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6450-2010 环境管理 环境信息交流 指南和示例.pdf
《GB T 26450-2010 环境管理 环境信息交流 指南和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6450-2010 环境管理 环境信息交流 指南和示例.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020.10 Z 00 gB 国家标准和国11: ./、中华人民GB/T 26450-201 O/ISO 14063: 2006 环境管理环境信息交流指南和示例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一Guidelines and examples CISO 14063: 2006 , IDT) 2011-01-14发布2011-06-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茂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6450-2010/ISO 14063:2006 目次前言.1 引言El 范围2 术语和定
2、义-3 环境信息交流原则23. 1 概述.23.2 原则24 环境信息交流方针.4. 1 管理承诺-4.2 制定方针25 环境信息交流战略-5.1 总体考虑5.2 建立环境信息交流目标35.3 识别相关方45.4 考虑资源问题46 环境信息交流活动56.1 策划环境信息交流活动56.2 选择环境信息交流内容、方法和工具86.3 实施环境信息交流活动146.4 评价环境信息交流6.5 开展管理评审和策划修订.16 附录A(资料性附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参考表17参考文献.20 GB/T 26450-201 O/ISO 14063: 2006 前言本标准为GB/T2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之一。本标
3、准等同采用ISO14063: 2006(环境管理环境信息交流指南和示例(英文版)。关于ISO14000系列标准内更多的环境信息交流信息见网站www.iso. org/iso14063。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以下编辑性修改:一一删除ISO14063: 2006的前言,增加了中文前言;一一对于ISO14063: 2006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中已被等同采用为我国国家标准的,本标准采用我国国家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
4、可中心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进、陈全、刘克、李燕、王瑜、刘玫、陈亮。I GB/T 26450-201 O/ISO 14063: 2006 51 吉【O. 1 20多年以来,由于公众关注和兴趣的提升,以及与环境有关的政府活动的增加,对于环境价值、行动和绩效的信息交流已经成为组织的一项基本活动。世界各地的组织越来越需要阐明他们的观点,提出并解释他们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同时也需要倾听相关方的意见,并将他们的观点和要求融为环境信息交流的组成部分。组织需要获得和提供关于环境问题、关注点和计划的信息,并对它们作出回应。这受到组织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活动规模和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信息
5、交流动机包括以下方面:一一组织对共享其环境实践信息的兴趣;员工或投资人、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客户或供方,或任何其他相关方对信息的要求;一一与相关方进行讨论的需要,特别是与目标群体讨论组织建议的措施,例如:扩大现有设施或建设新设施,或引进新产品或服务;一一环境风险管理;十一法律法规要求:一一回应来自相关方的抱怨;日益增加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信息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目的是为建立信任、可信度和合作关系、提高意识和在决策中使用。所用的环境信息交流过程和内容随组织的目标和条件而不同,而且宜建立在真实信息基础上。0.2 环境信息交流比环境报告广泛。环境信息交流有许多目的并采取多种形式。环境信息交
6、流可以是临时安排的或有计划的。临时安排的环境信息交流的实例可以是某个设施主管出席社区活动并回答问题。计划的信息交流可以包括相关方从有限参与到全部参与的下述一系列信息交流:a) 组织发布信息的单向信息交流,例如组织发布环境报告时未提供提问或讨论的机会;b) 组织和相关方之间交换信息和想法的双向信息交流;c) 参与决策时组织与相关方的合作,包括影响组织和(或)当地社区的有效的信息反馈。0.3 与相关方密切联系,为组织提供了解他们的问题和关注点的机会;从而使双方互相了解并影响彼此的观点和见解。只要做法恰当,任何具体方法都能获得成功并满足组织和相关方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在环境信息交流中理解每一个相关
7、方(或目标群体)的信息交流形式(行为)也很重要。最有效的环境信息交流过程包括组织将与内部和外部相关方的持续联系作为其总体信息交流战略的组成部分。图1显示了环境信息交流的相互关系和流程。E GB/T 26450-2010/ISO 14063 :2006 组织环境方针相关方u学|建立目标IU 识别IW 考虑资源问题i r I 11 环境信息立和Irw可III交流策划选择方法11 (黠)现状和工具分析确定职责评价数设定和参与据指标跟踪相关进行信识别目方的输入息交流标群体信息活动界定地策划l应对记录和理范围危机和紧回答反识别急情况馈信息圄1环境信息交流注1:黑体字和编号指本标准的条款。注2:虚线箭头指
8、示环境信息交流系统与组织其他要素的关系;实线箭头指示环境信息交流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注3:阴影表示环境信息交流系统范围;较深的阴影表示环境信息交流系统在组织内部。0.4 环境信息交流通常会产生许多益处,例如:一一有助于相关方了解组织的环境承诺、方针和绩效;一一为改善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绩效及向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输入和建议;-一改善对相关方需求和关注的了解,促进信任和对话;提高组织的环境资质、成就和绩效;一一提高环境意识的重要性和程度,以支持组织内的环境责任文化和价值;一一-解决相关方关于运行和紧急情况下环境危害的关注点和抱怨;一一加强相关方对组织的理解;一一增加经营支持和股东信心。本标准
