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6809-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 低温恒温循环装置.pdf
《GB T 26809-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 低温恒温循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6809-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 低温恒温循环装置.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9.040 N 61 GB 和国国家标准-H: /飞、中华人民GB/T 26809-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循环装置Thermostatic baths and circulators-Refrigerated circulators 2011-07-29发布2011-12-01实施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6809-2011 目次前言E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分类4 使用条件21. 1 环境条件.2 1.2 供电条件24. 3 供水条件24.4 液体传热介质25 要求25.1 外观及结构-5.2
2、技术性能35. 3 安全和环境保护36 试验方法.46.1 主要测试仪器与装置46.2 试验条件6.3 外观及结构试验.7 6.4 工作温度范围试验76. 5 八cc工作温度试验86. 6 温度波动度试验86. 7 制冷量试验86.8 循环泵最大流量试验106. 9 循环泵最大压力试验126. 10 安全和环境保护试验127 检验规则u7.1 检验分类7.2 检验项目137.3 检验条件7.4 出厂检验7.5 定型检验147.6 周期检验148 标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5 8. 1 一般要求158.2 分类标志158. 3 产品铭牌标志158.4 与操作有关的标志MGB/T 26809-2011 8. 5 安全标志168. 6 包装标志169 包装、运输、贮存四9.1 包装169.2 运输169. 3 贮存.1710 随行文件1710. 1 技术文件1710.2 其他文件.17 E G/T 26809-2011 目Ij1=1 本标准按照GB/T1. 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四达试验设备
4、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爱斯佩克环境设备有限公司、元锡苏南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衡阳衡仪电气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东方加热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月明、陈云生、金丽辉、沈才忠、冯华、倪一明、邹苏阳、刘湘衡、熊知明、徐秋玲、金美峰、周修源、王晓峰、励雅琴、廉振荣、周连琴、王家龙、何纲健、王华斌。mu G/T 26809-2011 1 范围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循
5、环装置本标准规定了低温恒温循环装置的分类、使用条件、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本标准适用于装备了有源制冷装置,以液体传热介质形式提供恒温环境的低温恒温循环装置(以下简称低温循环装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二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829- 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 4793. 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
6、用要求GB 4793. 6- 2008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6部分:实验室用材料加热设备的特殊要求GB/T 9969 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16895. 12 -2001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3节: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保护GB/T 17248.3- 1999 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现场简易法JB/T 9512- 1999 气候环境试验设备与试验箱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3 分类不燃液体或可燃液体均可作为低温循环装置的液体传热介质,低温循环装置的分类名称、要求及标志见表10表1分类名称液体传
7、热介质要求标志eI 不燃液体a过温保护cNFL E 可调温度过温保护d可燃液体bFL 皿可调温度过温保护和附加液位保护da通常是水以及其他在单一故障条件和规定温度范围内不燃烧的液体。b液体传热介质的闪点不应小于65.C , II类要求适用,比如硅泊。杏则田类要求适用,比如乙醇。c独立的、非自复位的、能同时切断加热器所有极的过温或液位保护装置。d可以调节的过温和液位保护装置,应只有借助于工具才能进行。e制造商可选择采用或不采用。GB/T 26809-2011 4 使用条件4.1 环境条件低温循环装置应在下列条件下使用:a) 室内使用;b) 温度为5.C35 .C,元剧烈的环境温度变化;c) 环境
