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8470-2001 无泵型采样(检测)器技术规范.pdf
《GB T 18470-2001 无泵型采样(检测)器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8470-2001 无泵型采样(检测)器技术规范.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 100 C 52 4是2.,-. 11: -、王GB/T 18470 200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assive sampler and monitor 2001.10.22发布?飞. 二6=悔吧tl缸盏3飞芒丐-:.中华国家民共和国督检验检菇总局2002.03.01实施发布一二G/T 18470-2001 前言本标准是为研制和评价无泵型采样器和无泵型检测器提供技术规范g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实验室研究和现场验证,结合我国情况制定。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z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天
2、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刘黛莉、梁禄。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负责解释。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无泵型采样(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assive sampler and monitor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泵型采样(检测器的研制和评价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无泵型采样(检测)器的研制、评价及使用。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 1 无泵型采样器passive sampler 十一一-一一G/T 18470 - 2001 利用气体分子扩散或渗透原理制成的、不需要
3、拍气泵的、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态和蒸汽态物质的仪器。2.2 元泵型检测器paSSlve momtor 利用气体分子扩散或渗透原理制成的、不需要抽气泵的、用于直接检测空气中气态和蒸汽态物质的仪器。3 无泵型采样f检测器的基本要求3. 1 元泵型采样(检测)器的性能必须满足相应的卫生标准的要求,其采集和检测待测物的量应o.5 XTWAX2 h(即在0.5倍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下采样2h所得待测物的景。以下表述相同)。3.2 无泵型采样(检测)器的结构应满足体积小、质量轻、响应时间短,采样流量适宜、抗风速能力强、携带使用方便等要求。3. 3 无泵型采样(检测)器所用的收集介质(固体吸附剂或液体吸收剂),
4、其性能和用量应满足吸附或吸收容量和稳定性的要求。3. 4 元泵型采样(检9!O器的外壳和盒盖应有良好的密闭住能,应不吸附和吸收待测物,不干扰待测物的测定g在正常使用和保存的条件下,不发生变形。保证元泵型采样(检测)器的性能在使用和保存期间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稳定不变。4 无泵型采样(检测器的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4. 1 响应时间。)指无泵型采样(检测器中的扩散层内待测物分子全部被收集介质吸附或吸收所需要的时间。响应时间与待测物的扩散系数和无泵型采样(检测)器的扩散层厚度有关,与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无关。因每种待测物的扩散系数在一定条件下是恒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扩散层厚度来调节响应时间。要求
5、:响应时间越短越好,不应大于30804. 1. 1 4. 1. 2 计算g测试方法z当无泵型采样(检测器中收集介质的吸附或吸收效率为100%时,响应时间按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1-10-22批准2002- 03-01实施l 式中:t-一响应时间gL 扩散层厚度sD 待测物的扩散系数。G/T 18470-2001 L t= 2D ( 1 ) 4.2 采样流量(u)指无泵型采样(检测)器每分钟采集空气的体积,以mL/min表示。决定了无泵型采样(检测)器的采样和检测能力。4.2. 1 要求z一般不宜小于20mL/min。4.2.2 测试方法g可采用计算法和实验法;如果二法所
6、得结果不一致时,以实验法为准。4.2.2.1 计算法g按式(2)计算。即采样流量与待测物的扩散系数和元泵型采样(检l!rj)器的扩散层截面积成正比,与扩散层厚度成反比,式中sU-一采样流量gD一一待测物的扩散系数;u E主-L A 元泵型采样检测器的扩散层截面积3L 无泵型采样(检视tll器的扩散层厚度。 ( 2 ) 4.2.2.2 实验法g在配气柜中,配制约2XTWA的待测物标准气体,温度(20士5)C.大气压(101士10)kPa.相对湿度(50士10)%.在适宜的风速条件下,放入6个无泵型采样(检测)111l和6个经过验证的有泵型采样或检测仪器,同时采样2-4次;取出后,分别测定,由式(
7、3)计算采样流量。U 一旦c X t 式中:u采样流量gm一一无泵型采样(检测)器测得的待测物量,ng;C一一有泵型仪器测得的待测物浓度.ng/mL,t一一采样时间,mine. ( 3 ) 4.3 吸附(吸收)容量(M)指无泵型采样(检测)器中收集介质能有效地吸附(吸收)待测物的最大量,以毫克表示。与所用收集介质的性质和数量有关。4. 3. 1 要求g在相对湿度80%时,元泵型采样(检测)器的吸附(吸收)容量至少应满足2XTWAX8h 待测物量的采集或检测。4.3.2 测试方法z在配气柜中,配制约10XTWA的待测物标准气,在相对湿度二三80%.在适宜的风速条件下,同时放入12个无泵型采样(检
8、测)器,分别采样1h.2h.4h和8h.每次取出3个,测定被吸附(吸收)的待测物量。以标准气浓度和采样时间的乘积为横坐标,吸附(吸收待测物的量为纵坐标,绘制吸附(吸收)肉线。曲线上端的弯点所对应的待测物量为最大吸附吸收)容量。其值的2/3为吸附(吸收容量。如果在实验条件下上端未出现弯点,则可将吸附(吸收)容量表示为大于测得的待测物的最大吸附(吸收)量。4.4 采样范围指无泵型采样(检测)器能够有效地采集或检测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范阂。4.4. 1 要求:元泵型采样(检测)器的采样范围至少应采集或检测(0.5-5)XTWA的待测物浓度范围。4.4.2 测试方法z在配气柜中,配制约2XTWA的待测物
9、标准气.在相对湿度二80%.在适宜的风速条件下,同时放入30个元泵型采样(检测)器,分别于O.5 h. 1 h. 3 h. 5 h和8h取出,每次6个,分别扭tl定吸附(吸收)的待测物量s按式(4)计算回收率。回收率95%的浓度范围确定为采样范围.是=T乒X100% . ( 4 ) 2 ) 式中.k一一回收率;m-一扭l得收集介质上待狈IJ物的量gc-一标准气浓度;r-一采样速度$t-一-采样时间。GB/T 18470 -2001 4.5最短采样时间指无泵型采样(检测)器从开始采样到采样流量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4.5.1 要求z元泵型采样(检测)器的最短采样时间宜越短越好。4.5.2 测试方法
10、z同吸附容量。在图中曲线起始的弯曲部分所对应的时间为最短采样时间。4.6解吸效率用团体吸附剂作为收集介质的无泵型采样器必须测试其解吸效率,更换固体吸附剂时和每次使用无泵型采样器前都应测试.4. 6. 1 要求:解吸效率最好应二90%,不应7%。若解吸效率在75%-90%之间,应在计算测定结果时除以解吸效率。4.6.2 测试方法:研制时和使用前分别采用下列测试方法t4. 6. 2. 1 研制时z取18份使用的固体吸附介质,分为3组,每组6份,分别加上一定量一般为0.5、1和2X(TWAX采样流量采样时间习的待测物标准溶液,其体积应10L.密闭放置24h后,分别进行解吸测定,计算解吸效率和相对标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8470 2001 无泵型 采样 检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