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6902-2010 铁路信号继电器试验方法.pdf
《GB T 6902-2010 铁路信号继电器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6902-2010 铁路信号继电器试验方法.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45.020 S 61 喧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6902-2010 代替GBjT6902-2001 铁路信号继电器试验方法Test methods for railway signal relays 2010-11-10发布2011-03-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痊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T 6902-2010 目次前言.m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试验要求.35 通用测试方法.5 6 各种继电器电气特性和时间特性的测试.12I GB/T 6902-2010 前言本标准代替GB/T6902-2001(铁路信号继电器
2、试验方法。本标准与GB/T6902一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一增加了继电器外罩阻燃试验的两种方法: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法、针焰试验方法。一一对继电器电气测试电路图5、图14进行了修改。一增加了肌咛ij型整流继电器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电路。一一删除了JCRC二元差动,JMC2-110型脉冲,JRXC型热力等继电器的相关测试内容。本标准由西安全路通号器材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西安全路通号器材研究所、沈阳铁路信号工厂、西安铁路信号工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达三、刘炜、左立萍、张丽范、邱红蕴。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6902-1986、GB/T6902-2001。皿
3、G/T 6902一2010铁路信号继电器试验方法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路信号继电器通用试验方法和各种继电器电气特性和时间特性的测试。本标准适用于铁路信号设备中的各种铁路信号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408-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IEC60695-11-10: 1999 , Fire hazard t
4、esting-Part 11-10:Test flames-50 W horizonta1 and vertica1 flame test methods,IDT) GB/T 2423. 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2-1 :2007 ,Environmenta1 testing-Part 2-1: Tests-Test A: Co1d , IDT) GB/T 2423. 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z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60068-2-2:2007 ,Environmenta1 testing-Part 2-2:T
5、ests-Test B:Dry heat,IDT) GB/T 2423. 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 h循环)IEC 60068-2-30: 2005 , Environmenta1 testing-Part 2-30: Tests-Test Db: Damp heat, cyclicC1 2 h+12 h cycle) ,IDTJ GB/T 2423. 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idt IEC 60068-2-27: 1987) GB/T 2423. 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6、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IEC 60068-2-6: 1995 , IDT) GB/T 2423. 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z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EC60068-2-10:2005 , Environmenta1 testing-Part 2-10: Tests-Test J and guidance: Mou1d growth,IDT) GB/T 2423. 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z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IEC60068 2-11 :1 981 ,Basic environmenta1 testing procedures-
7、Part 2: Tests-Test Ka: Sa1t mist, IDT) GB/T 2423.2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IEC 60068-2-13: 1983 ,Basicenvironmenta1 testing procedures-Part 2:卫stsM: Low air pressure, IDT) GB/T 5169.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5部分z试验火焰针焰试验方法装置、确认试验方法和导则(IEC60695-11-5:2004 , IDT)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动接点heel con
8、tact 随同继电器衔铁(翼板一起动作的接点。1 GB/T 6902-2010 3.2 动合接点(前接点)front contact 继电器衔铁(翼板)吸合时与动接点闭合的接点。3.3 动断接点(后接点)back contact 继电器衔铁(翼板)释放后与动接点闭合的接点。3.4 定位接点normal contact 有极继电器按规定正方向通电时与动接点闭合的接点。3.5 反位接点reverse contact 有极继电器按规定反方向通电时与动接点闭合的接点。3.6 充磁值energize value 为了测试释放值或转极值,预先使磁系统充分磁化,向继电器线圈通以几倍的工作值或转极值。3. 7
9、 释放值release value 向继电器线圈通以充磁值,然后逐渐降低电压或电流,至全部动合接点断开时的最大电压或电流值。3.8 额定值rated value 继电器在规定或特定运用状态时的电压或电流值。3.9 工作值working vaIue 向继电器线圈通电,直到衔铁止片(钉)与铁芯(极靴)接触、全部动合接点闭合,并满足规定接点压力时所需要的最小电压或电流值。3. 10 反向工作值reverse working value 向继电器线圈反向通电,直到衔铁止片(钉)与铁芯(极靴)接触、全部动合接点闭合,并满足规定接点压力时所需要的最小电压或电流值。3. 11 反向不动作值reverse n
10、o-moving valtage 向偏极继电器线圈反向通电,继电器不动作的最大电压值。3. 12 正向转极值pole-changing value 使有极继电器的衔铁转极,全部定位接点闭合,并满足规定接点压力时的正向最小电压或电流值。3. 13 反向转极值reverse pole-changing value 使有极继电器的衔铁转极,全部反位接点闭合,并满足规定接点压力时的反向最小电压或电流值。3. 14 临界不转极电压值critical no pole-changing voltage 有极继电器在转极瞬间,因衔铁受阻力作用,而不能转极的最小电压。2 3. 15 缓放时间slow relea
11、se time 向继电器线圈通以额定值,从线圈断电起,至动合接点断开所需要的时间。3.16 返回时间transfer time 向继电器线圈通以额定值,从线圈断电起,至全部动断接点闭合所需要的时间。3.17 眼合时间(对缓吸继电器称缓吸时间)pick-up value 向继电器线圈通以额定值起,至全部动合接点闭合所需要的时间。3.18 接点回跳时间contact bounce time 继电器接点闭合或断开时,接点不规则通断现象所包括的时间。3.19 接点压力contact pressure 继电器处于释放(反位)或工作(定位)状态时,闭合接点相互间的压力。3.20 接点间隐contact c
12、learance 继电器处于释放(反位或工作(定位)状态时,断开接点相互间的间隙。3.21 3.22 接点共同行程contact travel route 接点从接触开始到运动终了的行程。接点齐度contact homogeneity 继电器各组接点间同时接触的误差。4 试验要求4. 1 试验种类和项目4. 1. 1 继电器的试验分为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两种。4. 1.2 继电器的试验项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继电器的试验项目编号试验项目出厂试验外观 1 外形和安装尺寸 2 电气特性和时间特性 3 机械特性 4 接触电阻 5 线圈电阻 6 温升型式试验 GB/T 6902-2010 标准章条5.
