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44-1993(条文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pdf
《SL 44-1993(条文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L 44-1993(条文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pdf(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 44-93 条文说明37 次目总则.基本资料.根据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干旱、岩溶、冰川地区设计洪Jj(.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对设计洪水的影响.75 38 1iLqdAarDFOnt 1 总则1. 0.1、1.O. 2 1979年由原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颁发的水利过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DJ22-79 (试行),反映了建国30年来我国在设计洪水计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规范的颁发使我国设计洪水计算有了统一的标准,对指导设计洪水计算、如:证成果质量起了重要作用。规范颁发试行10年来,随着我改革开
2、放政策的贯彻,政治、经济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上也有新的发展。而试行规范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些规定已不尽合适和完善;10年来设计洪水计算方面又积累了新经验;随着江河治理与水资摞开发利用,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此.1989年能摞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89)水规规字第40号文决定对原规范)(试行)进行修订。本次是在原规范基础上进行修订,对原规范的适用范围没有作实质性的变动。平原区与山丘区在设计洪水计算内容要求上及有关技术处理上有所不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原则上只适用于山丘区。本规范所规定的工程等级适用范围为大中型,其划分标准应按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
3、2一78(试行)及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汁总院(90)水规字第5号关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一78(试行)补充规定试行通知中的规定执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洪水计算可参照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等阶段。设计洪水是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洪水的主要参数应当确定。在工程初步设计以后的阶段,设计洪水不宜有较大的变动,因此,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至于河流规划、39 工程的改建及扩建、工程复核等,仍可参照本规范执行。1. O. 3 规范所称的设
4、计洪水是指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中指定设计标准的洪水的总称,其内容根据工程设计需要、洪水特性等分别提供洪峰流量、时段洪量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对水库工程而言,当防洪库容较小时,一般以洪峰流量或短时段洪量作控制计算设计洪水;当防洪库容较大时,一般以较长时段的洪量作控制。根据设计需要也可以洪峰及洪量同时控制。1.0.4 我国已建水库一般是以坝址设计洪水作为设计依据。由于建库后库区范围内的天然河道已被淹没,使原有的河槽调蓄已包含在水库容积内,库区产汇流条件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建库前流域内的洪水向坝址出口断面的汇流变为建库后洪水沿水库周界向水库汇入,造成建库后入库洪水较坝址洪水的洪峰流量、短时段洪量
5、增大,峰现时间提前。随着设计时段的增长,入库洪量与坝址洪量的差别逐渐减小。据近年来对32座水库的综合分析,入库与坝址的洪峰流量的比值在1.011.54之间,其差别与水库特征、洪水时空分布特性有关。当库区的天然河道槽蓄量较大,干支流洪水易发生遭遇,应采用入库洪水作为设计依据。当库区的天然河道槽蓄量较小,干支流洪水遭遇改变不大,对于蕴水不高、库容较小或塞水虽高、但河道比降较陡、回水距离较短、洪枯水位的河宽变化不大的河道型水库,可采用坝址洪水作为设计依据。有的水库虽然入库洪水与坝址洪水差别较大,但水库调洪库容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仍可采用坝址洪水作为设计依据。1. O. S 水文资料关系到设计洪水计
