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913-2008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pdf
《GB T 16913-2008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6913-2008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pdf(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04030C 67 a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9132008代替GBT 1691311691311 19972008-12-15发布粉尘物性试验方法Methods of dust character test200910-01实施宰瞀鳃鬻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113目 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试验方法41试验尘样的采集一42有效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43堆积密度的测定(自然堆积法)44分散度的测定(安德逊移液管法)45安息角的测定(注入限定底面法)46吸湿性的测定(吸湿率法)-47含湿量的测定(干燥法)-48浸润性的测定(浸透速度
2、法)49粘结性的测定(垂直拉断法)-410 比电阻的测定(圆盘法)411 工况粉尘比电阻的测定(过滤式同心圆环法)附录A(资料性附录) 比重瓶法测定浸液密度附录B(资料性附录)粉尘三参数测定仪附录C(资料性附录) 工况粉尘比电阻测定装置参考文献GBT 1691320083330080u”M曲加驰刖 昌GBT 169132008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下列标准:GBT 169131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试验尘样的采集GBT 169132一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有效密度的测定 比重瓶法GBT 169133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GBT 1
3、69134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4部分:分散度的测定安德逊移液管法GBT 169135 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5部分:安息角的测定注入限定底面法GBT 169136 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6部分:吸湿性的测定吸湿率法GBT 169137 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7部分:含湿量的测定干燥法GBT 169138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8部分:浸润性的测定浸透速度法GBT 169139 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9部分:粘结性的测定垂直拉断法GBT 1691310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10部分:比电阻的测定 圆盘法GBT 1691311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11部分:工况
4、粉尘比电阻的测定 过滤式同心圆法本标准与GBT 1691311691311 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原11个标准整合成1个标准,标准名称改为粉尘物性试验方法;按GBT 11 2000要求,对标准文本和格式进行了规范化编排和编辑性修改;在范围中增加了本标准适用范围;将原GBT 1691341997中31术语改为“粉尘分散度”,“粉尘粒径分布”作为同义词;删除了“粉尘粒径数量分布”的描述;在有关术语表述中增加了标准单位描述;在有关设备条款中删除了“等实验室常规设备”字样;将原标准中的精度改为准确度等级;在446中增加了几何标准差计算公式;将原标准的附录作为本标准的资料性附录;附录A中增加了A
5、2浸液选择和A4测定结果条款;删除了附录B和附录c名称中的装置型号;增加了参考文献。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本标准起草人:徐国平、王志、李晓飞、竺宏峰、程钧、刘宏斌。本标准于1997年发布第一版,2008年第一次修订。粉尘物性试验方法GBT 16913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粉尘物性试验样品的采集方法,规定了粉尘有效密度(比重瓶法)、粉尘堆积密度(自然堆积法)、粉尘分散度(安德逊移液管法)
6、、粉尘安息角(注入限定底面法)、粉尘吸湿性(吸湿率法)、粉尘含湿(干燥法)、粉尘浸润性(浸透速度法)、粉尘粘结性(垂直拉断法)、粉尘比电阻(圆盘法)、工况粉尘比电阻(过滤式同心圆环法)等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或生产性粉尘物性的测试。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物性试验样品的采集,并适用于粉尘有效密度、粉尘堆积密度、粉尘分散度、粉尘安息角、粉尘吸湿性、粉尘含湿量、粉尘浸润性、粉尘粘结性、粉尘比电阻及工况粉尘比电阻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
