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 T 969-1995 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00000).pdf
《EJ T 969-1995 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0000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J T 969-1995 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00000).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J稚E蚓行核国和共民人华中EJ/T 969-95 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 : 200 000) 1995-07-05发布1995-11-01实施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目次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 . . ( 1) 2 引用标准. . . . . . . . . . . . ( 1) 3 目的任务.(1)4 基本准则.(1)5 工作程序”. . . . . . . . . (2) 6 方法与内容.”.(2) 7 精度要求.”.”.(6) 8 资料综合整理.”.“. . (7) 9 基本图件与文字报告的编制”.“”.”.(9)10 质量管理与成果评审验收”. . ( 10) 11 图件与文
2、字报告的复制提交”.(10) 附录A铀矿区域地质调查(1I 200 000)设计书编写提纲和设计附图参考件). (11) 附录B铀矿区域地质调查(1I 200 000)报告编写提纲、附图和附表参考件).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 200 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EJ/T 969-95 本标准规定了1I 200 000铀矿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铀矿区调的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工作程序、方法与内容、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报告的编制、质量管理与成果评审验收和图件与文字报告的复制提交。本标准适用于1I 200 000铀矿区调,是设计编制、野外实施、质量
3、监控和成果验收的依据。2 引用标准GB/T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uI 50 OOQ) DZ/T 000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150 000) EJ/T 276 铀矿水化学找矿规范EJ/T 353 1 I 20万铀矿遥感地质技术规定EJ/T 363 地面伽玛能谱测量规范EJ/T 551 铀矿资源评价规范EJ/T 701 铀矿水化学编图规范uI 200 OOQ) EJ/T 831 地面伽玛总量测量规范3 目的任务通过各种手段编测I 200 000铀矿地质系列困件,大致查明区内有利于铀成矿的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和区域放射性元素分布规律,研究铀成矿地质环境,并分析铀成矿条件,划分并提出成矿远景区,
4、为铀矿普查、环境地质和地质科研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4基本准则4.1 铀矿区调坚持以铀为主、综合找矿、综合评价的原则,在重点调查与研究铀成矿地质环境和条件的同时,对与铀伴生共生矿产、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价,并对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开展专题研究。4. 2 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铀矿分布状况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要采用国际分幅测制。中国核工业总公司1995-07”批准1995-11-01实施1 EJ/T 969-95 4.3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战略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铀矿区调。对于地质条件和自然经济条件有利、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列为重点,优先进行。4.4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
5、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质量。4.5 充分搜集区内已有的遥感图像、地质、矿产、钻探、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地加以应用。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1l 200 000地质图的地区,可根据铀矿地质图的需要,以修编的方式进行。4.6 在没有上述资料的地区,进行遥感地质调查,采取实测和编制相结合的方式填图,并因地制宜地开展物探、化探工作。4.7 不同地质条件、工作条件和研究程度的调查区,其工作内容和要求应有所侧重和区别,但应在设计书中加以明确。4. 8 1 l 200 000铀矿区调地形底图,应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其比
6、例尺不得小于1 l 100 ooo. 4.9 为了研究覆盖地区的地质现象和矿化情况应使用工程揭露。4. 10承担铀矿区调项目的单位,应以技术人员为主组成精干的分队。项目负责人般由高级工程师担任。4.11 样品采集、分析测试要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必须使用经计量检定合格的仪器。5工作程序铀矿区调一般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野外调查、报告编审与出版等四个程序。S.1 立项论证地勘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立项建议、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并下达任务书。s. 2 设计编审依据任务的要求搜集资料、组织踏勘、编写设计和上报审批。设计编写提纲见附录A(参考件。5. 3野外调查按批准的设计和规范要求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必要
7、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设计,并按审批单位核准。S.4 报告编审与出版包括资料综合整理、编写报告、审查验收和出版。6 方法与内容6.1 地质调查6.1. 1 沉积岩区6.1.1.1 沉秧岩区以多重地层单位划分概念为指导,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不整合界线地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划分。填图则采用以岩性为基础的岩石地层方法。6.1.1. 2 初步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主要物质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层序、化石内2 EJ/T 969-95 容、沉积特征、厚度、产状、形态、接触关系、成因、时空分布变化及放射性元素含量。含铀层位及标志层,不论其厚度大小,均应单独划分,标定上图。6. 1. 1. 3 按