6、算方法的选定及成果质量的精度。当坝址及附近缺乏可以直接引用的水文资料时,必须根据工程要求及设计洪水计算的需要,尽早建立水文站或水位站,以推算设计洪水或检验设计洪水计算中各个环节的成果及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40 1.0.6 实测洪水暴雨资料是计算设计洪水的主要依据。我国江河水文观测资料不长,实测大洪水资料更少,雨量观测基本上与水文观测同步,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己观测到的资料。就频率分析的要求而言,现有的观测系列仍嫌较少,而历史上我国人民在与江河洪水斗争中留下了许多有关洪水方面的文字记载、民间传说、实地洪痕,这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些宝贵的历史洪水资料,对提高设计洪水成果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7、因此无论是采用流量资料还是雨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均应充分运用历史洪水及暴雨资料。1. O. 7 计算设计洪水应根据设计流域的资料条件采用下列方法。(1)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应尽可能采用流量资料来计算设计洪水。当坝址处或坝址附近有水文站且与坝址的集水面积相差不大时,可直接使用其资料作为计算设计洪水的依据。据统计,我国现有水文基本站约3400个,其中有1850个测站的观测系列超过30年,而这些站大多是各河流的控制站,即使所依据的水文站的观测系列不足30年,大多数仍可通过相关插补延长,达到30年系列的要求。因此,条文中规定用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应具有30年以上的系列。就总体而言,实测洪水系列计算的设
8、计洪水成果仍具有较大的抽样误差,因此必须同时具有一定的历史洪水资料,以弥补系列代表性的不足,减少抽样误差。(2)有的设计河段附近没有可以直接引用的流量资料时,可采用暴雨资料来推算设计洪水。与流量资料相比,我国雨量站资料站点较多。据统计,我国1958年约有雨量站9500个,1989年达19000个,但就全国平均而言,雨量站仍嫌少。占我国国土面积很大部分的西部地区雨量站稀少,如西藏面职约120万km2,雨量站只有32个,而这些地区的工程也少。就经济发展较快地区而言,雨量站的密度还是比较大的,如北京市面积约1.68万km2雨量站就有185个。因此,规定使用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应具有30年以上系列。
9、由暴雨推算设计洪水,有许多环节,如产流、汇流计算中有41 关参数的确定,应有多次暴雨洪水实测资料,以分析这些参数随洪水特性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大洪水时的变化规律。(3)有的工程所在河段不仅没有流量资料,且流域内暴雨资料也短缺时,可采用地区综合法估算设计洪水。我国对设计暴雨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与经验,先后完成了全国和各地区年最大24小时暴雨量的统计参数等值线图、实测和调查最大24小时点雨量分布图及时面深关系等。80年代以来叉着重研究了短历时暴雨,完成了6小时、1小时暴雨量统计参数的有关图表,对暴雨点面关系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完成了各种历时的设计暴雨及相应的产汇流查算图表。这些成果是地区综合法
10、的主要依据,但在使用时应注意设计流域特性的差异,并尽量利用近期发生的大暴雨洪水资料予以检验。也可根据洪水统计参数的地区变化规律,并参照设计流域的自然地理特性进行地区综合,确定设计洪水。1. O. 8 根据1990年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90)水规字第5号文关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12一78(试行)补充规定试行通知中的规定,对于一级大型土坝、堆石坝,应以可能最大洪水作为校核洪水。70年代以来我国采用水文气象法对可能最大暴雨进行了研究,如当地暴雨放大法、暴雨移置法、暴雨组合法及暴雨时面深概化法。应当根据本流域特性及资料条件,选用多种方法推算可能最大
11、暴雨,然后综合比较合理选用。1. O. 9 设计洪水成果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如果成果偏小,将造成水库失事,若成果偏大,将造成经济上的搜费,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在论证工作中,水文基本资料是一项重要环节,除对实测资料认真分析检查外,还必须重视水利水保措施的影响。目前我国已建成大型水库319座,中型水库2252座,小型水库83561座,共有86000多座,因而必须考虑已建水库对洪水的影响。在一条河流的上下游或同一地区的洪水具有一定的水文共42 性,因而必须对采用的各种计算参数和计算成果进行地区上的综合分析,多方面检查、论证其合理性。1. 0.10 短缺资料地区的设计洪水,一般由设计暴雨推求,
12、而设计暴雨的确定有赖于诸多因素,如点面关系的换算、长短历时设计暴雨的确定、雨型及雨图等各个环节。当设计暴雨选定之后,再通过产、汇流估算设计洪水,其中又有多种环节。计算可能最大洪水时,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误差,采用的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因此,短缺资料地区的设汁洪水和可能最大洪水计算,应尽可能采用几种方法,对成果综合比较,最后合理选用数据。1. 0.11 根据现有的洪水暴雨系列,采用频率分析计算的设计洪水,可采用抽样方差(或其均方误)来衡量它们的误差。根据统计学估计的设计洪水抽样方差,与洪水总体分布以及估计方法有关。一般地只能根据样本来估计抽样方差。当总体分布为皮尔逊E型分布,根据n
