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5025-1993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pdf
《DL 5025-1993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5025-1993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Specif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Microwav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sDL 5025-93主编单位参加单位批准部门施行日期:电力工业部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业部华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业部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3年9月1日DL 5025-93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行业标准的通知电办(1993)310号为了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统一技术标准,由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编制了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
2、术规程)(编号为DL 5025-93),经审查通过,现批准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1993年9月1日DL 5025-931总则1.0.1为了统一技术标准,保证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满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的要求,特制定本规程。1.0.2微波通信是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主要通信方式之一,是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1.0.3本规程规定了微波通信工程的设计标准,可保证建设电路的技术性能符合要求,为电网管理、电力调度、远方保护、安全自动装置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信
3、息传翰通道。1.0.4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容量为60话路及以上的模拟与容量为二次群及以上的数字微波通信干线工程设计。上述项目的扩建、改建工程和小型微波通信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1.0.5微波通信工程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注意节约用地,重视环境保护。1.0.6微波通信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满足维护使用要求。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1.0.7设计中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鉴定合格的产品不得在工程中采用。引进设备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有关规定p1.0.8新建或改建徽波通信电路的频率,需由建设或运行
4、管理单位按有关规定报请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1.0.9设计应以电力系统通信设计和通信规划设计为依据,对于通信方案、设备容量应以近期为主,并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10.10徽波通信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标准及部颁现行有关规程的规定。当本规程与国家标准矛盾时,应按国家标准执行。2微波通信电路设计技术要求2.1电路传输质,指标2.1.,容量大于60话路的模拟微波通信假设参考电路。2.1.1.1每个波道容量大于60话路的模拟微波通信假设参考电路,其长度为2 500 km,2.1.1.2该电路在每个传输方向上应包括3套音频调制解调器,6套基群调制解调器,9套超群调制解调器。2.1.1.3对于
5、每个传愉方向,该电路应分别包括9套微波调制解调器,这些调制解调器把电路分成9个等长的等质段。2.1.1.4每个波道容量大于60话路的模拟微波通信假设参考电路如图2.1.1所示。2.1.2每个波道具有60路以上话路容量的模拟微波通信。2 500 km假设参考电路,任一话路的相对零电平点的噪声功率,当考虑衰落时应符合下列要求。2.1.2.12.1.2.22.1.2.3任何月份的20%以上的时间,噪声计加权1 min平均功率7 500 pW,任何月份的0.1写以上的时间,噪声计加权1 min平均功率47 500 pW e任何月份的0.01%以上的时间,不加权噪声功率(5 ms积分时间)1 000 0
