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 Z 302-1997 民用飞机供电系统设计指南.pdf
《HB Z 302-1997 民用飞机供电系统设计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B Z 302-1997 民用飞机供电系统设计指南.pdf(3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H/Z 302-97 民用飞机供电系统设计指南1997-09-23发布1997-10-01实施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批准目次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 . . (1) 1. 1 主题内容.,.,. , . , . . . . . . . (1) 1.2适用范围.(川2 引用文件.11.(川3 技术要求.,.(川3.1 电源.(川3.2配电11.11.11. . 11. .( 4 ) 3.3 控制和保护.,. .(的3.4 飞机电源系统设计(8 ) 3.5 配电系统设计. .11. .11.11 . . (24) 3.6 用电设备设计. . .11. . . 11 11
2、. . . . . . . 11 . 11 . . . . . .11 . . (26) 3.7 对全电飞机的考虑.11.11. 11. . 11.11 . . 11.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民用飞机供电系统设计指南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1 主题内容HB/Z 302-97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飞机供电系统设计的要求,以满足飞机采用数字式电子设备的需要。1.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民用飞机供电系统和新用电设备的研制。2 引用文件HB/Z 293-96 民用飞机电力应用和瞬态保护指南3 技术要求3.1 电源3. 1. 1 一般要求3. 1. 1. 1 电源的设置a.至少有一个电源
3、从主发动机提取功率;b.如果装有辅助动力装置,可有独立的辅助电源。辅助电源一般在地面使用,但在限定的高度范围内也具有空中工作的能力;C.至少可用一个外部电源向机上供电,作为大多数地面维护工作的电源;d.电源系统的设计容量应接近于负载要求的两倍,以允许负载的增伏。3. 1. 1. 2 主电源的形式a.恒速恒频电源系统系指采用组合驱动发电机的电源系统。组合传动发电机中的恒速转动装置,将发动机输出的变化转速变为恒定转速,再驱动交流发电机;b.变速恒频电源系统是发电机直接由发动机驱动,输出变频电力,而由电子方式变换成恒频电力,输出的交流电压也是恒定的。其变换型式有交一交型(即循环变换器式)和交一直一交
4、型(即直流网络式); C.变频交流电源系统是直接由发动机直接驱动的交流发电机提供,而频率变化范围较宽3d.直流电源系统是由发动机直接驱动的直流发电机及其控制保护装置组成,可提供高压或低压直流电。3.1.1.3 电源的设计要求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7-09-23发布1997-10-01实施HB/Z 302-97 a.一个电源的失效应不妨碍飞机继续正常飞行。对于双发动机飞机可能需要在每台发动机上安装一台以上的发电机。b.每个单独的电源应是自主的和独立的。电源系统应在内部提供全部激磁、控制保护和指示所需要的功率,并与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无关;C.为防止发生多重故障,电源之间、汇流条之间和控制保护电路之
5、间必须能隔离。d.系统必须备有必要的余度和备份容量。因备份容量会随着系统的不同而不同,最好能增加备份容量。3. 1. 1. 4 未来飞机对电源的新要求由于电传操纵要求电源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全电飞机要求很大的发电容量,加之对可靠的电子设备供电的综合要求,将使得每台发动机上安装多台发电机,对于双发动机飞机尤其如此。将来的发电机也可能安装在发动机的内容,以提高可靠性、减轻重量,并能使用发电机来起动发动机。3.1.2 非正常与应急工作状态a.短期使用的常规应急电源是蓄电池(或带有充电器)系统,而长期使用的应急电源一般由空气或液压驱动的发电机提供;b.电传操纵和全电飞机则要求大大增加应急电源容量。大功率