8、温度低于31.C时最大相对湿度为80%,环境温度为35.C时最大相对湿度线性降到67%;d) 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 m; e) 周围应元影响低温循环装置使用的振动、磁场地磁场除外)以及其他冷热辐射的存在;f) 污染等级2级,周围元高浓度粉尘或腐蚀性气体;g) 周围元强烈气流,当周国空气需强流动时,气流不应直接吹到低温循环装置制冷系统进风口和低温循环装置开口表面。4.2 供电条件为低温循环装置供电的电源应符合以下条件:a) 额定电压:交流220V、380V或其他额定电压,允许偏离额定值的范围:一15%十10%;b) 额定频率:50Hz或其他额定频率,允许偏离额定值的范围:士2%;c) 允许电网
9、电源上出现典刑的瞬态过电J!。瞬态过电压的标称等级为GB16895. 12-2001规定的脉冲承受电压(过电lf)类别H。4.3 供水条件采用水冷却的低温循环装置,冷却水应满足下列条件:a) 进水温度:不应大于35.C,元明显的水温剧烈变化;b) 进水压力:0.1 MPaO. 3 MPa,无明显的水压剧烈变化;c) 总硬度:不应大于1mmol/L,应满足工业锅炉用水水质标准。4.4 液体传热介质使用与工作温度范围和产品分类相适应的液体传热介质,如水、乙醇水溶液或元水乙醇、硅油、矿物油等,其中水介质的总硬度应不应大于4mmol/L,满足工业锅炉用水水质标准。液体传热介质在4.1环境条件下的沸点,
10、应比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高5.C以上,且无明显油烟形成。在较低工作温度试验时,液体传热介质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运动秸度不应大于30mm2/s.在150 .C以上工作温度条件试验时,液体传热介质的比热容不应大于2.5kJ/Ckg K),运动站度不应小于1mm2/s。5 要求5. 1 外观及结构5. 1. 1 表面涂镀层应色泽均匀、平整光洁,不应有露底、起皱、起泡、斑痕、裂纹及显见的划痕。5. 1. 2 低温循环装置壳体焊接、棱角部位应按要求磨光、倒钝以后喷涂、抛光或镀层。整体结构应牢固。2 G/T 26809-2011 5.1.3 拼接安装部位缝隙应均匀一致。5. 1.4 同定机脚应放置平稳,
11、移动脚轮应转动灵活且元异常噪声产生,万向脚轮应在正常操作条件和其最不利的位置确保低温循环装置兀倾覆危险。5.1.5 内胆焊缝应均匀、元渗漏,电热器、蒸发器的安装应整齐、元泄漏,兀锈斑。5.1.6 如果适用,低温循环装置盖板与槽体应结合良好,方便操作。5.2 技术性能低温循环装置技术性能要求见表20表2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指标1 工作温度范围a。C应符合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规定2 ACC工作温度b。C应符合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规定3 温度波动度。C在以下规格中选取:土(l,2,5)X10,-310 10 GB/T 26809一-2011试验时,应将低温循环装置按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充装量装满适用的液体传热介质,
12、并允许在低温循环装置到达试验温度点时按要求调整一次液位。注:再循环冷却装置Crecirculatingcooler) :不装备加热装置,用于代替自来水或循环水冷却的低温循环装置。6.2.4 除特别规定,温度测量系统的采样频率为每分钟两次,取按表4确定的工作范围的几何中心为温度测试点。6.3 外观及结构试验采用目测、于摸、结合样品、照片、涂层测试仪等方法进行检查。在6.46.10规定的试验前和试验后各检查一次,结果应符合5.1的规定。6.4 工作温度范围试验6.4. 1 最低工作温度试验最低工作温度试验应采用适用的工作介质,在(20士2)OC的环境条件和6.2规定的其他试验条件下进行。将低温循环
13、装置温度设置到最低工作温度,开启制冷装置和循环泵。启动温度测量系统记录降温过程,并在达到最低工作温度时继续维持30min以上,低温循环装置能够达到的最低温度应符合5.2的规定。6.4.2 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最低工作温度对比试验允许制造商通过试验,测定相同低温循环装置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最低温度,然后按图3绘制最低温度环境温度曲线。该曲线可以用于对设计完全相同的低温循环装置,在相应环境温度条件下批量测量最低温度,并推算出200C环境条件下的最低温度。试验方法如下:a) 按6.4.1测试低温循环装置的最低温度,试验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一次重复;b) 改变环境温度为(24土2)OC、(28士2)o
14、c和(32士2)OC,保持其他操作条件不变,按6.4.1的方法分别测试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最低温度;c) 取两次重复测试的平均值,采用最小二乘法绘制最低温度环境温度曲线(图3),允许将曲线按测量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外推到15oC35 oC环境温度范围;d) 在实际环境温度条件下,测试低温循环装置的最低温度。将图3曲线在Tb方向上下平移到实际环境温度和最低温度的交叉点,查阅20oC T.时与曲线交叉点对应的丑,即为该低温循环装置在20oC环境条件下的最低温度。J 、J 18 / / 20 22 24 一一一一一一-一说明=T. 表示环境温度CC);26 28 30 12 Tb-一表示低温循环装置温度
