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9233-2012 管道、直埋和非自承式架空敷设用单模通信室外光缆.pdf
《GB T 29233-2012 管道、直埋和非自承式架空敷设用单模通信室外光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9233-2012 管道、直埋和非自承式架空敷设用单模通信室外光缆.pdf(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3. 180. 10 M 3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9233-2012 管道、直埋和非自承式架空敷设用单模通信室外光缆Singlemode optical fibre telecommunication cables for outdoor duct, directly buried, and lashed aerial application (IEC 60794-3-11: 2010 , Optical fibre cables-Part 3-11: Outdoor cables -Product specification for duct, directl
2、y buried, and lashed aerial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 telecommunication cables, MOD) 2012-12-31发布2013-06-01实施/ -丸,川沪伪陌VH国E国JL可坦苦-W/H阻层俨1:2AJAr、哈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瘟总局也士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叩GB/T 29233-2012 目次前言.I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24 符号和缩略语5 总则-6 结构和材料. 7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8 包装、运输和贮存9 质量保证.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EC60794-3-
3、11 : 2010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EC60794-3-11 : 2010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附录C(资料性附录)ITU-T和IEC的单模光纤标准导则附录D(规范性附录单模光纤的材料和特性参数.附录E(资料性附录)单模光纤的兼容性导则附录F(资料性附录光缆铠装的设计导则.附录G(资料性附录)光缆抗生物攻击保护层的设计导则.参考文献.GB/T 29233-2012 目U1=1 本标准按照G/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修改采用IEC60794-3-11: 2010(光缆第3-11部分z室外光缆管道、直埋和非自承式架空用通信单模光缆产品规范。本标准与IE
4、C60794-3-11 : 2010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EC60794-3-11 :2010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本标准与IEC60794-3-11: 2010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1)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z一一为便于使用,将IEC60794-3-11 :2010中的引用标准IEC/TR62000增加为本标准的附录E;一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F光缆铠装的设计导则气一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G光缆抗生物攻击保护层的设计导则。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
5、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薛梦驰、王则民、刘湘荣、郭志宏、宋志估、杨亚宁、熊壮、高华。I G8/T 29233一20121 范围管道、直埋和非自承式架空敷设用单模通信室外光缆本标准规定了管道、直埋和非自承式架空敷设用单模通信室外光缆的结构和材料、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包装和运输等。I本标准适用于以管道、直埋或非自承式架空方式敷设使用的单模通信室外光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
