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9479-1988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pdf
《GB 9479-1988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9479-1988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pdf(4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947988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锄铲式及旋转式中耕追肥机的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 试验内容可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以及试验条件,全部或部分进行,文中有*号者为选择项目。 2 术语及定义 2.1 行距 相邻两作物苗行中心线间的距离。 2.2 中耕深度 从锄铲形成的沟底至原地表的垂直距离。 2.3 培土高度 高于耕前地表的土壤厚度。 2.4 开沟深度 沟底至原地表的垂直高度。 2.5 开沟宽度 沟底宽度。 2.6 护苗带 作物苗行或苗带两侧的未耕区域。 2.7 施肥深度 肥料上部覆盖土层的厚度。 2.8 排肥能力 排肥器在保证工作性能前提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和最小排肥量。 2.9 排肥均匀度
2、 排肥器排出的肥料在一定地段长度内分布的均匀程度。 2.10 断条率 机具行驶中,在一定地段长度内,排肥器(单口)排肥断条总长度占测定总长度的百分数。 页码,1/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2.11 排肥稳定性 排肥器在要求的工作条件下排肥量的稳定程度。 2.12 各行排肥一致性 各排肥口在相同条件下排肥量的一致程度。 2.13 比阻 作用在单位耕作土壤横截面积上的牵引阻力。 3 试验条件与准备 3.1 试验样机 3.1.1 技术测定(见表1) 试验样机应符合制造厂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要求,质量合格,技术
3、状态良好。 表 1 技术特征表 机具名称、型号: 试验地点: 提供单位: 试验日期:年 月 日mm 项 目 外形 尺寸长宽高工作状态 运输状态 机 具 质 量 kg机具总质量 主 要 零 部 件 质 量排肥器 仿形机构单组 开沟器 培土器 中耕铲 备件及附件重 重心位置机具重心位置a h e 机组重心位置在最大工作位置苗行通过间隙 运输间隙 道路 田间 页码,2/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测定人: 样机在性能试验前和生产试验后,须按附录A进行技术测定,并对机具各种状态的全貌拍摄照片。同时,分析机具在
4、试验前后所存在的有关结构设计、制造、装配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3.1.2 易磨损及易腐蚀零件的测定 在试验前后应对易磨损零件进行测定。用测定质量损耗的方法确定磨损量。有明显损坏或变形现象应记录并摄影(易损件包括:土壤工作部件、传动链轮及链条、轴颈、轴套以及与肥料经常接触的零件)。将初测结果记入表2。 机组最小转弯半径机组 R 外侧最远点 R1最内侧轮 R2水平通过半径 R3机组在地头最小回转地带宽度m 有环结 无环结 机组的稳定性 横向稳定极限角,()纵向稳定极限角,()备注 机具工作幅宽,m 开沟器型 式 开沟宽度 深度调节范围 培土器型 式 宽度及调节范围 最大深度 中耕铲型 式 宽 度 排
5、 肥 机 构型 式 排肥轮直径 排肥口尺寸 传动速比 传动方式 肥箱容积,L 输肥管类型 肥箱材料 地 轮 轮 距 直 径 轮缘宽度 轮缘断面形状 页码,3/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 对于形状简单易测量的摩擦表面,如轴、轴承等,用量具直接测量。 直径磨损测量精度不大于0.05mm,其他尺寸测量精度不大于0.5mm,称量精度为1g(较大零件可放宽)。 机架及梁的弯扭变形可用拉线的方法测定,测出各测量点试验前后的变化量,测量精度不低于1mm。 表 2 主要易磨损件磨损测定记录表 注:初测和复测的测量方
6、法和量具精度应严格一致。 测定人:3.1.3 室内调整 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调整机具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3.1.4 中耕机工作部件配置状态 根据使用说明书,检查中耕机在不同作业要求时工作部件配置状态,将技术特征记入表3。并绘制工作部件配置图,注明拖拉机及中耕机轮距、轮宽、行距、护苗带宽度、工作部件的种类及前后安装距离等。 表 3 机具不同作业状态特征表 机具名称、型号: 机具编号:试 验 地 点:土壤坚实度: kgf/cm2土 壤 湿 度: 测定日期:年 月 日 序号 名称 或 代号 材料 零件示意图 或测量部位 测量次数测量部位尺寸mm 测量质量g 腐蚀情况 作业量或作业时间备注1 初测复测磨
