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5073-2000(条文说明)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pdf
《DL 5073-2000(条文说明)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5073-2000(条文说明)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pdf(4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 5073 - 2000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T 咆fi去做“2001 北京目次1 总则473 场地和地基.50 4 地震作用和抗震计算.5 土石坝636 重力坝707 拱坝.74 8水闸789 水工地下结构8210 进水塔.84 11 水电站压力铜管和地面厂房.88 46 1总则. o. 1 本条简要说明制定本规范的目的,特别指明了要防止水工建筑物地震破坏导致的次生灾害。1. o. 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国内外震害情况表明,水工建筑物一般从7度开始出现地震损害。
2、因此,各国都以7度作为抗震计算和设防的起点。但国内外也有6度地震造成水工建筑物损害的实例,特别在一些施工质量较差的工程的薄弱部位。设计烈度为6度时,抗震计算不会起控制作用,因此只要求对重要水工建筑物参照本规范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设计烈度在9度以上的工程,国内外仅有个别实例,且都未经设计强震考验。又鉴于我国主要水工建筑物的设计规范都仅适用于1、2、3级建筑物,因此,本规范明确主要适用于设计烈度为6、7、8、9度的1、2、3级水工建筑物。对4、5级水工建筑物可参照使用。其中,土石坝适用于碾压式均质坝、分区坝及人工防渗材料坝;混凝土坝适用于混凝土实体重力坝、坝顶溢流重力坝、宽缝重力坝、空腹重力坝、混
3、凝土拱坝,支墩坝、浆砌石重力坝和浆砌石拱坝等可参照使用;水闸适用于平原地区,但山区、丘陵区的泄水闸可参照使用,溢洪道可参见重力坝和水闸有关规定使用p地下结构适用于水工隧洞直段、埋设管道、地下厂房等大型洞室及坷岸式进、出口等建筑物,调压塔可参照进水塔有关规定使用z厂房包括河床式、坝后式、岸坡式水电站厂房,泵站厂房可参照使用。这些使用范围都是和各类水工建筑物相应的设计规范相协调一致的。对设计烈度高于9度的水工建筑物或高度大于250m的塞水建筑物,目前缺乏较成熟的抗震经验,要求对其抗震安全性进行专门研究论证后,报主管部门审查、批准。1.0.3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防目标是针对以设计烈度为指标的设防标准的
4、。水工建筑物,特别是水坝,遭受强震万一发生费决,将47 导致严重次生灾害,因此,设防目标首先要确保在遭遇设计烈度的地震时,不发生严重破坏导致次生灾害。考虑到目前对地震规律和水工建筑物地震破坏机理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惰,要在强震时完全避免某些局部损坏,将导致工程设计很不经济,有些目前在技术上也有一定困难,因此,容许有轻微损坏,但经一般处理后仍可正常运用。1. o. 4 本条主要规定了水工建筑物的设防标准及其地震危险性的评价要求。我国目前仍以地震烈度作为各类工程抗震设防依据的基本指标。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给出的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基
5、本烈度是一般工程项目抗震设防的依据。但对于1级塞水建筑物这类极端重要的工程,由于一旦遭受重大震害而失事,会导致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同时,也考虑到当前国内外地震预报工作尚处于发展阶段及我国近几十年来多次大震发生在预期的低烈度区的实际情况,本规范规定,可根据其遭受震害的危害性,在基本烈度基础上提高1度作为设计烈度。现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使用说明中规定,对重大工程、特殊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应进行专门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此有具体规定。本条与这些规定基本协调致,但因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已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所以,再按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烈度复核已无必要。地震行业标准
