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T 2708-1996 铁道快速客车辗钢整体车轮技术条件.pdf
《TB T 2708-1996 铁道快速客车辗钢整体车轮技术条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B T 2708-1996 铁道快速客车辗钢整体车轮技术条件.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T 2708一1996铁路快速客车辗钢整体车轮技术条件1997-01-03发布1997-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前古自本标准在等效采用UIC812一3铁路机车车辆用非合金钢辗钢整体车轮供货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制订的,为适应国情补入了国家标准等标准的部分条款。本标准由铁道部科技司提出,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共同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瑛张颖智郑伟生刘新明马大炜张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8/T 2708-1996 铁路快速
2、客车整体辗钢车轮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路快速客车整体辗钢车轮(以下简称车轮)的尺寸及形位公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等。本标准适用于构造速度200km/h.采用盘形制动装置的客车车轮的制造、订货和检验。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222-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 226-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 228-87 金属拉伸试验
3、方法GB/T 22 9.-1994 金属夏比(U型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 231-84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GB 6394-86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GB 8601-88 铁路用辗钢整体车轮GB 10561-89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方法TB 1967-87 机车车辆用车轮磨耗型轮缘踏面外形ZBY 230-84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披探伤仪技术条件ISO一1005/8-86铁道机车车辆用整体车轮一一尺寸和平衡要求UIC 812-3 铁路机车车辆用非合金钢辗钢整体车轮供货技术条件AARM一107-84整体碳钢车轮标准3 车轮型式尺寸3.1 车轮型式车轮幅板为S形,轮缘踏面外形应符合TB1967
4、-87中的LM形。3.2 外形尺寸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7一们一03批准1997-07-01实施2 TB/T 2708- 1996 车轮夕|、形尺寸示例见图1,其尺寸偏差及形位公差见表l。车轮需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制造和检验。d. 序号项目1 车轮滚动因直径D2 车轮轮铜内径DI、的3 车轮轮钢厚度差d4 轮桐宽度H81 5 车轮辐板厚度82 6 轮被外径D37 轮鼓内径08 轮毅长度L9 内侧搬稠眨F10 车轮滚动圆圆度Y11 轮铜内外侧面端面跳动RI12 轮被孔内外侧面端面跳动町13 轮载孔粗加工径向跳动m2图11在轮轮廓外形图表I允许偏差(mm)+, 。2 ;-0.5 士1+1
5、 。+1 。+2 。士1。- 2 I 0 I 0.2 I I/ I 0.2 I A I I/ I 0.2 I A I I/ I 0.2 I A I 备注在距轮桐内侧面70mm处的踏面上测量分桐加工别内处假以11轮除按夕桐41、)内10外.侧2条面进为行基准.扇(轮1(. 0据按.夕i图f!、侧算纸为其指最d定1大位每差侧置值至测少量取.内三侧个数为以轮辆内侧面为基准按图纸指定位置测量以轮鼓端面为基准以轮铜内侧面为基准八为滚动困基准面;以下同车轮交货时应满足静平衡要求TB/T 2708一1996宁、,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备注14 轮缘踏面外形局部间隙不大子O.5 2样板检查以轮榈内侧面为基|