6、00 PW.DL 5025-932500 km肠刃刁洛小洛洲小小r.eo收信电平一2 dBr(-2一7. 5 dBr反射损耗:300-600 H:时12 dB;600-3 400 Hz时15 dB,PCM终端设备应具有2 W,E应避免或尽量减少等效地面反射系数较大,不利于电波传播的C型和D型地段。3.2余赚标准3.2门微波电路的每一个接力段,在考虑K值变化的时间范围内,电波射线和下方障碍物之间应有一DL 5025-93定的余隙值。对单一障碍物的接力段的余隙值宜满足表3. 2.1的要求。表32.1微波接力段余隙值rfK值份一障碍物类型一一一一之么二二。一;/3公仁说明刃型00. 6 F,K:等效
7、地球半径系数F,:第一费涅耳区半径Km.二:指仅0.1%时间内可以小于它的值等效地面反射系数不小于0. 7的光滑地面)0. 3 F, O. 6 F簇1. 38 F,其他O. 3 F,O. 6 F,多障碍物的接力段的余隙值宜按K=K二时,由障碍物引入的电波绕射损耗值不大于10 dB和K=4/3时,保证接收电平值不小于自由空间条件下接收电平值的要求。3.2.2在需要采用空间分集接收的接力段,主天线路径余隙应满足3.2.1规定。分集天线路径余隙应满足下列要求.3.2.2.1单一障碍物情况:1. K=4/3时,余隙不小于0. 6 Ft;2.在分集接收天线安装在主接收天线下方的情况下,K=K.时,障碍物
8、引入的绕射损耗不大于15 dBo3.2-2.2多障碍物的接力段,宜按K=K。时,由障碍物引人的电波绕射损耗不大于15 dB考虑。3.2.3微波通信电路接力段电波射线除满足下方余隙要求外,其余各侧的远区余隙值,必须不小于第一费涅耳区半径F,值。3.3线路的分支、转折和防越站千扰3.3.1在二频制多段微波通信电路中,出现在一段上的同波道干扰,应满足信号与干扰之比不小于系统的允许值。因此,线路的转折角或分支角的大小,由系统允许的背向和分支干扰与信号比值决定。3.3.2微波通信电路应成折线型,以减少越站干扰的影响。要求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时,在一个接力段上接收机输人端信号对越站干扰之比不小于65 d
9、B,3.4天线离度和分集间距3.4.1天线高度的确定应满足接力段余隙标准的要求。当斋要建立天线塔时,尤其是需要建立较高的天线塔时,还应综合考虑馈线损耗应满足技术要求以及天线塔的经济合理性和施工维护的方便。3.4.2天线高度的确定应能满足天线近场G-净空要求,如图3. 4. 2所示。3.4.3天线高度的确定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为高层建筑的发展留有适当余量,提出徽波通道保护要求。3.4.4确定天线高度时应尽可能控制电波射束反射点不要落人水面及等效地面反射系数较大的区域。3.4.5为使微波电路传播稳定,收发两端天线的海拔高度差宜尽量取大。3.4.6空间分集接收是克服电波衰落的有效措施之一,当电路站距
10、较长或通过电波传播不利的地区时,可采取空间分集接收措施。空间分集接收天线垂直间距和空间分集改善效果应通过计算确定。图3.4.2天线近场区净空要求示意图DL 5025-933.5频段选择极化IRE和电路计算3.5.1考虑。3.5.23.5.3频段的选择应根据电路传输容量和通信电路规划并结合已建微波电路的现状和当地条件综合射频波道的极化配置原则应是尽可能降低系统可能出现的射频于扰。在微波频段、设备制式、电路路由确定的条件下,应进行电路质量指标的计算,计算的电路质量指标宜优于实际电路质量指标的分配值。4微波站设计要求4.1站址4.4.1微波站址选择应统筹考虑微波路由上、下话路地点、传枪信息种类、传输
11、质量、系统发展的要求及技术经济等条件。4门.2微波站址选择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投资、节约维护费用、方便施工、便于维护运行。无人值守站还应考虑便于安全防护。4.1.3微波站址宜选在现有和规划中的发电厂、变电所和电力管理部门。4.1.4微波站应选在交通方便、靠近可靠电源、水源和居民区的地方。无人值守站也宜靠近道路和居民点。4.1.5微波站不应选在易受洪水威胁的地方。站址标高宜在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否则应有防护设施。4.1.6微波站应选在地形、地质适于建筑房屋、微波天线铁塔及修建道路的地方。对于山上站应避开地质有滑坡、断层、塌陷、危岩、滚石和溶洞等地带。对抗展有要求的地区,站址应尽量选在对
12、建筑物抗展有利的地段。4.1.7微波站不应选在矿山开采区;如选在有矿藏的地方,应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4.1.8微波站址选择应符合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选站中应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利用荒地、坡地、不占或少占农田。4.1.9林区选站要遵守林业部门的有关规定。选站过程中宜取得林业部门的配合,并取得协议。4.1.10微波站应避开经常有较大振动或强噪声的地方,应选在有安全环境的场所,不应选在易燃易爆、容易发生火灾和有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4.1门1微波站应选在环境卫生条件较好地方。不应选在生产过程中散发较多粉尘和有腐蚀性气体、有腐蚀性排放物的工业企业附近。4.1.12在机场附近选微波站时,站址距机场距离和