6、DBOOl-94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中只对地震烈度分界线附近及某些地震工作深度不够的边远地区才要求进行烈度复核,与工程等级无关。而且,对已有数十个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用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烈度复核的结果,都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一致。1. o. 5 从工程抗震角度对水工建筑物划分工程抗震设防类别的目的是,根据其重要性和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对各类建筑物确定设计烈度,选择抗震计算中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和调整重要性系数。工程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和GB50199中的结构安全级别相48 协调。1. o. 6 在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设计地震的概率水准系根据对已有重要水利水电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进行校准
7、后确定的;其确定超越概率的期限和GB50199中规定的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基准期相一致。1.0.7 国内外已有不少水库诱发地震实例,水库地震的诱发机制目前仍在探索中。已有震例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坝高大于lOOm和库容大于5亿m3的水库,水库诱发地震的概率增大。鉴于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需进行有别于构造地震的专门分析研究。目前烈度大于6度的水库诱发地震为数不多,蓄水前后的监测为研究其发展趋势和诱发机理所必需。1. o. 8 本条基于国内外已有的水工建筑物震害和工程抗震实践的经验,提出了从总体概念上改善结构抗震性能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在各类建筑物的章节中,分别据此规定具体条文。1.0.9 大型水工
8、建筑物如遭受震害,修复困难,应作为设防重点。水工建筑物大多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涉及结构和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结构和瘁水的动力流困鹊合影响。目前在抗震计算中还难以完全了解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和确切反映复杂的实际条件。因此,国内外对高烈度区的重要水工建筑物都要求对抗震计算进行动力模型试验验证,并提出坝体的强震观测设计。这对于确保工程抗震安全、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是必需的。试验验证和强震观测不仅针对结构本身,而且对拱坝等结构,应重视坝肩和坝基岩体等对结构抗震安全性至关重要的部位。49 3场地和地基3. 1塌地3.1.1 国内外水工建筑物震害表明:有些震害是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有些是地震首先引起场地变形
9、破坏,从而加剧建筑物的破坏。如地震引起的地震断裂将建筑物错断,库水诱发水库地震,地震诱发崩塌、滑坡导致建筑物被砸毁或涌浪引起漫坝事故,大面积砂土被化和不均匀沉陷引起建筑物倾斜或倒塌等。因此,地震区的建筑物应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未经充分论证不得在危险地段进行建设。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应按构造活动性、边坡稳定性和场地地基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地面破坏的实例统计表明:等于或大于7级地震的极震区(相当于9度及9度以上地震区)才可能产生有害的地震断裂和大规模崩塌、滑坡,又难以处理,故划入危险地段。5级以上7级以下地震的极震区(相当于6度以上地震区)就有可能产生砂土液化和不均匀沉陷,但已掌握既
10、经济又有效的处理方法,所以划为不利地段。3.1. 2 3. 1.3 这两条是关于场地的概念和分类标准,主要是作为在抗震计算中选择设计反应谱的依据。水工建筑物开挖后的场地土类型系表层土刚度(软硬)的表征。所谓表层土,在覆盖层较薄条件下,一般指覆盖层土;在深厚覆盖层条件下,可取15m深度内刚度较小的土层。场地土类型可根据剪切披速划分,也可根据代表性的岩土特征进行类比确定。场地类别是场地条件的综合表征。除考虑表层土软硬特征外,还考虑了覆盖层厚度的影响。3, 1.4 对边坡稳定条件较差的情况,应核算其设计地震烈度下的稳定性。一般采用拟静力法,与刚体极限平衡法配套使用;对于重要工程也可采用比较精确的动力
11、分析法,与有限单元法配套使50 用。3.2地基3. 2.1 本条系SDJlO一78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78规范)第9条并作了补充。对于坝、闸等塞水建筑物的地基和岸坡,在地震作用下,除要求不发生失稳破坏和渗透破坏,避免产生影响建筑物的有害变形外,还要求地基和岸坡不发生地裂、位错、地陷、崩塌等破坏现象。3.2.2 本条系78规范第10条。3.2.3 关于液化土的判别标准,采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液化土判别标准。但需要说明对以下两点作了调整z本规范主要适用于设计烈度6、7、8、9度的1、2、3级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因此对9度以上的情况未予考虑z关于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标准中的近震和远震
