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标 121-2009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pdf
《建标 121-2009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标 121-2009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S/N:1580177.226 pnu 。r-nv一元74-nu 吁一门U14- AU-AU RU-i F一4li-An川1-1 号一书一一一定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2009 :1七原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2 0 0 9 年1 0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 20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2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电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0X1168毫米1/32 1. 375印张34千字2009年8月第1版2009年8月第1次印刷印数1-10100册女统一书号:1580177 226 定价:10.00元龟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9J114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
3、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8J24号)的要求,由民政部规划财务司、救灾司、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共同编制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在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的相关要求,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民政部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4、委员会二00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_ f:J1j r:=J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8J24号)的要求,由民政部负责主编,具体由民政部规划财务司、救灾司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共同编制。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对大量资料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与分析,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经广泛
5、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反复修改补充形成了送审稿,经专家审查会通过后,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发布。本建设标准共分五章,包括总则、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选址与规划布局、建筑标准、建筑及相关设备配置。在执行本建设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邮政编码:100721) ,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的解释工作由民政部规划财务司负三主主F孔。主编单位:民政部规划财务司、救灾司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制组成员:姜力宋志强陈越良庞陈敏张皑佛徐秀玲高玉成纪占国李成陈刚王莉莉董彭滔
6、欧阳铮 1 主要起草人:陈刚王莉莉董彭滔欧阳铮杜山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9年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第四章建筑标准第五章建筑及相关设备配置.附录主要名词解释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附件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条文说明(1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项目技资决策和管理,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提高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性标准,是编制、审批和核准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
7、设计和监督检查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重要依据。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民政部门管理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第四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从我国备灾、救灾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当前,兼顾发展,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建立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满足灾害救助和应急指挥所需物资的储备和管理需要。第五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政府统一安排建设项目投资,其建设用地应按国家公益事业的有关用地规定执行。第六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满足
8、本级政府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物资准备的要求,统一规划,一次或分期实施;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实行资源整合。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及环保的要求。第七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除应符合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指标和定额的规定。 1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第八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分为中央级(区域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类,其建设规模由储备物资所需的建筑面积确定。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储备物资规模应根据辐射区域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三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规定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确定。第九条各类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规模应符合表1规定:表1救灾物资储备库规模分类表紧急转
9、移安置人口数总建筑面积规模分类(万人)(m2) 大7286 2180025700 中央级(区域性)中5465 16700 19800 3643 、1150013500省级1220 50007800 市级46 29004100 县级O. 50. 7 630800 注:1 使用本表时每类规模上限取大值,规模下限取小值,规模的中间值采用插入法取值。2 建设规模小于县级库下限的,宜设置救灾物资储备点或与其他民政设施合建;建设规模因实际需要突破本建设标准的,另行报批。第十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其他必要装备。第十一条救灾物资储备库房屋建筑包括库房、生产辅助用房、管 2 理用
10、房和附属用房。各类用房构成和建筑面积详见表2、表3。表2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类用房构成详表类型项目中央级(区域性省级市级县级大中库房、J、JJ 、/、/、/加工用房、/、J-J 、/、/生产辅助用房合建清洗消毒用房、/、/、/、j、/办公室、/、/、/、/、/合建会议室飞/、/、/、/、J财务室-J 、/、/、/、J、/档案室、/J J J 、J合建管理用房监控室、j、/、/J 合建合建警卫室、J,、Ja、J、J活动室、J、/、/J 、/。值班宿舍J 、/、/、/、/、/车库、/J 、/、JJ 、J变/配电室J 、/、/、/、/。水泵房、/、/、/、/、/、/附属用房锅炉房、/、/、/。食堂、/、
11、j、j、/、/。浴室、/、J、/、/、J合建卫生间、/、/、/、/、/注: 3 表3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表m2) 巾央级(区域性)项目省级市级县级大中库房19563 14673 9781 3985 2213 394 23368 17661 11684 6641 33Z1 552 生产辅助用房616 616 462 308 277 77 管理用房1015 1093 856933 678750 422495 228285 7395 附属用房563609 543552 506518 29Z304 179 192 85 合计取值21800 16700 11500 5000 2900 630
12、25700 19800 13500 7800 4100 800 第十二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场地包括室外货场(货场罩棚)、观察场、晾晒场、停车场等。省级及省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的观察场应满足紧急情况下直升飞机的起降要求。第十三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设备包括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安保、通信、消防、网络等设备。省级及省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有条件时可设置铁路专用线。 4 第二章选址与规划布局第十四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遵循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的原则,并满足以下要求:一、地势较高,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二、市政条件较好;兰、远离火源、易燃易爆厂房和库房等;四、交通运输便利,市级及市级
13、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宜临近铁路货站或高速公路入口;五、地势较为平坦,视野相对开阔,市级及市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库址应便于紧急情况下直升飞机起降。第十五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功能要求,做到布局合理、流程通畅。第十六条市级及市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应单设仓储区,其他功能区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宜与生产辅助用房毗邻,并与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隔开。第十七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内外道路应通畅便捷。省级及省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对外连接市政道路或公路的通路应能满足大型货车双向通行的要求。第十八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用地应根据节约用地的原则和总平面布置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确定,并应包括建筑、