7、损量2 初测复测磨损量作业状态 数值 页码,4/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测定人: 3.2 试验用肥料的物理机械特性测定 测定肥料的含水率、容积质量、自然休止角和摩擦角(见表4、5、6)等。 测定方法见附录B。 表 4 肥料含水率测定记录表 g 项目 外形尺寸 (长宽高) mm工作状态 运输状态 总质量,kg 作业行数 作业行距,cm 工作深度,cm 工作部 件数量双翼铲 单翼铲 施肥开沟器 培土器 施肥机构 肥箱容积,L 传动速比 肥料种类 施肥量,kg/ha使用动力型号 工作速度,km/h 实际
8、工作效率,ha/h 工作人员数 备 注 测定 日期试验 项目肥料 名称测定 次数样品 盒号 数样品盒质量干 燥 前 干 燥 后失去水分肥粉含水率盛有试样 杯质量肥料质量盛有试样 杯质量肥料质量1 2 3 平均 1 页码,5/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测定人: 表 5 肥料容积质量测定表 g测定人: 表 6 肥料自然休止角和摩擦角测定表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肥料名称 量杯质量量杯容积cm3盛肥量杯质量肥料质量肥料容积质量g/cm31 2 3 平 均肥料名
9、称化肥湿度 空气湿度摩擦角 休止角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页码,6/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测定人: 3.3 试验地 3.3.1 试验地的选择 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符合样机适应范围的田块。其播种质量、行数和行距等应符合中耕追肥作业机具的配套要求。试验地的面积应满足各种试验项目的要求,试验地的长度不小于100m。将各项数据记入表7。 表 7 试验地概况表 调查人:3.3.2 试验地特征调查 3.3.2.1 地形特征 坡度的变化及最深洼陷、最高隆起的大小(以cm表示)记入表7。 3.3.2.
10、2 土壤特征 a. 土壤类型; 机具型号、名称:试 验 地 点: 试验日期:年 月 日 1试验地面积 m2长度 m 宽度 m 2试验地的地势及坡度和地形 3作物种类 4作物栽培方式 5播种期 6土壤类型 7整地质量 8土壤表层茬子及埋复情况 9杂草种类 10其他 页码,7/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 b. 土壤绝对含水率和坚实度:在试验区内,两条对角线上各取五点,测定05cm,510cm,1015cm深度的土层含水率和坚实度,求出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8。 表 8 试验地土壤测定表 测定人:
11、 3.3.2.3 杂草情况 试验地杂草的种类、密度、高度(在试验地对角线上取三点,测定中耕前每平方米内杂草的株数,求出平均值)。测定点应用标记标明,检查中耕后除草率(护苗带内不计),记入表9。 表 9 除草率调查表 机具名称、型号: 测量仪器名称及型号:试 验 地 点:土 壤 类 型: 试验日期:年 月 日 测定点取样深度 cm土壤含水率 土壤坚实度 kgf/cm2105 510 1015 205 510 1015 305 510 1015 405 510 1015 505 510 1015 平均05 510 1015 机具名称、型号: 杂草种类:试 验 地 点: 试验日期:年 月 日行程测定
12、点 中耕前 中耕后 除草率平均高度,cm 数量 数量 占耕前,页码,8/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测定人: 3.3.2.4 作物生长情况 在试验区内来回行程上各取二个点,在机具全耕作幅内,长度为1m,调查在该面积内每行植株数及总数、植株平均自然高度,记入表10、11、12。 表 10 作物自然高度测定表 测定人: 表 11 播种种植行距一致性测定表 1 2 1 2 1 2 1 2平均机具名称、型号: 作物名称:试 验 地 点: 试验日期:年 月 日测定点次 测定棵数 作物 1 2 3 4 5 平均值
13、自 然 高 度 cm1 2 3 4 5 10 机具名称、型号: 作业速度:km/h试 验 地 点: 试验日期:年 月 日作 物 名 称: cm行次每50cm测一点平均值 标准差变异系数1 2 3 4 5 6 7 8 9 1012 页码,9/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测定人:表 12 作物损伤程度调查表 基 本 行2334 45 56 . . . . .邻接行 12 23 34 45 机具名称、型号: 动 力 型 号:动力地隙高度: cm 试验日期:年 月 日行程测 定 点中耕前 测定点 内总株 数中
14、耕后损伤的植株 被铲去 被压倒被埋 枝叶破碎茎杆折损 其他 总损伤率, 往 123平均1页码,10/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测定人:3.3.3 试验地规划 试验地规划如图1所示。 图 1 试验地规划 3.4 试验用拖拉机 按机具使用说明书选择配套拖拉机,要求机车技术状态完好。 3.5 试验用测试仪器 试验用的各种仪器,应在试验前按本试验方法规定的种类和计量要求做好检查与标定。主要仪器和工具见附录D。 4 性能试验 4.1 静态试验 4.1.1 排肥机构工作性能测定 4.1.1.1 排肥能力测定 试
