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21-06-1997 初级类航空器适航标准-超轻型飞机.pdf
《AC-21-06-1997 初级类航空器适航标准-超轻型飞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C-21-06-1997 初级类航空器适航标准-超轻型飞机.pdf(4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咨询通告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编号:AC一21-06生效日期:1997年4月8日初级类航空器适航标准超轻型飞机航空器适航司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器适航司咨询通告编号:AC-21-06生效日期:1997年4月8日编制部门:AC批准人:美物形初级类航空器适航标准一一超轻型飞机1.总则1. 1 目的本咨询通告为初级类航空器一一超轻型飞机提供了一种可接受的适航标准,供申请人用以表明符合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二十一部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的规定中第十二条“适用规章的确定”和第十八条“颁发型号合格证件”的有关要求。1. 2 依据本咨询通告依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二十一部(AR-21)制定。1. 3 撤消(备用)1
2、. 4 相关文件(1)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二十一部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的规定(AR-21);(2)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二十三部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适航标准CCCAR-23); 1 (3)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三十三部航空发动机适航标准CCCAR-33); (4)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三十五部螺旋桨适航标准(AR-35)。1.s 适用范围本咨询通告所提供的适航标准适用于任何选择其作为审定基础以期获得或修订型号合格证件的初级类航空器二一超轻型飞机的型号合格审定。申请以本咨询通告所提供的适航标准为审定基础的航空器必须符合2.中初级类航空器的定义和本咨询通告提供的标准中适用范围的要求。I.
3、6 背景和说明初级类航空器具有设计和制造相对简单,所需投入不大,价格低廉,使用维护简便等特点。随着我国经济和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该类航空器在飞行训练、农林作业、航空物探、航空摄影、宣传广告等通用航空领域和个人用途、航空体育等方面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供需市场。对于此类航空器,根据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民航总局航空器适航司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三年的试行,正式采用其他国家适航当局颁布的一些适航标准作为我国初级类航空器可接受的适航标准的时机已成熟。因此,本咨询通告将加拿大适航当局1991年12月颁布的P10141E超轻型飞机设计标准作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可接受的初级类航空器一一超轻型飞机的适航标准。
4、2.定义 2 (1)初级类航空器:凡符合下述条件的航空器,为初级类航空器:(a)无动力驱动或由一台自然吸气式发动机驱动,在标准海平面大气条件下失速速度v5J不大于113公里小时(61节);如为旋翼航空器,主旋翼桨盘载荷限制值为29.3公斤平方米(6磅平方英尺);(b)重量不大于1225公斤;(c)包括驾驶员在内,最大乘座量不超过4人;(d)座舱不增压。(2)局方:是指民航总局负责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的职能机构以及授权或委托的机构或任何人。3.适用的适航标准任何申请人均可以超轻型飞机设计标准作为适航标准申请符合本咨询通告1.5规定的航空器的型号合格审定,适用的修正案由局方确定。超轻型飞机
5、设计标准0991年12月颁布)的中译文附后作为本咨询通告的附录。4.附则本咨询通告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器适航司负责解释。本咨询通告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八日起生效。 3 加拿大交通部航空司附录超轻型飞机设计标准1991年12月Pl0141E 超轻型飞机设计标准目录序号页次缩略语和定义(1)A章总则qunJA吐A44必道定。的重量机载质围飞用机范型有空用轻小大适超最最iqu民町,B章飞行21. 符合性验证. . . . . . . . (日23. 载重分布限制(5)33. 螺旋桨转速和桨距限制(日45, 性能,总则u(日49. 失速速度(6)51. 起飞(6)65. 爬升:全发工作(75. 着陆(7