15、CC);A 最低温度测量数据。/ / 16 / v 一一一一卜20 24 28 注:实例中制造商规定的低温循环装置最低温度为25.C。图3最低温度一环境温度曲线32 36 r,rc 7 GB/T 26809-2011 最低温度试验结果应符合5.2的规定。如果对通过对比试验方法测定的结果存在争议,执行定型检验或周期检验,应以6.1.1规定方法测试的结果为准。6.4.3 最高工作温度试验最高工作温度试验应采用适用的工作介质,在(20土5)OC的环境温度和6.2规定的其他试验条件下进行。将低温循环装置温度设置到由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按制造商的规定,开启或关闭制冷装置,启动温度测量系统记录升温过
16、程,并在达到最高工作温度时继续维持30min以上。低温循环装置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应符合5.2的规定。6.5 ACC工作温度试验ACC工作温度试验应采用适用的工作介质,在4.1规定的最高环境温度和6.2规定的其他试验条件下进行。将低温循环装置温度设置到由制造商规定的ACC工作温度,开启制冷系统,在低温循环装置达到设定工作温度稳定工作并保持2h以上为合格。6.6 温度波动度试验低温循环装置温度波动度的测量应采用适当的或制造商指定的液体传热介质,并在工作温度范围的最高工作温度、最低工作温度和一10oC温度条件下进行试验。如果最高工作温度为环境温度,或者最低温度不能达到10 oC,则仅在十15oC工作
17、温度条件下进行试验。最低工作温度和-10oC工作温度的波动度试验按6.4.1的方法进行,如果试验在非20oC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应按6.4.2的方法校正最低工作温度,然后在该工作温度下进行温度波动度试验。最高工作温度和十15oC工作温度的波动度试验按6.4.3的方法进行。试验时应使低温循环装置达到规定的试验温度并保持30min以上开始。出厂检验只进行中间工作温度或十15oC温度试验,定型检验和周期检验应进行全部的3个或+150C温度点试验。启动温度测量系统记录恒温过程,保持连续记录30min以上,然后取30min内的最高温度读数和最低温度读数之差值的二分之一,前面冠以土符号,作为温度波动度,其
18、计算见公式(1)。如果测得的温度波动度在十15oC工作温度或其他温度下进行,则应当进行说明。n m-T一一-2Xa-m-T一土QT A . ( 1 ) 式中:/:).Ts 温度波动度,单位为摄氏度CC);T max -最高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C);Tmin 最低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C)。温度波动度结果应符合5.2的规定。6. 7 制冷量试验6.7.1 电热功率法低温循环装置制冷量凡的测量,应当在(20士2)OC的环境条件,制造商规定的工作温度和在6.2 规定的其他试验条件下进行。低温循环装置的循环泵应当在最大流量下工作。对于由水提供冷却或辅助冷却的低温循环装置,冷却水的温度应当为(20士2
19、)OC。测量应当从开启制冷装置,并在制冷装置达到稳定状态以后进行。如果制造商没有对制冷装置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进行规定,或者兀法通过试验判断,试验应从开启制冷装置30min以后开始。设置低温循环装置的工作温度,使低温循环装置内部加热装置在测试过程中停止加热工作。将电加热器通过)个功率匹配的可调电源插入到液体传热介质中进行加热,并确保加热器的发热部位与液 GB/T 26809-2011 体传热介质的全面接触,调节加热器的输入电压使低温循环装置的温度恒定在规定的试验温度Tb士0.2.C下5min以仁。采用功率计测得的加热器输入功率即为低温循环装置在规定工作温度下的制冷量。制造商应当以表格或曲线图的形
20、式对不同温度Tb条件下的制冷量Pk进行规定。如果只对一个温度点Tb的制冷量进行规定,Tb应该为一10.C。如果由于低温循环装置的规范不能达到一10.C的工作温度,制冷量应当规定为十20.C。6.7.2 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制冷量对比试验一电热功率法允许制造商通过试验,测定相同低温循环装置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和特定工作温度下的制冷量,然后按图4绘制制冷量环境温度曲线。该曲线可以用于对设计完全相同的低温循环装置,在环境温度条件下批量测试制冷量,推算出20.C环境条件下的制冷量。试验方法如下:a) 按6.7.1测试低温循环装置在规定工作温度下的制冷量,试验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一次重复;b) 改变环境温度
21、分别为(24土2).C,(28士2).C和(32士2).C,保持其他操作条件不变,按照6.7.1规定分别测试制冷量;c) 取两次重复测试的平均值,采用最小二乘法绘制制冷量环境温度曲线(图的,允许将曲线外推到15.C35 .C环境温度范围;d) 在环境温度条件下,测试低温循环装置在规定工作温度下的制冷量。将图4曲线在凡方向上下平移到实际环境温度和规定工作温度下制冷量的交叉点,查阅Ta为20.C时与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凡,即为该低温循环装置在20.C环境条件下的制冷量。制冷量试验结果应符合制造商在技术文件中的规定。如果对通过对比试验方法测定的制冷量结果存在争议,执行定型检验或周期检验,应以6.7.1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6809 2011 恒温槽 恒温 循环 装置 低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