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 T 1912-2023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标准.pdf
《DB64 T 1912-2023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4 T 1912-2023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标准.pdf(7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35.140 CCS P 04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19122023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 Application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2023-08-09 发布2023-11-09 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 布 DB 64/T 19122023 I 目次 前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缩略语.1 术语.1 缩略语.2 4 基本规定.2 5 实施要求.3 一般规定.3 BIM 模型数据.3 BIM 模型创建.3 BIM 模型细度要求.4
2、 参与单位职责.4 BIM 技术应用环境.5 BIM 技术应用实施方案.6 BIM 技术应用协同.6 BIM 项目实施总体流程.7 6 勘察设计阶段应用.7 一般规定.7 勘察阶段.8 方案设计及可行性研究阶段.8 初步设计阶段.9 施工图设计阶段.11 7 施工图审查.14 一般规定.14 技术审查.15 审查成果交付.15 8 深化设计阶段应用.15 一般规定.15 基坑工程深化.18 现浇混凝土构件深化.19 机电工程深化设计.20 装饰装修工程深化设计.22 模型信息共享.23 9 施工实施阶段应用.23 施工模拟.23 DB 64/T 19122023 II 施工组织管理.27 技术
3、管理.29 进度管理.30 质量管理.32 安全管理.33 设备与材料管理.34 成本管理.35 竣工验收.35 10 装配式建筑应用.3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36 钢结构深化设计.38 预制构件碰撞检测.41 预制构件生产加工.42 施工实施.43 11 施工监理应用.43 一般规定.43 监理控制.43 监理合同与信息管理.45 12 交付标准.46 基本规定.46 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深化设计交付.46 竣工交付.46 交付物表达.47 13 运维阶段应用.47 基本规定.47 运维管理方案策划.47 运维管理系统搭建.48 运维模型构建.49 空间管理.49 资产管理.50 设施
4、设备维护管理.50 应急管理.51 能源管理.51 运维管理系统维护.52 14 协同管理平台.52 基本规定.52 工程协同.53 协同管理平台与智慧工地设备集成.53 附录A (规范性)典型信息模型组成元素.55 附录B (规范性)模型细度表.60 附录C (规范性)机电专业模型系统色.67 附录D (规范性)BIM 构件命名规则示例.70 DB 64/T 19122023 III 参考文献.72 DB 64/T 19122023 IV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
5、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夏建筑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宁夏极客空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宁夏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宁夏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宁夏正业通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宁夏建筑工业装配产业化有限公司、前海卓尔(深圳)新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筑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瑞、刘振华、崔杰、王英明、赵建明、冯琥、周慧、王海琳、文春林、张晓、毛文彬、龚文彪、王睿、韩利钧、刘庆功、柴慧豪、李洋、温鸿江、王超、朱思潼、顾海涛、左龙、何利
6、明、刘新奕、刘立军、白文广、马波、李峰、梁丽、张宏宇、张华、王慧娟、杨濡嫣、袁金环、李学娟、全晓云、吴娴、董伟、廖晓烽、任崇阁、王潇、唐婷婷、张城、赵军、魏裕超。DB 64/T 19122023 1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实施要求、勘察设计阶段应用、施工图审查、深化设计阶段应用、施工实施阶段应用、装配式建筑应用、工程量与造价应用、交付标准、运维阶段应用、协同管理平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全生命期内的BIM技术应用,其他工程BIM技术应用宜参照执行。2 规范性