13、微波塔高度必须符合航空部门关子保护机场净空的规定。4.2水、电、路、联络电话4.2.1有人值守徽波站应有水源,其水量应满足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要求,水质标准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无人值守微波站在水源困难的地方不设供水系统.4.2.2微波站如果采用交流供电专用线供电,专用线上不准加挂其他供电负荷。处于发电厂、变电所内微波站的交流供电,由厂、所用电系统供给,处于调度所内微波站的交流供电,由调度所所用电供给。4.2.3微波站应有道路与公路网相连接,与公路网连接的道路按4级单行公路标准建设。对于地处山上修建公路甚为困难的微波站可从公路网修建乡村简易公路至山下、山下至山上之间可修建梯级
14、人行DL 5025-93小道。4.2.4有人值守微波站宜有1路对外联络电话。联络电话的联接点可设在附近邮电局或当地供电管理部门。无人值守微波站不设对外联络电话。4.3总平面布置4.3.14.3.24.3.34.3.44-3. 5铁门。4.3.64.3.7微波站内各建筑物的布置在满足生产、安全防火、卫生和施工等要求条件下,应力求紧凑。布置微波机房应考虑风向和朝向。微波站应修建道路及回车场地。对于设置油机发电机组的微波站,储油容器的设置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独立设置的微波站四周应设置围墙,围墙高度为2.2-2.5m。微波站的大门一般采用轻型在不影响电波传播的情况下微波站庭院内应适当考
15、虑绿化。微波天线塔与微波机室应尽量靠近。4.4机房建筑4.4.1微波站生产用房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无人值守微波站尽量减少生产用房,做到一房多用,生产用房一般分主要生产用房和辅助生产用房,划分如下。4.4.1.1主要生产用房包括:微波机室、值斑室、蓄电池室、调酸室、电源室、配电室、油机室、油库、仪表室。4.4-1.2辅助生产用房包括;材料室、维修室、值宿室、锅炉房、水泵房、备餐室、车库、厕所。无人值守微波站应有看守人员用房。4.4.2微波站生活用房的建设,应根据批准的人员编制,带眷比、所在地区住房标准确定。4.4.3徽波站主要生产用房的建筑型式宜为二层或单层建筑,耐火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4.4.
16、4微波机房建筑的设计地震烈度应符合下列规定。4.4.4门设在电力调度通信楼内的微波机房的设计烈度,按电力调度通信楼的设计规定执行。设在发电厂、变电所内微波机房的设计烈度,按发电厂、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执行。4.4-4.2其他徽波站的生产用房和铁塔的设计烈度,按当地基本烈度设计。处在六度区微波站的主要生产用房、微波铁塔应在构造上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杭震能力。4.4.5微波站生产用房通往室外的沟槽、孔洞在通过外墙处应密封处理。4.4.6微波机室与值班室之间,应设置观察窗。4.4.7微波站生产用房间的外门、窗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无人值守微波站的生产用房应少窗或无窗,并设通气孔。4.4.8当采用需要调酸的
17、铅酸蓄电池时,蓄电池室应设独立的机械排风设备,有可能与蓄电池室、贮酸室的室内空气接触的非耐酸材料必须采取防酸处理,室内设水池和地漏。当采用免维护蓄电池时,蓄电池室应考虑和其他生产用房合并。4.4.9无人值守徽波站的生产用房应考虑防火、防水、防尘、防潮、抗震和防外力破坏措施。4.4.10微波站中应设消防设施,一般可用砂箱和化学灭火装置,如附近已设消防管道,微波站内可设消防栓。微波机房内应设适于电气设备灭火的消防器材。无人值守微波站应设烟雾报替装置,并将信号送至中心站。4.4.11微波工作人员活动区的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0436-89K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见附录A)的规
18、定,否则,应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4.4.12微波站生产用房层高、荷载、地面、内表面、门窗、温度、湿度及照明等的技术要求应符合664DL 5025-93表4.4.12的规定。表4.4.12微波站生产用房技术要求项目通信设备机房电池室油机室辅助生产用房有人站无人站有人站无人站有人站无人站有人站无人站室内最小净高度(m)3.2-3.53.03.0-3.53.0-3.2地面荷载(又9. 80665火10Pa )450600-1 000设在底层一般要求地面材料地漆布、水磨石、 过氛乙烯耐酸地面材料水泥地面水泥地面门窗外开双扇门,宽度不小于1.4 m整个建筑仅一个密封外铁门、内门同有人站两道外开双扇门,宽