13、1 6 5.2 5.3 5.4 5.5 3 G/T 6902一2010表1(续)编号试验项目出厂试验型式试验7 绝缘电阻 8 耐压试验 9 接点回跳时间 10 低温 11 高温 12 交变湿热 13 低气压 14 盐雾 15 长霉 16 阻燃 17 振动 18 冲击 19 寿命 注:.为必傲项。4.2 试验条件4.2. 1 试验的栋准条件本标准中规定的测试(除特殊规定外)均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为:一一温度:15C -35 oC; 一一相对湿度:45%-75%; 一一气压:86kPa-106 kPa。4.2.2 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标准章条5.6 5.7 5.8 5.
14、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如果所测的参数随温度、湿度、气压的变化规律为未知或有特殊要求时,应采用下列标准大气条件:一一温度:20oC:!:l C; 相对湿度:63%-67%; 一一气压:86kPa-106 kPa o 4.3 测试仪表的要求4.3.1 制造和检验部门使用直流电压表、电流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0.5级,交流(50Hz)电压表、电流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1级。4.3.2 交流25Hz继电器可采用近似有效值的交流电压表、电流表测量。4.3.3 相位表的准确度不应超过士3004.4 试验电源的要求电源电压应保持稳定,其波动范围
15、不应超过5%。直流电源应采用直流发电机、蓄电池或交流全波整流电源(除特殊规定外,纹波系数不应大于5%)。交流电源的波形应为正弦波,频率为50Hz士1Hz。4.5 测试电路图中代号及含义测试电路图中各种代号含义见表2。4 GB/T 6902-2010 表2测试电路图中各种代号含义序号代号含义备注序号代号含义备注1 E 直流电源11 SB 示波器2 A 直流电流表12 MB 电秒表3 V 直流电压表13 K 开关4 A 交流电流表14 XD 信号灯泡12 V、25W 5 V 交流电压表15 C 电容器 6 B 变压器16 BP 变频器25 Hz、300VA 7 YB 移相变压器可用4个BGI代替1
16、7 JL 局部滤波器8 ZOB 自藕变压器250 V、1kVA 18 GL 轨道滤波器9 R 变阻器(电阻器)19 XC 相位测试仪10 I 继电器一5 通用测试方法5. 1 外观、外形和安装尺寸的检查5. 1. 1 按产品标准的规定目测进行外观检查。5. 1.2 应采用准确度不低于0.05mm的量具,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对外形和安装尺寸进行测量。5.2 机械特性的测量5.2. 1 测量接点压力时,应逐渐增加测力计端头在接点处的压力,并在接点断开的瞬间进行读数。测力计的着力点(除特殊规定外)应在簧片上紧靠接点前端处,测力计的测杆应平行于簧片的平面。5.2.2 测量接点间隙时,塞尺的轴线应垂直于接
17、点相互间最小距离的连线,接点簧片不得产生位移。5.2.3 测量接点共同行程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继电器分别采用以下方法:a) 将规定厚度的塞尺插入接点簧片和托片间,塞尺的轴线应垂直于接点簧片和托片间最小距离的连线,接点簧片不得产生位移;b) 将规定厚度的塞尺插入接点簧片和推动卡间,接点簧片不应产生位移;c) 将规定厚度的塞尺插入衔铁与铁芯间(一般测量点为铁芯中心),或衔铁和后止挡间,然后推动衔铁使衔铁压紧塞尺。此时,所有接点接触,则接点共同行程符合要求。5.2.4 接点齐度的测量,推动衔铁检查各接点同时接触或同时断开的误差,其差值用量规测量和表示灯监测,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5.2.5 塞尺、测力计
18、应符合下列要求:a) 塞尺的准确度不应低于2级;b) 测力计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2%。5.3 接触电阻的测试5.3.1 接触电阻是指在接点间或插片与插簧间通过规定的电流时,在接触处所呈现的电阻。一般是在引出端进行测试。5.3.2 采用电压表-电流表法测试,测试电路见图1,或用双臂电桥测试,接点的闭路电流按产品标准的规定。5 GB/T 6902一2010图1接触电阻测试电路接触电阻按公式(1)计算:式中zR1一一接触电阻值,单位为欧姆(0); V 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 I 电流值,单位为安培(A); R引接线电阻值,单位为欧姆(0)。R, = v -1-Y ( 1 ) 5.3.3 接点不加负
19、载,继电器施加额定值,动作两次后再开始测量,共测三次,取其数据的最大值。5.3.4 测插座簧片-接点单元或电源片单元接触电阻时,待测的两者先插拔5次后再开始测量,共测三次,取其数据的最大值。5.4 线圈电阻的测试5.4.1 继电器线圈电阻是指环境温度为+20c时线圈的直流电阻。5.4.2 继电器在标准的试验大气条件下应放置2h后进行测试。线圈电阻在50以上的可采用单臂电桥测量,50及其以下的可采用双臂电桥测量。5.4.3 测量50及以下的线圈电阻时,应排除引接线电阻及线圈与插片连线对测量结果的影响。5.4.4 将测得的电阻值换算到十20.C时的数值,按公式(2)换算。式中zR?n = R, -