8、岩石地层单位进行沉积环境、沉寂作用、沉积岩层形成和发展演化历史以及成矿作用的研究。6. 1. 1. 4 对前中生代沉积岩着重研究黑色页岩、碳酸盐岩、硅岩、泥岩、磷酸盐岩、底砾岩等建造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条件。6. 1. 1. s 中新生代沉积岩区应初步查明盆地的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盆地规模、形态、地层组构,基底和盖层情况,岩相古地理、古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大致查明盆地地下水的补给、造流和排泄条件,概略了解水文地球化学环境,重点研究与含矿有关的沉积层的分布、层数、埋深、沉积特征、产状、含水性、顶底板隔水性能、层间氧化带和潜水氧化带发育情况、后生改造条件和保矿条件,搜集深部油气分布资料,以初步
9、查明形成砂岩型铀矿的基本地质条件。6. 1. 1. 6 调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生代地层中有无形成蒸发岩型和钙结岩型铀矿的可能性。6. 1. 1. 7 确定含铀建造及其厚度和分布,对找矿前景进行初步评价。6. 1. 2 花岗岩类区6. 1. 2. 1 花岗岩类采用岩石谱系单位的方法填图。6. 1. 2. 2 初步查明花岗岩类深成岩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岩石化学成分、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组构特征、岩体特征,脉岩的种类、岩性、规模、产状和组分等。6. 1. 2. 3 初步查明花岗岩类深成岩体与沉积建造和构造的关系,研究岩体产出的地质背景。初步查明岩体的自变质作用、同化报染作
10、用、分异演化作用、接触带的交代蚀变作用、后期改造作用以及构造蚀变带的发育特征等。研究放射性元素含量、赋存迁移状态、聚散规律及铀的成矿作用。6.1. 2. 4 确定深成岩体侵入时代和序次,研究深成岩体的脉动、涌动和超动接触关系。根据侵入体相互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其侵入时代与侵入顺序,探讨岩体成困和时空分布规律。6.1. 2. s 探讨岩浆活动的演化历史及铀牡元素在不同演化阶段的赋存状态和特征,研究岩体的就位机制以及侵入体或单元与矿产特别是铀矿的关系。6.1. 2. 6研究和对比各岩体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含铀岩体,对岩体与铀成矿的关系和找矿前景进行初步评价。6.1. 3 火山岩区6.1. 3
11、.1 火山岩采用火山地层岩性(相双重方法填圈。6.1. 3. 2 重点应对铀成矿有关的酸性、中酸性火山岩进行调查。6. 1. 3. 3 初步查明火山岩形成的地质环境,火山岩的基底和盖层,火山岩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厚度,后期改造作用特别是蚀变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接触关系,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6. 1. 3. 4在研究划分火山岩和沉积夹层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地层的结构类型,初步划分岩3 EJ/T 969-95 石地层单位、火山喷发旋回和火山喷发韵律,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的时代。6.1. 3. s 依据岩石矿物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分
12、布规律,初步划分火山岩相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相形成的地质环境。6. 1. 3. 6 初步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岩性、岩相资料,研究火山机构,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的关系6. 1. 3. 7确定含铀建造,研究火山作用和火山构造与铀矿化的关系,对找矿前景进行初步评价。6.1. 4变质岩区6.1. 4.1 变质岩采用构造地(岩层法或构造岩石法填图。6. 1. 4. 1. 1 对于岩石地层遭受强烈构造改造,使原来的沉积叠覆关系遭到破坏而形成的一套中演变质的成层有序变质岩层系,或岩石遭受强烈变形变质和多期叠加变形的线性无序变质岩层系,采用构造地(岩层法填图。6. 1. 4. 1. 2
13、对于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序列,采用构造,岩石法填图。6. 1. 4. 2 浅变质的沉积岩、花岗岩类和火山岩分别按6.1. 1、6.1. 2和6.1. 3的内容和要求进行。6. 1. 4. 3 初步查明变质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掏造、岩石类型及主要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变形特征,恢复原岩。6. 1. 4. 4 混合岩区要研究温合岩化作用的动力、能源、规模和发生时代。6.1. 4. 5 大致查明变形变质作用特征,大致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变质期次、时代及其继承性,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背景。6. 1. 4. 6 研究变质岩的原始建造类型,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变质作用类
14、型、变质方式、期次和时代。6. 1. 4. 7 确定含铀建造及其厚度和分布,对找矿前景进行初步评价。6. 1. 5构造研究6. 1. s. 1 初步查明构造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位移、生成顺序和组合特征,并分析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6.1. 5. 2 研究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演化序列,划分构造单元,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地质构造的发展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初步查明构造对铀矿化的控制作用。6.1. 5. 3 调查研究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对地质环境、地下水动力条件、地球化学环境、后生改造和铀的活化、迁移、聚集作用的影响。6. 1. s. 4 探讨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
15、质作用、后期改造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关系。6.1. 6 实测地质物探剖面6.1. 6.1 实测地质物探剖面的目的是划分地层,研究各岩石地层单位的组成、结构、基本层序,建立各岩区的填图单位,初步确定岩层(体放射性元素背景值和岩石物性。6.1. 6. 2 剖面一般选择在露头好、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相对简单、岩石出露较齐全的典型地段。剖面方位尽量垂直地层或构造线走向4 EJ/T 969-95 6.1. 6. 3 在沉积岩区剖面上要求进行详细分层、描述,测量产状要素,研究地层的各种地质特征,划分岩石地层单位,为路线地质调查和编测图以及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打下基础。6.1. 6. 4在花岗岩类区剖面上要求确定不同
16、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内外接触带特征,划分岩体时代和序次,划分侵入体或单元,归并超单元并总结其特点和变化规律z观察岩性和脉岩,研究就位机制,初步查明构造变动和蚀变特征6.1. 6. s在火山岩区剖面上要求详细研究火山岩岩石、地层、岩相、岩石组合与序列,火山机梅的特征,喷发旋回及喷发韵律等基本特征6.1. 6. 6在变质岩区剖面上要求详细研究各填图单位岩石类型及其矿物组分,接触关系、序次、变形变质特征浅变质沉积岩还应研究沉积作用特征。6.1.6.7 剖面上要进行伽玛总量或伽玛能谱测量,系统采取样品和标本,初步确定有利层位,因地制宜地开展以研究地质构造为目的的通用物探工作6. 2 物挥、化探工作6.