7、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9079工业炉窑烟尘测试方法GBT 12573水泥取样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粉尘dust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32粉尘真密度true density of dust单位体积无孔隙粉尘的质量,用gcm3表示。33粉尘假密度imture density of dust包括尘粒内部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用gcm3表示。34粉尘有效密度effective density of dust粉尘的真密度和假密度通称粉尘有效密度,用gcm3表示。35粉尘堆积密度bulk d
8、ensity of dust粉尘表观密度apparent density包括粉尘内部孔隙和粉尘之间空隙在内的单位体积粉尘松散体的质量,用gcm3表示。36粉尘分散度dust dispersivity粉尘粒径分布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粉尘中各种粒径或粒径范围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本法是以质量统计形式表征粉尘粒径质量分1GBT 169132008布,用百分比表示。37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能增加粒子表面与液体介质的亲和性,防止粉尘凝聚的物质。38筛下累计百分数cumulative undersize percent通过给定大小筛孔筛网的粉尘量占筛分粉尘总量
9、的百分比,用于表示小于某一给定粒径的尘粒占粉尘总量的百分比。39中位径 median diameter粉尘中筛下累计百分数为50对应的粒径。310粉尘安息角reposeful angle of dust粉尘休止角reposeful angle of dust粉尘堆积斜面与底部水平面所夹锐角,用。表示。311粉尘吸湿性hygroscopy of dust粉尘从周围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312粉尘吸湿率hygroscopicity of dust干燥粉尘某时间内从温度和相对湿度在某范围的周围空气中吸收的水分量与其本身质量之比率,用百分比表示。313粉尘中的吸湿性水分moisture of dust
10、粉尘中保持在粉尘表面上、孔隙内和毛细管中,且可以干燥除去的水分。314粉尘含湿量moisture content of dust粉尘中吸湿性水分所占比率,用百分比表示。315粉尘浸润性immersion of dust粉尘对水或其他液体介质的活性。316粉尘充填率packing fraction of dust容器中的粉尘表观密度和其有效密度之比率,用百分比表示。377粉尘粘结性cohesion of dust粉尘的自粘性,即尘粒间的相互作用。318粉尘比电阻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dust加于粉尘的电场强度与通过电流密度的比值,用n-cm表示。319尘样击穿电压b
11、reakdown voltage of dust sample通过尘样的电流突然增加的临界电压,用kV表示。2320工况粉尘比电阻field resistivity of dust在生产现场工况下测定的粉尘比电阻值,用ncm表示。4试验方法GBT 16913200841试验尘样的采集411 从含尘气流中采集尘样的方法4111采样位置的选择按GBT 9079的规定进行选择。4112设备小滤袋型或小旋风和小滤袋组合型等速采样装置,滤袋应采用不沾粘粉尘的薄膜滤料。4113采样步骤可按GBT 9079的规定进行选择,在选择的采样位置,用小滤袋或小旋风和小滤袋组合型收尘装置在含尘气流中等速采集粉尘样品;
12、将采集的粉尘样品从收尘装置中全部倒人样品瓶或塑料袋,封装编号,记录粉尘名称、采样日期、采样方法、采样地点和工况。412在已捕集的粉尘中采样的方法4121采样部位的选择按GBT 12573的规定进行选择。4122设备采用GBT 12573中的人工取样管。4123采样步骤按GBT 12573中规定,在选择的采样部位,用取样管从灰斗堆或粉尘堆中采样;将采集的粉尘样品装入样品瓶或塑料袋,编号,记录粉尘名称、采样日期、采样方法、采样地点和工况。413采样量粉尘样品采集量应满足测定用;测定本标准规定的有效密度、堆积密度、分散度、安息角、吸湿性、浸润性、粘结性、比电阻等粉尘物性共需尘样1 kg左右。42有效
13、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421原理浸液在真空条件下浸入粉尘空隙;测定同体积的粉尘和浸液的质量,根据浸液的密度计算粉尘的有效密度。422试样制备4221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4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况。4222尘样通过80目(180 pm)标准筛除去杂物,再在105下干燥4 h后放置在干燥器内自然冷却,准备测定。对于在小于或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423浸液选择浸液要求:浸润性好,能与粉尘粒子亲和,但不溶解粉尘,不与粉尘起化学反应,不使粉尘体积膨胀或收缩,已知密度。参见附录A。附录A介绍了一种测定浸液密
14、度的方法。424设备4241 80目(180 pm)标准筛、电热干燥箱。4242 比重瓶法测定粉尘有效密度的装置如图1所示。3GBT 16913-2008三通阎真空泵图1 粉尘有效密度测定装置4243真空表准确度等级25级。4,244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 g,感量01 mg,准确度等级3级。425测定步骤4251 称量洁净干燥的带盖比重瓶质量m。,然后装入粉尘(约至瓶容积的I4),称量比重瓶和粉尘质量m。4252打开比重瓶盖,将浸液注入装有粉尘的比重瓶,湿润并浸没粉尘。4253把装有粉尘和浸液的比重瓶放入真空干燥器。用硬胶管按图1连接各部件,各连接处应严密不漏气。启动真空泵抽气至真空表刻度
15、大于或等于100 kPa,并观察瓶内基本无气泡逸出时停止抽气。注意抽气开始调节三通阀,使瓶内粉尘中的空气缓缓排出,应避免由于抽气过急而将粉尘带出。4254取出比重瓶注满浸液并加盏,液面应与盖顶平齐;称取比重瓶、粉尘和浸液质量m,。4,255洗净比重瓶,注满爱液并加盖,液面应与盖顶平齐;称取比重瓶和程液质量mt。4256记录室内温度作为测定温度。426计算和结果表示4261按式(1)计算粉尘有效密度:Pp:芒苎三塑一Pl(1)Pp 5丽j焉了iij五x P1 。式中:岛粉尘有效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m。比重瓶和粉尘质量,单位为克(g);m。比重瓶质量,单位为克(g);m1比重瓶和