20、zo -1+(t - 20) Rzo一-换算到+20.C时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0); R,一-环境温度为t时测得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0); 一一在o.C时被测线圈导体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铜为O.004 1jC); t一一测量时的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5.5 温升的测试. ( 2 ) 5.5.1 线圈温升是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线圈的稳定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一般用电阻法测量,平均温升按公式(3)计算。6 式中:Rz - R1 (1 I /1 Tpj =8z - 80z =一言一.:.!.(一+801 1 + (801 - 80z) i、1飞/Pl 被测线圈的平均温升,单位为开尔文(K)
21、; 。z一一被测线圈在发热情况下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80z -被测线圈热态电阻时的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Rz一一温度为8z时,被测线圈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0); ( 3 ) G/T 6902一2010R1 温度为801时,被测线圈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0); 在ooC时被测线圈导体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铜为0.004l/C); 仇广一被测线圈冷态电阻时的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C)。冷态电阻、热态电阻测试时应符合以下规定za) 测试冷态电阻时,继电器放在测量室内不少于8h,在测量前1h内,室温的变化不应大于3oC 时进行测试;b) 测试热态电阻时,将继电器放人产品标准规定的
22、最高环境温度的恒温箱内,并在线圈上施加产品标准规定的额定值,经2h后测试第一次;以后每隔1h测试一次,当每1h温度变化不超过1oC时,则认为已达到稳定温度,才能测试热态电阻。短时工作的线圈0.440、0.130和0.170温升试验在测试热态电阻时,应将继电器放入+600C的恒温箱内,保温2h后,在线圈上通以额定电流20min时测量。0.060的线圈温升试验在测试热态电阻时,应将继电器放人+600C的恒温箱内,保温2h后,在线圈上通以额定电流6min时测量。5.5.2 接点温升是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接点的稳定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将继电器放置在产品标准规定的最高环境温度恒温箱内,接点通以产品标准规
23、定的电流,用点温度计测量接点的稳定温度,即每1 h内温度的变化不超过1oC,接点温升按公式(4)计算。r =82 - 802 ( 4 ) 式中z一被测接点温升,单位为开尔文(K); 82一一被测接点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C);802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C)。5.5.3 测试时应注意:继电器与恒温箱壁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恒温箱壁的辐射热和温度的不均匀性对测试结果的影响。5.6 绝缘电阻5.6. 1 绝缘电阻的测量应在按正常工作位置安装的继电器上进行。5.6.2 绝缘电阻是各不相连导电部分之间,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用500V兆欧表所测得的电阻值。5.6.3 绝缘电阻的测量部位如下:a) 每一
24、线圈各绕组之间;b) 线圈绕组与继电器其他部件之间;c) 各接点之间;d) 带电部件与地之间;e) 继电器线圈在无电状态下,测量上述部位的绝缘电阻。线圈在有电状态下,不测量线圈绕组与继电器其他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5.6.4 注意事项:测量绝缘电阻时,继电器应置于优质绝缘板上进行。5. 7 耐压试验5.7. 1 耐压试验应在按正常工作位置安装的继电器上进行。5.7.2 施加电压的部位同5.6.305.7.3 继电器在元电状态下,对上述部位进行耐压试验。5.7.4 逐渐升高试验电压至产品标准规定值,历时1min,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5.7.5 试验电压上升与下降的速度不应大于500V /so 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6902 2010 铁路信号 继电器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