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9396-2012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GB T 29396-2012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9396-2012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B E臼65.020.01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T 29396-2012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检疫鉴定方法Det配tionand identifition of Burkholder,归glumae(Kurita&Tabei) Urakami et aI. 2013-06-01实施2012-12-31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也士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乱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栓瘟鉴定方法GB/T 29396-2012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日网址总编室:(010
2、)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锋开本880X12301/16 印张1.25 字数33千字2013年4月第一版2013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 1-46463定价21.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GB/T 29396-2012 前-E 本标准按照GBj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jTC27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
3、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朱金国、莫瑾、朱水芳、赵文军、李芳荣、李一农、彭梓、钟文英。I GB/T 29396-2012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检疫鉴定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种子和其他水稻材料的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Burkholderiaglumae)的检疫鉴定以植物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和酶联免疫学技术作为依据,明确了田间观察、分离鉴定、样品保存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水稻材料和相关环境中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
4、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569-1995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国际种子检验规程(lSTA)3 水稻细菌性谷桔病菌基本信息中文名z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颖壳伯克氏菌z颖壳假单胞菌。学名:Burkholderia glumae(Kurita&. Tabei)Urakami et a1.。异名:Pseudomonasglumae Kurita&. Tabei。病害英文名:Bacterial grain rot of rice。属细菌界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乙型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伯克氏菌目Burkhold
5、eriales、伯克氏菌科Burkhoideriaceae、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4 方法原理根据水稻植株的形态学特征进行田间观察,并采用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和酶联免疫学筛选、生理生化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对植株材料上的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进行判定。5 设备和材料5. 1 冷冻高速离心机z转速15000 r/min. 5.2 PCR扩增仪.5.3 恒温培养箱:28 c士1C。5.4 显微镜z物镜头10X.100X。5.5 天平E精度0.001g. 5.6 高压灭菌器.1 GB/T 29396-2012 5.7