13、年连序系列,并采用绝对值和准则适线估计频率曲线统计参数时,设计洪水的均方误可采用附录中所列公式估计。但是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所依据的洪水系列中一般有历史洪水,系列是不连序的,并且都采用适线法估计频率曲线统计参数,与公式的假设前提不相符,但计算结果可以参考。应通过原始资料的精度、系列的代表性、历史洪水调查考证程度以及统计参数和设计值的合理性分析后,来作定性判断。当发现有偏小可能时,为安全汁,应在校核标准洪水设计值上再加安全修正值。安全修正值的数据,可根据综合分析成果偏小的可能幅度并参考均方误计算结果来确定。用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中间环节比较多,资料条件和计算方法都会给计算成果带来影响
14、,因此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认为校核标准的成果有偏小的可能时应加安全修正值。43 2 基本资料2.1 资料搜集与复核2. 1. 1 基本资料是洪水分析计算的基础。应当根据流域自然地理特性、工程特点及设计洪水计算方法,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一类是流域自然地理特性及与产汇流有关的河道特征资料,如流域及工程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地形、河长、坡度等P一类是分析计算设计洪水所直接引用的资料,如暴雨、洪水、历史洪水资料、产汇流分析成果、洪水特性等。当流域内治理、开发程度较高,影响了洪水资料的一致性,需要还原时,应搜集流域内已建、在建的大、中、小型水库及引水、提水、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资料。对所搜集的资料应进行系统
15、的整理分析。2. 1. 2 计算设计洪水所依据的暴雨洪水系列资料一般为不同历史时期所积累,其精度各异。因此对有关资料进行复核是必要的。应将测验精度较差及大洪水大暴雨资料,作为复核的重点。当浮标缺乏高水流速仪比测资料时,应组织进行比测试验,以分析所采用的浮标系数的合理性。大暴雨资料应着重进行地区上的暴雨洪水的综合比较分析,以论证观测成果的合理性。流域特征资料应采用新近测绘成果。对资料复核发现的问题,如是水文测验允许误差,或对水文计算成果影响甚小可不改,情况不明时暂时不改。但是计算错误或影响较大的系统性误差,应进行改正,并写出报告建档备查。修改资料应与水文部门会商。2.1.3 计算设计洪水采用的水
16、位、流量资料其重点复核内容如下。(1)水位观测由于不同时期的水位基面、水尺断面、水尺零44 点高程不完全一致,以致影响水位精度。在洪水期特别是大洪水时,有时存在缺测、漏测以及伪造等问题,因此对上述情况应逐项进行了解审查。对水位观测中存在的问题一般应进行改正。(2)流量测验资料由于受测站控制条件、测验设施及方法的影响,存在问题比较复杂。如高水测洪能力不够,采用浮标测流,浮标系数往往是假定或者根据中低水位的系数加以外延确定;采用水面一点法测流,也存在水面流速系数的确定问题:计算流量的断面是借用的。因此大洪水的浮标系数、水面流速系数、借用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延长及其变化规律等问题应作为复查重
17、点。2. 1. 4 计算设计洪水的流量系列应具有一致性。当流域内兴建了大中型水库工程和水利水保措施,而明显影响各年洪水流量的一致性时,应将受影响后的各年洪水流量系列还原到受影响前的同一基础上。洪水流量的还原计算应根据不同工程所造成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方法。受上游大中型水库影响时,应推算上游水库的入库洪水,再将入库洪水按建库前状态汇流条件演算至上游水库坝址,然后与区间洪水叠加,I顶演至设计断面,即为还原成果。当受上游引水、分洪、愤决、滞洪影响时,应将引水、分洪等流量过程演算至设计断面与实测流量过程叠加即为还原成果p受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影响,流域内产汇流关系有明显改变,且流域面积不大时,可用改变前的
18、暴雨径流关系及汇流曲线推算相应的洪水过程线。2.2 洪水和暴雨资料的插补延长2.2.1 当工程所依据的水文站现测系列较短,或在观测期内有缺测年份时,为了使所采用的洪水系列具有代表性、连续性,应根据不同资料条件进行插补延长。(1)当测站水位观测系列长、流量观测系列短时,可利用本站水位流量关系推算流量。(2)如用坝址上、下游站的流量插补,只有当区间面帜较小45 时才可直接利用两者的关系直接插补;如区间面积较大,则应分析洪水特性,加入适当的参数进行插补延长。展延资料的年限不宜过长。应尽量避免使用辗转相关。相关线的外延部分不宜过长。(3)本站洪峰与洪量关系较好时,可以互相插补延长所需要年份的洪峰或洪量
19、。对某些缺测年份,可利用暴雨与洪水相关或通过产汇流方法推算出洪水过程线,求得洪峰和各时段洪量。2.2.2 采用点暴雨或面暴雨计算设计洪水,不足30年或缺测大暴雨时,应进行插补延长。本条中所列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只适用于插补点暴雨,第二种方法可直接从等值线图上查该处点暴雨,也可量算出面暴雨,第三种方法直接求出的是面暴雨,通过点面暴雨的换算关系,也可求出点暴雨。2.2.3 插补延长的暴雨、洪水资料的可靠程度,受基本资料的精度、实测点据的数量及幅度、相关程度以及外延幅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插补延长的质量,应从上下游的水量平衡,本站长短时段洪量变化及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规律等方
