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06 T 173-2021 黄土区陡坡地造林技术规程.pdf
《DB6106 T 173-2021 黄土区陡坡地造林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06 T 173-2021 黄土区陡坡地造林技术规程.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40备案号:B65DB6106延 安 市 地 方 标 准DB6106/T1732021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vegetation on the Steep Slopes of theHilly Loess Area in the Loess Plateau2021-01-20 发布2021-02-18 实施延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目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3.1 黄土坡面微地形.13.2 坡面表土干土层.14 调查与规划设计.14.1 调查内容.24.2 作业设计.25 造
2、林方法.25.1 播种造林.25.2 植苗造林.26 种子和苗木.26.1 种子.26.2 苗木.27 栽植技术.37.1 树种选择与栽植密度.37.2 整地.37.3 种苗处理.37.4 播种或栽植.47.5 补植.47.6 保水剂和地膜使用.47.7 抚育管理.48 特殊立地造林技术.58.1 微地形造林.58.2 极陡坡造林.59 检查验收.69.1 检查内容和方法.69.2 检查验收结果评价.810 档案管理.1010.1 建档要求.1010.2 建档主要内容.10附录.11致谢.12DB6106/T1732021前言本规程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程的附录
3、和致谢为资料性附录。本规程由延安市林业局归口管理。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吴起县林业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广全朱清科白应飞魏天兴岳志春刘延民张岩聂立水艾宁刘广亮孟水平张彦军赵兴凯齐春雨赵维军孙婧雅梅雪梅张军本规程由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本规程首次发布。联系方式如下:联系人:白应飞单位: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电话:13636726899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虎头园小区 15 号楼 B 座邮编:716000DB6106/T1732021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人工造林设计、造林
4、方法、造林树种选择、种植点配置、整地、造林用种子、苗木、种植、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本规程适用于黄土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以及微地形、2545的陡坡和大于 45的极陡坡地造林绿化、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 规程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 8822.1-13中国林木种子区GB 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 14175林木引种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LY/T 1
5、000容器育苗技术LY/T 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557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SL287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3.1 黄土坡面微地形黄土坡面微地形(Microtopography of Slope Surface in the Loess Plateau)是指黄土坡面由于土壤侵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局部地形。根据黄土区实际情况,从景观小尺度入手,将黄土丘陵区的微地形分为浅沟、切沟、塌陷、缓台和陡坎 5 种类型(见附图 1),这里的微地形是指坡面范围内大小在 1.0 m2 以上的局部地形状态。浅沟和切沟是指黄土侵蚀沟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初级状态,是
6、由降雨地面径流在汇集过程中,集中股流冲刷下切而形成的;塌陷是指因黄土坡面陷穴、集中股流溯源侵蚀等土壤侵蚀形成的凹陷状地形;缓台是指黄土坡面局部坡度明显小于整个坡面平均坡度的平缓地段;陡坎是指黄土坡面局部坡度明显大于整个坡面平均坡度的陡峭地段。3.2 坡面表土干土层坡面表土干土层(Droughty Soil Horizon of Slope Surface in the Loess Plateau)是指在黄土高原黄土区,尤其是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陡坡黄土地,由于坡地上森林植被较大的蒸散耗水作用,致使所形成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土层。DB6106/T173202114 调查与规划设
7、计4.1 调查内容查清区域现有植被面积,土地利用及乔灌草植被面积、林草品种分布、植被生长发育及演替情况。查清土地资源情况,宜于人工植被恢复的土地,特别是微地形、2545的陡坡、极陡坡地面积、分布、植被可恢复性。4.2 作业设计按照 LY/T 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规定,根据小流域综合治理设计,具体落实人工植被恢复用地面积及位置,立地条件类型;对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尤其是陡坡地进行植被恢复典型设计,其内容应包括:植物品种选择、种植密度、配置方式、混交形式、整地方式、种植方法、抚育措施,等等。5 造林方法5.1 播种造林按照 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执行,一般条件应符合以下 4
