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4550-2009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pdf
《GB T 24550-2009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4550-2009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43.020 T 0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4550-2009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The protection of motor vehicle for pedestrians in the event of a collision 2009-10-30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班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0-07-01实施发布GB/T 24550一-2009目次前言.皿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一般要求.8 5 性能要求.9 6 试验规定四7 试验程序.15 8 冲击器的标定.17 附录八(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编号与GTR
2、9章条编号对照. 21 GB/T 24550一-2009刚吕本标准修改采用全球技术法规GTR9(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加强保护和减轻严重伤害的认证统卒规定)(2008年英文版)。本标准与GTR9的主要差异及原因如下:本标准删除GTR9第1章H的,其原因是与标准技术内容元关;本标准根据全球技术法规特别决议1(S.R. 1)(关于机动车类型质量和尺寸的统一定义中附件3的第3章行车质量、6.1驾驶员质量和6.2乘客质量的内容,在本标准第3章中增加了行车质量、驾驶员质量、乘客质量的定义。本标准与GTR9的章条对照,参见附录Ao本标准的附录八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3、。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同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清华大学、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汽大众汽车有限公B、一汽技术中心、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本回汽车有限公司、仁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中闵汽车c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J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研发中心、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奇瑞汽车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南汽研究院、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奥托立夫(上海)汽车安全系统研发
4、有限公司、延峰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高囚(上海)汽车安全装置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丰田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本回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戴姆勒-克莱斯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孙振东、袁健、吴卫、李维菁、张振鼎、史永万、刘玉光。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员:李三红、张金换、郑祖丹、于峰、李绍东、肖利寿、卢放、邱少波、凌毅、徐元科、周桂添、沈海东、孙浩、万鑫铭、钟柳华、赵会、赵鸿、欧阳俊、王大志、汤晓东、顾锅、曲艳平、张丙军、陈晓东、马
