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02 T 086-2022 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导则.pdf
《DB3502 T 086-2022 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502 T 086-2022 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导则.pdf(1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DB3502/T 0862022 ICS 91.160.20CCS Q843502 福建省厦门市地方标准 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pole2022-08-25 发布2022-08-25 实施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502/T 0862022 前言 为统一厦门市智慧多功能杆的建设技术标准,规范智慧多功能杆的建设实施,根据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1年厦门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厦市监标准【2021】3号)的要求,由厦门市市政园林局
2、归口管理、厦门市市政工程中心牵头,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厦门市政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组成编制组负责本文件的编制。编制过程中,以前期调研为基础,借鉴国内先进地区如上海、成都、深圳、天津、青岛等城市智慧多功能杆的建设方案及有关做法和经验,结合厦门市轨道二、三号线多功能杆的建设情况,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前实际和今后发展需要,参考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本文件。本文件由8章和10个附录组成,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设计;5施工与监理;6验收;7养护;8管理平台;附录A附录J。本文件以福建省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标准为基础,细化智慧多功能杆建设
3、过程各环节要求,明确相应技术指标,针对智慧多功能杆杆体、基础、综合变配电箱、综合机箱等主要部件在设计、施工、验收各个环节提出技术要求。本文件由厦门市市政园林局负责管理和解释,由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者建议,请寄送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总工程师办公室(地址:厦门市厦禾路362号建设大厦十楼,邮编:361003)或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厦门市美湖路15号,邮编:361004)。主编单位:厦门市市政工程中心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厦门市政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厦门市政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联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卢家才
4、许林英 黄 翀 陈凯麟 唐海峰 邹蓉珠 孔令炬 林文森 李 旻 江水风 陈耀文 林生源 周再皝 黄玲芳 吴马保 周建明 黄雪林 王泽曙 黄剑伟 林远洋 袁长福 主要审查人:韩晓安 吴文平 陈建平 周 红 王跃森 杨喜云 屈宏伟 陈明建 张志谦 本文件可能涉及相关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DB3502/T 0862022 目录 1 总则.1 2 术语.2 3 基本规定.3 4 设计.4 4.1 一般规定.4 4.2 智慧多功能杆.7 4.3 挂载设备.12 4.4 通讯.17 4.5 综合机箱、综合变配电箱.19 4.6 综合管道.22 4.7 供配电.23 4.8 防雷接地
5、系统.24 4.9 编码标识.25 5 施工与监理.26 5.1 一般规定.26 5.2 智慧多功能杆.27 5.3 综合机箱、综合变配电箱.29 5.4 综合管道.30 5.5 接地系统.31 5.6 线缆工程.31 6 验收.32 6.1 一般规定.32 6.2 智慧多功能杆.33 6.3 综合机箱、综合变配电箱.36 6.4 综合管道.37 6.5 接地系统.38 6.6 线缆工程.39 7 养护.41 7.1 一般规定.41 7.2 智慧多功能杆及挂载设备.41 7.3 附属设施.42 8 管理平台.43 8.1 一般规定.43 8.2 平台功能.43 8.3 技术指标.44 8.4
6、平台养护.44 附录 A 智慧多功能杆技术要求.46 A.1 基本组成.46 A.2 典型式样.47 A.3 接口要求.49 A.4 主要结构抗力要求.51 A.5 基本工艺要求.55 DB3502/T 0862022 A.6 设计、检验和试验要求.61 A.7 检测要求.63 A.8 验收、移交和运输要求.66 附录 B 综合机箱技术要求.68 B.1 基本组成.68 B.2 式样和材料.68 B.3 环境要求.69 B.4 结构配置要求.69 B.5 配电单元要求.71 B.6 监控管理单元要求.73 B.7 其它附属配置要求.77 B.8 检验、验收和运输要求.78 附录 C 综合变配电
7、箱技术要求.81 C.1 基本组成.81 C.2 式样和材料.81 C.3 环境要求.82 C.4 结构配置要求.82 C.5 电气配置要求.83 C.6 其它附属配置要求.84 C.7 检验、验收和运输要求.86 附录 D 智慧多功能杆设置位置.87 D.1 路口区域.87 D.2 路段区域.87 D.3 特殊区域.89 D.4 典型区域.91 附录 E 典型扩展基础.92 附录 F 设计深度要求.94 F.1 方案设计.94 F.2 施工图设计.98 附录 G 设备设施编码要求.100 本文件用词说明.104 引用标准名录.105 1 总则.110 3 基本规定.110 4 工程设计.11
8、0 4.1 一般规定.110 4.2 智慧多功能杆.110 5 工程施工.113 5.1 一般规定.113 5.2 智慧多功能杆.113 6 工程验收.113 6.5 综合管道.113 DB3502/T 0862022 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 requirements.34 Design.44.1 General requirements.44.2 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pole.74.3 Mounted equipment.124.4 Communication.174.5 Integra
