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Z 384.5-2006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5部分 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pdf
《DB11 Z 384.5-2006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5部分 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Z 384.5-2006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5部分 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5.240.01 M 63 口R北京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DB11/Z 384.5-2006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m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art 5: Qual ity Require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Image 2006-08-28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ll/Z 384.5-2006 目次II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I I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术语与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一般要求.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模拟系统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2 5.1主观评价.2 5.2客观评价.3 6数字系统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4 6. 1主观评价.4 6. 2客观评价方法.6 附录A.9 DBll/Z 384.5-2006 目IJ1=1 DBl l!Z 384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总体平台结构:-一第2部分:视频格式与编码:一一第3部分:
5、通信控制协议:一-第4音阶:传输网络:-一第5部分: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一一第6部分:图像存储与回放要求:第7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本部分为DBll/Z384的第5部分。其他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将结合实际需要适时制主,作为本规范的分部c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主、北京市公安局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区政府、北京声迅电子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北京清华力合电子有限公
6、司。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小平、宋国建、吕元元、杜振洲、姚世全、聂蓉、李睁、王海虹、欧阳云、李晓林、刘雪涛、洪旗、李文峰。II 0811/Z 384.5-2006 引_._ E司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6J17号)文件精神,以本市应急指挥部门目前使用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并考虑数字图像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信息办牵头组织开展了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编写组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信息办等政府管理部门、技术研究机构与图像信息系统相关企业组成。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
7、术规范由系列标准组成。为积极推动本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标准化技术服务,本着总体规划,急用先编的原则,完成了总体平台结构、视频格式与编码、通信控制协议、传输网络、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图像存储与四放要求、工程要求与验收共7大部分系列标准的编制。总体上,该套系列标准为本市和区县级模拟、数字图像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和系统验收提供了基本的技术依据。III D811/Z 384.5-2006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1 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图像质量的一般要求、模拟图像的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以及数字图像的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等。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
8、对城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模拟和数字图像质量的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Y/T1 34 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分辨率Resolution指模拟/数字图像设备回放出来的二帧图像能被人眼分辨出
9、的线数/像素数。3. 2 信躁比Signalto Noise Ratio 信噪比是指在视频信号处理、传输过程中,某测量点的亮度信号幅度的标称值与随机杂波幅度的有效值之比,用分贝CdB)数表示。计算方法详见附录A。3.3 主观评价SubjectiveAssessment 特定人员群组在设定的条件下,按判别项目和分级要求,以个体视觉感观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的定性评价。3.4 客观评价ObjectiveAssessment 专业检测单位遵循规定的检测程序,按照规定的检测条件、项目和指标,使用专用测试设备,对图像质量进行物理的定量评价。4 一般要求DB11/Z 384.5-2006 4. 1 模拟图像传
10、输格式采用复合视频信号PAL制。数字图像传输的压缩编码格式应采用MPEG2或MPEG4;鼓励采用AVS。4. 2 采用有线网络传输数字图像,其传输质量宜为CIF-Dl。4. 3 模拟图像水平清晰度黑白电视系统不应低于500线,彩色电视系统不应低于420线,图像画面的灰度等级按10级划分不应低于8级。4.4 系统时延1)每级模拟视频矩阵接受和转发控制命令时产生的延时不得大于20毫秒。2)每级模拟视频矩阵切换视频产生的延时不得大于10毫秒。3)图像的一次编解码延时不得大于300毫秒。4)每个IP网络传输控制命令数据的延时不得大于50毫秒,传输视频图像数据的延时不得大于50毫秒。5)当任意一个用户欲
11、控制平台中的任意一个摄像机,通过网络路由(模拟或数字)发出云台控制命令时,从他开始发出命令到看到图像按要求移动的整体时延不得大于500毫秒。5 模拟系统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5. 1 主观评价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可采用五级损伤制评定:五级损伤制评分分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图像质量应达到4级(含)以上,并满足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4.3的要求。表1五级损伤制评分分级图像质量损伤的主观评价评分分级图像上不觉察有损伤或干扰存在5 图像上有可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但并不令人讨厌4 图像上有明显的损伤或干扰,令人感到讨庆3 图像上损伤或干扰较严重,令人相当讨厌2 图像上损伤或干扰极严重,不能观看1 5. 1. 1 主观
12、评价方法5. 1. 1. 1 应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条件下进行。5. 1. 1. 2 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视器。黑白电视监视器的水平清晰度应注600线,彩色电视监视器的水平清晰度应注500线,VGA信号显示器的分辨率应为1024X768/32位真彩色,屏幕峰值亮度二月50cd/m2;液晶显示器屏幕响应时间12ms,对比度优于150:1。5. 1. 1. 3 应在光线柔和,观看距离为荧光屏面对角线长度的4-6倍条件下进行。5.1.2 主观评价要求5. 1. 2. 1 参评人员不少于五名,并应包括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2 DB11/Z 384.5-2006 5. 1. 2. 2 参评人员应分别对评
13、价项目打分,并取所有参评人员打分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评价得分。5. 1. 2. 3 主观评价项目各项的得分要求分值不低于4分。5.1.3 主观评价项目模拟图像主观评价项目见表2。表2模拟图像主观评价项目项目损伤的主观评价现象随机信噪比噪波,即雪花干扰单频干扰图像中纵、斜、人字形或波浪状的条纹,即网纹电源干扰图像中上下移动的黑白间置的水平横条,即黑白滚道脉冲干扰图像中不规则的闪烁,黑白麻点或跳动5. 2 客观评价当对主观评价的评定有争议时,可采用客观评价的方式对系统的随机信噪比及各种信号的干扰进行测试。客观评价的测试,应由法定授权的第二方检测单位进行。5.2.1 客观评价方法应在摄像机标准照度条件
14、下进行,测试所用的仪器应有计量检定合格证书。5. 2. 2 客观评价要求系统清晰度、灰度可用综合测试卡进行抽测,其图像质量和系统技术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5.2.2.1 图像质量按五级损伤制评定,图像质量不应低于4级。4级图像质量相对应的信噪比应符合下表3的规定。表3信噪比单位(dB)指标项目黑白电视系统彩色电视系统随机信噪比37 36 单频干扰40 37 电源干扰40 37 脉冲干扰37 31 3 DB11/Z 384.5-2006 5.2.2.2 系统的各路视频信号,在监视器输入端的电平应为1Vp-p士拢。5.2.2.3 系统各部分信噪比指标分配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系统各部分信瞟比指标分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384.5 2006 图像 信息管理 系统 技术规范 部分 质量 要求 评价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