6、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95 1. 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z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 2001 , IDT) GB/T 6995.2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z标准颜色GB/T 7424.1-2003光缆总规范第1部分z总则(IEC60794-1-1 :2001 ,MOD) GB/T 7424.2-2008 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z光缆基本试验方法(IEC60794-1-2
7、 :2003 , MOD) GB/T 7424.3-2003光缆第3部分z分规范室外光缆(IEC60794-3: 2001 , MOD) GB/T 9771(所有部分通信用单模光纤GB/T 13993. 2-2002 通信光缆系列第2部分:核心网用室外光缆GB/T 13993. 4一2002通信光缆系列第4部分z接人网用室外光缆GB/T 15972-2008(所有部分)光纤试验方法规范IEC60793-1(所有部分)JGB/T 17650.2-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z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idtIEC 60754-2: 1991) GB/
8、T 17651. 1-1998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1部分z试验装置(idtIEC 61034-1: 1997) GB/T 17651. 2-1998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2部分z试验步骤和要求(idt IEC 61034-2: 1997) GB/T 18380. 11-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1部分z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试验装置。EC60332-1-1: 2004 ,IDT) GB/T 18380. 12-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9、IEC60332-1-2: 2004 , IDT) GB/T 18900-2002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ITU-TG. 650:2000 ,NEQ) GB/T 29199-2012 光缆防鼠性能测试方法JB/T 8137(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YD/T 837. 2-1996 铜芯聚烯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2部分z电气性能试验方法YD/T 837.3-1996 铜芯聚烯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3部分z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1 GB/T 29233-2012 YD/T 837.4二1996铜芯聚烯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4部分=环境性能
10、试验方法YD/T 837. 5-1996 铜芯聚烯短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5部分z电缆结构试验方法YD/T 901-2009 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YD/T 979-2009 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3. 1 3.2 3.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偏振模色散系敢(PMD系教)polarisatio画modedispersioll coefficient(PMD coefficient) 光缆的PMD值除以其茸度的平方根,单位为ps/./豆豆,简称PMD系数。光缆光单元fibte optic cable elements 在光缆内由光纤组合成的结构性单元,是构成
11、光缆的最核心组件。长期运行张力long term operating load 光缆在整个寿命期内可能经受的长时间的拉伸负载。这个力可以由安装后的残余负载或者环境的影响而产生。3.4 额定最大安装张力maximum rated cable instaIJation load 光缆在安装时或处理过程中,能够短暂经受丽又不发生损坏的最大拉伸负载,也可能代表制造商推荐的最大拉伸负载。4 符号和缩暗语2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FLT:光缆拉伸试验时采用的长期拉力F盯z光缆拉伸试验时采用的短期拉力。TDR:光时域反射仪PMD:偏振模色散SZ:一种周期性换向绞合形式TA1:光缆温度循环试验中的次低
