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9046-2003 医用电子加速器 验收试验和周期检验规程.pdf
《GB T 19046-2003 医用电子加速器 验收试验和周期检验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9046-2003 医用电子加速器 验收试验和周期检验规程.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1. 040. 50 F 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046-2003 医用电子加速器验收试验和周期检验规程Medical electron accelerators Acceptance and periodic tests (lEC 60977 :1 989 , Medical electron acceleralors in the range 1 Me V to 50 Me V-Guidelines for function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MOD) 2003-03-26发布中华国家质人民共和国监督检验检查总局200
2、3-10-01实施发布GB/T 19046-2003 目。言本标准修改采用IEC60977: 1989( lMeV 50MeV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导则)(英文版)。本标准根据IEC60977: 1989重新起草,对国际标准进行了编辑性修改和技术性修改。国际标准IEC60977: 1989第二篇已被国家标准GB15213-1994(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等效采用,编入该标准的第3章。考虑到与该国家标准的相应关系,本标准做了如下修改z标准结构按照GB/T1. 1-2000的要求编写;修改了标准名称,以示与GB15213-1994的区别;第14章的章条名称和编排顺序基本上与GB15213-199
3、4一致。为了便于比较,在资料性附录C中列出本标准条款与国际标准IEC60977: 1989以及国家标准GB 15213一1994条款的对照一览表。考虑到标准的可操作性,本标准在采用IEC60977,1989时做了下列技术性修改2对第3章要求中的技术指标做了适当修改和补充;删除了最大吸收剂量率、电子辐射野的光野指示、治疗床旋转轴线的平行度气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验收试验项目选择参考和规范性附录B周期检验项目选择参考,增加F辐射防护的安全要求:电子辐照中的杂散X辐射和x-辐照中的表面相对吸收剂量(见附录A、附录B):增加了图3。这些技术性差异在资料性附录D中分别予以说明。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
4、附录,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医用电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放射治疗、核医学和放射剂量学设备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中L标准起草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兆园、潘铭乔。I GB/T 19046-2003 医用电子加速器验收试验和周期检验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电子加速器验收试验和周期检验的性能指标、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和检验周期。本标准适用于医用电子加速器初次安装后,制造方、使用方和第三方共同进行的验收试验,以及设备正常工作中,使用方进行的周期检验。本标准适用于医疗事业中以放射治疗为目的、能产生X辐
5、射和电子辐射、能量为1MeV50 MeV 的医用电子加速器。本标准适用于配备有等中心机架的医用电子加速器,对非等中心设备的性能和试验方法亦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9706. 5-1992 医用电气设备能量为150MeV医用电子加速器专用安全要求(eqvIEC 60601-2-1 ,198) GB 15213一1994医用电子加速器性
6、能和试验方法(GB15213-1994.eqv IEC 60976 , 1989.IEC 60977 ,1989) GB/T 17857-1999 医用放射学术语注:丰标准中出现的名词术语均直接采用GB/T178S7-1999中的定义。3 性能要求3. 1 剂量监测系统3. 1. 1 重复性重复性用变异系数表征,对于X辐射和电子辐射,在同一辐照条件下,剂量监测计数值与吸收剂量测量值之比的变异系数应不超过0.7%。3. 1. 2 线性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的每档能量,在随机文件规定的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的范围内,吸收剂量测量值与剂量监视l计数值的关系应为线性,其最大偏差应不超过士2%。3. 1.
7、3 随设备角度位置的变化关系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角度变化的范围内.R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平均值之比应不大于3%。3. 1. 4 随机架旋转的变化关系在X辐射下,在机架整个旋转范围中通过4个不同的450扇区内,对每一个45扇l豆测量n次R町值,计算每个扇区的R脏。其中Rare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相对3.1. 3中非弧治疗模式所测定的平均值R之百分比,应不超过士2%。3. 1. 5 日稳定性在8h内,设备以每照射4Gy剂量后停止10min的周期连续运行,在连续运行之前、后的进行nGB/T 19046-2003 次2Gy辐照,通过测量并计算得到豆、丸,两者之差与R,之百分比应不超过2%。3. 1.
