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T 1619-2005 植物隔离检疫圃分级标准.pdf
《SN T 1619-2005 植物隔离检疫圃分级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N T 1619-2005 植物隔离检疫圃分级标准.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619-2005 植物隔离检疫圃分级标准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for plant post-entry quarantine station 2005心18发布060608000114 2006-02幽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自U吕本标准的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N/T 1619-2005 本标准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所负责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自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参加起草。本
2、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明福、刘普斌、林明光、张永江、王秀芬、陈;共俊。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 SN/T 1619-2005 sl 植物踊离检疫圃是开展种苗和植物繁殖材料检疫业务的重要条件。植物隔离检疫,是指在特定的隔离场所内培植和筛选繁殖材料,预防当地存在的病虫害侵入,同时又能防止引进的种苗可能携带的病虫害向外逃逸,从而保证引进的繁殖材料不带当地所没有的病虫害,输出的繁殖材料又能够符合对方的检疫要求。加强隔离检疫圃建设对于防止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护我国农业生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不同风险种苗隔离检疫需要有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的场所。由于进境植物传带有
3、寄生物风险程度不同,相应采取的检疫措施、隔离检疫设施的要求也会有所区别,携带非气传性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苗,需要在有防虫条件的隔离检疫圃中进行隔离检疫,而可能携带可气传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苗.则需要在有负压隔离温室的隔离检疫圈中进行隔离检疫。随着我国加入WTQ,植物隔离检疫国作为重要的检验检疫设施和检疫资源,需要进一步规范隔离检疫圆建设和使用,满足隔离检疫工作的特殊需要。考虑到植物隔离检疫醋功能、目的的特殊性,根据其管理水平、技术能力、隔离设施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工作实际,制定植物隔离检疫圈分级标准,以区别于一般的种植场圃(茵圈),为植物隔离检疫圆的建设、管理和隔离检疫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参
4、考。H SN/T 1619一-2005植物隔离检疫圃分级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进境植物踊离检疫圃进行分级的主要技术要素。本标准适用于引种、生产、检验检疫和研究为目的的植物隔离检疫自级别的确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适用于本标准。但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钮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棍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植物检疫术语词汇表)1997(回陈植物检疫措跑栋准第5号出版物,联合国粮农组织,罗马。3 术语和定义植物检疫术语词汇表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5、3. 1 植物隔离检疫圃plant post-entry quarantine station, PEQS 经过专业设计,具备一定隔离设备和专门设施,并由检疫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或许可,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专门承担引进植物繁殖材料隔离种植、陆离检疫任务的场所。3.2 檀物繁殖材料plant propagative material 植物种子、种商及其他繁殖材料的统称,指栽培、野生的百H共繁殖的植物全株或者部分,如植株、木(含试管苗)、果实、种子、陆木、接穗、插条、叶片、芽体、块根、块茎、鳞茎、球茎、花粉、细胞培养材料(含转基因植物)等。3.3 有害生物凤险评估pest risk assessment
6、 决定一种有寄生物是否为管制性有寄生物和评价其传人、定殖的可能性。3.4 种苗seed and seedling 用做繁殖材料的洁的植物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种子是供种植而非消费或加工用的将实:种质是指代表物种生物学和遗传特性的材料.包括核酸、组织细胞、植物繁殖材料及其元性系叮。3.5 高风险种苗seed and seedling of high pest risk 风险的种苗是根据有害生物(包括可能成为有寄生物的外来植物)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的、可传带检疫性有害生物并对经济活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高度潜在危险的类种苗。3.6 中风险种苗seed and seedling of middle
