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818.1-2009 煤矿用电缆.第1部分 移动类软电缆一般规定.pdf
《MT 818.1-2009 煤矿用电缆.第1部分 移动类软电缆一般规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T 818.1-2009 煤矿用电缆.第1部分 移动类软电缆一般规定.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906020K 13备案号:269012010 MT中华人民共Sn国煤炭行业标准MT 81812009代替MT 81811999煤矿用电缆第1部分:移动类软电缆一般规定2009-12-1 1发布Cables for coal minePart 1:General rules for movable flexible cables2010-07-01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前 言MT 81812009本部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MT 818煤矿用电缆,分为13个部分:第1部分:移动类软电缆一般规定;第2部分:额定电压1933 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第3部分:额定电压193
2、3 kV及以下采煤机屏蔽监视加强型软电缆;第4部分:额定电压1933 kV及以下采煤机金属屏蔽软电缆;第5部分:额定电压066114 kV及以下移动软电缆;第6部分:额定电压870 kV及以下移动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第7部分:额定电压610 kV及以下移动屏蔽软电缆;第8部分:额定电压0305 kV煤矿用电钻电缆;第9部分:额定电压0305 kV煤矿用移动轻型软电缆;第10部分:煤矿用矿工帽灯线;第11部分:额定电压10 kV及以下固定敷设电力电缆一般规定;第12部分:额定电压183 kV及以下煤矿用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第13部分:额定电压8710 kV及以下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3、本部分为MT 818的第1部分,是对MT 8182MT 81810各部分的一般要求,本部分代替MT 8181-1999煤矿用阻燃电缆第l单元: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本部分与MT 8181 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删除MT 8181 1999所有弹性体绝缘护套电缆的相关内容(见1999年版的附录A和附录B);删除电缆引入装置的相关内容(见1 999年版的附录c);修改屏蔽型电缆屏蔽层结构及性能要求(见1999年版的53及本部分53);电缆额定电压提高到8710 kV(见表5、表8);依据安全标志管理规定修改电缆标志要求(见第8章);“系统的工作电压11倍”条款后增加“并且
4、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见31);修改代号“J”定义,表示为“监视或辅助线芯”(见1999年版的表2及本部分的表2);增加控制线芯不同标称截面的直流电阻阻值(见表3);修改过渡电阻试验方法(见1999年版的67及本部分的66);增加弯曲试验台设备“发生短路和断路时能自动报警”要求(见6101);一一对电缆弯曲试验的弯曲半径分别改为“150 mrfl”、“200 mm”、“250 mm”(见表lo);增加抗撕试验方法(见附录A);考虑到选型问题,增加电缆相应规格载流量数据作为资料性附录(见附录B)。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本部分由
5、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研究院。本部分参与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研究院、郑州电缆有限公司、上海藤仓橡塑电缆有限公司、河北华通线缆有限公司、江苏中煤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普睿司曼(天津)电缆有限公司、山东太平洋橡缆股份有限公司、鲁能泰山曲阜特种电缆有限公司、湖北永鼎红旗电气有限fMT 81812009公司、无锡电缆厂有限公司、山东兖矿集团长龙电缆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奚宏、胡占华、金鑫、滕东浩、郝清芬、胡建国、张先枚。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MT 8181-1999。煤矿用电缆第1部分:移动类软电
6、缆一般规定MT 818120091范围MT 818的本部分规定了煤矿用移动类橡套软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命名、一般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适用于额定电压8710 kV及以下煤矿用橡套软电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MT 81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90010电工术语 电缆(GBT 290010一2001,idt IEC 60050(461)
7、:1984)GBT 29511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 29511一1997,idt IEC 60811 1 1:1993)GBT 29512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GBT 295121997,idt IEC 6081112:1985)GBT 29515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2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第1节:耐臭氧试验一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GBT 29515 1997,idt IEC 6081121:1986)GBT 30484 电线电缆电
8、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GBT 30485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GBT 3048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GBT 304882007,neq 1EC 60060 1:1989)GBT 39531983 电工圆铜线(GBT 3953 1 983,neq ASTM B1:1970)GBT 3956-1997电缆的导体(idt IEC 60228:1978)GBT 49092裸电线试验方法尺寸测量(GBT 49092一1985,neq IEC 251:1978)GBT 69953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GBT 6