12、问题,场地在相同的地震烈度下,远震的震级高,振动时间长,造成的破坏更严重,因此区分远震和近震是必要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一定的困难。按现行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只考虑近震的影响,按GBJll给出的结果,仅有少数城镇属于远震的范围,其中8度区远震3个,7度区远震15个,6度区远震29个。水利水电工程大都不在城镇,因此缺乏确定远震和近震的依据,应用比较困难。鉴于绝大多数地区只考虑近震的影响,因此在条文中,只列出近震作为一般标准。当有地震危险性分析成果,能明确场地烈度比主要潜在震源的震中烈度低两度时,可以按远震考虑,此时,对于7度和8度相应的临界标准贯人锤击数应增加两击,这样与GBJ
13、ll的标准是一致的。3.2.4 地基中的可液化土层,应查明分布范围,分析其危害程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工程措施。具体工程措施很多,从本质上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改变地基土的性质,使其不具备发生液化的条件z加密可液化土的密实度,改变其应力状态p改善排水条件,限制地震中土体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和发展,避免液51 化或减轻液化程度;围封可液化地基,消除或减轻液化破坏的危害性。条文中所列的是较常用的方法。若液化土层埋深浅,工程量小,可采用挖除换土的方法,该方法造价低、施工快、质量高,处理后砂层的相对密度可达到o.8以上。重秀击实法也多有采用,加密深度可达lOm以上。填土压重常用于土石坝上、下游地基
14、。围封液化土层和桩基主要用于水闸、排灌站等水工王若筑物。J.2.5 本条系78规范附录“关于地基中可能发生液化的土层和软弱粘土层的评价方法”的软弱粘土部分。3.2.6 若软弱粘土层的深度浅、工程量小,可采用挖除或置换的方法。对土坝地基中的软弱粘土层可采用砂井排水,放缓坝坡,加上、下游压重。对闸基中的软弱粘土,可采用预压、固结、桩基或复合地基。在软弱粘土地基上不宜修建混凝土坝、砌石坝和堆石坝。3.2.7 本条系78规范第12条。3.2.s 本条系78规范第13条。52 4 地震作用和抗震计算4.1 地震动分量及其组合4. 1.1 4.1. 3 地震动可分解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分量。在接近震中的高烈度
15、区,地震动的竖向分量较显著。根据现阶段已有的大量强震记录的统计分析,地震动的两个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大致相同,竖向峰值加速度则平均仅为水平向的1/22/3。塞水建筑物承受侧向水压力,其中土石坝和混凝土重力坝(包括支墩坝)等都靠坝体自重维持稳定,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将有所降低,并在坝体产生全断面的拉应力。研究表明长悬臂、大跨度或高耸的水工混凝土结构,由竖向强地震作用在结构上部产生的轴力是不可忽略的。对若干已建工程试设计结果表明z对土石坝在8度地震时,计入竖向地震作用后,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降低般不超过1%,9度时约降低4%左右,危险滑弧的位置改变很少。1昆凝土重力坝(包括支墩坝)在8度
16、地震时,计入竖向地震作用使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降低2%3%,9度时,约降低5%6%。竖向地震作用引起的坝体上部动应力,在维计算中约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6%10%,在二维计算中更小。对双曲拱坝,竖向地震分量作用及其和水平向地震分量组合问题非常复杂,目前各国规范对此的规定也不统一,又因目前动力拱梁分载法程序尚不具备竖向调整功能,致使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存在实际困难。根据有限单元法EACD-3D程序计算结果,当水深与坝高之比约0.85时,竖向地震作用对般拱坝的地震作用效应影响不大。就平均而言,坝体的拱梁应力较仅考虑水平向地震作用时约增加5%8%,水平位移增加约1%。对于1、2级双曲拱坝或严重不对称、空腹等特殊
17、坝型,地震烈度又较高时,竖向地震对坝体的反应不能忽视,宜进行专门研究。53 4.1. 4 4. 1.s 对于土石坝、混凝土重力坝等窒水建筑物,其浩坝轴向的刚度很大,这个方向的地震作用力将传至两岸,因此可以不计其作用效应。对于拱坝,顺河流方向和垂直河流方向的地震作用效应及其最大应力部位都不相同,其值相当,因此都应计入。由于地震的三个分量的峰值并非同时出现,而当其分别作用于建筑物时,其最大反应也不同时出现,因而有一个峰值在时间上的遇合问题,总地震作用效应一般取各方向地震的作用效应平方总和的方根值。研究表明,取水平向和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的平方总和方根值或将坚向地震作用效应乘以o.5的遇合系数后与水平向