7、 pest risk 中风险的种苗是根据有害生物(包括可能成为有寄生物的外来植物)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的、可能传带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并对经济活动、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有中度潜在危险的一类种苗。SN/T 1619-2005 3. 7 低风险种苗seed and seedling of lower pest risk 低风险的种茵是根据有害生物(包括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外来植物)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的、可能传带的有害生物为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并对经济活动、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影响小的一类种苗。3. 8 隔离设施containment facility 将种植场地与周围环境分开.用于防止有寄生物传入/传出的专门设
8、备和设施。如围墙、温室、网室、人工气候室等。3.9 负压温室green house of negative air pressure 经过特别设计用于气传病害隔离检疫。其设计包括端为外门而另一端为内门的门廊,对出入实行控制p有洗手消毒设施;能够对环境产生负压;排出的废气经过高效率微粒空气过滤器CHEP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s)过滤:能够控制内部温湿度;所有废弃物经过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予以消毒后,才排入公用或共用系统。4 隔离检瘟国分级根据隔离圈中隔离种苗类型、可能传带外来有害生物风险的大小、安全操作要求、隔离检疫设施对人员和环境提供
9、的保护情况等,本标准将植物隔离检疫圃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植物隔离检疫圈、二级植物隔离检疫圈、三级植物隔离检疫圃(参见附录A)。在各级别隔离圃中.涉及基建、洗涤、防护服、个人卫生、工具、操作和记录、温室地面、工作台、灌溉、废弃物处理等具体的要求。5 檀物隔离检疫圈组别标准5. 1 一级植物隔离检疫圄PEQS-15. 1. 1 隔离种菌类型该级隔离圃隔离的种苗一般是官方认为有必要进行隔离种植的假风险种苗。5. 1. 2 许可5. 1.2. 1 该级隔离圃需填写考核登记申请书(见附录B)。5. 1. 2. 2 该级隔离圃需经检疫行政主管部门考核登记和备案。5. 1. 3 隔离条件主要通过自然隔离.应
10、设在与主要农业生产眩相对隔离的地方(如岛屿或周围是山)11 )。与相关作物种植地有500m以上缓冲区c5. 1.4 安全防护要求周围可有通透围栏,进入隔离种植场操作人员,穿工作服,不要抽烟。5. 1. 5 一般操作要求5. 1.5. 1 记录隔离试种场的申请、批准过程应有详细记录。隔离试种场内样品受理及检验或处理过程应有详细记录。隔离试种场工作人员应有工作日志,详细记录隔离试种工作情况。5.1.5.2 准入应检材料进入隔离试种场应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钮括如下信息:材料名称、产地、数量引种单位、入境口岸、入境和入圈的时间、引种用途等。无关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隔离场。9 SN/T 1619-200
11、5 5.1.5.3 消毒污染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规定进行消毒。隔离场地在使用前后,fE.对用具、土壤等进行消毒。5. 1. 5. 4 防虫隔离国内应采取控制昆虫和喝齿动物的措施。如设置黄皿诱虫牙、昆虫、戴诱捕器等。5. 1. 5. 5 初步栓查对送检材料进行初步检查.主要检查是否带有土壤、虫瘦、菌瘦、杂草及病害症状,填写初检登记表。5. 1. 5. 6 种植受检材料未发现病虫害或一般病虫害经处理后可入国种植。隔离圈内受检材料的种植所需的土壤、肥料、温度、水分、光照等需满足隔离种植植物的要求。5. 1. 5. 7 生长期检查生长期内至少进行2次调查。必要时取祥在作业lK进行检测出具检查报告。5.
12、1. 5. 8 检瘟处理发现疫惰,必须立即报告所在地的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管制的有害生物,且无有效处理方法的.销毁全部种苗。有处理方法的,按照相关标准处理。所有钮装材料及废弃物,应由专人负责销毁。5. 1. 5. 9 监督报告隔离国工作情况应定期向隔离检疫业务委托部门报告,接受检疫监督。检验检疫工作结束后,责任检验员应填写隔离检疫报告书,交主任检验员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隔离检疫的全部档案由责任检验员整理成册,签字存档。5. 1. 6 特殊操作要求发现管制的有害生物,或传染源有明显外泄时,应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观察并保留书面记录。5. 1. 7 废弃物管理受检的所有遗弃材料,在检验结束后,应放入
13、焚化炉彻底销毁,并由专人负5.2 二级植物隔离检在国(PEQS-2)5.2. 1 隔离种茵类型本级别植物隔离检疫周承担中低风险及官方认为有必要进行隔离试种的种茵的隔离检疫05. 2. 2 午可5.2.2.1 该级隔离国需填写考核登记申请书(见附录B)。5.2.2.2 该级隔离圈需经省级以上检疫行政主管部门考核登记和备案。5.2.3 隔离条件5.2.3.1 自然隔离条件隔离圈应设在与主要农业生产区相对隔离的地方(如岛屿或周围是山)11)。距相关作物种植地有500 m以上缓冲区。选址应远离主要生活居住区和公共场所。应有相对独立的供水系统。5.2.3.2 人为隔离条件一般是固定独立的场所,隔离圃四周