12、温度限值TA2:光缆温度循环试验中的最低温度限值TB1:光缆温度循环试验中的次高温度限值TIl2:光缆温度循环试验中的最高温度限值t1:光缆温度循环试验中的恒温时间UV:紫外线cc :光缆中光纤的截止波长。GB/T 29233-2012 5 总则5. 1 概述单模光纤应成缆保护以满足安装环境的功能要求。为将光缆单独地或组合地送人管道或子管道中,可能会使用拖拽、推送或气吹等安装技术。直埋光缆则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基层结构而采用不同的安装方法,例如刨地和掘沟。直埋光缆也因而需要一些基于多层铠装和护套的特殊设计。某些设计同样适用于管道安装和非自承式架空安装。本标准中所规定的功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是基于GB
13、/T7424. 1-2003附录A中所规范的光缆安装方法。5.2 光纤的特性概述单模光纤可按其应用的波长和其色散特性来进行分类。本标准中所规定的光缆应使用GB/T9771 所规范的B类光纤,参见本标准附录C的表C.1.5.3 光纤的可接续性本标准覆盖的所有同类型的光纤使用现已商用的接续技术均可获得较低的接头损艳。同类型光纤之间典型的双向接续损耗平均值(OTDR测试值)在1550 nm应不大于0.10dB。当在同一网络中使用不同类型的光纤时,接续损耗的典型值将较大,并应考虑光纤的兼容性问题。光纤兼容性导则参见本际准附录E.注2当不影响链路传输能力时,可允许更大的接续损耗。5.4 光缆光单元的特性
14、概述光缆光单元包括缓冲套管(松套或非松套、光纤带、光纤束、中心骨架槽等。应适当设计和使用这些光单元,以在光缆的制造、安装和终接时能对光纤进行充分的定位、识别、模块化和保护。这些光单元的结构和材料应在光缆和接头盒的整个使用期内不会对光纤性能有任何长期的损害。为满足这些功能要求,不同的光单元应满足本标准第6章和第7章相关条目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对光缆光单元的规定。5.5 光缆的设计考虑本标准所规范的光缆在设计及制造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5.5. 1 微弯由于局部的侧向压力而引起的、短距离内辐度为几个微米的、高频次的弯曲或局部的轴向错位,称为微弯。制造、安装或运行过程中的应变和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光缆材料的
15、尺寸变化,都有可能造成光纤的微弯。微弯可引起光纤损耗的增加。为减小微弯损耗,在光缆的制造过程中,及安装过程中或完成后,都应消除沿光纤轴向随机分布的侧向压力。5.5.2 宏弯光缆制造或安装后所造成的光缆的弯曲称为宏弯。如果弯曲半径太小,宏弯也可引起光纤损耗增加。应适当选择光缆中的加强构件和安装的弯曲半径,以限制光缆的动态应变。光缆安装后所余留的弯曲半径应足够大,以限制宏弯损耗和长期应变,从而使预计的光纤寿命不会缩短。光缆的最小静态弯曲半径和最小动态弯曲半径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3 G/T 29233-2012 5.5.3 抗机械应力光缆的自重、安装过程或环境条件等(例如温度变化、风压、冰载造成的拉
16、伸、扭转、弯曲和蠕变等都有可能引起光纤的应变,当超过规定的长期应变时将有可能导致光纤衰减增加和光纤断裂。光缆应提供对光纤的保护,可以通过放置适当的增强或(和抗扭曲构件来将光纤应变限制在安全的水平。这些构件可以是金属的或者非金属的,可以放置在光缆中心或者缆芯的外围,可以嵌入光缆外护套之中或者处于外护套之下。过大的光缆拉伸负载将增加光纤损耗,并且若不放松光缆,还可能增大光纤中的残余应变。为避免这种情况,在设计光缆的结构和加强件时,应充分地考虑光缆在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允许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不应超过由光缆的结构和加强件设计所决定的最大拉伸强度。光缆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压扁和冲击可能会永久
17、地或短暂地增加光纤的衰减,严重时甚至可造成光纤断裂。因此在光缆设计时还应考虑对压扁和冲击的保护。当光缆安装在桥上时,它将承受振幅相对较高的各种低频振动,这取决于桥梁的结构和交通的稠密程度。地埋光缆也可能会承受由于交通、铁路、打桩、爆破等引起的振动。光辑应能承受这些振动而不发生故障或信号降级。同时,应仔细地选择安装路线,以减小这类问题。光缆铠装的设计导则参见本标准附录F。5.5.4 耐温由于光缆中的各种元件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其最小值和最末值可能相差百倍),这种在温度变化时的伸缩差异,可能引起微弯戒宏弯,从而导致光纤衰减增加。故应预知光缆敷设环境的温度范围,从而进行适当的光缆设计。并应通过温度循
18、环拭验来验证光缆的耐温性能。通常,架空光缆比地埋光缆受到的温度变化更明显。在这些条件下,缆中光好衰减的变化应不超过规定值,并且应可恢复。5.5.5 挡潮当潮气渗透过光缆的护套并到达缆志后,光纤的抗拉强度县平均寿命都将减小q有多种材料可用作阻隔潮气的屏障以减小渗透率。如果需要,连续的、有足够搭接宽度的金属包带或薄膜能有效地阻隔潮气的渗透。而填充复合物可有效地阻止水和潮气的纵向渗透,但不能显著地阻隔潮气穿过护套在径向的渗透。无金属光缆难以获得完美的挡潮性能。而对于架空光缆,通常潮气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5.5.6 阻水如果光缆的护套或接头盒被损坏,则水沿光缆缆志的纵向蓄透就有可能发生。水的渗透引起的
