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 T 235-2003(条文说明) 通航建筑物水力学模拟技术规程.pdf
《JTJ T 235-2003(条文说明) 通航建筑物水力学模拟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J T 235-2003(条文说明) 通航建筑物水力学模拟技术规程.pdf(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通航建筑物水力学模拟技术规程JfT 235-2:3 条文说明目次1 总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 3 基本规定. . . . . . . . . . . . . . . . (78) 3.1 般规定.(78) 3.3 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 (78) 3.4物理模型制作精度.(79) 4枢纽通航整体模型试验.(80) 4.1 -般规定.(80) 4.2基本资料.(80)4.3 模型设计.(80) 4.4模型制作及安装.(82) 4.5 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82)4.6试验内容和方法.(82)4.
2、7 资料整理及分析.(84) 5 船闸水力学模型试验.(85)5.1 一般规定.(85) 5.3模型设计.(85)5.4模型制作及安装.(86) 5.6试验内容和方法.(86)5.7 资料整理及分析.(87) 6 升船机水力学模型试验.(89) 6.1 般规定.(89) 6.3 模型设计.(89) 6.6试验内容和方法(90)75 6.7 资料整理及分析.(90) 7 中间渠道通航水力学模型试验. . (91) 7.1 一般规定.(91) 7.3 模型设计.(91)7.6 试验内容和方法.(91) 7.7 资料整理及分析.(92)8 通航水力学数值模拟.(93) 8.3 枢纽通航水力学数值模拟
3、(93)8 .4 船闸输水水力特性数值模拟.仰的附录A量水设备的安装和流量计算.(95) 附录B材料糙率值.(96) 附录C模型加糙方法.(97)附录D水弹性相似比尺关系.(98) 附录E船闸输水系统模型缩尺影响校正方法.(99) 附录F船厢内水体波动衰减所需运行长度的计算.(101) 附录H船闸输水廊道换算长度计算.(102) 76 1总则1.0.1 通航建筑物水力学问题,由于边界和水力条件各不相同,单纯用理论分析的方法不可能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通过类似工程的原型观测又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有时还难以捕捉到有代表性的设计情况,因此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已成为解决通航建筑物水力学问题的
4、重要手段。为能更好地运用模拟技术,规范和统一试验方法,提高模拟精度和科学性,使研究成果有可比性,因此制定本规程是十分必要的。1.0.2枢纽通航水流条件主要是指枢纽中通航建筑物的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范围内的通航水流条件。77 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 传统上模拟研究是以物理模型为主的,因为它比较直观,能较好反映复杂的边界条件和水流条件的影响。数值模拟在通航建筑物水力学研究领域中,对解决一些重复量大的工作如定性的方案对比时效率是很高的,对定量解决复杂问题,特别是反映三维的水流现象是有局限性的。在应用时要根据工程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模拟于段,对重要工程可以采取两种模拟于段,互相补充、验证,发
5、挥各自的特长。复合模型是近代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模拟方法,这种方法将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相结合。它可以由数值模拟来提供物理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特别是在边界条件复杂或非恒定流情况下,在模型范围很大时,可以减小物理模型的模拟范围,控制模拟边界条件,提高模拟精度。同时也可以由物理模型提供数值模拟的某些参数,利用数值模拟速度快、变换方案容易和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进行多组次的计算,使数值模拟更加准确和可靠。3.1.4 迄今为止变态模型在通航建筑物水力学模型试验方面,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尚无成熟的经验,故模型不得采用变态。3.3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3.3.2 平水塔是保障供水管道水压和流量稳定的设备,当供水
6、系统给多个模型供水时,如果没有平水塔,一个模型流量的变化就会影响其他模型的流量,给试验造成困难。当供水系统只为一个模78 型供水时,也可以不设平水塔。3.4 物理模型制作精度3.4.1 一般模型导线控制范围不会超过50m,用经纬仪控制角度可以精确到0.010,此时产生的最大误差不会超过lOmmo3.4.2 水准点是模型高程的重要控制点,因此要求精度较高。误差主要产生于水准尺刻度、仪器水平度及读数视差等。只要操作时注意,这样的精度是可以达到的。3.4.3原体水位和水深的测量精度一般为0.05-O.lm,一般枢纽整体模型几何比尺为1:1左右,据此规定制模精度为士1mmo平面位置偏差对试验结果影响较
