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5803-2007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pdf
《GB T 15803-2007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5803-2007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B 16 园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5803-2007代替GBT 15803-1995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of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20071016发布 200804-01实施宰瞀髁紫瓣訾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9刖 茜GBT 15803-2007本标准修订了GBT 15803-1995东亚飞蝗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GBT 15803-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部分
2、,对东亚飞蝗测报调查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增加了东亚飞蝗预测预报方法部分,提出了科学预测东亚飞蝗发生期、发生程度的预报方法;提出了东亚飞蝗发生指数、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蝗卵调查部分增加了蝗卵分布调查内容。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北省植保总站、河北省安新县植保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强、张跃进、王贵生、任春光、唐铁朝、勾建军。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5803-1995。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GBT 15803
3、-200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东亚飞蝗的卵、蝗蝻、成虫期虫情调查、蝗虫天敌调查和预测预报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东亚飞蝗系统测报。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蝗区geographical region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适宜或可能适宜东亚飞蝗孳生和栖息的地理生态区域。根据其形成结构和原因,通常分为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及热带稀树草原蝗区等类型。22系统调查systemic survey为了解某蝗区东亚飞蝗发生消长动态,对其进行定点(片)、定期、定内容的调查。23蝗情普查widespread survey为了解某蝗区东亚飞蝗
4、总体发生情况,在其发生为害的某段时间,进行较大范围的多点取样调查。24夏蝗first generation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 in each year由上年秋季东亚飞蝗成虫在土中产卵,来年春、夏季孵化出土并发育为害的蝗蝻及成虫,主要发生为害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25秋蝗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 in each year由东亚飞蝗夏蝗成虫产卵,当年秋季孵化出土并发育为害的蝗蝻及成虫,主要发生为害期为7月中旬至9月下旬。26雌虫率percentage of female i
5、magoes东亚飞蝗雌性成虫占所调查成虫总数的百分率。27产卵雌虫率percentage of laying eggs调查已产卵的东亚飞蝗雌虫量占调查总雌虫数的百分率。28发生期occurrence period用于表征东亚飞蝗某一虫态的发育进度,一般分为始见期、始盛期、盛期、盛末期等。当代各虫态累计发生量占发生总量的20、50、80的时间分别为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末期一段时间统称发生盛期。29宜蝗面积 suitable area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适宜东亚飞蝗发生的面积。】GBT 15803-2007210发生面积occurrenc
6、e area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没有采取防治措施前,蝗蝻密度大于或等于02头ms的蝗区面积。211残蝗面积remnant area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东亚飞蝗成虫期每667 m2(1亩)成虫数量大于或等于6头的蝗区面积。212蝗蝻密度density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 larva单位面积内的蝗蝻数量,以“头m2”表示。213蝗蝻平均密度 average density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 larva发生面积内加权平均
7、密度,以“头m2”表示。214发生指数index of occurring由宜蝗面积、发生面积、蝗蝻平均密度等构成,用于确定发生程度。计算按式(1)进行:CL一导d (1)ot式中:L发生指数;S发生面积;S。宜蝗面积;d蝗蝻平均密度,头m2。215发生程度occurring grade蝗虫发生的严重度,以发生指数来衡量。根据数量指数的大小,分为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和大发生(5级)。发生程度与发生指数的对应关系见表1。表1 东亚飞蝗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发生程度项 目 轻发生 偏轻发生 中等发生 偏重发生 大发生(1级) (2级) (3级) (4级)
8、(5级)发生指数 L01 0109发生面积占宜蝗面积比率 p30 3090蝗蝻平均密度(头群) 02d1注1:表中。L”代表发生指数,“P”代表发生面积占宜蝗面积的百分比,“d”代表蝗螭平均密度。注2:发生程度最终以发生指数来衡量。2162172重点蝗区primary region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也称一类蝗区。常年发生密度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o5头m2)的面积占发生面积50以上。一般蝗区secondary region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也称二类蝗区。常年发生密度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的面积占发生面积2
