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665-201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pdf
《GB 50665-201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0665-201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pdf(7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 50665 - 201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1000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50。Mm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P 实施el圆计划生版必在毛毯F2012 - 05 -01 发布2011 -04 -02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统一书号:1580177 720 定价:27.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1000kV overhead transmissi
2、on line GB 50665幡2011主编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2 年5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665-2011 食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北京世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850 X 1168毫米1/32 4.5印张110千字2012年3月第1版2012年3月第1次印刷印数1-10100册食统一书号:1580177 720
3、定价:27.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976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lOOO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665一2011,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0.2、5. O. 3、5.0.8、6.0.4、13.0.2、13.0.3、13.O. 9(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f丁。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一一年四月二日,元可飞J 目Ij1=1 本规范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
4、)(建标(2008J105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共分16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路径,气象条件,导线和地线,绝缘子和金具,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导线布置,杆塔型式,杆塔荷载及材料,杆塔结构,基础,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附属设施等。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地址:北京市
5、安德路65号,邮政编码:10012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1 国网交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孙昕于刚梁政平李勇伟李喜来袁骏龚永光李永双王绍武段松涛陈海波刘仲全周康张国良赵全江王劲曹玉杰廖宗高苏秀成王力争李晓光朱永平江卫华李力肖洪伟薛春林张小力胡红春王虎长孙波夏波王勇张
6、华李翔李三陈光孟华伟何江黄兴主要审查人:王钢郭跃明吕锋罗兵杨崇儒杜谢春邬雄于t5k张霎杨晓王仲华杨元春马志坚杨林朱天浩王作民张天光黄健 2 飞U 自次1总则(1 ) 2 术语和符号( 2 ) 2.1 术语(2 ) 2.2 符号(4 ) 3路径(门4 气象条件(9 ) 5 导线和地线(1 1 ) 6 绝缘子和金具(1 4 ) 7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16) 8 导线布置( 20) 9 杆塔型式( 22) 10 杆塔荷载及材料(23) 10.1 杆塔荷载(2 3 ) 10.2 结构材料(30) 11 杆塔结构(33) 11. 1 基本计算规定11. 2 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表达式(33
7、) 11. 3 杆塔结构基本规定( 3 5 ) M基础.门门口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39) 14 环境保护um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UM 附属设施附录A高压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M门 1 附录B各种绝缘子的特征指数m参考值(48) 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 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and symbols ( 2 ) 2.1 Terms ( 2 ) 2.2 Symbols ( 4 ) 3 Routing . ( 7 ) 4肌1eteorologicalconditions .,. ( 9 ) 5 Conductor a
8、nd earthwire (1 1 ) 6 Insulators and fittings (1 4 ) 7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ng (1 6 ) 8 Conductor arrangement (20) 9 Tower type ( 22) 10 Tower load and material ( 23) 10.1 Tower load (23) 10.2 Structural material (30) 11 Tower structure ( 3 3 ) 11. 1 General calcul
9、ating stipulation (33) 11. 2 Ultimate state expression for carryingcapacity and serviceability (33) 11. 3 General stipulation for structure ( 3 5 ) 12 Foundation (37) 13 Clearance to ground and crossing ( 39) 14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44) 15 Labor safety and industrial sanitation (45) 3 16 Access
10、ories 的Appendix A Classification of overhead line pollution (47) Appendix B Reference value of characteristic index mj for different insulatortype (48)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50)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5 1 )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53) 4 1 J总JHHJ m只1. 0.1 为在1000kV架空输
11、电线路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1000kV特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1. O. 3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1. O. 4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 1. 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sion line 1000kV overhead transmis-标称电压1000kV交流
12、架空输电线路。2. 1. 2 弱电线路telecommunication line 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2. 1. 3 轻冰区light icing area 设计覆冰厚度10rimi及以下的地区。2. 1. 4 中冰区medium icing area 设计冰厚大于10mm小于20mm的地区。2. 1: 5 重冰区heavy icing area 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2. 1. 6 基本风速reference wind speed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10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2. 1. 7 稀有风速ra
13、re wind speed 根据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显著地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重大风。2. 1. 8 稀有覆冰rare ice thickness 根据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显著地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重覆冰。2. 1. 9 耐张段section 两耐张杆塔间的线路部分。 2 2. 1. 10 平均运行张力everyday tension 年平均气温情况下,弧垂最低点的导线或地线张力。2. 1. 11 等值附盐密度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 (ESDD) 溶解后具有与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自然沉积物溶解后相同电导率的氯化铀总量除以表面积,简称等值盐密
14、。2. 1. 12 不溶物密度non-soluble deposit density (NSDD) 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非可榕性残留物总量除以表面积,简称灰密。2. 1. 13 居民区residential area 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等人口密集区。2. 1. 14 非居民区non-residential area 居民区以外地区。2. 1. 15 交通困难地区diHicult transport area 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2.1. 16 间隙electrical clearance 线路任何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距离。2. 1. 17 对地距离g
