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99-1995(条文说明) 河工模型试验规程.pdf
《SL 99-1995(条文说明) 河工模型试验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L 99-1995(条文说明) 河工模型试验规程.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河工模型试验规程SL 99-95 条文说明目次编制说明. . (29) 1 总贝小.(31) 2 相似基本准则. . . (32) 3 试验设备与量测仪器.(33) 4 模型设计原则. . . (37) 5 模型制造. . . . (40) 6 试验方法.(41) 7 成果的记录整理与分析. . (45) 8 试验报告的编写. . . (46) 28 编制说明20世纪50年代,河工模型试验技术在我国水利水电、交通等工程中刚开始起步应用。60年代在我国大江大河上的河道原型观测已有了较好的基础,为河工模型试验技术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同时我国泥沙学术界在河流泥沙方面做了大
2、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也为泥沙模型试验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7080年代随着我国大江大河的河床演变规律的研究和水利、水电、水运工程的要求,河工模型试验在很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蓬勃发展起来,到目前在河流泥沙研究技术的些领域中我国已步入国际领先的行列。但是由于河流泥沙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因素很多,在河工模型相似律问题上也有很多学者各树见解,因此在河工模型试验技术上也已在百花齐放中发展了近40年时间。随着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涉及河流泥沙的建设工程日趋增加,国内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迫切需要编制一本河工模型试验规程。1994年5月,水利部在北京召开了组织起草单位的工作会议,确定了编写单位和
3、主要起草人,并协调与水工模型(常规)试验规程的分工。同年6月提出了编写大纲,组成了编写小组。1994年8月,由编写组完成了河工模型试验规程征求意见稿,并根据水利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印发到14个科研、高等院校单位与专家征求意见。1994年12月编写组根据回复和收集的意见,重新修改整理,完成了河工模型试验规程送审稿。1995年3月水利部科技司在北京召开了河工模型试验规程送审稿审查会,对其总体原则、章节设置及内容逐一进行了讨论审查,一致认为该规程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我国四十多年来河工模型试验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并吸收了些国外的29 有益经验,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内容可行,可按审查意见补充修改
4、后报批。由于河工模型试验涉及因素较多,技术难度也大,鉴于本规程为初次编制,加之编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实为难免,若发现问题请将有关意见函告主编单位。30 1 总则1. .l 根据水利部技术监督委员会对制订规程、规范的要求。在总结有关成熟的科研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河工模型试验的行业规程,目的在于对本系统的河工模型试验,提出统一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要求,以提高试验研究成果的质量,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河工模型试验规程,主要是针对研究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水库淤积、水工建筑物的泥沙问题,进行预测分析,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调度运行提供可靠试验数据。1. O. 2 本规程适用于整体河工模型外,对局部河工建
5、筑物模型也能使用。对于高含沙水流模型,当浑水含沙量达到一定程度,浑水受剪切时其切应力与剪切率已不再保持简单的线性关系,其流动特性已不再保持本规程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必需引入宾汉流体的有关相似准则和相应的模型试验方法才能满足,故本规程规定不适用于非牛顿流体的高含抄水流模型。1. O. 3 河工模型试验与水工模型常规)试验有很多相似之处,模型沙颗粒分析和容重测定目前没有相应标准,因此规定有关部份按水工模型(常规)试验规程)SL155-95及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执行。河工模型试验的基本资料是河道水文测量地形,其试验成果应引伸到原型,因此本规程有关部份规定的参数标准也由原型水文测量标准引
6、伸而定。1. O. 4 本规程为统一公式使用符号,特按我国多年来泥沙专业常用专门名词、符号作了规定。其括号中的符号为相应名词的单位。31 2 相似基本准则2. 0.12. 0.10 本规程是按常规试验列出相似基本准则,不包括高含沙泥沙模型、管灌输沙模型、海岸波浪泥沙模型等特殊要求的一些相似准则。这些泥沙模型在国内外均开展较少,待有条件时应另行编制专项试验规程。目前,表达泥沙运动机理的起动流速V。、泥沙输沙率G、S等计算公式形式很多,应根据所研究试验河段原型泥沙特性作充分了解后,选定合适的公式,公式中的有关系数应按实际情况给予调正。2. 0.10 在同一模型中既模拟推移质泥沙,也同时模拟悬移质泥
