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Z 25427-2010 风力发电机组 雷电防护.pdf
《GB Z 25427-2010 风力发电机组 雷电防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Z 25427-2010 风力发电机组 雷电防护.pdf(5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180 F 11 道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Z 25427-2010 凤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s-Lightning protection (IEC TR 61400-24: 2002 ,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s Part 24: Lightning protection, MOD) 2010-11-10发布2011-01-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Z 25427-2010 目次前言.m 引言.凹1 范围2 规
2、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雷电和风力发电机组.4 5 损坏统计.10 6 雷电对风力发电机组造成损坏的风险评估7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防雷8 轴承和齿轮箱的防护.28 9 电气和控制系统的防护.30 10 接地.4011 人员安全.42 12 结论及对未来工作的建议.4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典型雷击损坏问卷.45 参考文献.47 I G/Z 25427-2010 目。自GB/Z 25427指导性技术文件修改采用IECTR 61400-24: 2002(风力发电机组第24部分:雷电防护)(英文版)。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根据IECTR 61400-24 :2002重新起草。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共分11
3、章1个资料性附录。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与IECTR 61400-24: 2002相比,修改了以下内容:一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按GB/T1. 1的规定,修改了IECTR 61400-24: 2002的范围;一一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参考文献中的部分文件在正文中被规范性提及,其他章节序号顺延;一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删除了IEC61024系列和IEC61312系列标准的名称和部分内容,这些标准已由IEC/TC81(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确定被IEC62305系列标准替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涉及到IEC雷电防护的标准时均由现行标准IEC62305等同转化而成的国家标准GB/T 21714系列替代;一
4、一删除了原文件中的3.6。删除了原文件部分表(如表4),增加了一些新表如表8,修改了部分表的符号。按GB/T20000. 2的要求修改的部分在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的外侧用垂直单线进行了标识。为了便于使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对IECTR 61400-24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za) 删除了IECTR 61400-24:2002的前言,修改了IECTR 61400-24 :2002的引言。b) 将本技术报告一词改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气c)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d) 增加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
5、)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单位z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兴业雷安电子有限公司、四川中光高科产业发展集团、北京欧地安科技有限公司。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苹、邱传睿、刘寿先、佟建勋。mm G/Z 25427-2010 引最近几年,因雷击造成风力涡轮机(简称风力发电机组)的损坏已被公认为日趋严重的问题。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数量的增多和安装高度的增加使得雷电对它们造成的损坏大于预期可接受的修理费用。由于单台风力发电机组发电容量的增加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离岸建设,雷电灾害对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几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同时在风电场运行时,任何一次雷击对这些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造成潜在损失
6、都是不能接受的。人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沿架空线路、变电站和发电厂等设施上部安装保护性导体。但风力发电机组则不同,由于风力发电机的物理尺寸和所处的自然环境,它们面临不同的防雷问题。典型的风力发电机组有23片叶片,直径可达100m,叶片旋转时离地面高度超过100mo此外,风力发电机大量使用绝缘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作为承载部件。防雷系统必须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各个不同部分联成一个整体,以保证风力发电机组各部分可能成为雷击点时,它们能安全耐受雷击的影响,并能将雷电流从雷击点安全传导至大地而不对风力发电机组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坏,同时不干扰各系统的运行。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目的在于为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方、购货方、