8、6 移动束治疗的稳定性如果移动束治疗是以机架旋转角度终止辐照,则剂量监测t数值与计算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应不扭过土5%。如果移动束治疗是以剂量监视tl系统终止辐照,机架实际旋转的角度值与计算值的最大偏差应不大于士30。注1,剂量值的计算方法:将预先确定的每单位角度的剂量值乘以预先设定的机架旋转角度。注2角度计算方法:预先设定的剂量值除以预先确定的每单位角度的剂量值。3.2 深度吸收剂量特性3.2. 1 茶辐射的深度剂量特性穿透性的实测值与标称值的最大偏差应不超过士3%或土mmo 3.2.2 电子辐射3. 2. 2. 1 深度剂量特性穿透性的实191tl值与标称值的最大偏差应不超过士3%或土2mm。
9、3.2.2.2 穿透性的稳定性在吸收剂量率和机架旋转角度的全部范围内,穿透性随机架角度变化的最大偏差应不超过士3%或士2mm 3.3 辐射野的均擎度3. 3. 1 X守辐射3.3. 1. 1 方形x-辐射野的均整度在标准测量深度上,辐射野内任何处的最大吸收剂量点与辐射野均整区内的最小吸收量点的吸收剂量的比值2a) 对5cmX5 cm30 cmX30 cm的辐射野,应不超过106%; b) 对大于30cmX30 cm至最大方形辐射野,应不超过110%。3. 3. 1. 2 方形元辐射野的剂量分布随角位的变化关系在机架和!束系统的全部标称角度范围内,对大于5cmX5 cm的所有元辐射野,均整区域内
10、任一点的吸收剂量(不大于1cm挡2搅内的平均值)与辐射束轴处的吸收剂量比值的变化:a) 标称能量小于30MeV B才应不超过士3%,b) 标称能量大于或等于30MeV时应不超过土4%。3. 3. 1. 3 方形无辐射野的对称性在标准测试深度上的均整区域内,对称于辐射束轴的任意两点的吸收剂量(不大于1cm内的平均值)的最大比值(大比小)应不超过103%。3. 3. 1. 4 最大吸收剂量比在最大吸收剂量深度垂直于辐射束轴的平面上,均整惊:域内最大吸收剂量点的吸收剂量与辐射束轴上的最大吸收剂量的比值(大比小), al 对5cmX5 cm至30cmX 30 cm辐射野,成不超过107%; bl 对大
11、于30cmX 30 cm的方形辐射野,应不超过109%。3. 3. 1. 5 使用模形过滤器的x-辐射野al 模形过滤器因子的最大偏差应不超过士2%,bl 模形过滤器角度的最大偏差应不超过士20。3.3.2 电子辐射3.3.2.1 电子辐射野的均整度al 基准深度处.80%等剂量线与几何辐射野投影边的距离应不大于15mm; 2 GB/T 19046-2003 b) 在标准测试探度处,沿主轴方向90%等剂量线与几何野投影边的距离应不大于10mrn; c) 沿角平分线方向上90%等剂量线与几何野投影边的距离应不大于20mm。3.3.2.2 电子辐射野的剂量分布随角位的变化关系在标准测试深度,在机架
12、与限柬系统旋转角度的全部范围内,90%等剂量线内推1cm处的均整区域内任一点的吸收剂量与辐射束轴处吸收剂量之比的变化应不超过士3%。3.3.2.3 电子辐射野的对称性在标准测试深度,90%等剂量线内推1cm处的均整区域内,对称于辐射束铀的任意两点的吸收剂量之比(大比小)应不超过105%。3.3.3 辐射野的半影对于X辐射和电子辐射.随机文件应给出辐射野内80%吸收剂量点与20%吸收剂量点之间的沿两主轴方向的最大距离.所有的测试应在标准测试深度平面上进行。3. 4 辐射野的指示3. 4. 1 元辐射3.4.1.1 辐射野的数字指示辐射野的数字指示装置的指示与辐射野的实际尺寸的最大误差:a) 对5
13、cmX5 cm至20cmX 20 cm辐射野,应不超过土3mrn或士1.5%;b) 对大于20cmX20 cm至最大辐射野,应不超过+5mm或土1.5%。3. 4. 1. 2 辐射野的光野指示光野边缘与辐射野边缘之间沿两主轴方向的最大距离2川在正常治疗距离下2) 对5cmX5 cm至20cmX 20 cm辐射野,应不超过士2mm或1%;2) 对大于20cmX 20 cm至最大辐射野,应不超过+3mm或1%。!) 在1.5倍正常治疗距离下:对小于30cmX 30 cm辐射野,应不超过士6mm或2%。c) 光野中心与辐射野中心之间的最大距离:l)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应不大于Zmm; 2) 在1.5