9、9953 1986,neq IEC60227:1979)AQ 1043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JBT 8137电线电缆交货盘MT 386煤矿用阻燃电缆阻燃性的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MTT 775 采煤机用拖曳式电缆夹技术条件MT 8182MT 81810煤矿用电缆第2部分第10部分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3术语和定义(;BT 29001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MT 818120093132333435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电缆设计、选用和进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注1:额定电压用U0U表示,单位为kV。U。表示任一主绝缘导体与“地”(金属屏蔽、金属套或周围介质)之间的
10、电压有效值,U为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意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在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应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的系统的标称电压,这个条件对U0和U值均适用;在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准电压应不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系统的工作电压应不大于系统额定电压的11倍,并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注2:改写GBl29721 1991,定义3 12。型式试验type test制造方在供应电缆标准中规定的某一种电缆之前所进行的试验。注1:其特点是,在作过一次试验后一般不再重作,但在电线电缆所用材料、结构和工艺有了变更而影响电线电缆的性能时,必须重新进行试验;或者在产品中另有规定,如定期进行试验等,也应按
11、规定重新进行试验。注2:改写GBT 1270612002,定义32 3。抽样试验(S)sample test制造方按制造批量抽取完整的电线电缆并从其上切取试样或元件进行的试验。注:改写GBT127061 2002,定义322。例行试验(R)routine test制造方对成品电线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注:改写GBT 12706 1 2002,定义321。出厂试验delivery test制造方在成品出厂前进行的试验。注:本部分规定出厂试验项目由抽样试验项目及例行试验项目组成,对于在制造过程中已经进行且成品后不易发生变化的试验项目,如厚度、外径等项目,可以不再重复进行。4产品命名41命
12、名内容电缆的命名由七部分组成: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部分构成电缆的型号,第五、第六、第七部分构成电缆的规格。42命名标记第一部分:用大写字母M表示煤矿用电缆的系列代号。第二部分:使用特性代号反映电缆所使用的场合,用表1所示的大写字母表示。第三部分:用表2所示的大写字母表示电缆的结构特征。2MT 81812009表1电缆的特性代号截面积面积截面积代 号 C M Y Z使用特性 采煤机用 帽灯用 采煤设备(移动)用 电钻用表2 电缆的结构特征代号代 号 B J P PT Q R结构特征 编织加强 监视或辅助线芯 非金属屏蔽 金属屏蔽 轻型 绕包加强第四部分: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额定电压u。u,单
13、位为千伏(kV)。第五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动力线芯数及标称截面积,二者之间以“”连接。标称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rim2)。第六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地线芯数及标称截面积,二者之间以“x”连接。标称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ram2)。第七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辅助线芯数及标称截面积,二者之间以“”连接。标称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之间用“一”连接;第五部分、第六部分、第七部分之问用“+”连接。43产品表示方法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标准编号表示。例如:a)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 kV,动力线芯350、地线芯110、控制线芯44,带半导电屏蔽层
14、,表示为:MCP 066114 350+110+44 MT 8182 2009b)采煤机屏蔽监视编织加强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 kV,动力线芯350、地线芯125、控制线芯315、监视线芯315、带半导电屏蔽层和编织加强层,表示为:MCPIB-066114 350+125+315+315 MT 81832009c) 采煤机金属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 kV,动力线芯370、地线芯135、辅助线芯135,带金属屏蔽层,表示为:MCPTJ 066114 370+135+135 MT 8184-2009d)煤矿用移动软电缆,额定电压038066 kV,动力线芯325、地线芯1
15、16,表示为:MY一038066 325+116 MT 8185 2009e)煤矿用移动金属屏蔽监视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366 kV,动力线芯335、地线芯3163、监视线芯325,带金属屏蔽层,表示为:MYPTJ 366 335+3163+325 MT 81862009f) 煤矿用移动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为366 kV,动力线芯325、地线芯116,带半导电3MT 81812009屏蔽层,表示为:MYP一366 325+11 6 MT 8187 2009g)煤矿用电钻屏蔽橡套电缆,额定电压0305 kV,动力线芯34、地线芯14,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MZP O3o6 34+14 M
