) 二:25250450 450 6. 0 El.以上70 35 3.0-5.0 60 30 1.22.4 50 25 20 15 0.45-0.9 40 20 15 15 2 扩建矿井,扩建后的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宜小于表2.2.5-2的规定;襄2.2.5-2扩建后的矿井设计服务年限扩建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矿井服务年限(Mt/a) ( ,) 6.0且以i50 3.0-5.0 50 1. 2-2. 4 40 0.45-0.9 30 3 改建矿井的服务年限,不应低于同类型新建矿井服务年限的50%。2.2.6 计算矿井及第一开采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215 2005 煤炭工业 矿井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