17、 2.1 物探化探工作目的是通过系统收集各种物探、化探参数及有关资料,初步查明区域放射性元素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各类异常的产出地质环境及找矿前景,大致了解与铀成矿有关的基础地质问题6. 2. 2 对已开展过各类物探、化探工作的地区,应系统搜集、整理、研究前人资料,特别是航空伽玛能谱资料。6.2.3 对工作程度较低或尚未开展过物探、化探工作的花岗岩类区、火山岩区、变质岩区及基岩出露较好的沉积岩区,应有选择地开展航放航磁、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地面伽玛总量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研究铀、址、饵及其伴生元素的分布变化特征F固定各类区域性异常,对异常进行初步检查评价6.2.4 在覆盖广泛、目的层埋藏较浅的
18、地区,适量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或氧及其子体测量。6. 2. 5根据需要,在重点地区开展通用物探工作。利用重力、航磁资料,研究基底形态和埋深,深大断裂分布、分级、组合关系及产状,各类深成岩体的埋深、分布等利用地震及电测深等资料研究中新生代地层层序、目的层埋探、展布及连续性,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和基底埋藏深度,重点地区含矿含水层埋深及厚度应用自然电位、高精度磁测和气体化探研究中新生代盆地区域层间氧化带和潜水氧化带的分布6. 2.6在钻孔中应进行综合测井、编录及参数收集6. 2. 7 上述各种测量方法见EJ/T363、EJ/T831及其他有关规程规范。6.3铀矿本文地质调查6.3.1 铀矿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
19、是通过系统的大面积采集天然水样,测定水中铀、锢、氧、常量组分及其他铀矿化指示元素含量,通过资料搜集和野外路线观测,初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中放射性元素的区域分布和局部富集规律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确定找矿标志,为区域铀矿远景预测提供依据。6.3.2应选择23条贯穿全区的观调路线,作系统的水文地质测量,观测路线应布置在垂直于地质、水文地质界线的沟谷,并通过主要水异常点晕6.3.3来样点的确定、观测、取样和记录,自然底数和水异常确定原则,水样分析项目,野外EJ/T 969-95 工作质量要求,野外资料整理,异常检查评价及成矿远景预测,主要图件编制方法等技术要求按EJ/T276和EJ/T701的有
20、关规定执行6.3.4在中新生代盆地进行铀矿水化学找矿时,还应初步查明区域铀成矿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提供划分区域层间氧化带和潜水氧化带所需的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资料、预测和评价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远景的基本水文地质参数6. 3. 4.1 调查地下水天然和人工露头的出露条件,实测水点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指标,采集水样并检测有关项目。调查区内地下水的补给、适流和排泄条件,初步了解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大致分布特征及岩性、产状、厚度、富水性及透水性。6.3.4.2 调查盆地不同部位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埋深、水质、水量的大致变化规律,地下水由潜水过渡为承压水以至自流水的分带性,承压自流水的形成、分布和埋
21、藏条件调查河流变迁史,古河道与河间洼地分布的地貌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大致确定层间氧化带、潜水氧化带的存在及其展布特征调查导水的深大断裂和泉群的分布区,寻找排泄、源。6.3.4.3 调查沉积盆地边缘基岩与盆地地层的接触关系,构造断裂带的性质、充水条件,基岩的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富水性及地下水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和氧化还原条件6. 3. 5 当调查区有热水汽时,要调查热水汽分布及控制因素、水温、流量、水中气体和化学组分。6.4遥感地质调查在未曾开展过遥感地质调查的地区应进行遥感地质调查,其工作方法和要求见EJ/T6.5 矿产资源调查对与铀伴生、共生矿产,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进行综合调查,划分
22、主要成矿类型,分析其成生联系、时空分布规律、潜在远景,预测综合找矿前景,提出找矿方向和工作建议。6.6 铀资源评价6. 6.1 根据巳有的地质研究和物探、化探等项工作成果,结合区内技术经济条件的现状和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对区内铀矿资源进行预测评价。6.6.2 依据测区地质条件、工作程度和拥有资料的可靠程序,按照EJ/T551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6.6.3对预测资源的总量、空间分布、范围、数量配置、矿化特征、质量情况及对成矿规律的认识进行评述7 精度要求7.1 实测地质物探剖面精度要求一个图幅内不同岩类的填图单位,一般要有12条实测剖面比例尺不得小于1 I 20 0000若已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实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EJ 969 1995 铀矿 区域 地质 调查 规范 2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