9、ted carbinet、integrated distribution substation.194.6 Integrated pipeline.224.7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234.8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system.244.9 Encoding identification.245 Co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265.1 General requirements.265.2 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pole.275.3 Integra
10、ted carbinet、integrated distribution substation.295.4 Integrated pipeline.305.5 Earthing system.315.6 Cable engineering.316 Acceptance.326.1 General requirements.326.2 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pole.336.3 Integrated carbinet、integrated distribution substation.366.4 Integrated pipeline.376.5 Earthi
11、ng system.386.6 Cable engineering.397 Maintance.417.1 General requirements.417.2 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pole and mounted equipment.417.3 Affiliate facilities.428 Management platform.438.1 General requirements.438.2 Platform function.438.3 Technical index.448.4 Platform maintenance.44Appendix A
12、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pole.46A.1 Basic composition.46A.2 Typical style.47A.3 Interface requirements.49A.4 Main structural force resistance requirements.51A.5 Basic process requirements.55DB3502/T 0862022 A.6 Design、inspection and test requirements.61A.7 Testing requi
13、rements.63A.8 Acceptance、handover and transportation requirements.66Appendix B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grated carbinet.68B.1 Basic composition.68B.2 Style and materials.68B.3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69B.4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requirements.69B.5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requirements.71B.
14、6 Monitoring management unit requirements.73B.7 Other affiliate configuration requirements.77B.8 Inspection、acceptance and transportation requirements.78Appendix C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grated distribution substation.81C.1 Basic composition.81C.2 Style and materials.81C.3 Environmental requ
15、irements.82C.4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requirements.82C.5 Electrical configuration requirements.83C.6 Other affiliate configuration requirements.84C.7 Inspection、acceptance and transportation requirements.86Appendix D Location of 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pole.87D.1 Intersection area.87D.2 Normal
16、 section area.87D.3 Special area.89D.4 Typical area.91Appendix E Typical spread foundation.92Appendix F Profundity requirements for design.94F.1 Scheme design.94F.2 Detail design.98Appendix G Coding requirements for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s.100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guide.104List of quoted
17、standards.1051 General provisions.1103 Basic requirements.1104 Design.1104.1 General requirements.1104.2 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pole.1105 Construction.1135.1 General requirements.1135.2 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pole.1136 Acceptance.1136.5 Integrated pipeline.113 DB3502/T 0862022 1 1 总则 1.0.1
18、 为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新基建、新城建的建设,规范智慧多功能杆的建设和管理,编制本文件。1.0.2 本文件适用于厦门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扩建的城市道路、公园、街区、广场,公路等可参照执行。1.0.3 按照“统筹建设、融合共享、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智慧多功能杆建设原则,统一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标准,加强智慧多功能杆建设全过程质量管控,进一步提高智慧多功能杆建设质量和运维管理水平。1.0.4 智慧多功能杆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与养护管理除应符合本文件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DB3502/T 0862022 2 2 术语 DBJ/T13-363