5、德仁、马叶红、吴水波、顾蔚新、冯星野、龚士军、冯涛、冷雪鹰、彭全平、谢伟、郭怪、蔡燕新、刘恒。IIJ GB/T 24550-2009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碰撞时对行人保护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500kg的M,类汽车。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500kg但不大于1 500 kg的M,类,以及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500kg但不大于1500 kg的N类汽车,可参照执行。但不包括驾驶员座椅R点与前轴中心的横向平面的水平距离小于1000 mm的M,类和N类汽车。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6、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IS0 3781 道路车辆碰撞试验中碰撞速度的测量IS0 6187道路车辆碰撞试验中的测量技术设备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3. 1 成人头型试验区域adult headform test area 车辆前部结构的外表面区域,该区域的界限是前面至1700 mm的包络线(WAD),后面至成人头型的后面基准线,两侧至侧面基准线。3.2 A柱Apillar 从车辆地板延伸到顶部的最前、最外端的顶部支撑。3.3
7、 发动机罩前缘bonnet leading edge 车辆前上部外侧结构的边缘,包括发动机罩、翼子板、前照灯周围上部和侧面组件以及其他附件。发动机罩前缘位置的基准线是由基准线距离地面基准平面的高度和与保险杠的水平距离确定。3.4 发动机罩前缘离度bonnet leading edge height 发动机罩前缘上的任何一点,地面基准平面与该点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的垂直距离。3.5 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bonnet leading edge reference line 长1000mm的直尺与发动机罩前表面的接触点的几何轨迹。几何轨迹是由当直尺平行于车辆的纵向垂直平面,且从垂直方向向后倾斜50。以及
8、直尺底端距地面为600mm时与发动机罩前缘接触点所构成(见图1)。对于发动机罩上表面倾斜50。的车辆,直尺是连续接触或多点接触而不是一点接触,此。当车辆进行本标准第3章所述的测量时,车辆应处于正常行驶姿态。如果享辆安装了商标、车标或其他结构,施加不大于100N的载荷时,若能弯曲或收缩,则应在进行测量前或过程中施加该载荷。车辆上任何可改变形状或位置的部件,除了车辆的悬架部件和保护行人的主动装置之外,应处于收回位置。GB/T 24550-2009 时直尺应从垂直方向向后倾斜40。来确定基准线。如果直尺下端首先与车辆接触,则在侧向位置上这些接触点所构成。如果直尺上端首先与车辆接触,则在侧向位置上包络
9、线(WAD)为1000mm的几何轨迹所构成。如果保险杠上缘与直尺接触,那么保险杠上缘认为是发动机罩前缘。3.6 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bonnet rear reference line 当直径为165mm的球与前风窗玻璃保持接触,在车辆前部结构上横向滚动时,球与车辆前部结构的最后接触点所形成的几何轨迹(见图2)。在此过程中,应拆除刮水器的刮片和摆臂。当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与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没有交叉时,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应延伸和/或改用半径为100mm的半圆模板来确定。模板由薄的柔性材料制成,在任何方向可弯曲为单曲面。模板应防止形成双曲面或复杂的曲面,导致模板裙皱。模板材料推荐使用泡沫覆以薄的塑料
10、板,以便模板紧贴车辆表面。将模板放置于水平平面上,在模板上从A到D标记四个点(见图3)。模板放置在车辆上使A和B与侧面基准线重合。在保证A和B与侧面基准线重合的条件下,使模板逐渐向后滑动直到模板的圆弧与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相接触。在全部过程中,模板尽可能沿着车辆发动机罩上部的外部轮廓进行曲线移动,不应使模板产生裙皱或折叠。如果模板与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的接触线是切线并且切点位于点C和点D所围困弧的外侧圆弧上,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应延伸和/或改用沿着与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相接触的模板的圆周圆弧来确定(见图4)。如果模板点A和B与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相接触的同时,模板不能与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相切或模板与发动
11、机罩后面基准线的接触点位于点C和点D所围的圆弧内,则应使用另外的模板,该模板的半径以20mm的增量可逐渐增大,直到满足上述所有指标。3.7 3.8 发动机罩上部bonnet top 由下列线所围成的区域:-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保险杠bumper 车辆前部较低的外侧构件。保险杠包括在低速正面碰撞时保护车辆的所有结构及其附件。保险杠基准高度和侧面界限由保险杠基准线和保险杠角所确定。3.9 保险杠前缘bumper lead 车辆的任何纵向剖面,保险杠上部基准线与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在车辆纵向平面内的水平距离。3. 10 保险杠试验区域bumper test ar