6、 冰箱:0C4 c。5.8 均质器z转速4000 r/min8 000 r/min. 5.9 可调移液器:10L100L,100Ll000L。5. 10 器具z灭菌的慑子、剪刀、称量勺。5. 11 吸管:1mL、10mL. 5. 12 灭菌平皿z直径90mm,玻璃或一次性塑料平皿。5. 13 三角瓶:100mL. 6 培养基和试剂6.1 S-PG培养基z见B.1.6.2 CCNT培养基z见B.26.3 6.4 6.5 6.6 6.7 6.8 6.9 6. 10 6. 11 O-F 6. 12 葡萄6. 13 精氨6. 14 淀粉6. 15 糖利用7 田间栓验水稻细菌性谷枯病在水接对水稻受害情况
7、进行判胁族病按以下操作进行抽样及实验8抽样-二J ,通过田间观察可直验有病害发生的植株,水稻种子抽样可参照ISTA国际种子检验规程或者GB15569-1995中6.1方法进行,9 样晶处理及分离培养9. 1 水稻种子大量种子样品先用蒸锢水冲洗后,称取10g或400粒种子放人90mL O. 001%吐温-磷酸盐缓冲液(pH 7.0)中低温(5C15 C)浸泡4h6 h,用均质器打碎,制备样品提取液。如果是检测少量的种子样品,取20粒种子加人10mL灭菌的0.001%吐温-磷酸盐缓冲液(pH7.0),用灭菌槌和研钵或是搅拌器将种子充分碾磨,制成提取液。GB/T 29396-2012 将样品提取液置
8、于22c -25 c环境中4h-6h后,旋涡混匀悬浮液5min,悬浮液进行十倍梯度稀释,稀释后的10X,和100X以及1000X三个稀释度的悬浮液取0.3mL,分别放人到3个S-PG和CCNT的平皿中(每个平皿加0.1mL)。用L-型玻璃棒将液体均匀涂布在琼脂的表面。9.2 植物组织材料9.2. 1 元症状组银将10g左右样品直接放人90mL 0.001%吐温磷酸盐缓冲液中,均质1min制备成样品提取液。按6.1方法进行稀释与涂布。9.2.2 未显症状的可疑组织用灭菌的剪刀剪成2mmX7 mm大小的小块,放入S-PG和CCNT平板中,滴人2-3滴(约0.2 mL)的生理盐水,放置5min-10
9、 min,让细菌从这些组织中渗出。9.2.3 有明显症状的时片从叶片损伤部位的前端切下2mmX7 mm片段。将其放人70%的乙醇中15s-30 s,消毒叶片组织,在试管中用灭菌蒸馆水清洗叶片2-3lX后放入S-PG和CCNT平板上。10 培养分离接种后的平皿28c士1C培养3d后观察生长菌落形态,细菌性谷枯病菌在S-PG上呈现两种生长形态,一种菌落为红揭色、圆形、光滑、隆起E另一种菌落为被紫色、圆形、光滑、隆起。细菌性谷枯病菌在CCNT上产生带有黄色扩散性色素的白色菌落。用接种环从平板中挑选5个以上生长典型或疑似菌落,接种到改良SPA蛋白陈培养基培养纯化,以进行进一步生化鉴定试验,也可以采用B
10、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对疑似菌落也可以采用PCR方法进行初筛,或者采用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ELISA试剂盒进行初步筛选(具体检测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手册),阳性结果再继续通过生化鉴定做进一步证实。11 PCR筛选试验从分离培养的细菌菌株中提取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检测和电泳分析。用水稻细菌性谷枯病标准菌株基因组DNA作为阳性对照,用不含有水稻细菌性谷枯菌株的植物组织材料或其他植物病原菌基因组DNA为阴性对照,用双蒸水作空白对照,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分析。将分离得到的可疑菌落接种SPA斜面.培养24h-48 h后用元菌水洗下斜面上生长的菌苔,制成菌悬液。使用制备
11、好的菌悬液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具体操作过程见附录C.若测试菌株的PCR产物与用性对照分子量一致,继续进行生化鉴定试验。12 生理生化鉴定12. 1 初步鉴定挑取分离培养得到的符合特征的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进行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革兰民染色和鞭毛染色观察。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革兰民染色阴性,极生一至多条鞭毛,大小为(0.5m-0.7m) X (1. 5m-2.5m) ,符合以上试验结果的菌落需进行以下生化鉴定实验(水稻细GB/T 29396-2012 菌性谷枯病菌生化鉴定原理及相关资料参见附录A)。12.2 硝酸盐还原试验28 c士1C培养48h后的菌悬液中加入硝酸盐还原试剂,观察
12、颜色反应,细菌性谷枯病菌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颜色变红。12.3 明股班化挑取纯化后菌落穿剌接种琼脂培养物后,28c士1C培养48h后,观察结果,细菌性谷枯病菌能水解明肢。12.4 O-F试瞌以接种针挑取小量纯境滴加灭菌石蜡于表面,于/日管中产酸培养基变挑取菌落荧光的阴性反阻。12.6 精氨挑取菌性谷枯病菌12. 7 葡萄挑取菌落点接种于淀结果。阳性反应为琼脂培养基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元透明环。12.9 海藻糖利用试验浸试那于培养物表面。即刻观察环,阴性反应则整个平板呈深,呈阳性反应。挑取纯培养菌落穿剌接种于海藻糖半固体培养基,置28c士1C培养1d2 d,观察培养基有元颜色变化。细菌性