6、长期使用的应急动力源是由辅助动力装置提供的。不管应急电源处于工作状态或准备状态,其设计必须对安全问题慎重处理;C.应急电源应独立于主电源,有时也要求应急电源能使主电源系统的某些部分能重新工作足够长的时间;d.应急供电时间目前要求大于30min,但出于安全和运行的原因应该选择连续长期使用的应急电漂;e.如果使用辅助动力装置作应急电源,则应在飞机规定的高度范围内均能工作口为了满足安全性要求,可以采用多个辅助动力装置或在辅助动力装置上装多个发电机;f.对于不同类型的飞机,应通过电气负载分析确定应急功率需求,并予以满足Eg.如由主电源系统构成余度,以防止全部电力丧失的可能性时,也应作为应急电源系统设计
7、的一部分;h.在非正常工作状态,即供电系统在规定的电源故障模式下运行时,应由负载控制器自动切断非重要负载,而不是使用应急电源满足。如果辅助动力装置驱动的发电机可在飞行中使用,则可用作增强应急供电系统的能力。3.1.3 故障的考虑3. 1. 3. 1 过压a.发电机非正常过压是由电压调节环节故障、切除过载和故障消除引起的口由电压调节故障而引起的过压状态时,应能切除发电机;对切除过载和故障消除引起的,则不应切除发电机;b.在发电机设计时,应对过压有一定的限制,而用电设备应能在此限制内承受所产生的电压;2 HB/Z 302-97 C.因在电压敏感电路中也能感受高相电压并具有高相限制,则由单相故障引起
8、的过压已不存在;d.过压的极限用电压一时间关系图或表表示,即反延时特性。该极限要覆盖发电动过压而可能引起的最严重情况;该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切除最大短路电流时,并且在切除故障之后发电机在空载的情况下。在系统设计中加有限流功能的情况下,最严重的过压发生在电流较低时,一般负载标么值大约为2.2;e.飞机上的用电设备未必会遇到最严重的情况。因为最大故障电流只有在实验室条件下才能实现;当切除故障时,元电气负载与发电机连接,因而用电设备不会受到浪涌电压;当不是通过断开发电机接触器的办法切除故障时,负载继续维持接通,可以减小过压浪涌;f.在供电系统设计中规定的过压高限是不现实的,其原因是把曲线延伸到覆盖最严重
9、情况下的测量包线。因为规定的过压延持时间比实际情况长,给用电设备的设计带来困难口例如,随着短路电流的切除,浪涌电压不会立即产生,总会延迟几毫秒;g.对于过压极限应考虑短路电流和故障消除后维持25%的额定负载;200%额定负载的过载消除后维持25%的额定负载:将产生的过压瞬变变化为电压一持续时间的等效值o用电设备不可能遭受到上述考虑所建立的过压极限。根据设备的重要性或者在特殊情况下,例如采用应急电源工作的设备,可能要求较高的极限口3.1.3.2欠压a.发电机欠压的引起是由于发电机故障、电压调节环节故障、过载或短路。由于发电机或电压调节环节故障而达到欠压跳闸极限时应切除发电机;清除过载或短路故障应
10、由其他保护装置完成,若没能完成时,作为备分措施可切除发电机;b.欠压跳闸极限的选择应是在断开发电机以前使跳闸时间最长的断路器先断开,其目的是防止过早断开发电机以后,将短路故障带给更多的发电机而失电。因此要求欠压延时长达7s或10s;为此,发电机或变换装置必须能承受足够的故障电流;C.为少数负载提供较短欠压延时极限是可能的,但断路器的最长跳闸时间也必须相应限制。3.1.3.3 差动a.差动保护用于发电和配电系统的一定区域,对该区域总的输入电流和总的输出电流进行比较,当两个值之间有一个较小的相对差值时,就表明存在电气故障;b.差动故障保护的优点在于系统能立即采用措施,而不需要延时;C.传统的差动保
11、护用在发电机和负载汇流条之间,而近期的设计力图把差动保护的区域扩大至电流较大的传输电路,如厨房和大的电动机负载;d.采用差动保护可使大部分供电和配电系统得到更好的保护,防止引起更长时间的欠压。3.1.4 地面电源a.供电系统应能从地面电源得到115/200V、400Hz的交流电;b.新的地面电源设备可产生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地面电力D一些设备使用的直流电,将在飞机上进行变换获取;3 H/Z 302-97 C.供电系统应配备保护装置,不应使地面电力直接输配到飞机上。飞机上应具有对不正确相序与不符合要求的电压、频率进行保护的设备。d.由外部电源转向主电源供电期间,供电系统应对其所产生的瞬变和供电间断