7、运行操作方、认证机构和安装部门提供最新的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技术。N GB/Z 25427-2010 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1 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风力发电机组雷电损坏的统计、雷电对风力发电机组造成损坏的风险评估、叶片、轴承、齿轮箱及电气和控制系统的防雷保护以及接地要求和人员安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风轮扫略面积大于或等于200m2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保护,其他类型的风力发电机组也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励根
8、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GB/T 21714. 1-2008雷电防护第1部分z总则CIEC62305-1:2006 , IDT) GB/T 21714.2-2008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IEC62305-2: 2006 , IDT) GB/T 21714.3一2008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IEC62305-3: 2006 , IDT) GB/T 21714.4-2008 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IEC62305-4: 2006 , IDT) 3 术
9、语和定义3. 1 3.2 3.3 3.4 3.5 3.6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可接受的雷闪次数CNc)accepted Iightning f1ash frequency CNc) 可接受的能够引起建筑物损坏的年平均雷闪次数。接闪系统air termination system 拦截雷闪的外部LPS的一部分。搭接导体bonding conductor 连接设备各分离部件的导体,使它们之间的电位相等。搭接母线bonding bar 母线。金属部件、电源和通信线以及其他电缆可以通过它与LPS连接。危险雄电dangerous sparking 雷电流在被保护建筑物上产生的不可接受的
10、放电现象。建筑物上直击雷闲次数(凡)direct Iightning f1ash frequency to a structure C凡)建筑物上平均每年预期的直击雷闪次数。1 G/Z 25427一20103. 7 引下结系统down conductor system 外部LPS的一部分,它将接闪系统拦截的雷电流传导到接地系统。3.8 下行雷downward f1ash 云到地间由向下先导引发的雷闪。下行雷由一个首次短雷击构成,其后可能跟随几个后续短雷击。还可能跟随一个长雷击。3.9 接地体earth electrode 接地系统的一部分,它提供直接的电气连接并将雷电流泄放入地。3. 10 接
11、地系统earth termination system 外部LPS的一部分,将雷电流传导和泄放入地。3. 11 有效高度Ch)effective height (h)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能达到的最高点,即轮载的高度加上风轮的半径。3.12 LPS的效率efficiency of LPS (E) 不引起建(构筑物损坏的雷击数与建(构)筑物遭受雷击数目之比的年平均值。E可以表示为LPS的雷电拦截效率CE;)与LPS尺寸引起的对雷电控制效率CE.)的乘积,是LPS防护建(构)筑物免雷击损坏的概率。3. 13 等效拦截面积equivalent collection area CAe) 建(构)筑物的等效
12、拦截面积定义为每年与建(构)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地表面积。3. 14 3.15 3. 16 3. 17 3. 18 3. 19 2 外部防雷系统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一个接闪系统、一个引下线系统和一个接地系统构成。雷击电荷f1ash charge (Qn皿雷电流在整个雷击闪络持续时间内的时间积分。基础接地体foundation earth electrode 基础中的加强钢筋或在建筑物基础棍凝土中额外嵌入的导体并用作接地体。直击雷损坏次数frequency of damage by direct Iightning f1ashes 建筑物
13、遭受直击雷的平均数。地闪密度CNg)ground f1ash densityCNg) 年平均地闪密度是建筑物所在地区每年每平方公里的雷击数。拦截效率interception efficiency 钮1)LPS接闪器系统拦截雷击的概率。G/Z 25427-2010 3.20 内部雷电防护系统in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外部防护系统外所有的附加措施,它包括雷电等电位搭接、被保护建筑物内的安全距离以及减少雷电流的电磁效应。3.21 3.22 3.23 防雷系统(LPS)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LPS) 用来防护雷击建筑物
14、及其内含的完整系统,一般它包含外部防护系统和内部防护系统。雷电流(i)lightning current(i) 流过雷击点的电流。LPS的自然部件natural component of LPS 不是专门为防雷安装的导体部件,除可以用作LPS外,在某些情况下,还可提供LPS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功能。3.24 3.25 3.26 3.27 3.28 3.29 峰值(1)peak value(l) 雷电流的最大值。雷电等电位连接lightning equipotential bonding 将分离的导电部件直接或通过SPD连接到LPS,以减少由雷电流引起的这些部件间的电位差。雷击lightning s
15、troke 雷电对地闪击中的单次放电。雷电对地闪击lightning flash to earth 雷云与大地间的大气放电,由一个或多个雷击组成。雷电防护区(LPZ)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 (LPZ) 由雷击电磁环境定义和控制的区域。长雷击long stroke 雷击电流持续时间T10ng(从波头值10%到波尾值10%间的时间)典型值大于2ms而小于1s的雷击(参阅GB/T21714. 1)。3.30 金属设备metal installation 被保护建筑物中包含的金属部分,它可以成为雷电流通路的一部分,例如发动机舱底板、塔身、叶片、起重机轨道、线路和相互连接的加
16、强钢带。3.31 多重雷击multiple strokes 平均包括34次雷击的雷闪,每次雷击的典型时间间隔约50mso 3.32 雷击点point of strike 雷击大地、建筑物或被保护系统的那一点。3 GB/Z 25427-2010 3.33 雷电防护等级(LPL)Lightning Protection Level (LPL) 与一组雷电流参数概率值有关的数字,在自然界发生雷击时不会超过相关的最大和最小设计值。注2根据相关的一组雷电流参数,雷电防护等级用来设计防护措施。3.34 损害风险risk of damage 由于雷电作用,建筑物内每年可能出现的损失(包括人与物的损失)。3.