9、适用于所有组织,不论其规模、类型、地点、组织结构、活动、产品和服务,也不论其是否已经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环境信息交流对于已经建立或尚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EMS)的组织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事项之一。环境信息交流不只是组织的问题和管理的问题,还关系到组织的价值观。为确保成功的信息交流过程,重要的是组织应将自身视为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分子,并关注相关方的环境期望。m山GB/T 26450-201 O/ISO 14063: 2006 环境管理环境信息交流指南和示例1 范围本标准为组织提供了关于内部和外部环境信息交流的一般原则、方针、战略和活动方面的指南。本标准使用已建立并证实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信息交流,适合于
10、环境信息交流中的各种具体条件。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组织,不论其规模、类型、地点、结构、活动、产品和服务,也不论其是否已经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本标准不拟用作认证或注册目的,或确立任何其他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要求。本标准可以与任何GB/T24000系列标准组合使用或单独使用。注1:附录A提供了GB/T24000系列标准参考表。注2:GB/T 24020、GB/T24021、GB/T24024和GB/T24025提供了有关产品标志和声明的专门的环境信息交流工具和指南。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 1 环境信息交流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组织实施的提供信息和
11、获得信息及与内外部相关方进行对话的过程,以促进对环境问题、环境因素和环境绩效的共同理解。2.2 2.3 2.4 环境信息交流方针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正式表述的组织有关环境信息交流的总体意图和方向。注:环境信息交流方针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方针,也可以是组织其他方针的一部分。环境信息交流战略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组织实施其环境信息交流方针和制定环境信息交流目标和指标的框架。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
12、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2.5 2.6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GB/T 24001-2004,3. 16J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GB/T 24001-2004,3. 13J 目标群体target group 被选择作为组织环境信息交流活动焦点的相关方或相关方团体。1 GB/T 26450-201 O/ISO 14063: 2006 2. 7 环境信息交流目标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objective
13、 组织依据其环境信息交流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作为其环境信息交流战略一部分的总体环境信息交流目的。2.8 环境信息交流指标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target 由环境信息交流目标产生,为实现环境信息交流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适用于组织的具体的绩效要求。3 环境信息交流原则3. 1 概述组织在其环境信息交流中采用下述原则是必要的。3.2 原则3.2. 1 透明性在考虑所要求的信息保密条件下,使环境信息交流中使用的过程、程序、方法、数据来源和假设可为所有相关方获得,告知相关方其在环境信息交流中的作用。3.2.2 适宜性使用符合相关方兴趣和需要的格式、语言和媒介,使
14、环境信息交流中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关方有关,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3.2.3 可信性以诚实和公平的方式进行环境信息交流,提供真实的、准确的、实质性的和对相关方不产生误导的信息。用被认可的和可再现的方法和参数开发信息和数据。3.2.4 晌应性确保环境信息交流对相关方的需求是开放的。以充分和及时的方式回应相关方的问询和关注。使相关方知道他们的问询和关注是如何解决的。3.2.5 明确性确保环境信息交流的方法和语言易于相关方理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歧义a4 环境信息交流方针4. 1 管理承诺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宜建立环境信息交流方针,在方针中表述其承诺,并推行环境信息交流方针。环境信息交流方针宜与第3章的原则保持
15、一致并清楚地做出下列陈述:a) 与相关方进行对话的承诺;b) 公开其环境绩效信息的承诺;c) 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信息交流的重要性;d) 实施方针和提供必要资源的承诺:e) 解决关键环境问题的承诺。环境信息交流方针可以构成组织的信息交流方针或环境方针的组成部分,或整合到其中,或也可成为单独的方针。4.2 制定方针制定方针时,组织内负责环境管理的人员宜与负责信息交流的人员相互配合,以保证信息交流方针与组织的其他原则、方针和价值观保持一致。随之,各级管理者宜实施方针,并为方针的形成和修改提供输入。2 GB/T 26450-2010/ISO 14063 :2006 环境信息交流方针无须繁琐,但宜向相关