6、15 辐板外形局部间隙不大于1用基样准板检查,以轮辆内外侧面为16 轮孔精加工径向跳动I? I 0.1 I A I 车轮组装时应满足静平衡要求17 车轮残余静不平衡值75g m 车轮加工要求说明推荐用数控机床加工3.3有面粗糙度除另有协议外,车轮全加工后,表面粗糙度精加工轮毅孔为Ra12.5m,其余为6.3m3.4 车轮按理论重量交货交货理论重量按名义尺寸加公差之半绘制的车轮成品加工图计算。4 技术要束4.1 车轮钢的代号、钢号及化学成分4.1.1 车轮钢的代号、钢号和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化学成分(%)钢号C Si Mn P :1,60 0.55-0.65 I 0.17-
7、0.37 I 0.50-0.80 I O. 035 S O. 040 4. 1. 2 车轮钢中残余元素Cu、Cr、Ni含量t应分别不大于0.25%。并且Cr+Cu+Ni:0.50%。4.1.3 车轮成品的化学成分分析与熔炼分析允许偏差(%)为:4.2 车轮制造4.2.1 炼钢C:-0.02或+0.03P: +0.005 Si:一0.02或+0.03S: +0.005 Mn: -0.04或+0.05车轮钢应采用电炉、平炉或转炉冶炼的优质镇静钢制造,并经炉外精炼处理,钢水中氢含量2ppm.钢键必须从底部由铸。钢键脱键后必须在缓冷坑内进行充分缓冷。经真空脱气处理时可直接堆垛冷却。4.2.2 车轮热成
8、形车轮应用切过头的钢键制造,切头量应足以完全消除钢键两端影响车轮质量的有害部分,钢键所有表面不得有影响轧制质量的缺陷。在热成形加热时,应防止车轮钢坯过烧、过热。热成形加热温度应不超过1250 C,热加工终止温度控制在850.1OOOC之间。车轮热成形完成后必须采取消除自点的措施,如等温、缓冷等。4.2.3 车轮在制造过程中的识别标记3 四月2708一1996所有钢镜、钢坯、切块和车轮必须在每道工序做上明确的标记,以便于交货之前识别每个车轮.如该标记与车轮成品最终标记不同,则此类标记应尽可能浅,在成品车轮上不留痕迹。4.2.4 车轮热处理车轮轮榈应进行津火和固火处理,悴火时应防止辐板进水。4.2
9、.5 机械加工和表面质量4.2.5.1 车轮的各部分都要按铁道部提供的图纸要求进行机械加工,车轮轮载孔只需机械粗加工,并保证车轮表面粗糙度和尺寸公差符合本标准第3章的规定。4.2.5.2 车轮表面不得有结疤、折叠、裂纹、压入物、缺肉、毛剌和黑皮等。4.2.5.3 车轮表面不允许用铸、焊、喷涂、电或化学沉积等工艺修整。4.3 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4.3.1 车轮轮铜进行博火与回火处理后,其组织应为细珠光体和少量铁素体,实际晶粒度应优于6级。4.3.2 经热处理后车轮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表3拉伸试验代号钢号抗拉强度。b延伸率句断面收缩率VN/mm2 % % L!_一LCL 主呈910注10注14
10、4.4低倍组织硬度常温辐板冲击功|H (U形缺口踏面下30mm表面硬度处轮桐硬度J 265320 277341 关16车轮低倍试片上不得有自点、缩孔残余、分层、裂纹、翻皮、异型偏析和金属异物。允许有不大于2级的一般疏松、中心疏松、偏析和非金属夹杂物。4.5 非金属夹杂物轮辆三个试样中每类夹杂物的级别应符合如下要求:B类(氧化铝夹杂)应不大于i级;人类硫化物夹杂)、C类(硅酸盐夹杂)、D类(球状氧化物分别不大于3级。4.8超声波探伤所有车轮热处理并经机械加工后,应逐个进行超声波探伤检验。为检测所有车轮轮铜内部不连续性,应按照下述程序采用符合下述规定的设备进行超声波探伤.4.6.1 探伤设备应符合
11、ZBY 230-84的规定,其频带应能满足探伤方法的需要。4.8.2 探头工作频率:2.25-5MHz 4.6.3 探头的结构和尺寸应与所用试验方法相适应。4.8.4 超声波探伤仪应配有缺陷自动报警系统。4.8.5 应在检测表面与探头之间使用适合的搞合剂,但不得在轮辆上造成不允许的锈蚀。在调整仪器、校核仪器和测试时必须使用同一种桐合剂。4.8. S 应使用具有人工模拟缺陷的一个车轮或一段轮榈作为对比试块对仪器进行校准。仪器的灵敏度应调整到能使4.6.7、4.6.8、4.6.9条规定的人工缺陷产生约1/2澜臣酣甘周捆坡。4.6.7 在轴向检验时,人工缺陷应是在轮榈厚度一半位置上且垂直于轮榈侧面的
