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244.3-2002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工厂化育秧机械化.pdf
《DB34 T 244.3-2002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工厂化育秧机械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244.3-2002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工厂化育秧机械化.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DB34备案号 :12606 2002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244.32002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工厂化育秧机械化 2002-05-09 发布 2002-05-09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 244.32002 I 目 次 前言 . II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机播前准备 2 5 机械播种 4 6 苗期管理 6 7 秧苗标准 7 8 移栽 7 DB34/T 244.32002 II 1. 前 言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目前尚无国家、行业标准,为规范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根据我省目前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
2、应用状况,参考借鉴外省经验,特制定本标准。 DB34/T 244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分为 8 个部分。 第 1 部分:水田耕整地机械化 第 2 部分:稻种破胸催芽机械化 第 3 部分:工厂化育秧机械化 第 4 部分:栽植机械化 第 5 部分:植保机械化 第 6 部分:灌溉机械化 第 7 部分:收获机械化 第 8 部分:秸秆还田机械化 本部分为 DB34/T 244 的第 3 部分。 本部分为首次制定。 本部分由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健美、杨惠成、何超波、殷发国、李文、夏俊斌、吴荣
3、辉、孙月梅。 DB34/T 244.32002 1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工厂化育秧机械化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机播前准备、机械播种、苗期管理、秧苗标准、移栽几个步骤的技术规范。 本部分适用于本省采用移栽式栽培方法的南北方稻产区采用的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DB34/T 244 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4、部分。 GB10395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 9 部分:播种、栽种和施肥机械 GB1039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草坪园艺机械安全标志 3 术语和定义 3.1 工厂化育秧技术 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方式进行育秧的技术。 3.2 床土 用于工厂化培育小苗,肥力较好、质地优良、保水保肥能力好的土类。 3.3 脱芒 通过机械或人工将稻种的芒、枝梗和部分茸毛除掉而使种子光滑。 3.4 选种 通过风选、筛选和盐水选择稻种。去掉空秕粒、病虫害粒、杂草种子及杂物。 3.5 消毒 用一定比例的药液置入,以杀灭恶苗病、稻瘟病等病菌的作业。 3.6 浸种 DB34/T 244.32002 2 种子消毒后直接加入
5、清水冲洗并浸泡种子,以避免种子与带菌物接触,再次感染。 3.7 脱水 通过脱水机或人工晾晒的方式使露白后的种芽脱去适当水份,以免种子受热,降低种子出芽率。 3.8 出苗期 指播种后到出苗的时期,在工厂化育秧中一般为 48 h。 3.9 绿化期 从出苗到一叶一心,一般需 35 天。 3.10 炼苗期 从秧苗一叶一心至抛秧或插秧的时期。 4 机播前准备 4.1 建棚 4.1.1 建棚场地选择与培肥 4.1.1.1 建棚的场地应首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灌排方便,有电源,与移栽大田相邻的旱地。 4.1.1.2 房前屋后未施用过草木灰的田园地、地势较高的岗旁水田也可;如必须用地势偏低的地块,则必须在场地
6、及大棚周围挖沟渗漏排水,并用土垫高床面。 4.1.1.3 选定的建棚地要按旱育秧苗床培肥的要求进行秋、冬季培肥。 4.1.2 建棚要求 4.1.2.1 建棚骨架(可选用钢架、竹架、木架等)要埋牢,棚膜要用加固带拉紧,底边用土压实。 4.1.2.2 做置床时,棚内表土层要浅翻松土,碎土耙平。视棚室宽度顺棚做苗床,畦宽 1200 mm 左右,中间留出过道以便于操作,并根据摆盘计划定出面积。 4.2 营养土准备 4.2.1 营养土标准 4.2.1.1 床土有机质含量较高, 土质疏松、通透性好,土壤颗粒细碎、均匀,稍带粘性, 要求粒径 2 mm5 mm 的占床土总数的 70以上,其余粒径为 2 mm
7、以下。 4.2.1.2 床土应无病菌、无石块、无杂草等杂质。 4.2.2 营养土采集 4.2.2.1 采集经过秋冬季培肥的地块的表层土,配制营养土。 4.2.2.2 采集的床土要经过翻晒干燥使其含水量控制在 20左右,入室堆入储存。 4.2.2.3 采集床土量根据秧盘数确定(视秧盘大小适量调节) ,按每盘备土 4 kg 计算。 4.2.2.4 在播种前 1520 天, 将采集的床土与肥料或壮秧剂等充分混合后,用 3 目4 目的筛子过筛,DB34/T 244.32002 3 筛过的土要防止受潮或雨淋。并取部分未施化肥或壮秧剂的床土经机械打碎,留着盖种土。 4.2.3 床土配制 床土要经过配肥、消
8、毒过程。 4.2.3.1 营养土配肥通常法:取土时按每 10 kg 原土拌入硫 酸铵 10 g25 g,粉碎的过磷酸钙 30 g,硫酸钾 10 g,充分混合,均匀堆放后(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用农膜捂盖严实,促进土肥融合。具体的配肥数量可根据床土肥力及秧龄长短作相应调整。 4.2.3.2 使用旱育壮秧剂配制法:早稻型按壮秧剂与床土 1:2001:250 的比例,中稻型按 1:250的比例,并充分混拌均匀。 4.2.3.3 营养土消毒 :按每 10 kg 营养土拌 6570敌克松 1.0 g 或配制成 600800 倍稀释液,均匀地洒在营养土中。 4.3 种子准备 4.3.1 选择品种 选择经
9、过审定、成熟期适中、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 4.3.1.1 早稻以选用分蘖较强,抗稻瘟病,增产潜力较大的中杆大穗型品种为主。 4.3.1.2 单季稻以选用和抗白枯病强的大穗大粒型杂交组合和高产常规品种为主。 4.3.1.3 晚稻以适用抗苗瘟强,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的品种组合为主。 4.3.2 发芽试验 按 GB35431995 要求进行发芽试验。稻种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控制在 85和 9093以上。 4.3.3 种子处理 包括晒种、脱芒、选种、浸种消毒、催芽、晾干等环节。 4.3.3.1 晒种:播种前根据种子的质量和天气情况晒 12 天。 4.3.3.2 脱芒:有条件的地区应通 过机械(或人工
10、)进行稻种脱芒,以保证机播落粒均匀,不堵塞,脱芒作业时糙米率应小于 3。 4.3.3.3 选种:采用机械风选或筛选后采用盐水漂浮法进行选种。盐水相对密度为 1.101.13。稻种在盐水中浸泡时间约为 2 min5 min,选种后及时用水冲洗。 4.3.3.4 浸种消毒:采用浸种灵消毒。按 2 ml(支)浸种灵加水 10 kg、浸种 6 kg 的比例浸泡 12 h16 h,透气 3 h5 h,继续用清水浸泡 24 h。 4.3.3.5 催芽:将吸足水份的种子 在沥水后送入稻种破胸催芽机内进行催芽,催芽温度开始应控制在350C380C。20 h后,检查催芽情况。当破胸率达 8590时应将温度控制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244.3 2002 水稻 生产 机械化 技术规范 第三 部分 工厂 育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