12、进行补偿;e.当需要地面电源仅对地面维护所需的设备和照明供电时,可不对飞行中的系统和设备供电:f.辅助动力装置驱动的发电机可作为地面电源使用,但维修量和费用都是很高的,因此不要用于为飞机负载作长时间供电口3.2 配电配电系统由介于调压点和用电设备端之间的那部份供电系统组成。3.2.1 配电结构3.2. 1. 1 系统布局a.配电结构受飞机要求、负载分析、发动机数目、发电机数目,辅助动力装置要求、应急电源要求、外部电源要求和其他等因素影响;b.配电系统应能在任何单个主电源或功率变换装置故障后,仍能向全部重要负载供电。在任何一个主电源不工作的情况下,飞机应仍然能出勤。C.在急需有一个电源不工作的飞
13、机出航后,不应因向多通道系统供电的主电源系统或功率变换装置有另外的故障,而失去向重要负载供电的能力;d.常规的设计是有互联能力的分离系统、并联系统或者是分组并联系统。在自动着陆阶段对自动着陆系统应提供两个或更多隔离和独立的电源;e.每个通道的调压点位于飞机供电中心的发电机汇流条上,一般有一个或多个分开的供电中心以分开供电系统各部份,而用连接汇流条作为各个分开部分之间仅有的相互连接手段。连接汇流条在大多数运行状态中的正常位置是断开的,以确保隔离;i一般双通道采用分离系统,三个或更多的通道则用并联系统。四通道系统一般采用分组并联系统,其中系统的每一半即两个通道是并联的,而连接继电器是断开的、以保持
14、系统隔离。三通道系统一般是并联的,但也可通过断开交流和直流连接继电器的方式使系统隔离,以适应自动着陆模式的需要。隔离手段可以用来防止整个系统断电。3.2.1.2 汇流条控制的考虑a.主电源的控制设计应采用具有控制和保护两种功能的接触器,而避免使用断路器或熔断器。发电机接触器应将主发动机驱动的电源接到发电机汇流条上;外部电源接触器应将地面电源接到连接汇流条上。汇流条连接接触器将用于连接和隔离各个汇流条;互联接触器将用于把多个单泊的通道连接在一起口并联系统连接汇流条应是一个同步汇流条;b.一般使用机械式功率援触器,但也可以使用固态和混合式接触器。在混合式接触器中使用固态器件进行初始转换,而机械接触
15、器用于持续工作,从而可在消除固态开关带有固定电压阵的情况下实现软转换。如果功率触点与单独的开关一起使用,则开关应由释放或打开的确切指令控制,但既使在闭合开关是接通的情况下,也应允许接触器跳闹。电源接触器应设计成能断开最坏情况下的系统故障电流。功率接触器的控制和总的汇流条管理将可能用一个4 HB/Z 302-97 符合于民用或军用标准的数字系统来实现;C.汇流条管理系统可以与微处理机有接口,微处理机监控每个供电通道的品质并接受从驾驶舱飞行工作位置来的输入指令。功率接触器和汇流条配置的手动控制对任何自动系统都是一种补充。3.2. 1. 3 馈电线a.馈电线系指从发电机至发电机接触器之间的布线。外部
16、电源馈电线是从外部电源插座至外部电源接触器之间的布线。可用并联的馈电线来代替粗的单根馈电线以减轻重量。并联的几根馈电线应有并联馈电线断开的保护措施,当几根并联的馈电线中有一根断开时就给出指示。仅有三相馈电线是贯穿全机的:b.在使用铝馈电线以节省重量时,应确保铝质馈电线到铜质馈电线的过渡,使得铝馈电线在日常维护中决不会受妨碍;C.飞机结构一般用作地线回路。在使用复合材料的飞机内应使用独立的中线回线,该中线回路沿着三相馈电线敷设,以抵消由电源不平衡状态引起的外部磁场作用。直流系统的中线(负载)回路也应同样敷设避免磁场不平衡状态。并联的馈电线应是分开的,以避免其导体之间的电磁祸合;d.按环境不同而选
17、用适合的电线,例如发动机区域要求耐高温的:e.在系统额定电流下,馈电线的电压降通常限制在5V之内,但有时由于重量的原因,而允许压降更大一点。3.2.1.4 电源转换a.配电系统应设计成在所有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实现电源的转换,而在用电设备端没有任何供电间断。这样的正常转换包括:从外部电源到飞机主发电机的电源转换;辅助发电机(ep 辅助动力装置驱动的发电机)与飞机主发电机之间的电源转换;外部电源与机载辅助发电机之间的电源转换;当一台发动机停车而另一电源可用时的机上电源转换;b.瞬时的供电间断是瞬变的一种。正常瞬变可能发生在用电设备的转换、发动机速度变化、汇流条转换、电源的同步和并联以及由地面一机上一