19、-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0.1 智慧多功能杆系统 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pole system 由智慧多功能杆及挂载设备、综合变配电箱、综合机箱、综合管道、管理平台等附属设施组成,为智慧多功能杆、挂载设备、综合变配电箱、综合机箱及综合管道内的线缆敷设和电力供应等服务提供保障,是一种新型公共基础设施。挂载设备可利用有线或无线通讯技术,与管理平台联网,实现智慧多功能杆监测、智能照明、移动通讯、交通监控、交通指示、安防监控、环境感知、信息发布与交互、充电服务管理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2.0.2 智慧多功能杆 intelligent mul
20、tifunctional pole 以杆为载体,为各类需要杆上安装的挂载设备提供物理搭载的杆体及基础,通过管理平台远程监控、管理挂载设备,实现智慧多功能杆监测、智能照明、移动通讯、交通监控、交通指示、安防监控、环境感知、信息发布与交互、充电服务管理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杆体由主杆、副杆、横臂、灯臂等装配而成。2.0.3 挂载设备 mounted equipment 设置在智慧多功能杆上的各类城市管理与服务设施的统称。包括智慧多功能杆监测、照明、移动通讯基站、公共 WLAN、交通监控、交通标志、安防视频监控、紧急报警、公共广播、环境监测、信息屏、充电桩等设备。2.0.4 配电区块 power d
21、istribution block 配电区块是由一个变压器供电范围内所有智慧多功能杆形成的单元,对挂载设备、综合机箱进行供配电服务。2.0.5 CIM 基础平台 basic platform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CIM 基础平台是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三维数字模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的基础平台,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工作的基础性操作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实体性信息基础设施。CIM 基础平台应支撑智慧多功能杆建设与管理的应用。2.0.6 管理平台 management platform 为智慧多功能杆系统的管
22、理平台,可实现对智慧多功能杆及挂载设备、综合变配电箱、综合机箱的监测、控制、管理、数据收集与分析、运维管理。2.0.7 车路协同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新一代互联网、高精度卫星定位等技术,全方位实现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DB3502/T 0862022 3 3 基本规定 3.0.1 智慧多功能杆建设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片区专项规划要求,并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衔接。3
23、.0.2 智慧多功能杆系统的建设和养护应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应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覆盖。在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与移交、运行与养护等各个环节之间应有机衔接,为挂载设备提供高质量服务。3.0.3 智慧多功能杆系统建设和养护应使用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产品。智慧多功能杆、综合变配电箱和综合机箱应分别符合本文件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的规定。3.0.4 智慧多功能杆系统建设和养护应满足以下要求:1 智慧多功能杆的设计基准期为 50 年,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 30 年。2 综合变配电箱、综合机箱的箱体及基础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小于 20 年。3 智慧多功能杆系统应能连续运行
24、,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不小于 30000h。4 同一片区、区域的智慧多功能杆系统及附属设备的样式及色彩宜统一,并与道路环境景观协调。与交通设施合杆的智慧多功能杆颜色应满足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其余智慧多功能杆颜色与同一路段上路灯杆颜色一致。综合变配电箱和综合机箱颜色及外观处理应满足设计文件及相关管理标准要求。3.0.5 智慧多功能杆系统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新建城市道路在建设智慧多功能杆系统时,应将建设项目中需要设置的挂载设备全部搭载,并应为后续发展提供预留。2 已建成城市道路结合大中修改造、市政工程建设智慧多功能杆系统或专项组织建设智慧多功能杆系统时,应组织整体实施,并按照“能合则合”的原则,
25、同步将现有挂载设备、箱内设施进行合杆、合箱,智慧多功能杆系统设置应满足国家或本地区相关标准的布设要求,并应为以后发展提供预留。3.0.6 智慧多功能杆系统管理平台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1 应具有对智慧多功能杆系统的全过程运行管理功能。2 应具有接入、交互和互联功能。3 安全保护等级不低于 2 级。DB3502/T 0862022 4 4 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智慧多功能杆系统工程应结合城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主管部门建设计划、景观环境等要求,综合各类挂载设备的业务需求和功能、性能要求,协调好与各类道路设施、地下构筑物和管线(井)之间的关系,统筹设计。4.1.2 智慧多功能杆系统工程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502 086-2022 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导则 086 2022 智慧 多功能 建设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