15、验时肥箱中肥料应不少于肥箱容积的三分之二。测定按理论计算的每公顷最大和最小排肥量。 方法:将调节板调至最大、最小位置,架起中耕追肥机,使传动轮轮缘离开地面,机架呈水平状态,转动传动轮使转速与田间施肥时相似,不少于20圈,接取每个排肥口所排出的返 2 3平均总平均页码,11/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肥料,称得总排肥量,重复三次求其平均值,记入表13。 按式(1)计算排肥量: 注:在田间作业时其实际施肥量应计入传动轮的滑移因素。 表 13 排肥能力测定表 测定人: 4.1.1.2 排肥量稳定性、一致性
16、测定 将肥量调至规定施肥量,重复测定5次,记入表14。 表 14 施肥均匀度、稳定性、一致性测定表 Q10 qz/DMnN(1)式中: Q排肥量,kg/ha;qz传动轮转 N转时的几个排肥口的总排量,g;D 传动轮直径,m;M 行距,m;n 排肥口数;N 试验时传动轮转数,r/min。机具名称、型号:试 验 地 点: 试验日期:年 月 日肥料名称 排肥量 调节位置 传动速比 各口排肥量,g 排肥量kg/ha12345 平均 最大最小规定最大最小规定机具名称、型号: 传动速比:页码,12/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
17、00R.htm测定人: 4.1.1.3*肥箱内化肥装载程度对施肥量影响的测定将肥量调节器调整至规定施肥量位置。分别将肥箱内的化肥装至34、12、14肥箱容积 V。收集主轴转动1min所排出的肥料,称其质量。重复三次,将平均值记入表15。 表 15 装载程度对施肥量的影响记录表 试 验 地 点: 肥料种类:试 验 日 期: 年 月 日 肥料含水率: 段 次 行 每段内排肥量 实际施肥量kg/ha预计施肥量kg/ha均匀度变异程度 一致性变异程度1 2 平均标准差变异系 数 平 均 标 准 差变异系数 12总 和一致性变异程 度 平均标准差变异系数, 排肥器名称: 规定施肥量:kg/ha取样时间:
18、 min 试验日期:年 月 日g 肥料名称肥料含 水率试验 次数主轴转速 r/min 排肥量排肥量 平均值3/4V 1/2V 1/4V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页码,13/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测定人: 4.1.1.4*主轴转速对施肥量影响的测定试验前分别计算不同速度作业时排肥器主轴转速范围.然后测定主轴不同转速时的排肥量,记入表16。 表 16 排肥器主轴转速对排肥量的影响测定表 123平均123平均备注 日期排肥 器 名称 肥料 名称肥 料 含水率 试验次数排肥量,g/min1 2 3
19、1 2 3 4 转速r/min 1 2 页码,14/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测定人: 4.1.1.5*肥料含水率对施肥质量影响的测定按给定的肥料含水率,将水均匀地喷洒到肥料中,再测定此时肥料的含水率,直到与所给定的含水率偏差小于2时将调节器调整到规定施肥量位置,使主轴转动1min。收集排出的肥料并称其质量。重复试验三次,将平均值记入表17。 表 17 肥料含水率对排肥量的影响测定表 3 平均 转速123平均转速123平均肥料名称: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肥料含水率 排肥器名称排出肥料量,g 平均
20、标准差 变异系数 1 2 3 平均 页码,15/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测定人: 4.2 动态试验 4.2.1 施肥均匀度测定 在平坦的水泥地或其他光洁场地,中耕追肥机以正常作业速度行驶20m。取其中长度不小于3m的地段。 按10cm划分小段,测定各小段内肥料质量,记入表14(测定时排肥量不大于100kg/ha)。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进行拍照。 4.2.2 施肥断条率测定 长度在10cm以上的无肥料区段为断条。测定5m内各行断条数和最大断条长度。并计算断条总长度占排肥总长度的百分比。记入表18。 表
21、 18 施肥断条率试验记录表 规定施肥量: kg/ha 测区长度:m 试验日期 : 年 月 日 排 肥 器 名 称肥 料 名 称肥 料 含 水 率 主 轴 速 度 r/min作 业 速 度 km/h断条数及断条长度断 条 数 平 均 值断 条 总 长 平 均 值 cm占总排肥长度的百分比实际施肥量kg/ha1 2 1 2 3 4 断 条 数总 长 cm断 条 数总长cm断条数总长cm断条数总长cm断条数总长cm断条数总 长 cm页码,16/40GB 947988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947900R.htm测定人: 4.3 田间性能试验 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9479 1988 旱田 中耕 追肥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