7、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GJ/T 185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JGJ/T 448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3 术语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术语 3.1.1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建筑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维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来源:GB/T 51212-2016 术语2.1.1
8、3.1.2 全生命期 project lifecycle 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指从材料与构建生产、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的全循环过程。3.1.3 协同 coordinate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数据共享及相互操作的过程。3.1.4 协同管理平台 cooper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进行协同操作的软件系统。3.1.5 几何信息 geometric information 建筑模型内部和外部空间结构的几何表示。DB 64/T 19122023 2 3.1.6 非几何信息 non-geometric information 除几
9、何信息之外的所有信息的集合。3.1.7 模型细度 level of development(LOD)模型元素组织及其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来源:GB/T51235-2017,术语2.0.3 3.1.8 建筑信息模型元素 BIM element 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基本组成单元。简称模型元素。来源:GB/T51235-2017,术语2.0.2 3.1.9 任务模型元素 task element 以专业、基本应用选项及管理分工为划分依据的模型元素。3.1.10 基础模型元素 basic model elements 各专业模型所共有的模型元素,如建筑空间、墙、梁、板、柱等。3.1.11 资源
10、数据 resource 实现各任务信息模型应用的基础数据。缩略语 3.2.1 GIS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3.2.2 IoT 物联网,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
11、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internet of things 4 基本规定 工程应根据项目需求,制定 BIM 应用方案。工程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各阶段 BIM 技术应用,实现工程的数字化交付。BIM 技术应用适用于工程的全生命期,主要划分为下列阶段:a)勘察阶段。应用 BIM 技术创建场地、地质模型,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形成场地、地质勘察可视化成果,提供满足勘察设计应用的模型成果文件;b)设计阶段。应用 BIM 技术创建工程模型,论证拟建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并交付完整的模型、图纸等设计成果;c)施工阶段。应用 BIM 技术深化工程模型,指导施工单位进行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管理及施工
12、模拟等应用,最终形成与现状一致的竣工模型;DB 64/T 19122023 3 d)运维阶段。应用 BIM 技术进行空间、资产、应急、能耗、设备、安防管理等,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运维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安全、便捷、环保、健康、可靠的运维环境。BIM 技术应用应遵循下列规定:a)数据传递应满足数据交换的需求,保证各参与单位之间的数据信息无损传递,确保 BIM 模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b)各参与单位根据 BIM 协同工作机制,进行模型创建、模型应用与模型管理等。BIM 模型应规定使用者权限和操作范围。BIM 模型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数据安全。机电专业模型颜色应按照附录 C