12、ea 过保险杠角的两个纵向垂直平面分别向内平行移动66mm后,两个纵向垂直平面之间的保险杠的前表面。3. 11 膝部中心center of the knee 下腿型冲击器的膝部有效弯曲点。3. 12 儿童头型试验区域child headform test area 车辆前部结构的外表面区域,区域的界限是前面至儿童头型前基准线,后面至1700mm的包络线(WAD) ,两侧至侧面基准线。GB/T 24550-2009 3. 13 保险杠角corner of bumper 与车辆纵向垂直平面成60角并与保险杠外表团相切的垂直平面与车辆的接触点(见图5)。3. 14 大腿femur 下腿型冲击器的大腿
13、,膝部中心以上的所有部件或部分部件(包括肌肉、皮肤、阻尼器、仪器和支架、滑轮等以及连接于冲击器上用于发射的装置)。3. 15 儿童头型前基准线front reference line for child headform 使用WiDlOOO的线,在车辆前部结构上所形成的几何轨迹。当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上任何点的W八D大于1000mm时,则该点的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即是。3. 16 前部结构front structure 车辆所有外部结构,不包括前风窗玻璃、前风窗上横梁、八柱以及八柱后面的结构。它包括保险杠、发动机罩、翼子板、流水糟、刮水器转轴、前风窗下横梁等。3. 17 地面基准平面ground
14、reference plane 在车辆正常行驶姿态下,过车辆所有轮胎最低接触点的水平平面,该平面是真实的或是假想的。如果车辆静!-.于地面上,则与地面水平面是|日一平面。如果车辆从地面上举起以便获得保险杠下部的额外问隙,则高于地面水平面(见图17)。3. 18 头部伤害指标head injury criterion (HIC) 使用下列公式计算加速度时间历程的结果:HIC = (t,叫己t;fadtf)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测量出的合成加速度,以z为单位Og二9.81m/5); t1和t,
15、为在冲击过程中的两个时刻(以s为单位),表示记录开始与记录结束两个时刻之间的某一段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内HIC取最大值(t,-t115ms)。3. 19 冲击点impact point 试验冲击器与车辆的最初j接触点,与目标点的接近程度主要取决于试验冲击器的冲击角度和车辆表面的外形(见图6点B)。3.20 保险杠下部高度lower bumper height 车辆处于正常行驶姿态,地面基准平面与保险杠下部基准线的垂直距离。3.21 保险杠下部基准线lower bumper reference line (LBRL) 行人与保险杠有效接触点的下部界限。当长700mm直尺平行于车辆纵向垂直平面并
16、且从垂直方向向前倾斜250,沿着车辆前部横向移动并保持与地面和保险杠表面相接触时,直尺与保险杠最低接触点所形成的几何轨迹(见图7)。3 GB/T 24550-2009 3.22 正常行驶姿态normal ride attitude 在行车质量状态下的车辆置于水平面上,轮胎气压为制造厂规定的轮胎气压,前轮处于直线行驶的位置,将一个乘员质量配重放置于前排乘员座椅上。前排座椅放置于中间位置,车辆悬架处于制造厂规定的车辆以40km/h的速度正常行驶时的状态。3.23 3.24 成人头型后基准线rear reference line for adult headform 使用WAD2100的线,在车辆前
17、部结构所形成的几何轨迹。侧面基准线side reference line 当长700mm直尺平行于车辆横向垂直平面且向内倾斜45,并保持与车辆前部结构的侧面相接触时,直尺与车辆侧面最高接触点所形成的几何轨迹(见图8)。3.25 目标点ta咆etpoint 头型纵轴线与车辆前表面的交点(见图6中点A)。3.26 小腿tibia 下腿型冲击器的小腿,膝部中心以下的所有部件或部分部件(包括肌肉、皮肤、仪器和支架、滑轮以及连接于冲击器上用于发射的装置)。所定义的小腿包括了脚的补偿,如质量等。3.27 保险杠上部基准线upper bumper reference line (UBRL) 行人与保险杠有效
18、接触点的上部界限。对于具有明确保险杠结构的车辆,当长700mm直尺平行于车辆纵向垂直平面且从垂直方向向后倾斜20,沿着车辆前部横向移动并保持与保险杠表面相接触时,直尺与保险杠最高接触点所形成的几何轨迹(见图的。对于没有明确保险杠结构的车辆,当长700mm直尺平行于车辆纵向垂直平面且从垂直方向向后倾斜20,沿着车辆前部横向移动并保持与地面和保险杠区域表面相接触时,直尺与保险杠最高接触点所形成的几何轨迹(见图的。3.28 包络线wrap around distance (WAD) 使用柔性卷尺在车辆纵向垂直平面内沿着车辆前部结构横向移动,柔性卷尺的一端在车辆前部结构外表面上所形成的几何轨迹。在全部