14、倍正常治疗距离处,应不大于4mm。3. 4. 1. 3 重复性在相同的数字指示时,重复建立辐射野,其最小野与最大野的偏差应不大于2mm,相对应的光野边缘和辐射野边缘的最大距离应不大于2mm。3. 4. 2 x-辐射方式下,限束系统的几何形状a) 对边平行度的最大偏差应不大于0.5;b) 相邻边垂直度的最大偏差应不大于0.50。3.5 辐射束铀的指示3. 5. 1 辐射束轴在患者入射表面上的位置指示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全部角度范围内,患者的入射表面处辐射束铀的实际位置与指示点的最大偏差:a) 对于X辐射,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士25cm或设备工作范围内,应不超过+2mm; b) 对于电子辐射,在正常治疗
15、距离处士25cm或设备工作范围内,脱不超过士4mm。3.5.2 辐射束轴在患者射出面上的位置指示对于x-辐射,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士50cm或设备i作范围内,患者射出面上辐射束轴的实际位置与指示点的最大偏差应不超过土3mm。3.6 等中心3 GB/T 19046-2003 3. 6. 1 辐射束轴相对于等中心点的偏移辐射束轴相对于等中心点的最大偏移,应不超过土2mmo 3.6.2 等中心的指示任何(部件)的等中心位置指示器指示偏离等中心(由3.6. 1确定)的最大偏移应不超过士2mmo 3. 7 iS辐射束轴的距离指示3.7. 1 J等中心距离的指示a) 对于等中心设备,参考点必须位于等中心,在指
16、不范围内指示距离与参考点的实际距离的最大误差应不大于士2mm; b) 对于非等中心设备,参考点必须位于正常治疗距离的辐射束轴处,指示距离与参考点的实际距离的最大误差应不超过士2mmo 3.7.2 到辐射源距离的指示指示距离与参考点距辐射源的实际距离的最大误差应不超过士5mmo 3.8 旋转运动标尺的零刻度位置Z 1(川辐射头(7ff(6 (2) (4) 机架) 1 ( C(8:二二气;:)X ) 1 1 ( 情疗床直柱_: 中777/ / z_j 平面ZZl 机架旋转,轴(1 ) ; 2 辐射头横向转动,轴(2); 3 辐射头纵向转动,轴(3); 4 限束系统旋转,轴(4); 5 治疗床等中心
17、旋转,轴(5); 6 治疗床床面自转,轴(6); 7 治疗床床面纵向转动,轴(7); 8 治疗床床面横向转动,铀(8); 9 治疗床床面高度,方向(9); 10 治疗床横向移动,方向(10); 1 1 治疗床纵向移动,方向(11); 12 轴(1)至辐射源距离,方向(12)。图1旋转式机架4 各旋转标尺指示的零位与GB152131994中3.8规定的零位的最大误差za) 机架旋转轴(1),应不超过士o.50; b) 辐射头横向转动轴(2),应不超过士O.10; c) 辐射头纵向转动轴(3),应不超过土o.10; d) 限束系统轴(4),应不超过士O.50; e) 治疗床的等中心旋转轴(日,应不
18、超过士0.5050 床面自转轴(6),应不超过士0.50;g) 床面纵向转动轴(7),应不超过0.5。gh) 床面横向转动轴(8),应不超过士O.50。3.9 前后辐射野的重合性在等中心处,前后辐射野主轴之间的最大偏差应不超过士2mmo 3. 10 治疗床的运动3. 10. 1 治疗床的垂直运动GB/T 19046-2003 分别将30kg与135kg的负载分布在治疗床固1m及2m长的范围内,并使负载的重心通过等中心,将治疗床的高度变化20cm 时,床面的最大水平位移应不超过土2mm。3. 10. 2 治疗床的等中心旋转治疗床等中心旋转轴相对等中心的位移应不超过+2mm, 3. 10. 3 治
19、疗床的刚度3.10.3.1 治疗床的纵向刚度治疗床在以下承载情况(负载重心均作用于等中心点), a) 床面缩回,30kg负载均布在1m长范围内;b) 床面伸出,135kg负载均布在2m长范围内。治疗床床面在两种负载下等中心附近高度的变化应不大于5mm。3. 10. 3. 2 治疗床的横向刚度当135kg负载均布在治疗床2m长度范围内,并且重心作用在等中心点时,在治疗床垂直升降的全部高度范围内2a) 治疗床床面相对于水平面的侧向倾斜角度应不大于0-fpb) 治疗床床面作最大横向位移时,治疗床床面在等中心附近的高度的变化应不大于5mmo 4 试验方法4. 1 标准试验条件4. 1. 1 除非另有说