15、round clearance 在规定条件下,任何带电部分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2. 1. 18 保护角shielding angle 通过地线的垂直平面与地线和被保护受雷击的外侧子导线平面之间的夹角。2. 1. 19 采动影响区mining aHected area 受矿产开采扰动影响的区域。2. 1. 20 大跨越large crossing 线路跨越通航大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或杆塔较高,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3 2.2符号2.2.1 作用与作用效应C一结构或构件的裂缝宽度或变形的规定限值;!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6、P一一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Pmax一一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应力设计值;R一一一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SEhk一一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EQK一一-导、地线张力可变荷载的代表值效应;马VK一一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GE一-永久荷载代表值的效应;SGK一一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SQiK一一第z项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Swk一一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T一-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验算荷载、断线荷载、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TE一一基础上拔或倾覆外力设计值;Tm且一-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Tp一一导、地线的拉断力;TR一一一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V一一基准高度为10m的
17、风速;W -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Wo -基准风压标准值;W,一一杆塔风荷载标准值;Wx一一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s一一土的重度设计值;c一混凝土的重度设计值。2.2.2 电工l 一一海拔1000m时每联绝缘子所需片数;nH一一高海拔下每联绝缘子所需片数;U 系统标称电压;Um._一最高运行电压;一一爬电比距。2.2.3 计算系数Bl 导线、地线及绝缘子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Bz一一构件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Ka -空气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Kc -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Ke 单片绝缘子的爬电距离有效系数;是1一一悬垂绝缘子串系数;Kr一一一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m 一
18、一海拔修正因子;ml一一一-特征指数;一一风压不均匀系数;民一一导线及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品一一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s一一物件的体型系数;f-lsc一一导线或地线的体型系数;z一一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一一可变荷载组合系数;岛;wE一一抗震基本组合中的风荷载组合系数;。一一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Eh 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EV一一-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EQ一一导、地线张力可变荷载的分项综合系数;YI一一基础的附加分项系数;YG一一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5 Qi一一第t项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RE一-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rl一-一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2.2.4 几何参数AJ一一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
19、值;A. -构件承受风压投影面积计算值;D-一导线水平线间距离;Dp一-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Dx-一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Dz一一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d一-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子导线外径的总和;Ic-导线最大弧垂;H二一海拔高度;L一二档距;Lk一悬垂绝缘子串长度;LOl一-一单片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Lp一一杆塔的水平档距;Ls一一单片绝缘子的有效爬电距离;S 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一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k一一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6 3路径3.0.1 路径选择宜采用卫片、航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红外测量等新技术;在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
20、地质发育地区宜采用地质遥感技术;综合分析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地质、冰区、交通、施工、运行及地方规划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并应做到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经济合理。3.0.2 路径选择宜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等重要设施,并应符合城镇规划。当无法避让时应取得相关协议,并应采取适当措施。3.0.3 路径选择宜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当无法避开时应做好评估、报批工作。3.0.4 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宜避开重冰区、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3.0.5 路径选择应分析线路与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3.0.6 发电
21、厂和变电站的进出线,应根据厂、站的总体布置统一规划。3.0.7 轻、中、重冰区的耐张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3km。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采取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宜适当缩短。输电线路与主干铁路、高速公路交叉时,应采用独立耐张段。3.0.8 路径选择宜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公路,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3. O. 9 山区线路在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提高安全度的措施。3.0.10 有大跨越的输电线路路径应结合跨越点,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8 4气象条件4
22、.0.1 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基本风速、设计冰厚重现期应按100年确定。4. 0.2 确定基本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为样本,并宜采用极值I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统计风速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一般输电线路应取离地面10m;2 大跨越应取离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10mo4.0.3 山区输电线路,宜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观测等方法,由邻近地区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推算山区的基本风速,并应结合实际运行经验确定。当无可靠资料时,宜将附近平原地区的统计值提高10%。4.0.4 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7m/s,必要时还宜按
23、稀有风速条件进行验算。4.0.5 轻冰区宜按无冰,5mm或10mm覆冰厚度设计;中冰区宜按15mm或20mm覆冰厚度设计;重冰区宜按20mm、30mm、40mm或50mm覆冰厚度设计。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4.0.6 地线设计冰厚,除元冰区段外,应较导线增加5mm。4.0.7 设计时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应分析微地形、微气象条件、导线易舞动地区等影响。4. O. 8 大跨越基本风速,当无可靠资料时,宜将附近陆上输电线路的风速统计值换算到跨越处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以上10m处,并增加10%,分析水面影响再增加10%后选用。大跨越基本风速不应低于相连接的陆上输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665 2011 1000 kV 架空 输电 线路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