16、方传达组织对有关环境问题、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环境影响和环境绩效的信息交流的重视。在制定环境信息交流方针时,宜以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文化为基础。适用时,组织宜在方针中做出承诺,该承诺要表明其在环境信息交流活动中反映当地、地区和/或国家文化特点。在制定环境信息交流方针时宜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一一组织的经营领域及其产品或服务系列;一一组织的规模;一一一组织的基础设施;一一公司治理;一一市场和品牌战略;一一环境管理体系现状;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一一与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例如健康和安全及其他关于可持续性的方法;一一关于公开环境信息的法律要求;一一当地的、地区的、国家的和国际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一一相关
17、方的期望;一一公众的知情权。适当时,宜向内部和外部相关方沟通信息交流方针。5 环境信息交流战略5. 1 总体考虑组织的管理者宜制定战略,以实施其环境信息交流方针。该战略宜包括环境信息交流目标、相关方的识别、信息交流的时间、计划和内容,并承诺配置充分的资源。组织在考虑其资源的前提下宜阐明什么是可能实现的,以便能够最好和最切合实际地满足相关方的期望。宜考虑到环境信息交流是组织总体环境活动的组成部分,环境信息交流宜与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方针、战略或相关活动保持一致。实用帮助l一制定环境信息交流战略下列提示有助于制定环境信息交流战略: 组织进行环境信息交流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组织的关键环境问题和影响
18、是什么? 所包含的主要问题、所传递的信息以及所使用的信息交流技术、方法、工具和渠道是什么? 执行战略需要多少时间? 战略将如何使环境管理者、相关方、负责环境问题的个人(或多人和负责组织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的个人(或多人)参与和协调? 战略中涉及的当地的、地区的、国家的和国际的边界是什么?战略一经确定,宜由最高管理者进行批准,然后作为组织开展环境信息交流活动的基础。5.2 建立环境信息交流目标组织宜建立环境目标,它能为有效的环境信息交流战略提供基础。当制定环境信息交流目标时,组织宜确保目标与环境信息交流方针保持一致,考虑内部和外部相关方的观点,并与第3章的环境信息交流原则一致。在为其环境信息交流活
19、动设定目标时,组织宜考虑其优先事项和所希望的结果,确保对所确定的目标的表述不需要进一步加以解释。3 G/T 26450-201 O/ISO 14063: 2006 实用帮助2设定目标的优先项设定目标的优先项可以包括: 与组织特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环境问题; 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影响关于环境问题的公共政策; 提供信息和鼓励相关方了解关于组织的环境活动、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和环境绩效; 满足相关方对环境信息的期望; 建立持续的关于环境事务的对话; 使内部和(或)外部冲突最少; 改善组织的可信度和声誉; 改善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公众认知度和环境形象; 激励环境创新和创造力。目标的例子及
20、其与指标的关系见6.1.3实用帮助505.3 识别相关方在制定环境信息交流战略和设定目标时,组织宜识别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感兴趣的内部和外部相关方。还宜识别为实现环境信息交流战略的总体目标而希望与之进行信息交流的其他潜在相关方。随后,将识别更具体的环境信息交流活动的目标群体(见6.1.的。实用帮助3一一相关方示例组织可能考虑的相关方的某些例子包括: 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员工和他们的代表; 客户和消费者; 供方、承包方、批发商和分销商; 竞争者; 股东; 银行和金融/投资团体; 保险公司; 评级机构; 公共权力机构; 立法者; 监管者; 政治家和意见代表; 邻居和当地社区; 与供应链组织相关的团体
21、; 学校、学术界和研究者; 参与环境问题的专业人员; 传媒组织; 非政府组织。5.4 考虑资源问题组织的环境信息交流活动依赖于可获得的资源。环境信息交流战略宜包括人力、技术和财务资源的配置,指定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确定的措施。宜考虑员工的经验和培训需求。4 GB/T 26450-201 O/ISO 14063: 2006 6 环境信息交流活动6. 1 策划环境信息交流活动6. 1. 1 总则组织在实施其环境信息交流方针时通常将开展一系列环境信息交流活动。在推进环境信息交流战略和目标时,宜在考虑环境问题、地理边界和相关方的基础上开发特定的环境信息交流活动。实用帮助4一一策划环境信息交流活动在策划环
22、境信息交流活动时组织宜考虑下列问题: 该活动是否与第3章的环境信息交流原则和组织的方针保持一致? 适宜时,该活动是否加强双向信息交流? 该活动能否促进与相关方的共识? 该活动是否为接触目标群体、与其互动,并可能解决其关注问题提供机会? 该活动是否为解决深层次多种问题提供机会? 该活动关注的焦点是否是关键性问题? 该活动是否提供专门针对目标群体的信息? 该活动是否比较容易执行? 该活动是否能以较低的成本传递信息? 该活动是否容易更新? 该活动的效果能否测量? 该活动是否是教育的良好手段? 该活动是否创立建设性氛围? 该活动是否是宣传或增加公众认知的有效方法?6. 1. 2 现状分析制定或改进环境
23、信息交流活动从了解信息交流背景开始。在现状分析中,组织宜考虑下列问题:a) 已有的环境信息交流活动和承诺;b) 识别和了解相关方关心的问题;c) 相关方对于组织的期望和看法;d) 相关方(例如当地社区)的环境意识;e) 在类似现状下与相关方的信息交流被证明是最有效的信息交流媒介和活动;f) 识别对环境信息交流有关问题的意见代表和他们的影响力;g) 在特定问题上组织的公众形象;h) 与组织的特定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环境问题的最新发展和趋势;i) 经济和金融影响;j) 对相关方的价值观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可借助多种工具开展现状分析。从6.2C表1)中可以找到示例。现状分析可能导致修改环境信息交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6450 2010 环境管理 环境 信息 交流 指南 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