12、直径为3.2mm、深度为2538mm的平底子LC见图2)。4 TB/T 2708-1996 从轮桐内侧面探测-JnHHHHH川HU一从-AH川HHH川U图2轮铜侧面翅声波探伤的典型比照基准4.6.8 在径向检验时,人工缺陷应是从轮搁下面沿直径方向钻出的3.2mm的平底孔,该孔位于踏面宽度中央距踏面表面不小于32mm,在保持孔与检测表面距离相等条件下,亦可选用直径1.6-3. 2mm的小孔壁进行检测,此时仪器应调整到给出与3.2mm平底孔相等的检测值.该孔端距轮铜内侧面25-38mm(见图3)。刷出图3踏面组声波探伤的典型比照基准和替代比照基准4.6.9 确定轴向检验回披衰减时,人工缺陷应是位于
13、轮铜外侧面厚度中央或内侧面上相应位置,直径为9.5mm的球冠面凹底孔,其深度为3.2mm(见图的。9.5mm凹底孔深3.2mm在轮铜厚度中央 因4确认轮铜内侧面或外侧面超声波回波损失的典型比照基准车轮的轴向扫描须在轮铜夕|、侧面或内侧面进行,径向扫描应在踏面表面进行。使用的5 4.6.10 TO/T 2708-1996 探头应能最大限度地覆盖轮辅断面。4.6. 11 扫查速度应能以检测出对比试块上的人工缺陷为准,手工探伤时的扫查速度250mm/so 4.6.12 凡缺陷反射波高等于或大于对比试块上人工缺陷反射说高的车轮均应拒收。4.6.13 在轴向扫查测定回披衰减时,当侧面回波衰减值等于或大于
14、4.6.9条对比试块上人工缺陷给出的衰减值时,或者侧面回波幅度比合格车轮侧面回披的平均幅度低6db时也予以拒收.4.7 磁粉探伤所有车轮的辐板表面均应进行磁粉探伤检验。4.7.1 磁化装置应能在车轮整个辐板区域内产生合适的磁场,足以发现辐板沿圆周方向和径向的不连续性缺陷,激磁电流产生足够大的磁场强度,以便发现深度超过0.38mm、长度超过6. 35mm的表面不连续性缺陷,探伤灵敏度为15/50A型标准试片显示1/3周。禁止采用探针式接触器.4.7.2 磁粉探伤用磁悬液应使用合适的分散剂与磁粉按规定比例配制。并定期更换。若在使用时发现已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对磁悬液的配制应记录在专门制定的正式表格
15、中以备查验。4.7.3 灯光照度每周应检测一次,检测结果记入规定的表格中备查。4.7.4 磁盼探伤检查之前,车轮的检测表面应保持清洁。4.7.5 车轮检测表面应在探伤介质充分覆盖的条件下来用连续充融法探测其任意轴线的不连续性缺陷.4.7.6 本项检查在最终机械加工之后进行。4.7.7 对磁粉探伤检查出的不连续性缺陷,可用机械加工或磨削方法去除,经修整后的车轮尺寸应能满足图纸规定的最小尺寸要求,经重新进行磁粉探伤评定为合格时,仍可作为合格产品,否则应拒收。4.8 残余应力车轮每批抽出一个车轮用切割法进行残余应力检验,切割后两个标记间距离的缩小值不应小于lmm.试验方法见5.6条。4.9 喷丸强化
16、每个车轮的辐板均应进行喷丸强化处理,为保证喷丸强化处理效果,喷丸强化处理应在车轮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和机械加工之后进行。喷丸强化工艺要求:喷丸所用的钢丸应符合附录A中铸钢丸的技术要求,其尺寸应符合附录A中No.550或更大的硬化钢丸.喷丸机应装备一个分离器,用以连续地去除破碎钢丸,并随时添加新的钢丸,保证喷丸机中No.550或更大的钢丸所占的比例不低于85%。喷丸强度应足以在所设计车轮靠近轮载圆弧的辐板内外侧面及轮铜内侧面上产生不低于0.203(0. 191 + )mm的AlmenC-2试片的平均弧高。6 喷丸面积为车轮辐板内外侧面并延伸至轮铜内外圆弧和轮载内外侧面中点。弧高应按照附录A中A.
17、2和A.3条规定的方法测量。TO / T 2708一1996为确保喷丸效果,表面覆盖率应为100%,即达到AlmenC-2试片完全覆盖。最短喷丸时间应足以保证喷丸表面达到AlmenC一2完全覆盖。喷丸前辐板表面可以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但处理的结果不应导致被拒收。除关键的圆弧部位(辐板内外侧面轮载圆弧和轮铜处内侧圆弧外,可使用便携式喷丸机对辐板上需要再整修区域(面积不大于50mmX75mm)进行重新喷丸。便携式喷丸机必须能对AlmenC试片进行喷丸,并能在适当的时间内产生不低于0.203mm的平均弧高。该装置必须在每使用一个班(8小时)后在AlmenC试片上试验一次,试验结果应予以保存。喷丸后的
18、轮桐和轮毅外观应不致导致拒收。弧高测定次数须保证全面满足规范要求。如果在某一次测试中未能满足0.203mm的AlmenC-2弧高要求,则可进行两次复验,将这两次复验的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合并求出平均值,但此值不得小于0.203mm,且三个数值中小于0.203mm值的个数不得超过一个。如果测试值不能满足此条要求,应采取纠正措施,并在进行生产性喷丸之前获得合格的测试值。如果测试不合格的平均弧高值是O.152mm或O. 178mm , JitIJ在上次获得合格到测试不合格期间喷丸后一半车轮应重新喷丸,喷丸时间应至少为标准(正常)喷丸时间的一半。如弧高值小于0.152mm,则在上次测试合格之后喷丸的所有车