6、7, 中断着陆(6)143. 操纵性和机动性(7)145. 纵向操纵(147. 航向和横向操纵(创173. 纵向静稳定性(的177. 航向和横向静稳定性.(8) 181. 动稳定性(别201. 机翼水平失速.(8) 203. 转弯飞行失速和加快失速.(8) 233. 航向稳定性和操纵性(C章结构301. 载荷(10)303. 安全系数(10)305. 强度和变形.(10) 307. 结构符合性的证明.(10) 321. 飞行载荷u333. 飞行包线.Cl 335. 设计空速02)337. 限制载荷系数.(13) 339. 机翼对称载荷(13)347. 机翼非对称载荷04)351. 后机身载荷0
7、5)361. 前机身载荷05)391. 操纵面载荷.(15) 393. 地面突风情况(16)395. 操纵系统和支承结构.(16) 473. 地面载荷情况.(17) 485. 侧向载荷情况07) 493. 滑行刹车情况.(18) 497. 尾轮补充情况Q的499. 前轮补充情况.(19) 521. 水载荷.(19) 561. 应急着陆情况.门的563. 系留点(20)一2一D章设计和构造601. 总则.(21) 603. 材料和工艺质量.(21) 605. 制造方法.(21) 607. 自锁螺母.(21) 609. 结构保护.电.(21) 611. 可达性629. 颤振641. 机翼强度符合性
8、的证明.(22) 683. 操纵系统一一操作试验. . . . . . . ( 22) 771. 驾驶舱.(22) E章动力装置901. 安装903. 发动机965. 燃油箱试验.(23) 975. 燃油箱通气.(23) 997. 燃油滤网或燃油滤.(23) 1093.进气系统防冰.(23) F章设备1303.飞行和导航设备(24)1305.动力装置仪表.(24) 1307.其它设备.(24) 1413.安全带和肩带. . . . . . (24) G章使用限制和资料1501.总则(25)一31519.重量和重心(25)1521.动力装置限制(25)1529.持续适航文件.t . (25) 1
9、555.操纵器件标记(25)1557.其它标记和标牌(25)1581.飞机手册(25)1583.使用限制(26)1585.使用程序(26)附录附录A:操纵面载荷. (27) 附录B:基本着陆情况.(29) -4一超轻型飞机设计标准缩略语和定义此处的缩略语和定义用于本标准、完整的缩略语和定义的清单在适航手册第501章中。AR展弦比b爪tIAC=b2/Sb一翼展,米(英尺)C一弦长,米(英尺)CAS一校正空速CL一升力系数Co一阻力系数一重心Cm力矩系数CCm是就c/4点而言,抬机头为正)Cn 法向系数daN-10牛顿deg一度23.1416/360=. 0174弧度1/57. 3弧度g一重力加速
10、度9.81米秒2(32.2英尺秒2)IAS指示空速MAC平均气功弦长MCW)一(最大设计)总质量(重量),公斤(磅)而(币)一平均设计表面载荷,公斤米2(磅英尺2)n一一载荷系数q- p V2 一V2一一一(q,千帕;V,米秒)2 1. 632 卫二句,磅英寸z;V,海里小时)391 -, s 机翼面积,米2(英尺2)VA一设计机动速度一1一Ve一设计巡航速度Vo一设计俯冲速度VF一设计襟翼速度VH一以最大连续功率平飞的最大速度V阳一不可超越速度Vs一飞机失速速度或尚可操纵的最小稳态飞行速度vf:D一着陆形态下的失速速度或最小稳态飞行速度Vsp一最大扰流板减速板伸展速度Vs1一特定形态的失速速
11、度或最小稳态飞行速度Vx一最佳爬升角的速度Vy一最佳爬升率的速度一2一A章总则1.适用范围(a)本标准为超轻型飞机的设计标准。(b)凡制造飞机或飞机成套组件,并欲以超轻型类别注册的任何人,均应表明对本标准的适用要求的符合性。3.超轻型飞机的定义“超轻型飞机”指设计为符合下述条件的飞机:(a)由螺旋桨驱动(b)乘员不得超过2人(含飞行员)(c)飞机最大起飞质量Mro. C重量Wro.,.)(1)对于陆上飞机(i)单座,285.0公斤(628.3磅,或(ii)双座,480.0公斤(1058.2磅,或(2)对于水上飞机,允许附加质量(重量)为:(i)单座,35公斤(77.2磅),或(ii)双座,70
12、公斤(154.4磅);和(d)在制造人推荐的最大起飞质量(重量),着陆形态的最大失速速度v&J不超过72公里小时(45英里小时(指示空速JAS);和(e)仅限于作非特技运行。非特技运行包括:(1)属于正常飞行的机动;(2)失速和尾旋(如果对该型号批准尾旋); (3)缓8字,急上升转弯;和(4)坡度角不大于60。急转弯。-3一5.最小有用载重超轻型飞机应有按下列情况计算的最小有用载重MuCWu)(a)对于单座飞机:Mu=so+o. 3PC公斤);P为以千瓦表示的发动机额定功率。CWu=175+0. 5PC磅);P为以制动马力为单位的发动机额定功率)(b)对于双座飞机:Mu=160十o.3PC公斤
13、);P为以千瓦表示的发动机额定功率CWu=350十o.5P(磅);P为以制动马力表示的发动机额定功率)7.最大空机质量(重量)最大空机质量M:wx(重量WEmax)包括实际安装在飞机上的所有使用装备。它包括机体、动力装置、必要设备、选装和专用设备、固定配重、发动机全部冷却液、液压油和不可用燃油和滑油的质量(重量)。因此,最大空机质量重量)最大起飞质量(重量)一最小有用载重。4一B章飞行21.符合性验证以下每项要求均应在临界质量(重量)和重心构形下得到满足。除非另有规定,否则从失速到VNE的速度范围都应予以考虑。23.载重分布限制(a)使用合理的基准,应确定下列各项:(1)本标准第5和7节定义的