14、场地、道路和绿化等用地。建筑系数宜为35%40%,其中专用堆场面积宜为库房建筑面积的30%。F . ;) . 第四章建筑标准第十九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筑标准应根据救灾物资储存、管理的功能要求合理确定。第二十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设置实体围墙,高度宜为3.0m丑1第二十一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宜为单层,其库房J净争高不应低于6m;当受条件限制采用多层库时,不宜超过3层。第二十二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结构型式的确定应满足仓储功能的需要和结构安全的相关规定,并充分考虑当地的施工条件及用材状况。第二十三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5、GB50011的相关规定。第二十四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库房地坪荷载应满足货物堆放及装卸机械运输和通行的要求。第二十五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的屋面防水等级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相关规定。第二十六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防烟与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车道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第二+七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首层地面应做防潮处理,库房室内地坪应高于室外地坪,且高差不小于0.3m。第二十八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出入口应方便运输、装卸设备的出入,并设置防鼠板,高度宜为0.5m。 6 第
16、五章建筑及相关设备配置第二十九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根据物资储备、业务管理等功能要求配置建筑及相关设备。第三十条救灾物资储备库供电应满足照明和设备运行的需要。第三十一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有给排水系统,其防洪、防涝排水应根据库址地形及城市防洪、防涝规划确定流向,宜采用排水沟或排水管道等有组织排水方式。第三十二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室外货场、货场罩棚应按照第三类建筑物、构筑物采取防雷措施。第三十三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配备相应的机械通风设施。第三十四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多层库房应设置载重不低于2t的货运电梯等垂直货运设备。第三十五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按信息化管理
17、的需要配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第三十六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应配置装卸、物资保管维护、技防及必要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备。 7 附录主要名词解释1.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2.救灾储备物资:是指各级民政部门存储和调用的,主要用于救助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资,包括帐篷、棉被、棉衣裤、睡袋、应急包、折叠床、移动厕所、救生衣、净水机、手电筒、蜡烛、方便食品、矿泉水、药品和部分救灾应急
18、指挥所需物资以及少量简易的救灾工具等。3.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各级政府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府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救助的启动条件、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4.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包括因灾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等。其中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是各地根据灾害类型、灾害发生频次和强度,以及各地历年来因灾实际发生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科学确定的。自然灾害救助
19、应急预案中不同的响应等级对应不同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5.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指因受到灾害威胁、袭击,离开住所转移安置到其他地方,并接受紧急救助的人口;或因断水、断电、交通中断等原因生活困难,需接受紧急救助的人口(包括非常住人口以及农垦企业、国有林场、华侨农场的受灾人员)。6.生产辅助用房:用于设备维修、清洗缝补救灾物资的用房。7.专用堆场:包括室外货场、观察场和晾晒场。8.室外货场:用于清点、装卸和临时堆放救灾物资的场地。9.观察场:用于救灾物资入库前对其进行清洁、整理,发现并消除救灾物资安全隐患的场地。10.晾晒场:用于晾晒救灾物资的场地。11.停车场:用于停放货车、应急调度车和物资转运车
20、等车辆的场地。12.建筑系数:建筑系数=(K十F十S十D)/ZX100%式中:K库房用地面积;F一一生产辅助及配套设施建、构筑物用地面积;S一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建筑物用地面积;D 专用堆场用地面积;Z 救灾物资储备库总用地面积。13.库房使用面积系数:库房使用面积系数=库房使用面积/库房建筑面积。 9 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建设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
21、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0 附件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条文说明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第四章建筑标准第五章建筑及相关设备配置(3日 13 第一章总则j 第一条本条阐明制定本建设标准的目的和意义。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度高、灾害集中、损失严重等特点。特别是近年来,雪灾、地震、洪水等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为了提高政府灾害救助水平,减少
22、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正常社会秩序,1998年国家建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要求民政部门建立用于储备救灾物资的专门设施(机构),其储备物资主要用于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灾民实施紧急救助,保障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经过10年的发展,已在11个城市设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同时,部分省、市、县也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了本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它们在自然灾害救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目前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普遍存在库房面积小、建设标准低、基本装备严重不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目前的救灾工作需要,更无法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备灾、救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23、提高我国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必须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符合标准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此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已开始启动相关工作。为加强和规范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项目决策和管理,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是十分必要的。第二条本条阐明本建设标准的作用和权威性。本建设标准从规范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建设行为、加强科学管理、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和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出发,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的规定和程序,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论证,广泛听取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确保编制质量;同时兼顾了各地灾害发生情况、经济
24、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差异,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是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建设的全国性标准。第三条本条阐明本建设标准的管理部门和适用范围。我国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民政部和财政部关于建立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通知、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办法、民政部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等文件中明确指出,救灾储备物资是指各级民政部门存储和调用的,用于救助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保证其最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资,并规定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救灾储备物资的采购、存储、接收和调运,是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直接管理部门。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性质和任务决定其与其他物资储备库的设置要求有很大不同;同时,鉴于目前救灾物资储备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建设标准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标 121 2009 救灾 物资 储备 建设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