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218-2001 长江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标准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pdf
《DB34 T 218-2001 长江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标准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218-2001 长江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标准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pdf(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长江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 标准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DB34/T218-2001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采捕、培育标准、水域条件、运输、饲养管理、放流及收获的具体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长江干流流域的池塘、浅水草型湖泊选育原种亲蟹、仔蟹和扣蟹的生产技术操作。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1607-1998 渔业水质标准 DB34/T082-1993 人工半咸水工业化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
2、 3.1 长江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 采捕自长江干流流域和主产卵场水域中的符合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形态、生态、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标准的原种中华绒螯蟹。 3.2 蟹苗 能适应淡水生活,五日龄以上的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一般 12 万只-15 万只/千克。 3.3 长江天然蟹苗 采捕于长江口至崇明岛一带河口处的天然水域,由原种中华绒螯蟹蟹种群繁殖的蟹苗。 3.4 仔蟹 蟹苗经第一次蜕皮变态成蟹形,谓之期仔蟹;经第二次蜕皮,谓之期仔蟹,以此类推。经20 天-60 天育至 2000 只-20000 只/千克的幼体。 3.5 长江天然仔蟹 在长江口向上游延伸的天然水域捕获的长江天然蟹苗变态生长而成的仔蟹。 3.
3、6 幼蟹 仔蟹继续生长至当年秋冬,育成 100 只-1000 只/千克的幼体。 3.7 长江天然幼蟹 在长江干流江段及其流域捕获到的由长江天然仔蟹生长而成的幼蟹。 3.8 成蟹 在中华绒螯蟹经过二秋龄生长完成最后一次生殖脱壳,达到生理学意义上的性成熟,谓之成蟹。 3.9 性早熟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1-05-18 发布 2001-05-18 实施 DB34/T218-2001 相对于正常二秋龄性成熟,而在一秋龄就达到生理学意义的性成熟。 3.10 亲蟹 在满足生殖的前提下,参与生殖过程的成蟹。 3.11 抱卵蟹 完成生殖过程中的交配、产卵阶段,将产出的卵粘附在自身腹肢内侧的刚毛上的雌蟹
4、。 3.12 长江天然抱卵蟹 采捕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种群,主产卵场在崇明岛一带海域的抱卵蟹。 4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标准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标准由形态、分类、生态、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五个要素指标构成(详见附录 A) 。 5 原种来源 5.1 在长江河口交界处崇明岛一带水域,利用船只,拖网等捕捞蟹苗。 5.2 在崇明岛至江阴江段,以就地收购的方式收集渔民现捕的仔蟹。 5.3 在江阴至安庆江段,主要是马鞍山至铜陵江段,利用船只、网具直接采捕扣蟹或就地收购渔民现捕的幼蟹。 5.4 严格引进、采捕长江天然抱卵蟹定点繁育的蟹苗。 6 原种选育 6.1 将采捕的天然蟹苗培育成幼蟹或直
5、接采捕天然幼蟹,按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形态、生态标准先进行人工选择,即一级筛选;选择出的群体中再随机抽样,经有法律效力的种质鉴定部门进行生化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鉴定,全部符合上述四个标准的群体,视为长江水系原种蟹。天然幼蟹选择率为 90%,大眼幼体育成幼蟹后选择率为 80%。 6.2 将天然蟹苗培养的幼蟹或天然幼蟹在池塘或大水面原种保护区培育成成蟹后,按照一级筛选的方法再进行一次筛选,即二级筛选。选出的群体视为长江水系原种成蟹,并可作为亲蟹使用,选择率 30%-50%。 7 原种培育 7.1 天然蟹苗培育成仔蟹 7.1.1 蟹池 面积 1/15 公顷 -2/15 公顷,水深 0.5 米-0.8
6、 米,坡比 1:3,池底平坦,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 7.1.2 防逃设施 池塘四周用砖砌 60 厘米带倒檐防逃墙,墙外面用 80 厘米密网加 50 厘米塑料簿膜围栏,进出水口用密眼聚乙烯网封住。 7.1.3 清塘及设置隐蔽物 7.1.3.1 清塘施肥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也可用漂白粉等清塘药物。生石灰每 1/15 公顷用 75 千克-100 千克带水清塘。蟹苗下塘前 3 天-5 天,每 1/15 公顷施有机肥 150 千克左右。 7.1.3.2 设置隐蔽物 池内栽种水生植物约占水面 1/4。栽种菹草、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 7.1.4 蟹苗运输及放养 7.1.4.1 运输方式
7、采用蟹苗箱干法运输,规格一般为 60 厘米30 厘米6 厘米。 装苗前,将蟹苗箱浸湿,箱底放适量洗干净的新鲜水草,一般每只箱装苗 0.5 千克。每组蟹苗 DB34/T218-2001 箱各层之间要紧密牢固,并用湿毛巾被遮盖避风保温。装运应在夜间进行,专人押送并用天然河水、塘水、适时适量喷洒。 7.1.4.2 蟹苗放养 六中月下旬捕获每千克 12 万只-14 万只的长江天然蟹苗,经过除野,每平方米放养密度为 350只-400 只,运输途中的温度与下塘的温度不超过3 。 7.1.5 饲养管理 7.1.5 饲料投喂 蟹苗下塘 3 天内每天以鱼糜蒸蛋投喂。首先将蒸好的鱼糜蛋羹放入盆内充分捣碎过筛,去除
8、悬浮物加水拌匀,遍池均匀泼洒;每天 8 次,白天夜晚各 4 次。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 100%-150%;3天后,每天 5 次-6 次,日投饲量为蟹体重的 50%; 10 天后,改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时沿池边遍撒,日投饵量逐渐降至 20%,投喂次数降至 3 次-4 次。 7.1.5.2 日常管理 蟹苗下池后前 10 天每两天加水一次,每次 5 厘米左右。10 天后进行换水,池水水位保持相对稳定。配备增氧设备,确保溶氧充足。 7.1.5.3 捕获 - 期仔蟹捕捞采用放水诱捕,选留体质健壮、肢体健全、规格整齐的每千克 0.5 万只-1 万只左右的仔蟹,选择率为 75%,分池再行稀放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218 2001 长江 中华 绒螯蟹 原种 选择 标准 生产技术 操作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