18、地面电源的转换时;C.正常瞬变又可能发生在由于设备的失效或故障而短时失去正常的系统控制时,这些瞬变的发生,预计工作几千小时不会超过一次,但也可能在一次飞行中出乎预料地有几次。3.2.2 供电中心a.供电中心应容纳发电机接触器,发电机汇流条,连接汇流条,有的情况下还包括电源系统控制装置。也可以设置两个或多个主配电中心以提供完整性所要求的隔离和绝缘口配电中心应装在耐火焰的外壳内;b应避免因旅客、机组和维护人员的疏忽,而使其接触任何带电端;C.当在一个外壳里放有多于一个通道的转换和配电设备时,应使用耐火式的隔板隔开每个通道的设备:d.发电机汇流条可能是由多个电源供电的三相汇流条。每个主发动机驱动的发
19、电机单独与一个通道相连接。并且在供电中心里每个通道保持隔离。同样连接汇流条,辅助动力装置驱动的发电机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入端也应如此;5 HB/Z 302-97 e.应把供电中心设计成使一个汇流条的故障串给或扩散到其他通道的可能性最小。发电机汇流条应能直接供电给尽可能多的负载(风扇、厨房、泵、变压整流器等等)。3.2.3布线a.远程配电中心能使重量减轻。配电中心的设计应考虑到通用性,为便于维护应有较好的可达性;b.电线规格的选择应使其能在所有工作状态下承载额定电流,并且在整个飞机使用寿命期内性能不降低。所有承担电气负载的电线必须有保护,以防止因过载而损坏;C.在使用粗馈电线的地方,需注意保持适当
20、的弯曲半径,以防止过大的力矩作用在接线端子上,以及在飞机中有严重振动时,防止对绝缘部分造成应力;d.线束路径和固定应遵照有关标准。在配电中心里可使用连接件、接线板和接线盒。电线缠绕式端头可考虑用在无线电设备支架区域,但不适用于承载大电流的电线;e.每个发电机通道和设备的布线应该在机械上分开,以使得一个通道的机械损伤或接线端子的故障不会引起其他通道的断电。f.与备用系统有关的布线和设备应在机械上与电气上和其他的布线与设备隔离,使得其它部位的故障都不会影响到备用系统。3.2.4接地和电搭接使用结构性或薄的复合材料的飞机,对接地和电搭接必须给予专门的考虑。3.2.4.1 接地a.接地线应良好的接在贯
21、穿整个飞机的结构上。关键的接地通路应有余度口应避免造成所有通道共模性的接地故障。接地通路应隔离,应与主电源通道的隔离相当。不能用机械接地连接(即卡箍或安装螺栓)构成电气接地,应把地线安装在所有部件的接地螺栓上;b.交流、直流和盘箱接地应使用不同的接地线。对于灵敏的低电压信号不应有多个接地点。由于瞬变和雷击所形成的机上地电位差不应引起机械设备的电压灾害。3.2.4.2 电搭接搭接线的搭铁片(条)正常情况下不承载任何电力或信号电流。搭接应提供一个安全的撞地,为积累的静电和感应电流提供一个通路,并提供一个高频接地,以将传到飞机其官系统的以及由其他系统传导和辐射产生的电流旁路。3.2.5 雷电防护金属
22、蒙皮的飞机提供了一个对于雷电防护的法拉第网罩。对于采用复合材料的飞机将要求给于专门的考虑,避免在电源和信号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可参阅有关雷电防护的指南。3.3 保护和控制3.3.1 保护功能a.供电系统应该是自动化的,并且要求机组人员进行的操作应最少。自动保护功能应能断开任何超出极限的电源。飞机在任何两个电气系统故障的综合作用下应不失去全部电源,一个电源不工作的飞机紧急出航后,亦应满足这个要求:b.任何单个失误或故障不应引起一个以上的向多个负载供电的电源或变换设备断电。除了主汇流条故障或保护功能故障外,任何单个故障都不应引起汇流条的永久性断电,而处理6 HB/Z 302-97 故障的操作应最少
23、;C.供电系统在发电机故障、发电机控制故障或过载时都不应产生着火或冒烟的危险;d.系统的自动保护功能应把由于电气故障或过载状态而损坏发电设备、电源变换装置、蓄电池、布线和配电元件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甚至杜绝;e.当有要求时,应具有自动卸载功能,以防止主电源过载;f.功率接触器应具有在一次故障以后自动复位、保护性跳问和自动重置系统的能力;g.一个使用计算机和软件逻辖的有效的保护系统应能提高系统精确判别故障的能力和实现使用功能丧失最少的最佳重置;h.保护功能一般包括:过压、欠压、过频、欠频、馈电线和汇流条差动电流保护、过电流、不正确的相序、断相;1.并联系统还要求过激、欠激、不平衡电流、反流等另外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B 302 1997 民用 飞机 供电系统 设计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