19、轮应重新喷丸,喷丸时间为标准(正常)喷丸时间。4.10 静平衡4.10.1 车轮经机械加工后应进行静态平衡测试,其残余不平衡值应75g.m,标记E2不平衡测试设备需经订货方认可。残余不平衡的标志应在车轮内倪IJ轮载外表面上用油括在作出径向条带(约15mm宽,40mm长)标记,残余不平衡标记打印在条带的端部。残余不平衡标记允许在强化热处理之后冷打印。4.10.2 不平衡的清除方法:应在车轮内侧面的辐板和轮铜之间的过渡部位进行偏心加工f见图日,清除的轮桐厚度应不超过4mm,加工面和非加工面交接处应圆滑过渡,该处不作为轮榈厚度的测量点。图5不平衡的淌除部位4. 11 退磁处理车轮应进行退磁处理,其剩
20、磁不得大于7XI0-T(特斯拉)。EE寸V7 TO/T 2708-1996 5 试验方法5. 1 车轮钢的化学分析方法车轮钢的化学分析每炉罐取一个试样,其取样和分析试验方法按GB222和GB223的规定进行。成品车轮的化学分析应在轮榈径向断面中部取不少干50g的钢屑试样,当采用光谱分析时,可使用拉力试样的端部。其分析方法按GB223规定进行。5.2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5.2.1 拉伸试验轮榈拉伸试样直径do=15mm,标距长度Lo=4do,取样部位见图6。试验方法按GB228-87规定进行。金属拉申试样70 图6轮铜拉伸试验取样部位5.2.2 硬度试验方法5.2.2.1 轮铜断面硬度测点位置距踏
21、面深30mm(见图7),硬度值为三个凯IJ点平均值。其试验方法按GB231-84规定进行。图7轮铜硬度测点位置5.2.2.2 轮桐表面硬度测试点的压痕边缘距轮桐夕|、侧面倒角下沿的距离不小干5mm。5. 2. 3 冲击试验方法8 TO/T 2708- 199.6 车轮辐板冲击试样取自辐板向轮载过渡处,其取样部位和缺口方向见图8。试样尺寸10mmX 10mmX 55mm,采用梅氏试样。试验结果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其试验方法按GB/T 229-1994规定方法进行。一图8辐板冲击试验取样部位5.3 低倍检验方法车轮低倍试样为车轮半径方向整个横截面,按GB226-91标准进行热酸漫试验。轮辆和轮
22、载评级按GB8601-88中附录B车轮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谱评定,辐板评级比照轮榈和轮载。5.4 非金属夹杂物及金相组织检验方法按照GB10561-89中的方法A和评级图I检验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取样部位按图9,检验面应平行于轮榈外侧面,每个试样的检验面面积应不小于200mm2。金相组织用图9中尸试样进行检验。金相图9轮铜非金属夹杂物及金相组织检验取样部位5.5 实际晶粒度检验方法按照GB6394-86标准中规定的比较法进行晶粒度的评定。车轮钢实际晶粒度的显示,可用苦味酸饱和水溶液浸蚀,或按双方商定的方法进行,取样部位及其检验按照图9中IN样进行。5. 6 残余应力试验即在轮铜外侧面轮榈厚度的
23、一半处,冲两个标记点,其间距为100mm,然四月2708-1996后从轮缘顶部开始向轮载孔进行径向切割,切割方法可采用锯切或火焰切割,害IJ缝宽度应不小于2mm.径向切割面应在两标记点的中间。车轮切开冷却后,两标记点间的距离应比原距离缩小,缩小值不应小于lmm。5.7 车轮全加工后的尺寸和形位公差的检测方法及其所用检测量器具需经买方认可。6 栓验规则6.1 车轮的质量检验由制造厂质量检查部门进行。买方已授权的监测部门或代表有权参与制造厂车轮的所有生产过程的试验、检查、监测和验收,有权进行抽检或复检。制造厂应提供车轮生产、试验、检验等工艺规程、技术标准和资料.6.2 组批规则车轮应按批检验,在周
24、期式热处理炉中生产时,每批由同一钢号、同一炉罐号、同一热处理制度的车轮组成。在贯通式连续炉中热处理时,可将不同炉罐号的车轮,按c+1/4Mn当量差不大于0.04%.且同一尺寸的车轮组批,但每批车轮个数不得大于250个。6.3检验项目车轮按表4所列项目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3、4章规定。表4序号取样数量检验项目检验或取样都位批号数检验数量1 化学成分熔炼分析按炉罐号成品分析每批1个轮铜中部或拉申试样的端部2 残余应力每批1个1 按5.6条的规定3 轮稠拉伸每批1个1 按图64 轮铜断面硬度每批1个3点按图7距踏面深30mm5 表面硬度每批逐个6 20(;辐板冲击每批1个3 按图87 低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B 2708 1996 铁道 快速 客车 整体 车轮 技术 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