13、设置。模型中养老设施、无障碍设施应采用醒目的颜色进行标识并予以说明。模型构件命名规则应符合本文件附录 D 的规定。5 实施要求 一般规定 5.1.1 工程 BIM 技术应用可根据项目实施需求,确定参与单位及职责。5.1.2 工程的软件、硬件系统搭建应满足 BIM 技术应用环境、BIM 数据安全保障的需要。5.1.3 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建设需求,制定统一的实施方案、流程及配套的管理办法和 BIM 应用专项技术任务书。BIM 模型数据 5.2.1 模型数据由资源数据、基础模型元素、任务模型元素组成。模型数据交换时应符合 IFC 标准格式。5.2.2 资源数据应支持基础模型元素和任务模型元素的信息描
14、述,表达模型元素的属性信息。其信息描述宜符合本文件附录 A 表 A.1 的规定。5.2.3 基础模型元素应表达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任务信息模型的共性信息以及各任务信息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信息描述宜符合本文件附录 A 表 A.2 的规定。5.2.4 任务模型元素应表达任务特有的模型元素及属性信息。其信息描述宜符合本文件附录 A 表 A.3的规定。BIM 模型创建 5.3.1 工程项目 BIM 模型可统一创建,也可按专业或任务分别创建。各个 BIM 模型应采用全比例尺和统一的坐标系、标高系统、原点坐标、度量单位。5.3.2 工程 BIM 整体结构组成如表 1 所示,BIM 应用者可根据工程项目实
15、际情况和任务需求,自行创建相应阶段和相关专业的任务信息模型。表1 工程 BIM 整体结构组成 阶段或节点 任务节点 建筑 结构 机电 岩土设计 装饰 景观 幕墙 造价 勘察 其他分包 竣工模型 运维模型 暖通 给排水 电气 智能化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DB 64/T 19122023 4 表1 工程BIM整体结构组成(续)阶段或节点 任务节点 施工图设计 深化设计 施工 运维 注:表中“”表示如果有该任务节点就需要提交该模型,“”表示如果有该任务节点,可选择提交该模型。景观模型应含室外管线及其构筑物。5.3.3 各阶段 BIM 模型创建时应无损传递前阶段 BIM 模型的相关信息。下一阶段的模型
16、应在上一阶段的模型基础上以“添加”和“修改”的方式完成,具体要求如下:a)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在方案或初步设计阶段基础上,通过增加或细化模型元素创建;b)深化设计阶段应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基础上,通过增加或细化模型元素创建;c)施工阶段模型应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或深化设计阶段基础上创建。可按施工需要对模型元素进行必要的切分或合并处理,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模型及模型元素动态附加或关联施工信息;d)竣工模型应在施工阶段模型基础上,根据项目竣工验收需求,通过增加或删除相关信息创建;e)运维模型应在竣工模型基础上,根据运维的需求,通过增加或删除相关信息创建。5.3.4 工程发生变更时,应及时修改模型中相关模型元素及关
17、联信息,并记录工程及模型的变更信息。BIM 模型细度要求 5.4.1 工程项目各阶段 BIM 模型细度应满足项目所需的应用要求,其对应的深度等级代号应符合表 2的规定,模型细度应符合本文件附录 B 所列的内容。表2 各阶段 BIM 模型细度 各阶段模型名称 模型细度等级代号 形成阶段 方案设计模型 LOD100 方案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模型 LOD200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模型 LOD300 施工图设计阶段 深化设计模型 LOD350 深化设计阶段 施工过程模型 LOD400 施工实施阶段 竣工模型 LOD500 竣工验收 5.4.2 在满足模型细度的前提下,可使用文档、图形、图像、视频等
18、扩展模型信息。参与单位职责 5.5.1 建设单位承担下列职责:a)组织策划项目 BIM 实施方案;b)确定工程 BIM 技术应用目标;c)主导建立组织架构和 BIM 技术应用管理体系;d)组织制定 BIM 交付成果审核流程,对各阶段、各参与单位的 BIM 交付成果进行审核、管理和归档;e)接收通过审查的模型和成果文件;f)组织各参与单位对竣工模型与房屋建筑工程实体、竣工图纸的一致性进行审核;g)组织建设 BIM 技术应用平台,健全配套的硬件和网络环境;DB 64/T 19122023 5 5.5.2 BIM 咨询单位承担下列职责:a)协助建设单位建立组织架构和 BIM 技术应用管理体系;b)协
19、助建设单位建立 BIM 技术应用标准与管理办法;c)提供专项培训与技术支持,协助各参与单位实现 BIM 应用;d)以工程管理经验、BIM 数字化工具与技术手段,协助参与建设工程 BIM 应用管理实施,应用 BIM进行工程全过程建设的统筹与咨询;e)参与竣工模型与房屋建筑工程实体、竣工图纸的一致性审核工作。5.5.3 勘察设计单位承担下列职责:a)编制勘察设计 BIM 应用技术方案;b)根据 BIM 技术应用标准,开展勘察、设计应用,并创建勘察、设计阶段模型;c)发现并解决房屋建筑工程勘察阶段、设计阶段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d)应用 BIM 技术进行工程交底;e)参与