16、T 8188 2009h)煤矿用移动轻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305 kv,绝缘线芯325,不带屏蔽层,表示为:MY0 03o5 325 MT 8189 2009i) 煤矿用矿工帽灯线,绝缘线芯2075,表示为:MM 2075 MT 8810 20095一般要求51导体511 导体单线的最大直径除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另有规定外,应符合GBT 39561 997中第5种导体的规定,其值见表3。512绞、束导体的节径比应不大于表4规定,推荐导体中股线绞向与复绞时绞向相同,外层绞向为左向。位于缆芯中央的地线芯绞合节距和绞向由制造厂规定。513除非在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
17、10中另有规定,动力线芯及地线芯每芯导体应符合GBT 3956 1997中第5种导体的要求,其值见表3(对应规格的电缆载流量参见附录B),控制线芯的要求见表3。表3电缆线芯导体要求动力线芯及地线芯 控制线芯标称 导体中单线 20时导体最大电阻 标称 导体中单线 20时导体最大电阻 标称 20时导体截面 最大直径 nkm 截面 最大直径 nkin 截面 最大电阻mITl2 不镀金属 镀金属 mm2 不镀金属 镀金属 mm2 nkm1 0 21 1 9 5 200 50 041 0386 0393 1 5 14 715 026 13 3 13 7 70 0 51 0 272 0 277 2 5 8
18、832 5 026 7 98 821 95 051 0206 0 210 4 5474 0 31 495 5 09 120 051 0 161 0 164 6 3 606 031 3 30 339 150 051 0 129 0 132 10 2 0910 0 41 1 91 1 95 185 051 0106 0 10816 0 41 12l 1 24 240 051 00801 0 081 725 041 0 780 0795 300 0 51 00641 0 065 435 O41 O 554 O 565 400 0 51 0049 5 O049 5注:控制线芯导体单线最大直径应与同截面
19、动力线芯规定一致。表4节径比复 绞 线I 一次绞、束线芯l 股 线 内 层 外 层 25 30 20 1452绝缘521 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应挤包绝缘层。4MT 81812009522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的规定。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最薄点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减去01 mm。523绝缘电阻值应符合各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的要求。524绝缘线芯应按表5规定的电压值进行相应的工频电压试验,绝缘线芯(包括控制线芯)绝缘屏蔽如采用绕包结构,在绕包屏蔽层前应按表5进行浸水工频电压试验。对额定电压038066 kV及以下的电缆绝缘线芯允许按表
20、6进行工频火花电压试验,单芯电缆绝缘线芯按表6进行工频火花电压试验。525绝缘与导体、绝缘与绝缘之间应不粘合。绝缘与护套之间应不粘合(单芯电缆不作要求)。表5浸水工频电压试验额定电压 试验电压 施加电压时间kV kV87lO 305610 21366 12 51933 68 50661 14 37o380 66 300305 20表6工频火花电压试验绝缘厚度标称值a 试验电压有效值 绝缘厚度标称值a 试验电压有效值kV kV05 4 152 0 15O51 o 6 2 o25 20101 5 10 25 2553屏蔽531 额定电压366 kV及以上电缆的导体应挤包半导电屏蔽层。半导电层的计算
21、厚度为07 miD,计算值不作考核。532屏蔽型电缆动力线芯必须有绝缘屏蔽,半导电屏蔽层厚度为07 mm,计算值不作考核,金属屏蔽层计算厚度为14 ram,计算值不作考核,屏蔽方式应符合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规定。挤包屏蔽层应可以从绝缘上剥下来,剥离段绝缘表面应无损伤和半导电屏蔽的残迹,对动力线芯截面25 mm2及以上产品应按611的规定进行剥离力试验,剥离力不小于4 N,且不大于45 N。533除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中另有规定,非金属屏蔽层或监视层按66的规定方法测量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3 k0。534金属与纤维编织层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a) 编织用铜线应符
22、合GBT 3953-1983中TR型铜线的技术要求,铜线表面应镀锡。b)编织层由镀锡铜线与聚酰胺或聚酯类合成纤维纱组成,两者的锭数相同、方向相反。推荐采用表7规定的铜绞线结构。如采用并线结构,其单线标称直径应不大于030 mm。c) 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剪齐,每1 m长度上允许更换一个金属线锭。d) 锭数和每锭铜线数目应确保按式(1)计算的镀锡铜线的覆盖率F不小于80,且编织节径比(节距长度编织层平均直径)为245。表7铜绞线结构根数单线标称直径 计算厚度 计算宽度 束绞最大节距根ram15o30 1 o 2 1 180lao30 1 o 1 8 12010(9)o 30 1o
23、 1 4 907030 1o o 9 40F一面rand(1+警)100式中:F 覆盖率;m 铜线锭数;” 每锭绞合股线数目,并线时为每锭铜单线的根数;d一一绞线计算宽度,并线时为铜单线的标称直径,单位为毫米(ram);D 编织层平均直径,单位为毫米(ram);L编织节距,单位为毫米(ram)。54缆芯541 动力线芯应绞合,绞合方向为右向。542除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另有规定外,控制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a)绞合为一个单元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绞合节径比不大于8,可以包带或挤橡皮包覆层,绞合包覆后的外径应不小于动力线芯的7s;b)绞合为一个单元置于缆芯中央,绞合节径比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T 818.1 2009 煤矿 用电 部分 移动 电缆 一般 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