9、050之间。GBT 15803-2007218监视蝗区sporadic region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也称三类蝗区或偶发区。常年有较低密度飞蝗发生,其达到防治指标的面积占发生面积20以下。3蝗情调查东亚飞蝗形态特征具体参见附录A,东亚飞蝗发生情况调查汇报表见附录B。31卵期调查卵期调查,主要明确蝗卵的分布、密度、越冬死亡率及发育进度等情况。从3月中、下旬开始,选择不同生态环境,随机选点挖卵,每隔10 d挖卵1次,共查3次。第一次挖卵主要调查蝗卵的分布情况、蝗卵密度和死亡率,第二、第三次调查主要明确蝗卵发育进度。311蝗卵分布情况按不同类型蝗区,一
10、般每种生态类型取样点300个以上,每样点为1 m2,挖取样点内所有卵块,分别统计有卵样点数、总卵块数、平均每块卵粒数、平均蝗卵密度、最高蝗卵密度,计人表C1。312蝗卵越冬死亡率第一次挖取的卵块中,随机抽取5块10块,进行逐粒观察,统计总卵粒数和干瘪、霉烂、寄生、虫咬等死亡卵粒数,计算越冬死亡率,检查导致蝗卵死亡的主要原因,将结果记人表C2。313越冬蝗卵发育进度每种生态类型蝗区挖取蝗卵5块10块,随机抽取活卵50粒,用10漂白粉液浸泡2 rain3 rain,待卵壳溶薄后取出,清水洗净,用手电筒光透视,检查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参照蝗卵胚胎发育进度分期特征表(附录D),分出各发育期的卵粒数,计算
11、各期所占比率,结果记人表C3。32蝗蝻期调查蝗蜻期调查,主要掌握蝗蝻出土期、发育进度、蝗蝻发生面积和密度。321出土期根据春季蝗卵胚胎发育进度调查结果,推算出蝗蝻出土期,提前1 d2 d在蝗卵分布较为集中的避风向阳高坡地,每3 d调查1次,当查到蝗蝻时,为夏蝗出土始见期。在夏残蝗调查结束10 d后,选择夏蝗成虫出现较早的蝗区,每3 d调查1次,当查到蝗蝻时,为秋蝗出土始见期。322蝗蝻发育进度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环境的蝗区,自蝗蝻出土始期10 d后,开始系统调查。每隔5 d调查1次,至羽化盛期为止。每种类型蝗区随机取样10个点,每点调查l m2以上。捕获各样点内全部飞蝗(当总捕获数少于100
12、头时,应适当增加样点数)。根据东亚飞蝗蝗蝻各龄期主要特征表(附录E),检查统计各龄期数量和所占比率,结果记人表C4。323发生面积与密度普查主要了解宜蝗面积、蝗蜻发生面积、蝗蝻密度及分布情况。在三龄蝗蝻发生盛期采取防治措施前进行。按以下因素取样调查:a)重点蝗区:面积1 000 hm2(15 000亩)以上,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每10 hm2(150亩)取1点;面积500 hmz1 000 hm2(7 500亩15 000亩),环境条件较复杂的,每5 hm2(75亩)取1点;b)一般蝗区:每17 hm2(250亩)取1点;c)监视蝗区:每33 hrn2(500亩)取1点;d)特殊环境(独立分散
13、蝗区):每1 hm2(15亩)取l点。调查采用平行等距离调查取样法,每点调查10 m2(目测l m宽,前进10 m)。观察样点内蝗蝻数,将调查结果统计汇总,记人表C5。3GBT 1 5803-200733成虫期调查成虫期调查,主要了解残蝗面积及密度、成虫雌雄比、产卵场所及产卵量。331残蝗面积及密度普查在夏蝗成虫和秋蝗成虫产卵盛期各普查1次。取样方法同蝗蝻密度普查,每样点面积660 m2(目测3 m宽,前行220 m),观察样点内东亚飞蝗成虫数量。将调查结果统计汇总,记入表C6。332成虫雌雄比及产(抱)卵雌虫率结合夏残蝗调查和秋残蝗调查同时进行。随机捕捉成虫不少于100头,调查统计雌虫数和产
14、卵或抱卵雌虫数,计算其比率,结果记人表c7。333产卵置在成虫羽化盛期后5 d7 d,随机捕获雄成虫和未产卵雌成虫各30头,分别用容积为1 m3的网罩室外罩养,每网罩雌雄成虫各20头,待成虫全部死亡后挖查卵块数、卵块卵粒数,计算单雌产卵量。结果记人表C8。34天敌调查了解当地捕食性、寄生性天敌种类及数量。捕食性天敌在夏蝗和秋蝗蝗蝻密度普查时同时进行,各查1次,共查2次。每蝗区随机选5点,蜘蛛、蚂蚁、步甲等,每点查1 m2,蛙类每点查10 m2,鸟类每点查667甜,目测计数。寄生性天敌调查,结合查卵、查蝗蝻,对被寄生的卵和蝗蝻饲养观察。调查结果记人表C9。35水文和气象资料收集351水文资料4月
15、9月,每月中旬从当地水文部门收集湖库、河泛、沿海及内涝蝗区的水文资料数据,以分析水文对飞蝗发生动态的影响。记人表c10。352气象资料收集当地气象台(站)温度、湿度、降水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实测值和预测月(旬)报值,填人相应报表。4预测预报方法41发生期预报411蝗蝻出土期按照以下三种方法进行预测:a)分级法:根据不同环境蝗卵发育进度,参照蝗卵在变温气候条件下不同胚胎发育期至出土所需时间表(附录F)及当地气候条件来预测蝗蝻孵化出土期。b)历期法:夏蝗卵的发育历期一般需15 d,可根据夏蝗产卵期预测秋蝗孵化期。c)积温法:依据蝗卵胚胎发育进度调查的蝗卵胚胎发育情况,结合调查后10 d内当地5 cm地
16、温,参考蝗卵胚胎在30恒温下的不同发育期所需时间,用式(2)、式(3)、式(4)作出孵化期预测(其中式(3)、式(4)是在无地温记录时用气温折算)。一 210一(15t)11 t一15 210一(15f)“一订了了而一 210一(15)“一西了百F面式中:T,蝗卵胚胎调查之日到孵化所需天数;210在30恒温下蝗卵胚胎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15蝗卵胚胎发育的起点温度(已完成发育各天以15计算)(3)”(4)GBT 15803-2007P一已完成发育天数;Ts5 Cm旬平均地温;t旬平均气温i144月份气温与5 cm土温之差;185月和7月气温与5 cm土温之差。412蝗蝻三龄盛期从蝗卵孵化盛期预测
17、蝗蝻三龄盛期用以下方法:a)历期法:根据当地历年积累的资料和气候情况预报蝗螭三龄盛期。b)积温法:蝗卵孵化盛期后,可根据地面上30 cm旬平均草丛温度(无草丛温度,可用气温+16代替),利用蝗蝻发育的有效积温(附录G)进行预算。计算见式(5): 兀一拦(5)式中:T2孵化盛期至三龄盛期所需天数;13162535变温条件下一龄和二龄蝗蝻发育所需有效积温t30 cm旬平均草丛温度;18蝗蝻发育起点温度。413成虫羽化期蝗卵孵化至成虫羽化期,可采用有效积温法预测,见式(6):个4075“一i=面式中:T3蝗卵孵化至羽化期所需天数;40752535变温条件夏一龄蝗蝻发育至成虫所需有效积温Tg30 cm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5803 2007 东亚 飞蝗 测报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