17、35 安全距离safety distance 被保护建筑物内两个导电部件间不发生危险放电的最小距离。3.36 短雷击short stroke 冲击电流的半峰值时间Tz的典型值小于2ms的雷击(参阅GB/T21714. 1)。3.37 控制效率钮,)sizing efficiency钮,)拦截雷击而不引起被保护建筑物损坏的概率。3.38 比能(W/R) specific energy (W /R) 在整个雷击期间雷电流的平方对时间的积分;它表示在单位电阻上雷电流能量的耗散。3.39 浪涌抑制器surge arrester 用来保护电气设备不受瞬态高电压影响并限制续流幅值的持续时间和发生次数的装置
18、。术语浪涌抑制器包括任何外部的串联间隙,当为服务设施安装浪涌抑制器时,无论是否是作为该装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串联间隙都完成装置中必不可少的功能。3.40 3.41 3.42 浪涌保护器(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 (SPD) 用以限制瞬态过压以及分流浪涌电流的装置。雷暴日(Td)thunderstorm days (Td) 从地图上等雷线获得的每年雷暴天数。上行雷upward f1ash 由雷云对接地的建筑物向上先导产生的雷击。一向上闪击至少有一首次长时间雷击,该首次长时间雷击上有或元叠加多次短时雷击。其后可能有多次短时雷击并可能含有一次或多次长时间雷击。4 雷
19、电和凤力发电机组4. 1 雷电特性可以认为雷击是一个电流源。目前记录到的单次雷击电流最大值在300kA左右。同样,记录到的电荷转移和比能的最大值分别为400C和20MJ/.a。在世界范围,这些最大值发生的百分比极少。中等量值的雷电流峰值大约为30kA,转移电荷和比4 GB/Z 25427-2010 能分别为5.2C和55kJ/n。此外,雷击的电气特性随雷闪的类型和地理位置而变化。4.2 雷电放电的形成及其电气参数雷云中电荷分离后紧跟着发生雷击,出版物lJ1、【2J、3J对此有详细的描述。当雷云间放电或雷云对地放电时均可以观察到雷击。本章关注这些放电中的第一次放电以及雷云与大地间电荷的转移。通常
20、,雷电放电包含几个部分。沿着同一电离路径的整个放电过程称为闪电,其持续时间可以达到1 s以上。单个的闪电被称为雷击。雷电放电有两种基本类型,下行雷和上行雷。下行雷由雷云开始向大地放电。相反,上行雷是大地暴露位置(如山顶)或地上的高大建(构)筑物顶端对雷云放电。通常称这两种基本类型为云对地闪或下行雷,和地对云闪或上行雷。两种雷电可以根据雷云移动的电荷极性进一步划分。负放电是雷云的负电荷对地放电,正放电是正电荷从雷云向大地转移。大部分雷电放电是负放电,在所有云对地放电中有90%的是负闪击。余下10%的云对地放电是正闪击。通常,后者有较高的电气参数。由于产生雷暴的雷云的自然变化,每次雷暴都有差别。例
21、如,不可能预知击中某个建筑物的下一个雷击的电流峰值是多少。我们只知道建筑物遭到超过某数值雷击的概率。人们在高塔上直接测量实际雷击,并已获得了描述雷击电气参数的概率分布33J、34Jo目前,世界上许多地方设置有地区性或全国性的雷电定位系统,因此现在可以获得更多的有关雷电的资料。雷电定位系统可以记录雷击的分布并且判断雷电流的峰值。每种类型的雷击(上行雷、下行雷、负雷击、正雷击)其描述雷击电气参数的概率分布各不相同。下面将描述每种类型放电的典型波形和概率分布。所给定的概率水平是雷击期间超过表中规定电气参数数值的概率。确定估算规定值的电气参数概率4J采用的是经验法。4.3 云对地问击4.3. 1 概述
22、云对地闪(下行雷)由雷云内的预放电开始。该过程的机理目前人们还不清楚,而对发生在云层以下的那部分放电过程却了解得很多。4.3.2 云对地负闪击在负闪击时,一个梯级先导从云中扑向地面,每一梯级约有数十米长,两个梯级间约有50的间歇。梯级持续时间短(典型的为1s),冲击电流超过1kA。当先导充分发展时,先导通道中包含总数约10C或更多的电荷。先导通道的长度可达几十米。梯级先导过程的总持续时间为数十毫秒。肉眼并不能看到微弱的先导通道。先导终端和顶端的对地电位超过10MVo当先导顶端接近大地时,这一高电位将大地表面的电场强度抬高。地表面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的击穿值时,大地或地面上的建筑物开始发出迎面先导
23、(向上运动)。这些向上移动的先导被称为连接先导。连接先导可以确定雷击地面目标的雷击点。当向下的梯级先导与向上移动的连接先导相遇,那么,就建立起一个从云到地面的连续通道。然后,聚集在先导中的电荷,通过这一被电离的通道,以电流波的形式对地放电,放电速度约为光速的三分之一。该过程被称为首次回击。首次回击的峰值可达几百千安,持续时间数百微秒。图1描述了向下雷击寻找雷击点的过程。1 方括号内的数字是参考文献序号。5 GB/Z 25427-2010 图1云地闲的形成过程一段时间间隔后,先导/回击会沿着第一次回击的路径继续发生。通常,这些后续回击之前的(直窜)先导没有梯级并且速度很快(持续几毫秒)。雷闪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1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5427 2010 风力 发电 机组 雷电 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