14、最大空机质量(重量)和最大起飞质量(重量),以及最小飞行重量;和(2)空机重心,最前和最后重心。注:标准乘员质量(重量)80公斤Cl75磅;燃油密度O.72公斤升(6磅美加仑)Cb)可使用固定和或可卸配重(如果正确安装和标识)。33.螺旋桨转速和桨距限制螺旋桨转速CRPM)和桨距不得超过制造人确定的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安全使用限制(如z起飞期间的最大起飞转速,以及收回油门和V阻速度下的最大连续转速(RPM)的110%)。45.性能,总则所有性能要求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大气和静止空气条件予以满足。速度应以指示空速(IAS)和校正空速CCAS)给出。一: 一一49.失速速度(a)机翼水平失速速度应以
15、减速率为1.6公里小时秒(1英里小时秒或更小、收回油门、最大重量和最不利重心的状态进行飞行试验来确定:(l)Vso:不应超过72公里小时(45英里小时(2) Vs1:不应超过96.5公里小时(60英里小时)(襟翼收起状态)(b)在速度降到Vso,或俯仰操纵器件达到止动点的速度时,应有可能保持机翼水平姿态和航向操纵。51.起飞以最大重量、全油门、海平面起飞,测量下列各项(a)地面滑跑距离p和(b)以1.3V二l爬升越过15.2米(50英尺障碍的距离。注:应规定飞机形态包括襟翼位置)65.爬升:全发工作以全油门爬升2(a)最佳爬升率(Vy)应超过93米分(300英尺分;和(b)最佳爬升角(Vx)应
16、超过1/12。75.着陆对收回油门和放下襟翼的着陆,应确定下列各项z(a)从高度为15.2米(50英尺),1.3Vso开始的着陆距离;和(b)以合理刹车(如装有的地面滑跑距离。77.中断着陆对于1.3Vso、襟翼放下的中断着陆,全油门爬升角度应超过1/30。-6一143.操纵性和机动性(a)随主操纵器件和相应位移,飞机在起飞、爬开、平飞(巡航、俯冲、进近和着陆(有和元动力、襟翼收起和放下)期间均应能安全操纵和机动:拉杆抬机头、右推使右机翼向下、踩右方向脚蹬使机头向右。(b)所有飞行状态间都能平稳地过渡,既无需过高飞行技能,也不超过图1所列的操纵力:作用在驾驶盘或方向舵脚俯仰滚转偏航蹬上的力10
17、牛顿(磅)10牛顿(磅)10牛顿(磅)(1)瞬时作用杆.26.7(60) 13.3(30) . 驾驶盘(作用于轮缘)26. 7(60) 13. 3(30) . . 方向舵脚蹬. . 59. 2030) (2)持续作用4, 400) 2.2(5) 8. 9(20) 图l(c)在正常重量和重心下飞机至少能在水平巡航配平。145.纵向操纵纵向操纵应能:(a)在少于3秒的时间内,速度从1.l Vs1增到1.5Vs1和从1.1 v.旧增到VF。该情况适用于无动力和全功率两种状态。(b)当在正常速度范围内收起和放下襟翼时,能保持全操纵。和(c)每g杆力稳定增加。一7一147.航向和横向操纵(a)能在4秒时
18、间内,以1.3Vso(襟翼放下和慢车油门)和1.2Vs1 (襟翼收起,慢车油门和全油门),从某一机翼向下30。反转到另一机翼向下30。(b)快速进入偏航和滚转或从其中改出,都不应产生不可操纵的飞行特征。(c)副翼和方向舵力都不应随偏角增加而反效。173.纵向静稳定性在最临界功率设定和重心组合下,从1.2Vs1到vlE纵向稳定性都应是正的。177.航向和横向静稳定性(a)应当进行航向和横向静稳定性和起飞及爬升性能试飞以保证飞机符合本标准要求。(b)当飞机的螺旋稳定性在本标准第173节规定的范围内是中立的时,航向和横向稳定性即认为是可接受的。181.动稳定性操纵器件松浮和固定状态下,任何短周期振荡
19、应被迅速阻尼。201.机翼水平失速应能正常使用操纵器件来防止大于15。的滚转或偏航。203.转弯飞行失速和加快失速失速也应带动力进行演示,在建立30协调转弯后,应逐渐缩小转弯半径直到失速,在转弯失速后,应恢复水平飞行而无超过60。的滚转。这些失速应-8一在有动力、襟翼收起和放下状态下演示。在恢复的同时,不应有过大的高度损失、尾旋趋势和速度增大。233.航向稳定性和操纵性(a)操纵z踩右方向舵脚蹬应向右转弯。(b)地面操纵应不需特殊的技巧。在风速直到申请人选定的最大风速的goo侧风中,不应产生不可控制的地面打转倾向。一9一C章结构301.载荷(a)所有要求都用限制载荷来规定(b)极限载荷等于限制
20、载荷乘以303节中规定的安全系数。(c)如果变形明显影响载荷,则载荷应当重新分布。303.安全系数(a)安全系数为1.5,下列情况除外:(1)对铸件,2.0 1. 5= 3. O; (2)对接头,1.2 1.5=1.8; (3)对操纵面镜链,4.451.5=6.67;(4)对推一拉操纵系统,2.21.5=3. 3;和(5)对钢索操纵系统,1.33 1. 5=2. 0 (b)结构必须尽可能地设计成避免在正常使用中很可能出现变幅应力超过疲劳极限的应力集中点。305.强度和变形(a)限制载荷不应产生永久变形,也不应引起大到足以妨害安全运行的变形。(b)结构应能承受极限载荷而具有正安全裕度(分析),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AC 21 06 1997 初级 航空器 适航 标准 轻型 飞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