20、明,所有的测试项目均应按照GB15213-1994第4.1. 1 4. 1. 5所给出的标准测试条件进行。4. 1. 2 对于3.3.lX辐射野的均整度,体模表面位于在辐射源一方距离等中心10cm处.用以测量分布在标准测量深度10cm处平面上的吸收剂量(3.3.1.1、3.3. 1. 2、3.3.1.3、3.3. 1日和最大剂量深度平面上的吸收剂量(3.3.1.4人对于3.3. 1中非等中心设备和3.3.2中有关电子辐射的规定,其体模保持在正常治疗距离上,以便对各个特定深度的平面进行测量。4. 1. 3 验收检验的试验条件按照表1的规定。4. 1. 4 周期检验的周期、试验条件与方法按照表2的
21、规定,试验项目参照表3进行选择。4.2 剂量监测系统将辐射探测器安放在体模内的标准测量深度处的等中心位置上。4. 2. 1 重复性在正常治疗距离处,预置大约2Gy的吸收剂量进行连续次辐照问=日,根据剂量监测仪的读数GB/T 19046-2003 乱,按照公式。)计算平均值R和变异系数S.试验结果应符合3.1. 1的规定。变异系数5按式(1)计算S苦J主(仨千)2%. ( 1 ) 式中,R, 第i1次测量所得剂量监视l计数值与吸取剂量测量值之比;R n次测量的平均值$n 测量次数,一般nz50对于4.2中的其他试验二5.如果在n5的情况下,测量值已满足测试需要,则可采用少于5的次数。4.2.2
22、线性在标称吸收剂量范围内,以近似相等的问隔选取i(i5)个不同吸收剂量预置值、在1档(j5.如果吸收剂量率是连续可调的,则从20%到最大吸收剂量率的范围内取4个不同的吸收剂量率值,此时j4)。吸收剂量率下进行n次辐照并测量。(见图2)9 8 7654 hO堪回震酬原型犀1 3 2 0 o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剂量监测计量值U,D, 用最小工乘法求出的吸收剂量计算值sa 比例因于$b 直线与纵坐标铀的截距,U 暖收剂量计数值。图2剂量监测系统线性令D为第2个吸收剂量预置值和第1档吸收剂量率下第n次辐照的吸收剂量测试值。D为在第1个吸收剂量预置值和第1档
23、吸收剂量率下进行n次吸收剂量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则有:DiJ=tZDv . ( z ) D,为在第2个吸收剂量预置值下1档吸收剂量率的D,j值的平均值。则有:D,二?去D,j ( 3 ) 6 GB/T 19046-2003 对各个D,数据求出下列线性关系式=D, = aU十b. ( 4 ) 式中.D, 最小二乘拟合法求出的吸收剂量计算值ga一一比例因子;b 直线与纵坐标轴的截距;U一一吸收剂量预宣值。用下式计算测量平均值与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值DCi的偏差,应符合3.L 2的规定。4.2.3 随设备角度位置的变化关系(D, - D )m X 100 ,/ U, . ( 5 ) 在表1中的每一组试验
24、条件下,以2Gy的吸收剂量辐照,测得n个R值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R,确定其中最大值Rmax和最小值Rrnin,按照公式(6)计算应符合3.L 3的规定。式中2IE=(kmx十Rmio)/2o4.2.4 随机架旋转的变化关系(Rm -Rmo)/R X 100% .( 6 ) 在机架旋转的整个范围内,将180分成4个45。的扇区,对每个扇区测得n个R町并按计算每组的平均值Rrc确定其中最大值Rarcma和最小值Raremin,按照公式(7)计算应符合3.L 4的规定。注,R同4.2.30 4.2.5 日稳定性(R.m -R,mo ) / R X 100 % ( 7 ) 当设备进入预备状态后,立即进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9046 2003 医用 电子 加速器 验收 试验 周期 检验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