8、点:(1)土壤湿润疏松、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2)鸟兽危害较轻的区域;(3)大粒种子的树种,或发芽迅速、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的中小粒种子的树种;(4)种子资源丰富的树种。此外,穴播造林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以及人工播种造林,条播适用于地形均一、无明显起伏坡面上的人工播种造林。5.2 植苗造林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以及可以人工培育苗木的各类林草植物种类,特别是微小地形以及鸟兽危害严重的造林地。6 种子和苗木按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8822.1-13中国林木种子区和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应采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产地标签的种子和苗木
9、以及其他繁殖材料。禁止使用带有病虫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6.1 种子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达到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或相应地方标准的要求。6.2 苗木6.2.1 裸根苗应使用符合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规定的 I、II 级苗木。DB6106/T17320212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应选用在良种基地利用优良种源的种子培育的并达到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规定的 I 级苗木以及优良无性系苗木。营造经济林,应执行 LY/T1557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的规定。对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树种,应选用品种优良、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的苗木。6.2.2
10、容器苗执行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的规定。7 栽植技术7.1 树种选择与栽植密度7.1.1 树种选择根据区域植被恢复的主体功能和经营目标,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优先选择生态型和经济型相结合的树种。遵循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确定针阔叶树种、乔灌木的合理比例。应选择多树种造林,防止树种单一化。优先选择抗性强、稳定性好、综合价值高的树种;按 SL287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选择相应灌木。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慎用外来树种。必须引进外来树种时,应选择经引种试验并达到GB/T 14175林木引种标准的树种。树种选择时,要注意深根性、浅根性、主根性和须
11、根性树种的合理搭配,以防形成根系一致的滑落面。7.1.2 栽植密度遵循微地形植被形成理论,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宜封则封,宜栽则栽。栽植穴的配置不局限于传统的等株行距造林模式,应仿拟自然环境中的乔、灌、草等植被类型的配置比例和配置模式,根据微地形的不同灵活栽植。在坡面均一的极陡坡面,可根据不同的景观配置需求,在 0.51.0 m0.51.0 m 的株行距范围内酌情变化。7.2 整地注意清除林业有害植物,鼠害发生严重地区应先降低鼠群密度,然后造林。整地时,应尽可能地保留造林地上的原有植被,避免因整地而诱发新的水土流失。由于陡坡整地作业困难。且易引起土壤侵蚀,所以只能仅采用集雨型小鱼鳞坑的
12、整地方式。鱼鳞坑为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外高内低,坑面水平,坑的两角设有倒“八”字形引水沟。鱼鳞坑的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一般长宽以 80 cm60 cm 为宜,深度在 40 cm 以上。7.3 种苗处理7.3.1 直播种子包衣预处理在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特别是对于针叶树种子,在播种前可利用药剂进行拌种处理,或用药液进行浸种或闷种,对于皮厚和小粒种子还可用适度热水浸种;在可能发生鸟兽害的地区,可用药剂拌种。7.3.2 苗木处理DB6106/T173202137.3.2.1 地上部分处理(1)对栽植的阔叶类树种苗木,采用截干处理,留干高度一般为地上部分 5.010.0 cm,不超过 15.0 cm
13、。(2)对大苗和针叶类树种,可采用喷洒药剂或抗蒸腾剂处理苗木。7.3.2.2 根系处理(1)适当修剪受伤的根系、发育不正常的偏根;短截过长的主根和侧根;(2)使用保水剂蘸根;(3)对栽植后恢复期较长的或不易生根的树种苗木,可用促生根材料处理;(4)在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地段造林,可用化学药剂与保水剂混合蘸根。7.4 播种或栽植7.4.1 播种造林7.4.1.1 播种造林方法(1)播种量;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合理确定播种量。(2)穴播;在植穴中均匀播入种粒,大粒种子 23 粒,小粒种子 35 粒,然后覆土镇压,覆土厚度一般为 7.010.0 cm。7.4.1.2 播种造
14、林时间一般雨季播种最好;但对壳硬、休眠期长、不耐贮藏的种子,也可在秋末通过深埋种子的方法进行播种,覆土深度以 15.020.0 cm 为宜。7.4.2 植苗造林春季造林一般应于 3 月底前完成,最晚不迟于 4 月 10 日。栽植苗木时必须做到深埋、踩实、扶正,统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坚持随挖坑随栽植。严把每个环节,提高造林成活率。大规格苗木栽后应设支撑保护桩,防止风倒。7.5 补植在造林第一个生长季结束后,应及时检查验收。大规格乔木苗木成活率必须达到 95.0%,灌木等成活率达 85%以上。如果成活率低于 40.0%,应进行重造,成活率在 41.0%84.0%时,按原设计要求进行及
15、时补植。补植应于下一个造林季节进行,补植苗木的苗龄应与待补植幼林的苗龄相同或相近。7.6 保水剂和地膜使用植苗造林时,将保水剂与植树穴内约 2/3 的土壤均匀混合后,沿苗根土坨周围进行环状回填,并浇足水,待充分入渗后上覆干土和枯枝落叶或覆盖地膜。具体用量:大穴种植乔木树种时,每穴施用保水剂 10.0 g;小穴植苗时,每穴施用保水剂 5.0 g。亦可将干保水剂充分吸水成凝胶状后,再与植树穴内约 2/3 的土壤混合均匀,然后植苗并回填土壤。7.7 抚育管理DB6106/T17320214造林后,首先要对植被恢复区实施封禁,对幼林加强抚育管理,促进幼树生长、树冠及早郁闭,每年进行 12 次松土除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06 173-2021 黄土区陡坡地造林技术规程 173 2021 黄土 陡坡 造林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