20、面进行综合分析,检查插补成果的合理性。2.3 历史洪水和暴雨的调查与考证2.3.1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要求具有较长系列的水文资料作基础。用短期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成果可靠度较差,但是当充分考虑历史洪水资料以后,计算成果可以得到显著改善。据我国早期50座大型水库统计,在使用了历史洪水资料以后的设计洪水数据经多次复核计算,始终比较稳定。在设计洪水计算中应充分运用历史洪水资料,这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实践所得到的一条重要经验。全国绝大多数坷流都进行过历史洪水调查,并取得了大量的调查成果。1979年后组织有关单位将以往调查的洪水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汇编。经筛选、率定,全国共有6500个河段的调查洪水成
21、果,并由各省(市、自治区)和流域机构分别刊布。我国站阿密度不够,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一些局地大暴雨往往漏测,因此进行暴雨调查十分必要。除对近期发生的大46 暴雨进行调查外,历史暴雨的调查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使用调查洪水资料汇编成果时应当注意到,不同河段或同一河段不同年份洪峰流量的精度往往不同。因此在使用之前必须对河段整编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重大的历史洪水调查成果还应作进一步检查、核实。复核的重点应侧重在所选用的估算流量的方法及各项计算参数是否适当和合理。有条件时,应根据近期所发生的大洪水,对原采用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糙率、比降等参数进行率定。除掌握调查洪水资料外,还应当通过历史文献、
22、文物资料的考证,进一步了解更长历史时期内大洪水发生的情况和次数,以便合理确定历史洪水的重现期。2.3.2 进行历史洪水调查时,不仅要调查最高洪水位、洪水涨落过程和洪水发生日期,还应注意调查了解与估算流量有关的各项因素。历史时期的洪水年代较远,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可能使河道的泄洪能力发生变化。如在调查洪水中所施测的横断面、河床质的组成等情况,都只反映调查时的状况,与历史洪水发生的时期可能有较大的差别,因而影响最大流量计算的精度。如黄河龙门河段,近100年来床面淤高近10m,这种变化对于合理确定汁算参数千1很大影响,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对调查到的大洪水,还应从流域雨情、水情、灾情
23、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2.3.3 调查洪水洪峰流量的计算,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法。(1)用水位流量关系推求历史洪水洪峰流量,一般都需要将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外延。外延时应注意分析水面比降、河床糙率、断面形态等因素随水位升高而变化的情况,如外延幅度较大,需应用其它方法进行验算。(2)比降法是历史洪水洪峰流量估算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当河段顺直,河段内断面变化不大时一般均采用稳定均匀流公式计算。如河段内断面沿水流方向逐渐扩散或逐渐收缩时应采用非稳47 定均匀流计算。应用比降法推算流量时应注意河床糙率、过水断面面积和水面比降等计算参数的合理确定。(3)采用水面曲线法推算洪峰流量时,应对河段流态的变化进行调查
24、了解,同时应注意各分段糙率值的合理选用。当资料条件允许时,应采用多种方法,估算历史洪水的洪峰流量,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确定。2.3.4 当有调查的历史洪水位过程时,可根据其水位过程推求流量过程,求得各时段洪量,也可根据实测洪水的峰量关系近似估算历史洪水的洪量。由于峰量关系受降雨时空分布、流域汇流及洪水地区组成等条件的影响,峰量不一定是单一关系。因此需要通过调查访问,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形成该次洪水的降雨特征、洪水来源等,以便判断洪水过程的类型,选择相应类型的峰量关系近似估算洪量。2.3.5 对估算的历史洪水的峰量,除了从本断面估算流量时所选用的有关参数及估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检查外,还应从面上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L 44 1993 条文 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 设计 洪水 计算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