20、竣工模型与房屋建筑工程实体、竣工图纸的一致性审核工作。5.5.4 施工单位承担下列职责:a)组建 BIM 团队,编制施工阶段 BIM 应用专项技术方案;b)结合工程设计、施工工法与工艺及项目管理要求完善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形成施工阶段模型;c)利用施工阶段模型完善施工方案、指导现场施工、辅助技术交底;d)应用 BIM 协同管理平台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进行管理;e)按照 BIM 技术应用标准完善施工阶段模型,形成竣工模型。5.5.5 监理单位承担下列职责:a)参与审核施工阶段模型与施工现场的一致性,并提出审核意见;b)审核竣工模型与工程实体、竣工图纸的一致性,并提出审核意见;c)利用
21、BIM 协同管理平台辅助施工监理工作。5.5.6 运维单位承担下列职责:a)宜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提前配合确定 BIM 数据交付要求、数据格式及设备接口协议,并在设计 M模型及竣工模型交付时配合审核,提出审核意见;b)接收竣工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完善形成运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深化、更新和维护,并保证其正确性和完整性;c)搭建基于 BIM 技术的项目运维管理平台;d)利用模型及相关成果进行日常管理,保持适用性。5.5.7 其他单位承担下列职责:a)各专业单位(钢结构、精装修、幕墙等)应根据 BIM 应用需求,创建专业相关的精细化模型;b)设备供应单位应根据 BIM 技术应用要求,提供适用于不同管理阶段
22、的设备简化模型及设备精细化模型;c)第三方监测单位、质量检测机构、风险咨询机构、材料供货商等参与单位应按照 BIM 技术应用标准要求创建模型或提供信息,采用 BIM 技术辅助进行相关工作。BIM 技术应用环境 5.6.1 包括但不限于 BIM 软件、硬件设施、网络环境及协同平台等。5.6.2 BIM 软件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a)模型建立、输入、输出;b)模型浏览或漫游;DB 64/T 19122023 6 c)模型的属性信息处理;d)相应的专业应用(模拟、分析、计算、统计);e)应用成果处理和输出;f)支持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g)轻量化模型导出;h)建立不同模型单元及其属性信息之间的联动关系;
23、i)BIM 软件宜与物联网、5G 移动通信网络、GIS、建筑智能化系统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技术协调或融合。5.6.3 软件系统满足下列要求:a)根据具体应用可分为设计软件、计算分析软件、协同管理平台与运维管理平台;b)参建单位宜选择符合房屋建筑工程业务特征及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的设计软件;c)设计软件与分析软件宜符合勘察、设计与施工、运维等各阶段的数据传递接口的要求;d)协同管理平台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共享;e)BIM 协同管理平台宜符合项目管理特点及要求,宜包含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资料文档整理、物料管理、数据指挥中心等,能够满足各参与单位自身业务特征、信息化发展规划的
24、要求。5.6.4 BIM 软件系统的数据互用功能满足下列要求:a)应支持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b)应支持数据互用功能定制开发;c)应实现与相关软件的数据交换;d)BIM 软件系统在房屋建筑工程应用前,应对其专业功能和数据互用功能进行测试。BIM 技术应用实施方案 5.7.1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以及各阶段的 BIM 技术应用目标和应用内容,由建设单位组织各方制定统一的 BIM 实施方案,BIM 实施方案应包含下列内容:a)工程概况;b)BIM 技术应用目标和工作原则;c)工程信息管理方案;d)明确项目管理平台;e)确定项目各参与单位的任务、职责及权限分配;f)BIM 技术应用实施范围;g)各阶段 B
25、IM 技术应用内容和成果要求;h)各单位人员组织架构和相应职责;i)BIM 技术应用标准和管理办法;j)BIM 技术应用进度计划与质量审查管理机制;k)各单位协同工作机制;l)知识产权保护及信息安全要求;m)相关保障措施。BIM 技术应用协同 5.8.1 应包括单专业的模型创建协同、多专业的工作协同以及各单位的管理协同。5.8.2 应基于 BIM 技术应用标准和管理办法,结合设计软件和 BIM 协同管理平台实施。5.8.3 单专业的模型创建协同工作应以实现模型数据的相互参考为基准,制定模型共享规则。宜利用DB 64/T 19122023 7 设计软件对模型的更改内容进行有效监测和管理,并进行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4 1912-2023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标准 1912 2023 建筑 信息 模型 BIM 技术 应用 标准