7、沙时,则1应等于或十分接近20 32 3 试验设备与量测仪器3.1 渭水模型主要指清水定床模型、清水推移质泥沙模型或推移质示踪沙模型3. 1. 1 有条件的试验室宜采用推移质泥沙加沙机控制加沙量,若采用模型上游铺抄补给的方法或模型设计允许,也可用人工加沙方式。3.1.2 集沙槽用于量测模型输沙量,可以制作成固定水泥槽式,也可制作成活动可取出的铁皮槽。3.1.3不同河流模型推移质泥沙加沙量差别很大,所需用的台秤和地秤的最大秤量,可由试验人员根据需要选定。3.2 潭水模型3.2.1 对水质的要求主要考虑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模型沙,绝大部份是轻质人工抄,它对水质要求比较高,杂质多将对模型沙特性发生影响。
8、pH值要求为中性水,可避免与碱、酸性人工模型沙产生化学反应,而发生沉淀物或改变模型抄的特性。电导率的限制是由电测仪器精度所要求。限制模型循环水中的钙、模离子含量,主要是当模型沙粒径小于0.025mm时,模型水中又含有相当数量的电解质时,会产生絮凝现象而改变模型沙的实际使用粒径。在选用较细模型沙时,加入分散剂是为防止絮凝现象发生。3.2.2 供水设备。3.2.2.1 河工泥沙浑水模型,由于所研究的河段特性、所选用模型沙粒径、级配、含沙量均有较大差别,一般均应建成独立的供水系统,不能像水工模型可几个模型公用一套供水系统。33 3.2.2.2 水沙混合运行模型z(1)主要为模型试验过程中,浑水始终在
9、充分搅动的情况下循环工作,池中不应出现淤沙。(2)蓄水水池主要为稀释模型含抄量,快速补水用。(3)动力系统的选择,其最大供水量应超过模型最大用水量的1.5倍,其目的是要有较大的回水水量,使回水能量充分搅动工作水池中的浑水,不在池中发生沉积。(4)平水系统以保证进入模型流量稳定为目的,采用什么方法可根据试验室条件而定。(5)浑水泥沙不在管道内发生沉积,根据经验相应管道内流速应大于模型沙起动流速的35倍。回水渠槽中为使浑水泥沙不发生沉积,根据经验,其回水流速也宜大于模型抄起动流速的35倍。具体采用值应根据所选的模型抄情况做预备性试验和计算决定。3.2.3 浑水坷工模型量水设备的设置原则是不得使供水
10、循环系统内的水流中所含泥沙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沉积。(1)堪槽测流规范SL24-91条文说明中的第1.O. 1条已明确规定,此规范可在实验室内广泛应用。(2)差压式流量计按规定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校验与检定,以实测压差与流量绘制成率定曲线来修正计算公式后应用。当管径在150400mm时其单管流量范围小于1080m3/h。(3)、(4)电磁流量计、涡轮流量计性能详见附录A,表附Al、表附Az。3.2.4 供抄设备(1)推移质加沙机。(2)配沙池用于模型沙按设计要求把不同粒径、不同重量按比例混合。池内应设置充水和搅沙设备,除能使模型档,、湿润饱和外,必须使各种粒径模型沙充分混合。(3)搅沙池是浑水泥沙
11、进入工作水池前的重要搅拌环节,其目的是要使模型抄充分湿润饱和,池宜做成圆筒形,可采用水力34 或机械搅拌方式,池内不得有沉沙死角。(4)孔口箱、加沙管孔。在采用水沙分开运行方式时,当使用孔口箱加沙,箱壁布设不同的孔口应能满足各级加抄的要求,孔口箱的溢流高度应保持稳定。使用加沙管孔加抄应保持加沙管压力的稳定。在模型正式试验前均必须对孔口箱及加抄管进行率定,以修正计算值,才能投入试验使用。(5)沉沙池应使用盖极盖严,不得使各种杂质进入沉沙池。(6)回沙管指的是浑水泥沙进入沉沙池后,利用管道输抄将沉沙池中的泥沙送回配沙池的设备。3.2.5 模型试验段下游足够长时,下游水位可完全用地形来控制,模型尾部
12、也就不需要专门尾门来控制。3.2.6 流速测验仪器:(1)毕托管。(2)在使用电阻式旋浆流速仪或光电式旋浆流速仪时,应根据被测对象选择相应的传感器(测速杆),一般低速杆适用范围为0.015-0.20 m/s;中速杆适用范围为0.031. 20 m/s;高速杆适用范围为O.15-4. 00 m/s。3.2.7 见水工模型(常规)试验规程。3.2.8 光电测沙仪检定周期不能大于半年,通过率定绘制以模型沙中值粒径为参数的含沙量仪器读数的关系曲线,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先确定含泪,、水样中模型沙的中值粒径后,才能在率定曲线上查取含沙量值。3.2.9 详见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儿3.2.10 电阻式测淤厚仪是利用模
13、型沙比浑水水流有足够大的电阻率的原理,使仪器测定模型沙淤积的界面,因此这类仪器不能用于有良好导电能性的模型沙。当浑水模型使用容重较小、粒径较细的轻质人工模型抄时,往往极易产生河床淤积面与挟沙水体界面不明显的情况。因此应提高仪器的分辨度。35 3.2.11-3.2.12 量测仪器z凡己成商品出售的量测仪器,均必须有经过国家或行业计量检定的合格证书。单位自制或兄弟单位内销的专用仪器必须通过行业计量主管单位批准的自校方法,进行率定和检定,并具有相应单位出具有合格证书或证明文件。测量使用的一次、二次仪表和数据采集系统的仪表检定(校验)周期一般为1-2年。36 4 模型设计原则4. 1 阐明河工模型果用
14、定床和动床的原则4.1.14.1. 2 河工模型设计采取动床还是定床,应根据试验研究河段的年内、年际冲淤变化幅度;挟沙水流特性、上游来沙变化情况以及试验研究的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来选定。4.2 阐明河工模型果用正态、变态以及变态率的原则4.2.1 当实施重要水工建筑物和重要工程时,通常都应试验研究在建筑物附近的水流结构与状态,为了达到此目的,除模型应严格符合阻力相似条件外,也应严格遵守重力相似条件。而模型变态必然会引起模型断面垂线流速分布的扭曲,弯道环流强度的变形,必定对试验成果产生影响。通常此类变态模型的平面比尺选用不宜大于250。当模型设计受试验场地的限制或受选用模型沙的要求等因素不能采用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L 99 1995 条文 说明 河工 模型 试验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