19、效应类似于潮气,故应尽量减少甚至阻止水的纵向渗透。水的渗透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还有可能引起缆芯冰冻,使光纤受压导致衰耗增加甚至光纤断裂。可采用在缆芯中全填充复合物,或间断地设置阻水屏障,或使用可遇水膨胀的材料例如阻水带、阻水纱、阻水粉等),或使用组合材料等方法来阻水。5.5.7 阻燃使用在隧道中的光缆应满足相关的燃烧性能要求,以避免大规模事故的发生。其他应用环境有阻燃要求时,例如架空穿越森林时,可由供需双方商定。当使用低烟元卤阻燃聚烯经材料来进行阻燃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机械强度和相关环境特性是否满足应用环境的要求。5.5.8 生物攻击应充分考虑光缆可能遭受的生物攻击,尤其是针对直埋光缆以及架空光
20、缆。潜在的生物攻击包括4 GB/T 29233-2012 啃齿动物(光缆比较偏小的尺寸使其容易遭受啃齿动物的伤害,如睡鼠、松鼠等)、真菌类、白蚁等。除了尽量选择避开这些攻击的敷设路线外,当光缆使用在不能排斥上述生物的环境中时,光缆缆芯外应设置额外的抗生物攻击保护层,或采用特殊的护套材料,以使光缆具有足够的耐啃蚀性能。当需要时,光缆周围还应该采用适当和有效的保护措施。光缆抗生物攻击保护层的设计导则参见本标准附录Go5.5.9 化学伤害对于直埋光缆,光缆安装后,若接触到某些化学制剂,可能会使光缆外护套对缆芯的保护能力大大下降。因此,应对光缆可能埋设的区域可能存在的化学制剂进行评估,决定采用何种光缆
21、护套,并检测这种护套对可能的化学制剂的耐受程度。5.5.10 析氢当存在潮气和金属元件时,有可能发生析氢。氢气可扩散进入硅玻璃光纤,从而引起光损耗增加即氢损。因此,光缆中的氢气浓度应足够低,以保证对光损耗的长期影响是可接受的。通过使用动态气体增压、吸氢材料、谨慎选择材料及结构,可在光缆寿命期内将氢损维持在可接受的限度内。光缆内的各种组件单独或与其他可能出现的物质(例如水相互组合时,在缆芯内产生的析氢量都应较低。5.5. 11 强电磁危害含有金属元件的光缆易于遭受雷电的打击或高压感应电流的伤害,当这种光缆被敷设在含有天燃气的管道或隧道中时,还有可能引发爆炸。故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含有金属元
22、件的光缆,每一光缆段长内所有金属组件应保持电气导通。在使用时,宜将加强芯和挡潮层搭接,并以适当方式接地。带有金属通信导体(例如对称或同轴线对)的光缆,线对外应有足够绝缘强度的材料充分覆盖,护层中应有合适的金属屏蔽层。在使用时,应将金属屏蔽层以适当方式接地。元金属光缆不需要防止强电磁感应、雷电损害和金属腐蚀,然而当无金属光缆安放在地下金属管道时,有可能会受到雷电的损害。5.6 环辑及产晶的安全性要求应尽可能考虑光缆的环境安全要求。光缆中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应为元毒的,与环境接触的材料应对环境及人类健康元害。本标准所规定的光缆类型在安装后都很少会再与人体接触,故如果存在任何有害物质,与之接触的风险主要
23、发生在制造和安装的过程中。当需要时,制造商应能提供光缆对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本标准并不指定某些可能会被用来满足特殊应用要求的光缆材料和设计,例如极高的温度或抵御某种特殊的化学攻击。若遇这种情况,用户和生产者应针对可能应用的设计和材料协商一致,保证满足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并采取必要的明示和预防措施。5. 7试验除非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本标准中规定的所有试验条件均为标准大气条件,即温度25c士10C, I 相对湿度25%75%。所有测试及计算值都应取整到其相应验收标准中的小数位数。测试的光纤数|量应由相关标准规定。测量误差或由于缺乏适当的参照标准而造成的校准误差,都有可能导致测量的不确定度。试验中光
24、纤传输衰减的变化宜采用传输功率监测法进行测量,其总测量不确定度应不超过士0.03dB(指衰减);光纤传输衰减系数的变化宜采用后向散射监测法进行测量,其总测量不确定度应不超过土0.02dB/km(指衰减系数),当测得的光纤衰减的变化量不超过上述范围时,应判为衰减元明显变化,并且可表示为衰减元明显变化(O.03 dB)或衰减系数元明显变化(O.02 dB/km)。5 GB/T 29233-2012 | 试验中光纤应变的总测量不确定度应不超过士0.01%,当测得的光纤应变的变化量不超过上述范围时,应判为应变为零。某些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试验可在一整根缆中的一个短段上进行。6 结构和材料6. 1 总则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9233 2012 管道 架空 敷设 单模 通信 室外 光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