7、小,因此允许偏差为土lOmmo3.4.4 主要考虑水工建筑物模型尺寸偏差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因此精度控制要比地形严格。3.4.5本条规定是根据国内船模的模拟经验确定的。79 4 枢纽通航整体模型试验4.1一般规定4.1.3验证试验是为了检验和调整模型的水流运动和阻力与原型的相似性,如果相似性不符合要求,就不能保证试验的正确性。因此要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调整,采取措施如改变糙率等,以满足相似性的要求。4.1.4 本条是指推荐工程方案布置、通航水流条件限值和停泊标准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4.2基本资料4.2.1 模型中进出口段是试验河段之外上下游的水流调节段。4.2.6 船舶资料是为试验中模拟船模
8、所用,船模分为无动力和有动力两类。无动力船模为非自航性质的船模,主要用于船舶停泊条件试验;有动力船模即遥控自航船模,主要用于航行条件试验。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对船舶资料有所选择。4.3模型设计4.3.2 枢纽模型一般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即模型与原型中惯性力和重力的比值相等。但实际上流体运动时,除惯性力和重力外,还有粘滞力、弹性力、表面张力和离心力等,要使模型达到动力完全相似,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消除或减少其他作用力影响所产生的偏差,条文中补充了限制条件,现将依据说明如下:(1)从阻力相似出发,模型至少应该达到紊流,许多试验结果80 表明,明渠水流中紊流临界雷诺数的下限为1栅;(2)为消除表面张力
9、的影响,根据理论计算,要求模型表面波速大于0.23m/s,模型的最小水深不应小于0.015m0考虑到流速仪测量或模型加糙物影响的要求,规定模型航槽中的水深不应小于0.03m;(3 )河道模型一般用水泥砂浆粉面,其糙率约为0.012-0.013,若模型糙率小于0.012,则制模较困难;一般原型河道的最小糙率为0.03左右,模型糙率应当比它小,如果模型糙率大于0.03就无法达到相似要求,故有此限制。4.3.3 水流调节段为水流的自动调节段,用以保证试验段的水流运动与原型相似。模型进口水流调节段的长度与其上游段的河势有关。出口考虑到控制水尺的位置要求及出口段受尾门的影响,同样也需要有一定的模型长度来
10、消除其影响。长度的规定是根据上述原则并总结大量模型实践经验确定的。4.3.4模型几何比尺的选择,是根据国内外已建成并做过整体模型试验的20余座有通航建筑物的枢纽工程试验资料统计分析而得。4.3.5根据国内有关研究单位进行枢纽通航工程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的实践经验,枢纽通航水工模型均采用正态模型,要求的模型糙率较小,一般由水泥砂浆粉面后,压光或进行拉毛处理,就可以使模型的阻力达到相似。若不满足,再根据需要按附录C进行颗粒加糙。4.3.6枢纽通航整体模型中的船闸,由于受比尺限制,一般无法严格模拟输水系统,因主要是研究灌泄水过程对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而不是研究输水系统本身的水力特性,故可以简化。只要保证
11、船闸输水过程中的流量变化相似就可以了。4.3.7 电站日调节时,正、负波在原型河道中的衰减很慢,可以传递上百公里。而枢纽通航模型的上下游河段不可能做得很长,模型的进出口将会对波动产生反射,进而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当调峰时间短时,需要在反射波到达试验段之前结束测试;当调峰时间81 较长时,在模型的进、出口设置消波措施。4.3.8元动力船模是指在枢纽整体模型中进行船舶的停泊条件试验时,船舶中驳船不模拟舵,推轮不模拟螺旋桨和舵,均为非自航性质的船舶模型。4.4 模型制作及安装4.4.3根据实践经验,采用断面板控制地形,用导线网控制平面位置,水准点控制高程,是最常见的做法。4.5 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4
12、.5.2 (1)根据实践证明毕托管是测量恒定流时均点流速首选的较佳常规仪器,近年己有自动记录的毕托管流速仪。(2)微型旋桨流速仪要求水质清洁,否则水中的发丝或青苔类纤维状污物将缠绕叶轮影响使用。根据使用经验该仪器易受外界条件影响,故需定期在专用设备中进行率定。(3)电磁流速仪抗干扰能力较差,要求水体中元漏电,探头附近无气泡。4.6试验内容和方法4.6.1 (1)根据有关科研单位验证水面线的实践,提出不同的水位控制允许偏差。主要是因洪水位的地形复杂,观测原型洪水期水位比较困难,误差较大;而中、枯水位原型观测较易进行,此时水深又相对较小,故允许偏差应从严掌握。由大量的模型验证实践表明,验证水面线主
13、要是中、枯水位达到与原型一致。因此对洪、中、枯水位的验证分别提出控制的允许偏差。(2)根据原型与模型不同的测量方法,原型测取断面的平均流速和相应过流面积的乘积求得流量,公认误差为士5%,因此模型相应流量的偏差为:t5%,能够满足试验要求。82 (3)原型中观测断面上测点的流速分布时,视水深的大小采取一点法至五点法,测量垂线上各点的平均流速,得到全断面平均流速值。鉴于模型水深浅,难于按原型相应的测点进行流速测量,故根据模型水深,以水深小于和大于O.05m,分别按一点法和二点法测量,获得模型的平均流速。(4)鉴于模型与原型水流都具有紊动和不规律性,根据国内有关科研单位的经验,若某测点水位偏高,则校