19、度不小一于1.4 m一同机房同机房同机房单扇门双层玻璃窗少窗或无窗良好防尘少窗或无窗较多的开启窗无窗一般窗 少窗或无窗室内表面处理水泥石灰砂浆粉白,表面刷浅色油漆或贴壁纸水泥石灰砂浆粉白,表面刷浅色防酸漆1.5 m以下水泥砂浆粉l. 5 m以上水泥石灰砂浆粉白.表面刷白水泥石灰砂浆粉白,表面刷白温度(10355-355-355-355-35相对湿度80%以下80%以下80%以下80%以下照明 按发电厂、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执行 按发电厂、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执行 按发电厂、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执行 按发电厂、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执行空调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必须强制通风 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强
20、制通风一般不设空调注:当采用非铅酸蓄电池时,见4.4.8条规定。4.5供电系统4. 5.1微波站的供电系统分交流供电与直流供电。交流供电主要包括照明、空调、采暖、通风、测试仪表、塔灯和按有关部门要求装设的围墙电网及生活用电等。直流供电主要供给通信设备和事故照明。4.5.2交直流供电设备要求稳定、可靠、维护方便、操作安全。4.5.3直流供电采用浮充供电方式。直流供电系统的标称电压为一48 V或一24 V,纹波电压不大于2. 4 mV,4.5.4当交流电源中断时,由蓄电他组单独供电的时间应不小于下列值:4.5.4.1设于发电厂内的微波站:1 he4.5-4.2设于220 kV及以上变电所、开关站内
21、的微波站:3 ho4.5-4.3对交流供电线路停电频繁或连续停电经常超过8h地区的微波站:8h,同时还应配备油机发电机组或太阳能电池。油机发电机组一般配置1台,其容量应满足通信用电、照明用电、蓄电池室通风机用电和其他必须保证的用电。66.5DL 5025-934.5.5无人值守微波站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当地电源构成稳定可靠的直流供电系统,并应满足下述要求:4.5.5.1当采用交流市电、油机发电机组整流和蓄电池组并联供电方式时,由蓄电池组单独供电时间应不小于8 h,4.5-5.2当采用交流市电、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组供电方式时,由蓄电池组单独供电时间不得小于48 h,4.5.5.3当采用太阳能电池和蓄
22、电池组并联浮充供电方式时,由蓄电池组单独供电时间应考虑微波站所在地区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的影响。4.5.6无人值守微波站的直流供电系统不宜设尾电池,备用油机发电机组应具有自启动、自保护、自动切换功能。4.6微波天缓塔、天线、彼线4.6.1微波天线塔的位置和高度除须满足电路设计对天线位置和高度要求外,且应符合航空部门的有关规定,并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标志信号。4.6.2为利于天线、馈线的施工、安装、调测和维护,微波天线塔宜设爬梯和维护平台。4.6.3微波天线塔在最大外力作用下,微波天线射束的轴线偏离通信方向应不大于天线的半功率角。最大外力按离地面10M高130年一遇10 min平均最大风荷载计算。4
23、.6.4微波天线的安装位置应避免天线近场四周有对电波反射引起干扰的建筑物和考虑尽量缩短馈线长度及减少转弯等要求。4.6.5微波天线的安装位置和高度应考虑避免微波辐射对人体的有害影响。天线前方如有居民区时,在居民区处微波辐射最大功率密度不宜超过5. 0 uW/cm,4.6.6射频电缆和波导馈线必须固定。相邻两个固定点的距离,垂直敷设时宜为2-3 m,水平敷设时宜为1-2 m,对于椭圆软波导垂直或泳平敷设均宜为1-2 m,4.6.7射频电缆和椭回软波导馈线转弯处应符合产品的曲率半径要求。46.8采用充气波导馈线的微波站应配置自动充气机,充人波导馈线内的空气应干燥且不腐蚀波导。4.7设备布t4.7.
24、14.7.2机房内设备布置应考虑维护方便、操作安全、便于施工、节省安装材料和费用,且整齐美观。微波站视设备多少可设电源室或不设电源室,设电源室时,交、直流配电屏和整流器单独设在电源室;不设电源室时,交、直流配电屏和整流器可安装在微波机室。4.7.3微波机室设备的布置可按一字型. t字型、n字型或队列式布置。4.7.4电源室的设备布置一般为一字型或r字型。4.7.5微波机室需要背面维护的通信设备布置的维护间隔应符合下列要求。4.7.5.1机背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 m,4.7-5.2机背与机背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 2 m,4.7.5.3机面与机背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 8 m,4.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025 1993 电力系统 微波 通信 工程设计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