18、地震作用效应直接相加,两者结果大致相当。4.2 地震作用的类别4. 2.1 4.2.4 目前国内外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中都只计入水平向地震作用引起的动水压力。研究表明:由于土石坝(除面板堆石坝外)的上游坝坡较缓,其地震动水压力影响很小,可以忽略。瞬时的地震作用对渗透压力、浮托力的影响很小,地震引起的琅压力数值也不大,在抗震计算中都可予以忽略。地震龄沙压力的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在国内外的工程抗震设计中,大多是在计算地震动水压力时,将建筑物前水深算到库底而不再另行计入地震淤抄压力。但当坝前的淤沙高度很大时,已有初步研究成果表明,这样近似处理结果可能偏于不安全。因此,对高坝遇到这类情况,应作专门研究。
19、4.3 设计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反应谱4.3. 1 4.3.2 在工程抗震设计中,与烈度对应的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的取值,直接影响抗震设防的标准和基本建设投资。现有资料统计结果表明,烈度和峰值加速度的统计关系具有很大的离散性。因此,设计烈度对应的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实质上是这一抗震设计基本参数的设计标准。为保持规范的连续性和与各54 类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协调统一,表4.3. 1中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的代表值系根据建设部的建标1992419号文,“关于统一抗震设计规范地面运动加速度设计取值”的要求确定。4.3.3 4.3.s 在采用基于反应谱的动力法作抗震计算时,设计反应谱是又一个重要设计基本参数。
20、其形状及有关参数主要与场址场地类别及地震震中离场址的远近有关,即所谓场地相关反应谱。本规范规定的设计反应谱基本采用GBJll在大量国外的和少量国内的强震记录计算结果的统计资料基础上给出的均值反应谱形式。但一些参数的取值,则根据水工建筑物的特点确定。已有研究表明:场地土越硬,地震震中越近,场地加速度反应中高频分量越多,并且反映地震卓越周期的特征周期越小,而非岩性地基的最大反应还与覆盖层厚度有关。但从目前已有的统计资料中尚不足以从平均意义上区分场地类别和震中距对反应谱最大值的影响。设计反应谱的最大值与结构阻尼值有关。结构阻尼的机理十分复杂,它隐含了相邻介质的相互作用和能量在地基中逸散的影响,与水位
21、、地基土特性以及体系振动频率和地震动强度等因素有关,并具有非线性特征,在理论上目前尚难搞清。原型结构实测的阻尼值受激振力限制而偏小。因此,本规范列出的各有关水工建筑物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代表值,系参照国内外实测阻尼数据及考虑强震时因阻尼值增大动力效应降低等因素综合的反映工程经验的设计标准。4.3.6 4.3.7 表4.3. 6中给出的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只反映了场地类别对地震动卓越周期的影响,并未计入远震时主要由面波引起的长周期分量的影响。这一方面是考虑到,远震和近震目前还缺乏一个较为一致的确切定义,且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都是综合有关的各个潜在震源的影响,无法区分远震和近
22、震的影响。另一方面,远震时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延长,主要影响高度大、基频低的结构。从已有的水工55 结构工程实例看,像小湾这样高达292m的双曲拱坝的基本周期才接近I.Os;重力坝则高达285m的大迭克申斯坝,其基本周期约1. Os;高112m的小浪底进水塔基本周期约为O.8s a可见,基本周期超过1.Os的水工结构不多。从安全计,本条规定,在设计烈度不大于8度时,若结构基本周期超过1.Os,将反应谱特征周期延长O.05s。此外,将设计反应谱适用的最大周期取为3.Os,是因为强震记录的数字化处理难以反映大于3.Os的长周期反应谱值。4.4 地震作用和其他作用的组合4.4. 1 4.4.4 大地震
23、和非常洪水的发生概率都很小,其相遇的概率就更小了。因此,一般情况下,在抗震计算中,将地震作用与水库的正常蓄水位组合。已有研究表明,土石坝的上游坡的抗震稳定性并非是最高库水位控制,因此,需要选用最不利的常遇水位进行验算。抽水蓄能电站,水位降落属正常运行条件,对于这类电站上、下池的土石坝,在抗震稳定计算中,应考虑水位降落。已有研究表明,高拱坝在遭遇强震时,在顶部动力放大效应明显的抗震薄弱部位,地震产生的动应力较大,在和静态应力叠加后,拱向仍有较大拉应力,可导致经灌浆的伸缩横缝张开,从而增大梁向拉应力。由于静水压力作用下各坝段间伸缩横缝被压紧,因而在低水位时遭遇地震所产生的拱向拉应力可能是控制的,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073 2000 条文 说明 水工 建筑物 抗震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