14、须有围墙或通透围栏。应配有50m以上面积的隔离温室、隔离网室等隔离设胞。隔离温室/阿室参数及基本操作参见附录C。5.2.4 安全防护要求5.2.4.1 工作服进入工作面应穿实验工作服。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曲.且要定期消耳。3 SN/T 1619-2005 5.2.4.2 洗涤池设置洗涤巾,在进入前.清洗身体所有暴露的部分,如手、手臂、脚等。5.2.4.3 安全柜一般不需要生物安全柜之类的特殊遏制装置或设备。5.2.4.4 消毒池进出隔离温室的缓冲间通道上要设消毒池。消毒池中的水定期更换。5.2.5 设备及设施要求5.2.5.1 应备有放大镜、显微镜、镜子、自磁盘等普遍实验仪器设备。5.2.5.2
15、 进入工作区要通过缓冲间,应设置带镇门以控制进入工作区。5.2.5.3 每个工作区应有一个洗手池。5.2.5.4 作业设计耍便于清洁.作业区内不适宜用地毯。5.2.5.5 工作台表面应能防水、耐热、耐有机溶剂、耐酸碱和耐用于工作台面及设施消毒的其他化学物质。5.2.5.6 作业区的工作台应能承受预期的蠢蠢并符合使用。工作台及设备之间的空间应便于打扫。5.2.5.7 如果作业区有对外窗户.应装防虫的窗纱。5.2.5.8 光线应适宜开展所有的工作,避免反光和闪光.以免妨碍视觉。5.2.6 常规操作要求5.2.6.1 记录隔离瞄申请、批准、筹建过程应有详细记录。踊离圈内各项设备、设施的运转情况应有详
16、细记录。隔离圃内样品受理及检验或处理过程应有详细记录。隔离阔工作人员应有工作目志,详细记录每天的工作情况。5.2.6.2 准入应检材料进入隔离圃应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包括如下信息:材料名称、产地、数量、引种单位、入境口岸、入境和入菌的时间、引种用途等。隔离圈无关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在进行相关实验时,未经项目负责人同意,任何人员应限制进入作业区。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应带入工作区域,不应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5.2.6.3 消毒作业区内至少一天次对台面进行消毒;当有活体溅出时,立即对台面消耳。所有培养物、储存物及其他规定的废弃物在释放前
17、均应采用有效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按照日常程序、在有关传染源的工作结束后、尤其是传染源溅出或洒出后、或受到其他传染源污染后.作业区设备和工作台面应当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污染的设备在维修前应按国家或地方规定进行消毒。隔离场地在使用前后.应对用具、土壤等进行消耳。5.2.6.4 防虫作业区、隔离温室、隔离网室的门窗应设置防虫纱网。隔离圈内应采取控制昆虫和喝齿动物的措班。如设置虫、鼠诱捕器等。5.2.6.5 初步检查对送检材料进行初步检查,主要检查是否带有土壤、虫瘦、菌瘦、杂草及病害症状,填写初检登记表。5.2.6.6 种提受检材料未发现病虫害或一般病虫害经处理后可入圃种植。4 SN/T 1
18、619-2005 隔离圈内受检材料的种植所需的土壤、肥料、温度、水分、光照等需满足隔离种植植物的要求。5.2.6.7 生长期检章生长期内至少进行2次调查,必要时取样在作业区进行检测,出具检查报告。5.2.6.8 检疫处理发现疫情,必须立即报告所在地的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管制的有害生物,且无有效处理方法的,销毁全部种苗。有处理方法的.按照相关标准处理。所有包装材料及废弃物,应由专人负责放入焚化炉彻底销毁。5.2.6.9 且在督报告隔离制工作情况应定期向隔离检疫业务委托部门报告.接受检疫监督。检验检疫工作结束后,责任检验员应填写隔离检疫报告书,交主任检验员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隔离检疫的全部档案由责任
19、检验员整理成册,签字存档。5.2.7 特殊操作要求5.2.7.1 警示标识隔离检疫时,隔离检疫圈内的隔离及实验区域应有明显警示标识。检疫熏蒸时应有明显危险标识。存在外游、性病原时,作业眩入口处应贴有生物危险标识,并显示以下信息:检疫工作中的病原名称、生物安全级别、研究者姓名及电话号码、在作业区中必须佩带的个人防护设施、进出作业区的程序。5.2.7.2 授权准入引种者提出申请,得到检疫部门同意后,其引进数量应根据隔离圈所能接受的数量确定。只有告知其潜在风险并符合进入作业区特殊要求的人员才能进入作业。5.2.7.3 资格技能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操作技能,在实验程序方面受过合格培训。工作人员均应接受
20、过病原处理方面的专业培训。5.2.7.4 工作手册隔离圃应制定日常工作手册、设备及设随使用维护手册。作业区应有生物安全操作程序或工作手册,对从事特殊风险工作的人员,应要求其认真阅读生物安全操作程序或工作手册.并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5.2.7.5 培训隔离脑工作人员应经过隔离工作程序、设备设跑使用维护、微生物操作及紧急情况处理方醋的培训。实验及辅助人员应进行适当的实验培训.钮括和工作有关的可能存在的风险。程序改变时,有关人员必须更新知识,接受附加培训。5.2.7.6 材料转移所有隔离种植材料、培养物、储存物及其他规定的废弃物在转移前均应使用有效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可。转移到就近作业区消毒的物料
21、,应置于耐用、防漏的容器内,密封运出作业区,其钮装应符合地方、国家的有关规定。非一次性锐器转移至处理lK消毒时,应放置在坚壁容器中。5.2.7.7 应急处理发现管制的有寄生物,或传染源有明显外泄时,应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观察并保留书面记录。5.2.7.8 废弃物管理隔离种植材料、培养物、组织或具有潜在传染性的废弃物应放入带盖的容器中。D SNjT 1619-2005 所有废弃物在转移前均应采用有效可行的消毒方法消毒。水管口应有一个篮子,滤出的废弃物应经过检疫处理,一般可作焚毁处理。隔离锢要对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受检的所有遗弃材料,在检验结束后,应放入焚化炉彻底销毁,并由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N 1619 2005 植物 隔离 检疫 分级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