14、核该测点附近断面的糙率是否偏大,采取减小模型的糙率;若测点水位偏低,则说明该测点附近的糙率偏小,采取增大模型糙率的措施;除此之外尚需校核测点上下断面之间的局部地形是否符合原地形;若采取措施并经过室内作业各方面的检查,仍不满足要求时,则对原地形和水位观测资料重新审查或重新观测。4.6.2 本条中的试验内容是根据国内枢纽通航工程整体模型试验总结出来的,具体内容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而定。(1)枢纽中通航建筑物不同布置方案是指,如左右岸布置,即使在同一岸又有通航建筑物轴线与坝轴线交角和导航堤型式不同等,都会造成通航建筑物的进出口河道水流收缩或扩大,使水流弯曲变形,产生流速梯度,形成斜向水流。由于斜向水流
15、的作用,产生回流,横流和回流使航行船舶或船队产生横漂和扭转,影响通航,因此要对通航建筑物在枢纽中的布置进行通航水流条件的试验。(2)枢纽世洪通航水流条件试验,是指研究不同泄洪流量和闸门不同开启方式对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闸门的开启方式有集中开启、分散开启和均匀开启等多种组合。(3)由于电站日调节时流量变率较大,产生的长波向上游或下游方向传递,传递速度快、衰减慢和距离长。在传递过程中水面的降落和增高及产生横流将影响通航水流条件,因此要进行试验。(4)船闸灌油水时流量变化在引航道中产生往复波流运动,这种波流运动影响引航道和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同时会对船闸闸门产生反向水头,影响闸门运转。船闸灌油水有
16、多种水位组合,83 -般取最大水位差的水位组合进行试验。(5)枢纽的运行方式中,枢纽泄洪、船闸灌泄水和电站日调节可以有多种组合。当电站日调节与船闸灌地水同时运行时,各自产生的长波运动,会造成波的叠加;当枢纽泄洪与电站日调节联合运行时,会增加或减小口门区及连接段的水流流速和水面比降,往复波流和长波也会叠加,有可能比单独运行更危险,所以要进行不同组合的试验。4.6.4 枢纽通航中船舶的航行条件,采用遥控自航船模试验能更直观地反映航道水流条件和边界条件对船舶航行的综合影响,并能反映船舶与水流的相互作用。通过船模航行参数的观测,可以分析航行状态和航行条件的优劣,能衡量工程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要求。目前国内
17、的大、中型的枢纽通航工程模型试验中,作为衡量通航水流条件的一种方法和试验手段,遥控自航船模已得到广泛应用。4.6.5 枢纽的通航水流条件试验是经过多种方案的优化,从局部到整体,从不够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优化过程中往往是抓主要矛盾,针对水流条件中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的指标进行反复试验,使其满足标准要求,不一定都要做系统完整的试验,当得到终结布置的推荐方案时,补充尚未做过的其他试验,全面反映推荐方案的各项指标,使其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模型试验资料。4.7 资料整理及分析4.7.4对不满足技术标准的工程方案进行优化修改试验所采取的改善措施有改变通航建筑物在枢纽布置中的相对位置;调整船闸纵轴线的位置;调整导
18、航隔流堤的布置形式,改变堤头形式、角度、堤的长短、堤上开孔和堤断面形状,采取筑丁坝、潜坝、扩宽边坡和设挑流墩等辅助建筑物;改变溢流闸门的开启方式、改变船闸运行方式和日调节调峰间隔或方式等。84 5 船闸水力学模型试验5.1一般规定5. 1.1 其他的船闸水力学模型试验包括事故闸门动水关闭、船舶进出船闸闸室阻力、航态和有闸室减淤要求的输水系统布置等。此外,还有省水、河口入海防咸船闸等特殊类型的船闸水力学模型试验。5.1.3 大量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表明,船闸原型的输水效率比模型高,流量系数大,造成输水时间缩短、流量增加和惯性超高超降增大,使模型试验成果偏于不安全。因此,对模型试验的缩尺影响要给以足
19、够重视。一般认为阻力特别是沿程摩擦阻力不相似是产生原型和模型差异的主要原因,这在分散输水系统的船闸表现尤为明显,它的损失主要以沿程摩擦阻力损失为主。观测结果表明原型比模型阻力系数降低20%-50%,流量系数则增加10%-20%。因此要对分散输水系统船闸模型试验成果进行缩尺影响分析和校正。5.3模型设计5.3.1 船闸水力学模型试验模型设计限制条件的原因如下:(1)为了达到模型水流与原型阻力相似,模型水流需处于阻力平方区。受模型比尺的影响,模型的雷诺数比原型小很多,一般难以达到,为了减小试验误差,使模型水流达到紊流则是最低要求;(2)根据经验,模型出水孔廊道段水流雷诺数应大于细则,可忽略雷诺数对
20、局部阻力的影响,多数模型试验资料表明,除在阀门开启初期及输水末期小部分时段不能满足该要求外,其他大部分主要输水时段均能满足该要求;(3)根据试验经验,掺气模型试验的水流速度大于7m/s,才可保持掺气相似。5.3.2本条是根据国内有关单位进行模型试验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引航道中往复波流的影响要超过引航道的长度,因此规定口门外水域要有一定的长度以免影响流态。5.3.6该条所列的各类模型比尺的范围,是根据国内外已有的船闸水力学各类模型试验资料统计而得。近百年的船闸建设历史表明,这些比尺范围的模型试验成果均被原型船闸证明是可信的。但对于分散输水系统船闸模型的多数出水孔缝,如其宽度小于6川,其缩尺影响将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TJ 235 2003 条文 说明 通航 建筑物 水力学 模拟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