19、操作过程中,卷尺处于拉紧状态,卷尺的一端与地面基准平面接触,垂直地落在保险杠前表面的下面,卷尺的另一端与车辆前部结构接触(见图10),车辆处于正常行驶姿态。选择适当长度的卷尺来确定1000 mm(WADlOOO)包络线、1700 mm(WADl700)包络线、2 100 mm(WAD2100)包络线。3.29 前凤窗玻璃windscreen 位于车辆A柱之间的前玻璃。3.30 行车质量mass in running order 整车整备质量和驾驶员质量的总和。对于M,类和M3类车辆,配有乘务员座椅时,还包含乘务员质量,乘务员质量与驾驶员质量相同。3.31 驾驶员质量driver mass 驾驶
20、员质量为75峙,由座椅上的模拟城垣质量68kg和7kg行李质量组成。4 GB/T 24550一-20093.32 乘客质量passenger mass 座椅上的模拟人体质量为68kg,对于M1类车辆还包含7kg行李质量,对于不搭乘站立乘客的M,类和M3类车辆还包含3kg手提行李质量。I 50 / / / 长1000 mm 丘尺广,/I 600mm I / 卜/图1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图图2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图f租AIRI00 mm 图3模板图5 G/T 24550-2009 新的/改变的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底端原有的/放弃的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底端半圆模扳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图4发动机罩后面和侧面基准
21、线的相交标记困垂直平面保险杠角一、/L 图5保险杠角图A 目标点zB 冲击点s。一一冲击角度。图6冲击点和目标点图6 长700mm ii:尺长700mmR尺250 图7保险杠下部基准线(LBRL)图图8侧面基准线图发动机罩侧面摹准线GB/T 24550-2009 7 GB/T 24550-2009 长700mm直尺图9保险杠上部基准线(UBRL)图图10确定包络线示意图4 一般要求本标准规定了下列试验来验证车辆的性能。4. 1 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保险杠下部高度小于425mm的车辆应符合4.1.1的要求。保险杠下部高度不小于425mm但小于500mm的车辆应符合4.1. 1或4.1.2的要求,可
22、由制造厂确定。保险杠下部高度不小于500mm的车辆应符合4.1.2的要求。4. 1. 1 下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为了验证符合5.1. 1所规定的性能要求,应采用6.3. 1. 1中规定的试验冲击器和7.1. 1中规定的试验程序。8 GB/T 24550-2009 4. 1. 2 上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为了验证符合5.1. 2所规定的性能要求,应采用6.3. 1. 2中规定的试验冲击器和7.1. 2中规定的试验程序。4.2 儿童头型冲击为了验证符合5.2.1所规定的性能要求,应采用6.3.2.1中规定的试验冲击器和7.2以及7.3中规定的试验程序。4.3 成人头型冲击为了验证符合5.2.2所规定的性
23、能要求,应采用6.3.2.2中规定的试验冲击器和7.2以及7.1中规定的试验程序。5 性能要求5. 1 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5. 1. 1 按照7.1.1(下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膝部最大动态弯曲角不大于190,膝部最大动态剪切i.移不大于6.0mm,小腿七端加速度应不大于170g0制造厂可指定宽度总计最大为261 mm的保险杠试验区域,此区域的小腿上端加速度不大3二250g。5. 1.2 按照7.1.2U: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相对于任何时刻的瞬间冲击力总和不大f7.5 kN,试验冲击器的弯矩不大于510N.mo5.2 头型试验5.2. 1 儿童头到对前部结构的
24、试验,按照7.2和7.3的规定进行试验时,HIC应符合5.2.3的要求。5.2.2 成人头ftx-J部结构的试验,按照7.2和7.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HIC应符合5.2.3的要求。5.2.3 至少中的儿童头观试验区域,HIC值应不大于1000 。三分之二以上的成人头型和儿童头型合计的试验区域,I-IIC值应不大r1 000。两个头型剩余区域的HIC值不大于17000如果车辆只有儿童头型试验区域,三分之二以上的试验区域HlC值不大于1000,剩余区域的HIC值不大于1700 0 5.2.4 头型试验区域的划分5.2.4. 1 制造厂应确定HIC不大于1000(HIC1000区域)或是不大于17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4550 2009 汽车 行人 碰撞 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