13、谷枯病菌可利用海藻糖,培养基颜色由橄榄绿色变成黄色。12. 10 纤维糖利用试验实验步骤同12.9海藻糖利用试验。细菌性谷枯病菌可利用纤维糖,培养基变成黄色.13 BIOL鉴定试验实验方法参照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4 GB/T 29396-2012 14 致病性测定如有需要,可进一步进行致病性测试。供试水稻植株采用易感品种。用灭菌棉签蘸取在SPA培养基上培养48h的菌落,转接于灭菌水中制备成101CFU/mL108 CFU/mL的菌悬液,接种0.5mL于分囊期前的禾苗,接种35株,同时接种阳性菌液和灭菌水做为阳性和阴性对照,2周后观察禾苗生长情况,典型病征为叶辅变褐色,叶片发白,
14、芽辅卷曲F或接种1.0mL于孕穗期的水稻,接种35株,同时接种阳性菌液和灭菌水做为阳性和阴性对照,34周后观察生长情况,水稻齐穗后乳熟期的绿色穗直立,染病谷粒初现苍白色似缺水状萎凋,渐变为灰白色至浅黄褐色,病粒内外颖变色,内外颖的先端或基部变成紫褐色,护颖也呈紫揭色。谷粒枯死,稻穗呈直立状而不弯曲,多为不稽,若能结实多萎缩畸形,谷粒一部分或全部变为灰白色或黄褐色至浓褐色,病部与健部界线明显。病粒多时,穗头上翘而不下垂。15 结果报告样品中未分离到典型菌落及疑似菌落,PCR结果阴性或ELISA检测阴性的,相关生化鉴定不符合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生理及生化特征,报告为z未检出细菌性谷枯病菌。从样品中
15、分离到典型及疑似菌落,PCR检测阳性或ELISA检测结果阳性,并通过生化鉴定符合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生理及生化特征的,或BIOLOG实验结果为阳性的,报告为z检出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必要时可进行致病性测定。16 样晶及分离物的保存保存样品由鉴定人标识确认、样品管理员登记,进行防虫处理后,阴性样品于阴凉干燥、防虫防鼠处妥善保存6个月。对检出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样本和分离菌株应在生物安全措施下至少保存1年,有特殊需求保存期可适当延长。保存期满,经灭活后妥善处理。分离菌株接种于SPA斜面上培养,4c下可保存几周。菌株在10%20%甘泊中或冻干,在一80c条件下可长期保存。17 处理及生物安全措施对检出
16、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样品及其分离菌株、检测过程中的废弃物,需经有效的除害处理方式处理,以防止对环境的扩散.5 GB/T 29396-20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稻细菌性谷桔病菌其他信息A.1 分布亚洲z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越南、中国台湾z拉丁美洲z哥伦比亚。A.2 寄主范围水稻(Oryzasativa L)、须芒草(Andropogongayanus Kunth野古草(Arundinellahirta (Thunb. )C. Tanaka)、毛颖草(Beckmanniasyzigachne var. hirsutiflora. )、慧琼(Coixlacr
17、oyma-jobi L. var. m a-yuen (Roman. )Stapf)、弯叶画眉草(Eragrostiscurvula (shrad. ) Nees)、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 Lam)、洋野泰(Panicumdichotomiflorum)、大泰(Panicummaximum Jacq)、毛花雀碑(Paspalum dilatatum Poir)、狼尾草(Pennisetumalopecuroides)、梯牧草(Phleumpratense Linn. )、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狗尾草Setariaviridis (L. ) Be
18、auvJ、攘麦(A1enasativa L)和黑麦(Secalecereale L)等。A.3 症状抽穗期病穗田间呈块状分布,稻粒呈褐色,谷粒病健部有一明显的棕色界限。病种在育苗箱中培养,常成块状腐败、枯死,轻的僵苗不发.叶辅变褐色,叶片发白,芽辅卷曲,故称苗腐、苗枯。水稻齐穗后乳熟期的绿色穗直立,染病谷粒初现苍白色似缺水状萎凋,渐变为灰白色至浅黄褐色,病粒内外颖变色,内外颖的先端或基部变成紫褐色,护颖也呈紫褐色。每个受害穗染病谷粒1O20粒左右,发病重的一半以上谷粒枯死,受害严重的稻穗呈直立状而不弯曲,多为不舱,若能结实多萎缩畸形,谷粒一部分或全部变为灰白色或黄褐色至浓褐色,病部与健部界线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9396 2012 水稻 细菌性 病菌 检疫 鉴定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