16、浸液质量,单位为克(g);m,。比重瓶、粉尘和浸液质量,单位为克(g);a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4262取二个平行样品测定值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二个平行样测定值相对误差应小于或等于002。427测定报告a)报告委托单位、粉尘名称和来源;b)报告测定日期、测定人员、测定方法及设备名称和编号;c)报告测定温度和该温度下测定的粉尘有效密度。dGBT 16913200843堆积密度的测定(自然堆积法)431原理粉尘从漏斗口在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充满量筒;测定松装状态下量筒内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即粉尘堆积密度。432试样制备4321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4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
17、况。4322尘样在105下干燥4 h,放置室内自然冷却后通过80 19l(180 pm)标准筛除去杂物,准备测定。对于在小于或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433设备4331 80目(180 pm)标准筛、电热干燥箱。4332自然堆积法测定粉尘堆积密度的装置如图2所示,应水平放在试验台上,其中漏斗锥度60 9士O5。,漏斗流出口径127 mm,漏斗中心与下部圆形量筒中心一致,流出I:1底沿与量筒上沿距离115 ram2 mm,量筒内径39 mm,容积100 cm3。参见附录B。附录B介绍一种适用于本标准规
18、定的测定粉尘堆积密度的装置。4333工业天平:最大称量1 kg,感量2 mg,准确度等级5级。4334容积120 mL的盛样量筒,平直的尘样刮片。图2粉尘自然堆积密度计434测定步骤4341按图2将测定装置各部件组装于试验台上,调整水平。43,42用塞棒塞住漏斗流出口。将尘样装入盛样量筒,用刮片刮平后倒人漏斗中。4343拔出塞棒使粉尘自由落至下部量筒中,待漏斗中粉尘全部流出后,用刮片将堆积于量筒上部粉尘刮去。4344把装有粉尘的量筒放到天平上称重。435计算和结果表示4351按式(2)计算粉尘堆积密度:(m1仇一+优2+优3)V市塞GBT 169132008式中:pb粉尘堆积密度,单位为克每立
19、方厘米(gcm3);m、m。、m。测量3次分别称得的粉尘质量,单位为克(g);v校正后的量筒容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3)。4352连续3次测定所得的粉尘质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小于1 g,否则进行重复测定,直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l g,取符合要求的3次测量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436测定报告a)报告委托单位、粉尘名称和来源;b)报告测定日期、测定人员、测定方法及设备名称和编号;c)报告室内气象条件和测定的粉尘堆积密度。44分散度的测定(安德逊移液管法)441原理均匀分散在液体介质中的粉尘在重力作用下按斯托克斯规律沉降;各给定时刻在悬浊液柱的规定深度依次取出定体积的样液,蒸发液体介质后测定其
20、中粉尘质量;根据各时刻取出样液中的粉尘质量与同体积原始样液中粉尘质量之比率,确定粉尘分散度,本法测定的是质量百分比。442试样制备4,421 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4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况。4422尘样通过80目(180 pm)标准筛除去杂物,再在105下于燥4 h后放置在干燥器内自然冷却,准备测定。对于在小于或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4423校正容积为10 mL的球形漏斗和移液管20 cm标线的容积。443液体介质(分散剂)的选择4431液体介质应浸润粉尘颗粒表面,但不溶解粉尘,不使粉尘体积膨胀
21、或收缩,不与粉尘发生化学反应,不使粉尘产生凝絮沉淀,已知密度和黏度系数。4432分散剂应增加粉尘颗粒表面与液体介质的亲和性,阻止粉尘颗粒间互相凝聚,但不与粉尘发生化学反应。4433按式(3)计算取样时间,d,通常设定5tm,10 pm,15 pm,25 pm,35 pm,50 Pm六个粒径等级:一!一!生10s X; (3)Pp一艮 g dp式中:d。粒径尘粒沉降h高度所需时间,单位为秒(s);岛粉尘有效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P,液体介质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些生10s液体介质黏度修正系数;gF。液体黏度介质系数,单位为克每厘米秒(gcms);譬重力加速度(98
22、1cms2);沉降高度,单位为厘米(cm);d。粉尘粒径,单位为微米(pm)。444设备4441电热干燥箱。4442测定粉尘分散度的安德逊移液管如图3所示。其为直径5 cm,容积500 mL的磨口管瓶,从6GBT 169132008下部基线至上部液面刻有20 cm的标线,刻线间距为1 171112。瓶中吸液毛细管外径5 mm,内径1 mm,下端面应与瓶下部基线平齐,上部有供吸液和排液用的三通阀及容积为10 mL的球形漏斗。瓶和毛细管的垂直度与光洁度均应良好。444340mmX25lTLrtl称量杯6个8个,20 rnL注射器一支,长为08m的姐0mm软胶管一根。4444秒表:准确度等级z级。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6913 2008 粉尘 物性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